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关羽是用矛刺杀颜良于帐下?

水生55635132


陈寿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其中,一个“刺”字引发了大家的争论。因为我们熟知的关羽形象,是手持青龙偃月刀的绝世武圣。传说中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厚重沉稳。这样的大刀可劈可砍,就是不能“刺”。而战场上,能用“刺”字来形容的武器,最常见的就是长矛了。

▲关羽剧照

于是,很多人都认为关羽当时斩杀颜良用的并不是大刀,而是军中普通士兵都会使用的长矛。

这些人还找来辅证,说汉朝根本没有能力锻造这样的大刀,直到唐宋时期,这样的技术才相对成熟。且这种大刀过于沉重,也不适合战场厮杀,只是作为礼器来彰显威仪。

▲古代长矛矛头

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说陈寿在《三国志》中用的这个“刺”字,是突出关羽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这种英勇无敌的形象,并不是武器的动作。且后文说关羽“斩其首还”,也侧面说明关羽是佩刀的。

关羽到底是用刀还是用长矛?陈寿模棱两可的记载引起了大家的争论。

▲偃月刀

胖子认为,陈寿出生于公元233年,而关羽解白马之围发生在公元200年。因此陈寿不可能亲身经历关羽阵斩颜良的事迹,事情过了几十年,陈寿的记载也只可能是“听说”而已。所以关羽到底用什么武器这种细节上的问题,在《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关羽忠勇无敌,在民间的传说一直未曾断绝。所以大概率上来说,关羽应该还是用刀的。只是关羽用的大刀,可能并不是后世大家熟知的“偃月刀”,只是普通的长刀罢了。


胖哥侃历史


因为,很多人“研究”正屎。

经过他们的”研究”,认为《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颜良)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于是,刺颜良于万众之中。

不是帐下。既然是刺,就只能是矛类的兵器,不可能是刀。然而,之后又有“斩其首还”,于是,又增加了佩刀得说法。(关羽)

后来由于有个别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关羽不可能一手持矛、一手举刀?又有了新的”研究”,什么东西既可以刺又可以斩呢?终于找到了一种叫槊的兵器,说是槊既可以刺,同时又可以斩。这样一来,关羽就没必要一手持矛、一手举刀了,又皆大欢喜了……(槊)

当然,也有人怀疑,陈寿是根据什么记载的颜良是被关羽所斩?他又没有亲眼目睹!他的老师谯周、据说是爸爸的陈式也没有在场。(马忠)

怀疑的原因就是关羽根本就没有那个本事。于万军之中斩得颜良的人,会被一条草绳子绊倒?也是个问题。


公明淏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关羽是一矛刺颜良于账下?



真是大开眼界!斩颜良明明是白马坡,就是野战环境,怎么成了中军大帐?莫名其妙,岂不是又回到“温酒斩华雄”的幕后战场?呵呵😊,还是言归正传吧!要问为啥说关羽是用矛,刺颜良于账下?这最主要是因为 : 历史记载中,文字都带“刺”,比如,《三国志.关羽传》【 ……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里说,关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再比如,有人说,既然是刺,当然应该是枪,或者是矛一类,而刀最拿手的是砍、劈、斩、切、削,而“刺”让人觉得别扭,这不是刀擅长的啊!



但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需要结合当时情境,至于有人说以前没有长刀,认为长柄大刀是宋以后才有的,所以,关羽的青龙刀,不过是小说家之言。这一点,虽不能说没道理,但也不能绝对。因为毕竟罗先生距今,也已经七百多年了,这中间有多少史料,仍然毫发无损?就是说,历史上有些事,在没有确凿考古证明时,是无法解释的。比如秦陵中精致、灵巧的文物,工艺有些现代似乎也难达到;又比如,三星⭐堆文化之迷等。



再说了,宋以前没有长刀,虽然可能出自某些“专家”,但也不能说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质疑、探讨,也不能说不可以。只是这里限于时间、篇幅、资料、精力等等,难以展开。如果那位,有理有据地否定这一说法,肯定算够得上核心期刊的壮举,是值得称道、褒扬的。



其实,仔细琢磨关羽斩颜良情节,“刺”用刀也不是没有可能性。瞧 : “策马”、“斩其首还”就大有文章。策马表示从远距离杀向颜良,这并不是一般作战时,对敌双方在一个近距离的厮杀,而且,关羽出发时,是倒提青龙刀,要知道这玩意很沉重,距离远的时候,不可能高高举起,倒提是最省力的姿势。而策马时,一手需要驾驭坐骑,只能一手提刀,这种姿势在冲近敌军后,因为速度快、动作连贯,倒提大刀的一手,曲臂向上,刀尖或者刀后小叉,刺入颜良要害,就非常可能,是不是?



而且,这个动作是一种自然的、非武术教程中的、出乎意料的,所以,颜良即使拜过名师,也可能没学过,从来没用过,更没有练过防守,一个冲击、突刺,干净利落的一气呵成,就连关羽自己,可能事先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如果说关羽用的是枪、或者是矛,那“斩其首还”就不好解释,有说这是用佩剑,但毋庸讳言,斩首时,佩剑远没有大刀解馋,尤其是当时,关羽是冲入敌军围中,众目睽睽之下,取上将之头,对时间要求非常迫切,用一个不太利索的工具,似乎说不通。



当然了,作为话题,作为历史文化探讨,这问题只要不人云亦云,轻易随众,或者胡说乱骂,缺少教养,就已经不简单,如有自己的理解、分析、看法,更是非常了不起,即就是记录这件事的陈寿老先生,也不过是根据二手、三手,以至口口相传的道听途说,并非战地记者,现场记录。陈先生着手整理、著述,已是事后八十多年,因为斩颜良三十多年后,陈先生才出生。如今已一千八百多年的事情,争议也很正常。


流誉后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以及人们对三国时期的兵器考证,关羽使用长矛和长戟的可能性非常大,至于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则是元明时期小说和戏曲里面的说法。《三国志》中记载,关羽在百万军中看到了颜良,策马冲锋刺颜良于马下,袁绍的军队都十分害怕,没有人敢于抵挡关羽。

这段记载成为了关羽使用长矛最直接的证据,如果关羽使用的是长刀,那么关羽应该是斩颜良于马下,而不是刺颜良于马下。三国史书中记载了很多长兵器,例如张飞在长坂坡桥头的时候手持长矛恐吓曹军,张辽拿着长戟冲锋陷阵,马超和阎行用长矛单挑。

同时三国时期还记载了一些武将们使用的短兵器,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短兵器就是手戟,曹操曾经拿着手戟起刺杀张让,太史慈和孙策单挑的时候,两个人也使用了手戟。长坂坡之战的时候,有人说赵云的坏话,刘备拿着手戟投掷说赵云坏话的人。

从这些记载来看,三国时期主要的兵器就是矛和戟,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正史记载中,武将们使用的兵器基本没有太多的花样,大部分都是使用长矛一类的兵器,正史上唐朝的程咬金、尉迟恭、李元吉、单雄信都是使用的长矛。

程咬金为了救裴行俨,被敌人的长矛刺穿了身体,忍着疼痛用长矛将对方刺死,抱着裴行俨杀出重围。尉迟恭最擅长使用长矛,他和李元吉在马上比试长矛,多次夺取李元吉的长矛,李元吉始终无法刺到他。

单雄信曾经两次拿着长矛追杀李世民,其中有一次被尉迟恭刺伤,这些都是唐书里面的记载,可信度要远高于民间通俗演义。历史上对长刀的记载相对较少,在唐朝之前的时候,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还没有出现,一直到了宋朝时期,青龙偃月刀才开始成为武将们训练体力的兵器。

长柄大刀属于一种费力杠杆,缺乏对重装铠甲的穿透力,制造成本又比较的高,不适合在战场上长时间搏杀。从当前的历史资料来看,长柄大刀只是在小说中比较常见,在古代战争中并没有大规模使用,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面高手都是用掌,但是真正打架的时候,还是要用拳头。

通过以上的材料来分析,关羽使用长矛和长戟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过由于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无论历史学者们如何去解释关羽不可能使用青龙偃月刀,总是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坚持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当一个历史人物的文学艺术形象深入人心的时候,他的历史形象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就好像唐朝的苏定方和宋朝的潘美一样,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一代名将呢?


史海泛舟摆渡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史书依据。其中《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注意关羽的战斗动作是“刺”,所以他可能用的是长矛长枪一类武器。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但是通过史料记载,类似青龙偃月刀这种武器最早的记载应该在宋朝,东汉末年的冶铁水平应该并不能打造出大刀这样的武器,其实三国时期军队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矛和槊一类的刺杀型武器。

因此认为关羽是使用矛将颜良刺杀于马下也是比较合理的。





过往的小张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书中写到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读者请注意:倒罗贯中写的是倒提青龙刀!青龙刀刀尾是尖的,就是一把枪头,可刺杀敌人,所以后边写到,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颜良是被关羽刀尾刺死的!


盛饰服装


《三国志·关羽传》是这样记载的: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注意关羽的战斗动作是“刺”,所以他更可能用的是长矛一类武器。

《三国演义》载:

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偃月刀,应该就是宋代《武经总要》记载的“掩月刀”

至目前为止,考古尚未发现唐宋以前使用长柄大刀的证据,虽然不能完全否定汉朝有类似武器的可能性,但即使有也是比较小众的。

关羽作为将领,有可能使用特色武器,长柄刀也可以用于“刺”。但不管怎么“刺”法,都是双方高速对冲的结果,一击之后两匹战马背道而驰相互远离,关羽不大可能再冒险穿过敌军兜回来取颜良首级,斩首应该是跟随他冲锋的护卫下马做的。


真正鳄鱼不哭


不仅陈寿著的《三国志》明确记载,关羽“刺颜良于阵前”(非帐下),而且唐朝之前,根本末有长柄大刀(后来这种长刀淘汰了)这类兵器,三国军队使用的刀乃是短柄刀,也叫短刀,一般为士兵装备(抗日战争二十九军的“大刀”实则古时短柄刀)。关羽“单刀赴会”就是腰挂的刀,类似宝剑,而上战场则用长兵器。关羽的武器功能是“刺”而非劈和砍,只能是矛和戟之类。不过古代戟多为军中仪仗队所执,主要是装饰品(当然也能杀人),故关羽极可能是用长矛打仗。不止关羽,正史记载连吕布也使用长矛而非小说描述的“方天画戟”。再者,古时所谓十八般兵器,主要为“江湖人士”和“特种部队”专用,有的纯粹是武术表演的,绝大多数官兵一般兵器就刀和枪(矛),春秋战国军队的兵器是戈。我们今天也管军队打仗叫“动刀枪”或叫动“干戈”。


用户6001532626758


这是有依据的。三国时期冶铁技术比较落后,像青龙偃月刀这类兵器都是唐宋以后才逐步出现的。那时最主要的兵器其实是戟,形状与枪类似。前段是尖的,用于突刺。


小屋253315373


谁规定刀不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