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常山趙子龍,吾乃燕人張翼德,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三國當中武將在上陣殺敵時通常會有一個響亮而又霸氣的自報家門,比如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少主時,對曹操問話的回答是我乃常山趙子龍。

我乃常山趙子龍,吾乃燕人張翼德,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趙子龍劇照

張飛獨據當陽橋時也大吼我乃燕人張翼德。赤壁之戰中甘寧圍堵曹操時也是張口暴喝東吳甘興霸在此,曹賊休走。

我乃常山趙子龍,吾乃燕人張翼德,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張飛劇照

由此看來三國時基本都是非常霸氣自信的報上名號,但輪到關二爺也就不一樣了,要麼一聲不吭揮刀就斬,要麼就是淡淡的報上兩個字關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實際上關羽的自稱並不只有關某,這只是關羽用過最多的稱呼,關羽自稱過小將關雲長等,但關羽從來沒有像趙雲張飛那樣高呼一聲,我乃河東關雲長,這和當時的情況關羽的性格經歷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是分不開的,那麼關羽為什麼喜歡自稱關某呢?


一自身經歷與習慣,關羽是河東解良人,因為看不慣惡霸橫行鄉里打抱不平,失手打死了人,成為殺人犯的關羽為了躲避官府的通緝遠走他鄉,關羽的這段經歷對自稱有著重要的影響,逃亡在外終歸是多有不便,面對別人時如果說出自己姓甚名誰,殺人犯的身份可能就會暴露,那麼關羽改字為何卻不改名換姓呢?姓是由祖先傳下來的,是不能輕易改動的,而名字是父母所賜,除非為了避諱等原因,若非迫不得已也是不能變動的,而字是古人成年後為自己所取的,是公共場合與別人所用的稱呼,而關羽的性格比較自負,行得端坐得正,比較有那種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感覺,因此關羽是不會為了躲避通緝就改名換姓的,但自負不代表沒有頭腦,如果直來直去不知變通就會有很多麻煩,所以關羽稱自己關某,這樣既避免了被人發現的麻煩,也維護了自己的內心。

我乃常山趙子龍,吾乃燕人張翼德,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關羽劇照


二自身性格習慣,關羽被迫降曹約法三章時自稱是關某,在華容道攔截曹操時,也是自稱關某,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為何面對曹操時關羽要自稱關某呢,這除了個人的自身經歷與習慣還有別的因素,實際上關羽對曹操的感覺一直是很複雜,因為關羽熟讀春秋又深明大義,後人都贊其為義絕,當時剛與大哥三弟結拜的關羽也是時刻把忠義二字置於心頭,這樣一個自負又時刻標榜義薄雲天的人,雖說是降漢不降曹,但實際關羽自己也是比較抬不起頭,也不願意張揚自己的名字,所以自稱關某,當初關羽雖受曹操的恩惠,但通過斬顏良誅文丑回報了,可之後過五關斬六將又殺曹操人,雖說這些人是曹操事先吩咐,但是關羽還是理虧,這也是之後曹操急中生智拿此說事,關羽被迫放了曹操,實際上關羽並不只有關某這個稱呼,主動請纓戰華雄是曾自稱小將,這是當時關羽地位較低要謙虛,在攔呂布和戰龐德時,他曾自稱關雲長,這是戰場上漲身勢的需要,不管哪種稱呼,關羽始終沒有說出河東解良,可見除了為人謙虛之外,關羽對自己的過往也是有一絲芥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