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苏军在1942年组建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它们的编制和实力是怎样的?

历史长流水


1941年冬到1942夏,苏军的军事改革从未停止过,建立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实施大纵深战役理论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就被提出来的,只不过由于战争爆发后一系列的限制不得不暂时搁置。到1942年春,随着苏联经济转入了战时轨道,乌拉尔和高加索地区的工业蓬勃发展,鉴于新组建的“突击集群”在莫斯科反击中的优秀表现,苏军的很多高级将领又开始尝试战前的大纵深战役理论。该理论要求在进攻时,集中由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组成的突击集群在狭窄的正面上,获得对当面敌军单位压倒性的优势,从而形成突破和发展胜利。

同时也是为了抵御德军的装甲兵,苏军汽车装甲坦克部部长费多连科又重新提出了组建独立诸兵种合成机械化单位的概念。于是,在1942年3月,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编制单位就应运而生了。


坦克军的编制:

1942年3月,费多连科组建了首批四个坦克军,随着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完善,到了1942年7月,一个典型的坦克军包括三个坦克旅,其中每个坦克旅有53辆坦克(其中包括32辆中型坦克和21辆轻型坦克),一个摩托化步兵旅,一个摩托化侦察营,一个迫击炮营,一个齐射火箭炮营(为了保密需要,当时称为近卫迫击炮营),一个防空营,一个工程兵连,一个运输连和两个机动维修基地。这样下来,坦克军的额定编制人数为7800人,在1942年,苏军组建了28个这样的坦克军。

机械化军的编制:

由于坦克军缺乏步兵和炮兵等支援单位,不能担负复杂的作战任务,如突破敌军预有准备的阵地或者实施防御作战。1942年9月,费多连科又组建了机械化军,机械化军下辖三个机械化旅,每个旅包括有一到三个坦克团(每个坦克团编有39辆坦克),一到两个坦克旅,还编有防空、反坦克武器、齐射火箭炮、装甲汽车营、通信兵、战斗工兵、卫生兵、运输兵和维修分队。这样下来,一个机械化军额定编制有13559人,100多辆T-34和多达104辆其他型号的坦克。由于苏军在1942年的工业资源并不是太丰富,以至于1942年只能组建8个机械化军。



但是这样的一个机械化军的实力仅相当于德军的一个装甲师,为了达到更强的战斗力,于是更大编制的诸兵种合成机械化单位诞生了,那就是坦克集团军。1942年的坦克集团军包括2—3个坦克军,一个骑兵军和2-6个步兵师,再加上一些支援分队,平均实力为35000人,有350-500辆坦克,150-200门牵引火炮等。

这样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都是用来作为步兵集团军的快速集群,但是这样编制的快速集群在1942年的南方战场首次亮相时,就被德军的装甲集团军打得损失惨重,其中2个坦克集团军还没组建完成就被拉上了斯大林格勒接近地的阵地,结果受到重创,被改编为步兵集团军。


苏军新组建的快速集群这样的表现,其实也是能预想得到的。这些坦克集团军一开始都是实验性质的,之间的结构差异很大,并且缺乏最基本的装备——卡车。同时,骑兵军和步兵师与机动性更高的坦克军合成到一起,协调作战就是一大难题。步兵师负责突破敌防御,坦克军负责发展胜利,骑兵军负责保护坦克军的两翼,这三方面部队之间的差异在战争中很快就显现了出来。虽说,苏军在1942年对机械化部队改革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是苏军再一次及时的总结了战斗经验,到1942年底创造出了更合理的编制和战术,这为1943年组建新的坦克集团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1943年苏军的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与之间前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战略论


苏军在1942年重新开始编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这个主要是一方面苏联的工业生产开始有所恢复,1942年苏联人攒了24000辆坦克,这样战争初期几乎被报销干净的苏联坦克,终于是能够有所补充,能够成立更大规模的坦克机械化兵团。

要发展胜利还是要大型的机械化兵团。

另一个方面,苏军在1941年冬季的反攻中,用来向德军纵深发展胜利的机动兵团是骑兵,而骑兵明显已经是跟不上时代了,在遇到德军的据守的据点是只能是绕过去,而随着绕过去的据点越来越多,苏军的兵力越来越分散,进攻的势头也就被阻止住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组建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

不过,在1942年,苏联人编组机械化兵团还是处于摸索期间,虽然说已经不会像朱可夫那样可怜巴巴的向斯大林要200辆坦克了,但是由于组建新的部队,装备的缺口还是很大。

1942年的苏联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基础是苏军的坦克旅,而1941年苏军的坦克旅还是一个十分羸弱的单位,在1941年12月苏联的坦克旅包括2个坦克营1个摩步营,还有指挥连和卫生排,全旅包括10辆KB,16辆T34,20辆T60或者T-70,全旅一共46辆坦克。

在1942年年初,苏军坦克部队的主力是这两种轻型坦克,T34和KB不多。

而基于这种坦克旅编组的坦克军,在1942年4月编组,当时就是简单的把2个坦克旅和1个摩步旅集中到一起,这种坦克军是有5603人,100辆坦克,其中20辆KB,40辆T34,40辆T60,不过坦克军里边但是有了一些火炮可以支援坦克作战,这些火炮包括20门76炮,12门45炮,20门37高炮,4门120迫击炮,42门82迫击炮。

不过这种坦克军中支援力量太少,苏联人在这种坦克军里边是逐步增加了火炮、坦克的修理连,油料连,工兵连,装甲汽车营,摩托车营,近卫迫击炮营(火箭炮)等单位,到了1943年,又给坦克军增加了一个坦克营,并且改变了原来中型重型坦克混编的情况,使全军的坦克可以方便的协同行动。这个时候的坦克军实力增加到168辆坦克,其中98辆T-34,70辆T70,支援的火炮数量没有变化,但是37高炮减少到了2门,增加了8辆火箭炮,82迫击炮也增加到了48门,人员增加到7800人。

苏联人一开始还是把T34和KB混编,一开始的意图是重型坦克用来突破,用T-34进入德军纵深行动,但是KB的速度跟不上T34,这样坦克旅无法实现全旅机动,KB总是掉队。

到了1943年,坦克军中把KB全部换掉,并且增加T34的数量。

而机械化军的情况更为复杂,坦克军的规模太小,机械化军的目的是支援坦克军作战,作用类似于德军中的装甲步兵师,各个机械化军的坦克从175辆到224辆不等,人员在1万左右。

对于苏联的这两种大型的机械化兵团,在1942年还是处于摸索探索中,这些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编制都是处于调整中,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人数偏少,支援力量不足特别是炮兵、步兵、工兵等兵种,这些兵种虽然没有坦克耀眼,但是缺乏这些部队对于坦克部队的战斗力损失很大。

苏军坦克部队的成熟是要到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后。

除了编制问题,人员的问题也是一个,不过随着苏维埃政府在战前训练的几十万拖拉机手入伍,并且在战争中用鲜血进行了筛选,活下来的坦克手成为了苏联坦克军的中坚。


有痰


新闻

二战苏军坦克部队编制大得吓人,实际装备坦克数量却很少

深度军事2019-05-08 08:27

关注

深度

摘要:二战期间,苏军坦克部队和德军装甲部队展开了一系列血雨腥风的钢铁搏杀。不过苏军坦克部队编制大得吓人,而实际装备坦克数量却很少,一个坦克军装备的坦克都没有德军一个装甲师多。

二战期间,苏军坦克部队和德军装甲部队展开了一系列血雨腥风的钢铁搏杀。不过苏军坦克部队编制大得吓人,而实际装备坦克数量却很少,一个坦克军装备的坦克都没有德军一个装甲师多。

在说这个问题的之前,先来说说坦克师和装甲师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以坦克为主要装备的部队,为什么有的叫坦克师,有的却叫装甲师?

其实很简单,坦克师就是以坦克作为主要装备,在编制中以坦克部队为主,再配以步、炮、工等部队,相对来说,苏军大都是坦克师。

装甲师则是以装甲车辆为主要主要装备,在编制中坦克部队的比例并不突出,本质上是多兵种合成部队,相对来说,英美和德国大都是装甲师。

通常坦克师的编成中是2个坦克团、1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而装甲师的编成则是1个坦克团、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这样的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还有机械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也很容易搞混。机械化步兵师就是以履带式车辆作为主要机动手段的步兵部队。摩托化步兵师则是以轮式车辆为主要机动手段的步兵师。一句话来概括,机械化步兵师就是全师都装备履带式车辆,摩托化步兵师则是都装备轮式车辆,相比之下,机械化步兵师的机动性能更强,和装甲部队的配合也更契合。

回到二战苏军坦克部队的正题上。

1930年,苏军组建了一个试验型装甲旅,下辖1个坦克团、1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侦察营,共有60辆MS-1坦克和32辆T-27轻型坦克。1932年组建了2个机械化军,每个机械化军下辖1个T-26机械化旅、1个坦克团(装备BT坦克)、1个步兵旅以及军直属部队,每个机械化军总兵力约2.5万人,装备各型坦克约1000辆。1938年8月,苏军组建了4个坦克军,每个坦克军下辖2个轻型坦克团和1个步兵团,共12364人和660辆坦克。

但是随着提倡大纵深大兵团突击理论的图卡切夫斯基元帅被清洗,苏军于1939年取消了坦克军的编制,并规定坦克部队的最大编制不能超过坦克旅。

由于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惨重损失以及德军在闪击波兰和西欧一系列战役中,大编制装甲部队所表现出的巨大突击力,苏军又于1940年7月恢复了机械化军的编制。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共组建了29个机械化军,理论上每个机械化军总兵力要超过3.6万人,装备1031辆坦克,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机械化军达到这一标准。到了到1941年12月,由于在战争中遭到了重大损失,机械化军的编制又再次被取消。

所以在1942年,苏军坦克部队的编制主要是坦克旅和坦克师,每个坦克旅下辖2个坦克营,装备46辆坦克。每个坦克师下辖2个坦克团和1个摩托化步兵团,装备234辆坦克。而由于在战争的巨大损失,坦克团的编制由93辆坦克削减到了67辆。并取消了坦克师的编制,全部整编为坦克旅,每个坦克旅下辖2至3个坦克营,总兵力3000人,装备各型坦克约80辆。

此外,在坦克旅中,苏军采用了重型、中型和轻型坦克混编到坦克营的方法,但各种坦克性能不同,混编严重削弱了作战效率。因此从1942年7月起,苏军又将各坦克营统一装备同一型坦克。


弘农氏6


打仗说白了就是打国力,国力不济的苏联,表现在军事建设上,并不扎实,29个机械化军看似编制庞大,但没有一个达到装备上千辆坦克的标准,因而在开战初期吃了莫大的亏。更由于受清洗的影响,人心惶惶,军事思想明显滞后,在德军“闪电战”面前以致不能招架,损失和代价极其巨大。

1942年春天,在拉长了战线以后,才算站住了脚,全面转入战时经济,大量的军火从乌拉尔和高加索制造出来,于是1939年取消的机械化军编制得以恢复,以坦克军来展开的纵深理论概念,在失败面前,渐已形成。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苏军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形成的前因后果,若问大体如何,答案是实力水平一般。

编制不尽合理,坦克军中甚至没有炮兵和工兵,像支像样的侦察部队也没有,正像教训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到1942年9月重组时,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缺陷才得到根本弥补。然而,装备编制仍不尽合理,一个坦克军中混编有轻中重三种坦克,不利维护与作战,或说因性能不同,严重影响到了作战效率。不过这些看似都是正常的,没有经验,即在作战中注意吸取血的教训,各国军队建设大体也都是这样。

1942年的坦克军,编有三个坦克旅,另有步兵旅,侦察营,迫炮营,火箭炮营,防空营等,编制不小,装备数量有限,一个坦克旅只有46辆坦克。而德军一个师的坦克就相当于苏军一个半坦克军。

机械化军也一样,三个机械化旅都有一定数量的坦克团,另有数个兵种,架子不小,装备数量有限。总之军种建设,都要受到国力影响。


魂舞大漠


初期卫国战争的失利,其实就是苏联机械化部队惨败的历史。

苏联机械化部队和德国机械化部队相比较,质量上有代差,战略上是弱智,战术上是儿戏。不堪一击是必然的结果。创始人巴布洛夫大将的沉浮,记录了这一段历史。


漂漂朴粟


没有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一切先进武器装备都是白搭。德军从战前到战争过程中武器装备和数量一直落后于同盟国。但是德国的战略战术思想运用和部署要比盟军先进的多前卫的多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