沐家军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的底牌,朱允炆到死也没动用,原因何在

看过小说《鹿鼎记》的人,应该对里面的沐王府印象深刻,在小说里,它可是影响力很大的一派江湖势力。

其实沐王府并不是真正的王府,它的主人世袭“黔国公”,始祖就是明初的著名将领沐英。只不过,沐英后人一直镇守云南,保卫当地的黎民百姓,出于尊重,大家就称它的府邸为王府,言下之意就是把沐家人的爵位拔高了一个等级。

沐家世代为大明效忠,所以在《鹿鼎记》里,已经失去爵位的沐家人,还在一直从事着“反清复明”的活动,这多半就是在尊崇祖训。

沐家军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的底牌,朱允炆到死也没动用,原因何在

沐英——朱元璋养子,和朱标感情深厚

沐英不但军功累累,而且与朱元璋的私人关系不浅。他八岁的时候,遇到朱元璋,并被其收为义子,朱元璋夫妇待其如同亲子,长大后就随同朱元璋征战四方,并立下赫赫战功。大明建立后,被朱元璋派到云南去镇守,为明初局势的稳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沐英比朱标大了十一岁,但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朱标死后,沐英痛苦万分,仅仅两个月后,就在悲痛中病逝。从南京到云南,即便快马传递消息,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日,可以想象,沐英正是在接到朱标噩耗之后不久去世的。

沐家军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的底牌,朱允炆到死也没动用,原因何在

沐家军——传说中朱元璋留下的一支王牌军队

也就是说,沐英与朱标一样,都是死在了朱元璋之前。然而近些年来,网上却有一种说法,说是朱元璋临死之前,特意给朱允炆留下了一支王牌军队,以备不时之需,可是朱允炆到死都没有运用,这支王牌军队,正是沐英率领的几十万大军。很显然,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的,靖难之役发生之时,连朱元璋都已经死了,更何况死在他之前的沐英?

不过即便如此,王牌军队一说也不见得就完全错误,毕竟沐英虽死,其子却可以为继,就是换了一个将领而已,在必要的时候,朱允炆仍然可以调用。再者,以沐英和朱标的关系,他的儿子也应该与朱允炆关系很好才对。可为什么靖难之役一连四年,却不见沐家军的身影呢?

沐家军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的底牌,朱允炆到死也没动用,原因何在

靖难之役时,沐家已不复当初

要说这里面,还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沐英死了之后,接替他位置的是长子沐春,这个人的志向与父亲一样,也是太子朱标一党,更与朱允炆关系非同一般。然而可惜的是,朱允炆继位才几个月,沐春就因病去世了,比他老爹沐英还要短命。沐春无子,于是由其异母弟沐晟接位。

所以说,靖难之役发生之时,远在云南的沐家军其实正在经历一场轮换,而且是突然发生的轮换。沐春死时才三十六,正常来说,作为弟弟的沐晟是没有可能接班的,更不可能在此之前就做好接班的准备。

沐家军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的底牌,朱允炆到死也没动用,原因何在

哥哥死后,沐晟肯定要做一番整顿,以便树立自己的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是朱允炆主动调他勤王,他也得掂量掂量,毕竟内部的整合都是个问题,他又怎敢轻易离开云南的大本营呢?

鞭长莫及,朱允炆有心无力

另一方面,镇守云南本身也是一大要事,倘若朱允炆贸然调离沐家军,恐怕南方后院就会立刻失火。如此一来,北有强敌,南有叛乱,他这皇帝还怎么当?

所以说,除非是情况特别危急,朱允炆是断然不会调动沐家军北上的。然而真到了危急时刻,就算他想动用沐家军,也是毫无可能的,毕竟云南离南京实在太远,圣旨传过去,就得一两个月,再等到沐家军北上勤王,恐怕局势早就翻转了。

沐家军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的底牌,朱允炆到死也没动用,原因何在

不过据野史记载,朱允炆并没有直接死于靖难一役,而是逃到了云贵一带躲藏起来。倘若这份传言为真,那至少可以说明,沐家军在朱允炆的心中,始终是一大依靠,以至于他失败之后,也会优先逃向由其镇守的地盘。从这个层面来看,朱元璋留给他的王牌军队,也确实是“派上用场”了。

《明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