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三个首都,朱元璋的发家之地——凤阳

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政绩并不显著,但是却是中国历史上明君最多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一生传奇不断。

明朝的第三个首都,朱元璋的发家之地——凤阳

众所周知,明朝有过两个首都,明太祖时定南京为都,随后明成祖朱棣即位,迁都于北京,随后几百年的历史中北京变成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

明朝的第三个首都,朱元璋的发家之地——凤阳

但是很少人知道,明朝本来可能会存在三个首都,这第三个便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曾经被明朝帝王花大力气建设,定位中都。公园1368年,朱元璋改临濠府为中立府,随后又改为凤阳府。建设了六年,朱元璋来此地视察却突然宣布停止中都的建设。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朱棣改风阳府为直隶府,可见皇帝对此地的重视。但是随着地理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可能没有龙脉或者风水原因,凤阳自然担当不起这么重要的地位,逐渐落魄,直到新中国沦落成为一个小小的凤阳县。

明朝的第三个首都,朱元璋的发家之地——凤阳

可能朱元璋是因为凤阳是家乡的原因才定都于此,存在一时冲动的个人原因,那么凤阳为何那么快便被遗弃呢?它和北京南京相比差在哪呢?我们先分析下正都北京的环境与条件,来分析分析王朝定都的抉择因素。北京,五朝古都,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明朝后期两次北京保卫战证明了此地的地形能很好的防卫北方军队的进攻,而且定都于此也能加强北部的军防以免重蹈北宋丢失北国的惨剧。再看凤阳,地处中原地区,无险可守,加入爆发叛乱极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立此地为都城,中央就得驻扎更多军队来守卫,得不偿失。而且定都于此也能加强北部的军防以免重蹈北宋丢失北国的惨剧。因此一个国家首都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明朝的第三个首都,朱元璋的发家之地——凤阳

因此一个国家定都并不是凭借个人的喜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朱元璋势起于金陵,定都南京有政治基础,方的进行北伐。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也是为了方便统治国家而定,毕竟他是篡位夺权,立都于自己的地盘心里也能更踏实。而这个中都凤阳的建立便令人难以理解,可能真的是个人对家乡养育的回报吧,但朱元璋后来也清醒了,一向从俭的他自然也不会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建设实现不现实的“美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