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夫人对薛宝钗说“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有什么含义?

君笺雅侃红楼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这句话出现在红楼梦的第77回,王夫人对薛宝钗说的。


这句话的本意

这本来是一句俗语,这里的“油“指的是以前女孩子梳妆用的头油。史湘云也曾经说过“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都是指女孩子头上用的桂花油。

这个道理很明显,卖头油的老板娘应该最不缺头油,但是她却偏偏用水代替油,相当于凑合着把头发勉强梳顺,让她有一点点光亮。

用水梳头可以理解为不稀罕用头油梳头了,天天见,天天用,腻歪了,换个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根本就没有能力用油梳头了,就好像《卖炭翁》中的那个卖炭的老农,自己明明冻得受不了,也舍不得烧炭取暖,还企盼天冷些再冷些。


王夫人说这句话的语言环境

那么王夫人说这句话,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语境呢?是因为王熙凤生病,需要调经养荣丸,其中有位料是上等人参二两。

但是,王夫人的房里没有,只有一些根须,邢夫人那边更没有,贾母处虽然有一大包手指头那么粗的,但是因为存放时间过久,也都成了烂木头,没有药性,根本就不能用。

听见周瑞家的如此回复,王夫人低头不语。半日才说“去买二两吧”,一旁的薛宝钗目睹这一切,提议外边卖的人参可能掺假,不如让薛蟠和参行联系,找二两好参。

基于这样的情况

王夫人说“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家里有好的好歹不知给了人多少,轮到自己用却没有了”,说完长叹。


揭示贾府所处的窘迫状态


这样的话,只是验证了当时贾府这个贵族已经落没,虽然不像卖炭翁那样贫困,但是已经处于末世状态。

王夫人这样说有自我解嘲的意思,毕竟也是贵族大家庭,强撑门面“用水”梳头,保持表面的光亮,但是她的长叹和低头不语已经暴露了问题的实质。

贾府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形,就是一开始猛的享受,无节制的挥霍,元春省亲,一个省亲别墅,就花费几代人的积累,元春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太浪费了”,秦可卿也曾经托梦告诫王熙凤,但是都没有引起贾家子弟的注意。

四大家族的结局“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找不到上好的人参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其他的细节也还有,最后落了一个“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木槿谈文化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王夫人说这话,起因为要寻几棵上好的人参配药不得,连老祖宗体己的藏品已年深日久失了效了,一时无寻处之际,宝钗说了自家里有,可拿来救急。

王夫人作为贾家太太,一时觉得失了面子,偌大个富贵之家,居然寻不着两棵好参,借此俗语缓解尴尬: 这情形好比卖油的妇人,不是没有头油用而拿水梳头,也不是舍不得,而是一时不便趁手,用水将就罢了。

旧时老话说"编席子的睡光床,织女穿破衣”,作为底层的劳动者,却往往没有机会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道出贫苦之家的窘境来。古诗就有"遍身罗绮者,岂是养蚕人?”悯农之句。

另一种情况呢,其实是指人节俭惜物,即便自家有的东西,也不舍得用。卖菜的老农,总是留下不好或不太新鲜的自己吃,茶农采得新茶,为卖个好价,也不肯留下半斤尝鲜,打鱼的吃死鱼小虾,因为鲜活的大鱼才可卖得好价钱。

话说王夫人外号"二木头",在风趣幽默的婆婆贾母看来,着实是不会说话的人。但这次"卖油娘子水梳头”,倒是用的不差。

只是贾家的衰败之势,岂是一句笑话可掩饰得过去的?

老太太纵有能耐,攒积下众多好参(喻与先祖挣下偌大家业),可惜年深日久,如年事已高的贾母,贾府福泽君恩三世而斩的稀薄,都如枯朽的人参,难以滋养这个大家族继续繁盛下去了。

正如中秋之际,尤氏在贾母处吃饭,鸳鸯对她说,如今做饭都可着头做帽子,连一碗红梗细米饭已不可多得,皆因进得少出消多,手长衣袖短遮不住了。


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抄检大观园撵人,是王夫人认识到了贾家的险境,寻人不是打发些人出去,不过为体面地裁员缩支手段。

毕竟连境况大不如的薜家,说到卖香菱的时候,宝钗都讲道"咱们家从来只知买人,不知卖人"将她留下来,何况堂堂荣国府,大规模裁员意味着后手不继,岂不大失颜面?

老祖宗贾母又何尝不知,贾琏凤姐两口子通过鸳鸯,将她屋里体己宝贝"偷借"去救急,明白了又怎好说破,睁只眼闭只眼,只盼撑到闭眼那一天罢了……


元元的天下


这是句俏皮话,原意是自己拥有很多,可是却不舍得用,类以于“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编席的睡土炕;卖菜的吃黄叶;做鞋的赤脚跑”等话,王夫人用在这里是自嘲,但意思却稍有改变,是说自己府中原有很多人参,结果当用之时却没有了。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凤姐因过年时操劳过甚,不但流产了一个哥儿,还落下了“下红”的后遗症。经过调治,渐渐好转,最后太医调配“调经养荣丸”,要要上等人参二两。结果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都没有,贾母那边倒有一大包,却早无性力,根本不能使用了。 于是王夫人向宝钗感叹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好歹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



王夫人这句话,暴露了贾府此时早己寅吃卯粮,青黄不接的现状,因为真正的有底韵的大户人家,不但供养太医,还会珍放名贵药材,以做不时之需,而人参,正是常备药财。



贾府曾经拥有很多人参,并且不知给人多,说明贾府曾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富且贵,而现在,一两难求,只能说明贾府千疮百孔,经济早已走上下坡路了。


萍风竹雨123


新年好!这话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七回,说的是凤姐身体不好,需要人参二两配药。让彩云到处去找了,却找不到。

然后又去问老太太要,谁知道老太太的人参已经放得太久,都化灰了也用不了了。最后想说花点钱到外面去买,但薛宝钗却告诉她,商行里的参也是参假卖的,得不到好的。

王夫人就对她说了这句话,平日里给别人不少,到自己家的时候却没有了。是一种自嘲的说法,其实贾府已大不如前了,这样说不过是不想别人看笑话罢了。


我们家乡有句俚语叫卖花姑娘插竹叶,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卖花的姑娘不一定有花戴,同样的贾府用人参,就像卖油姑娘一样,虽然有头油万千,但自己却常用水梳头,平时不放在心上,用的时候倒没有了。

明是自嘲,实际上是想挽回面子,说自己不缺。


阿楚故事


贾家情况越来越严峻,王夫人守着偌大家业入不敷出。为了维持自己的脸面,绝口不提开源节流。一味在贾母面前强撑。七十七回为了配药,遍寻二两人参不得,最后实在没有了,决定买二两。薛宝钗就在旁边目睹此情此景,替王夫人分忧,说认识参行的人,可以让薛蟠替王夫人买二两上好的。王夫人大喜之下对宝钗说了一句: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说的是卖油的人,他家的娘子竟然用水梳头。原句:“卖油娘子水梳头,卖肉儿郎啃骨头”,指经营小本生意,本小利微,经营者舍不得享用所卖商品。表达了为生活所迫,不能如意,好的都给了人家,自己却穷酸寒骖的情形。与贾家的情况不算符合,王夫人引用说这话给薛宝钗听主要表达了几层意思。

第一,贾家家大业大,并非穷得没有二两人参,只是一时之急,临时想用却没有,好的都给了别人。宝钗懂得人情世故,也趁机安慰王夫人:

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薛宝钗知情知趣圆了王夫人的面子,却更暴露了王夫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第二,王夫人慨叹今不如昔的境况。贾家如何,王夫人不说薛宝钗自己也有体会。虽然为了二两人参王夫人遮掩不至于穷到如此,可到底还是不宽裕,否则直接去买就好了,何必将贾家上下翻了过来。王夫人此言也有暗示贾家情况今不如昔。

第三,王夫人早知道薛家来贾家的目的就是为了金玉良姻,不排除金玉良姻本就是王夫人薛姨妈姐妹共同推动的。王夫人不避讳薛宝钗,当面表现出为了二两人参左右为难的情节,也是认可薛宝钗的意思。而“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虽然无奈,本意也有勤俭持家的意思。王夫人对薛宝钗说此言,也有告诉薛宝钗,贾家现状,容不得再浪费,该勤俭持家以度日才可以。

贾家鼎盛阶段在贾母之时。贾母将荣国府交给王夫人时,还是繁盛之家。可王夫人管家不过一二十年,兴盛的荣国府就一败涂地。固然男人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可妻贤夫祸少,夫妻之道男主外,女主内,缺一不可。王夫人也并非没有责任。尤其贾家偌大家业,人口泛滥,王夫人对荣国府入不敷出的情况毫不作为,一味欺上瞒下逞强好胜,却不知荣国府在她手中已经奄奄一息。贾家抄家与王夫人关系不大,但荣国府衰败王夫人难辞其咎。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是王夫人最后遮掩自己脸面的说辞,也是对荣国府日薄西山的无奈,更是对心中儿媳妇人选薛宝钗的一个提醒。毕竟如果金玉良姻成功,薛宝钗接管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到时候就像《淮南子•说 山训》:

“夫屠者羹藿,陶者用缺盆,匠者处狭庐,今变之曰:卖油娘子水梳头,卖肉儿郎啃骨头。”

事实上,贾家抄家,面临的情况远比“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更严峻,这是王夫人当时万想不到的。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王夫人,在贾府的笼一致向都是一个佛系太太,这个看似齐心专心向佛的和顺和蔼的王夫人,其实则是更让人心有戚戚。

关于王夫人,一贯以来都找不到一个更适合的能刻画她的词,说她好吧,其实不是真的善人一个,说她坏吧,她又没有从骨子里显闪现坏透透的本色。

之所以王夫人能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应,那是因为她在贾府的参与度相对较少,当然她的存在度必须是妥妥的,要知道她可是贾府真实的一把手,王熙凤只是她录用的管家罢了。

王夫人倚仗王熙凤管家,就想让本身激流勇退,不是全身心的退,而是隐形的参与,关于贾府的全局节制照样必须心中有丘壑的,这才是王夫人的内心之所为所需。

可当王熙凤这个得力干将生病了,王夫人就再也没有任何起因继续当本身的佛系太太,王夫人出山了。

王夫人的出山看似有点跟不上编制,很快就录用李纨,贾探春,薛宝钗帮着协理管家,说好等王熙凤身体康复就照样把管家一职回归王熙凤手上。

在王熙凤病情未康复的时辰,王夫人管家的时辰产生了一件事,那就是贾府产生器械贫乏,贫乏的照样个精贵的器械,这个精贵的器械就是上好的人参。

王熙凤的病情在一段工夫的医治下,垂垂趋于摆荡,大年夜夫来开药说要继续保养,开的药方里就有人参,需要二两上好的人参。

王夫人作为管家太太,天然是要帮着把王熙凤需要的药方给配齐,可王夫人要人参的时辰,找了大年夜大年半夜天都没发现上好的,王夫人就有点烦躁了,说甚么本身成天让人要查一查器械有若干,他们恰好不听,此刻要用才发现没有。

王夫人抱怨后还让彩云继续找,彩云等专心再找一回,只找出几包药材让王夫人去认,王夫人翻看以后发现并没有人参,关于那些没贴名的药材也不知是甚么。

关于找人参无果以后,王夫人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决定是找之前来要人参的邢夫人问下可否还有人参,外加王熙凤也问了一回,获得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没有人参了。

第二个决定是找贾母,贾母给了一大年夜大年夜包的人参,才减缓了王夫人找人参的窘境。可惜贾母给的人参是上好的没错,只是年代长远,药效都曾掉落效了。

王夫人其实没有编制了,正预备让人去外头买人参去,正好薛宝钗在坐,就给王夫人提建议。薛宝钗的建议是:此刻外头的人参凡是有好的,必然也是中间混了不好的,还不如让薛蟠去和参行的伴计打呼喊,协助弄二两名不虚传的人参来。

薛宝柴的提议说出口,让王太太笑着说:“油姑娘的水梳子”,也说有好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现在他们想用,也到处找人。

王夫人用“毛发水”的头发做了一个经典的总结。它还说在自己家里有很多好人参。我不知道去别人那里有多少。

王夫人的总结和下面的感觉似乎是他脸上的一种说法,王太太想表达的是好人参,但这是真的吗?

也许,前贾府确实是王夫人说的“娘娘腔之油”,经常给别人送上好的人参。

但今天,王夫人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的“卖油夫人的水梳子”,马上的水有点大,这句话给贾脸脸上的金子,其实更像王太太自己的缺点。

王夫人用这种“卖油娘子水梳子”来把贾氏经济赤字问题带到一个看不见的地方。贾蓉胜故居的风景已经过去了。现在贾政府已无力维持“毛娘子之油”的局面。

为什么在贾府里缺少人参呢?由于政府的严重经济赤字,贾政府一直走下去,没有更多的财力来把好人参迁进房子。

王夫人说,这“卖油娘子水梳子”似乎给了他脸上的金子。它实际上暴露了贾府的缺点,允许更多的人看到最后的困难结局。


红楼寻梦


这句话是一句俗语,意思就是指经营某东西却舍不得用它,或本该有的东西急需时却一时找不出来。

王夫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第二层意思。本该自己家有的,因为平时都给了人或用完了,现在自家要急用,却一时找不出来。

王夫人这句话有点儿自嘲。但这种事情毕竟也属正常。人参这东西是比较稀罕贵重的药材,不属于常备药,平时确实也没多少存货的。像贾母压箱底的都已变质了,因为稀罕,平时舍不得用。

因为贾府经常配"人参养荣丸"等滋补药,贾府下面也没开设药铺,一时急需却找不到也是正常的。而宝钗薛家经营的店铺却拿得出来倒也是很正常的。

许多人据王夫人此说认为贾府已走下坡路了,认为赫赫贾府要几两人参都找不到。这说法倒显得肤浅了。

当今社会上也有不少富豪家庭,试问哪几家有人参等药材随时备用?如果没有就因此断定他们也走下坡路了?


青山红豆心


这句话,是一句俗话,在其他古典小说里也见到过。现代人可能不理解,古人一听就懂。为什么呢?因为古人梳头,是要用头油的。

在《红楼梦》中,湘云行酒令,说过“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说的就是丫头(女子)头上擦着头油,而鸭子脑袋上没有。尤二姐进入荣国府,善姐百般刁难,也是从头油开始:“没了头油了,你去回声大奶奶拿些来。”被善姐顶了回来。

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有这句话:“嫂嫂和母亲一样,都是梳头的,衣服上也许有头油的气味”。明清之时,女人都留长头发,梳头要擦头油,使辫子或发髻光滑服帖。民国开始,年轻时尚的女子剪发,就不需要擦头油了。所以世钧不愿让曼桢穿嫂嫂的衣服,怕头油气惹曼桢不快。

“卖油的娘子”,不管是穷是富,总是拥有油的,否则拿什么去卖?她梳头时不用头油,只蘸水,既没有头油的香气,也不够光滑,更没有定型效果。究其原因,要么是太小气,要么是穷得舍不得用。

古代还有风俗,把珍贵的药材收藏起来,作为积蓄的一类。同时向贫穷之人施舍药材,是行善积德之举。林语堂《京华烟云》开篇,就写姚老爷门前贴着告示:“赠送霍乱、痧症、痢症特效灵药”,被车夫称为“大善人”。

贾府肯定常做这样的事。比如贾代儒就曾为治孙子贾瑞的病,向荣国府寻求。王夫人当场就答应了,但王熙凤阳奉阴违,没有给——调戏过自己的异性,换了我也不愿帮助他。

不料世易时移,现在轮到王熙凤配药,贾府中竟找不到合适的人参来。所以王夫人感慨:“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正是那句俗话:“卖油的娘子水梳头”。

当然,贾府虽然败落,并没到完全找不到、买不起人参的地步。王夫人自己有“几枝簪挺粗细的”,她嫌不好;邢夫人是没有、还是小气不给,不清楚;王熙凤也有,只是也不太好,并且每天煎药要用;贾母倒是有一大包,可惜时间太长了,药力不够。

家里没有,王夫人就打算派人去买,可见贾府虽穷,买人参的钱是有的,不像贾代儒“如何有这力量”。之所以宝钗拦阻,也只是因为没有内行指引、容易上当买了假货,不是不让买。并且宝钗帮忙代买,说明了“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并不是由薛家出钱,而是贾家出大价钱、买真货好货,宝钗、薛家只是起引荐、介绍、中间人的作用。

贾府的败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到“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反映了败落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说,贾家已经穷到吃不起、买不起人参的地步。

同样的,宝钗托人代买,但并不是出资赠送。事实上,如果这时候薛家出钱、买了人参送给贾府,薛家就成为“施舍药材”的善人,贾家则成了受施舍的穷人。那才是打脸呢。


栖鸿看红楼


俗话说:卖咸盐的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

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