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觉寺:瞬间从红尘跌落荒芜

京都大觉寺:瞬间从红尘跌落荒芜

京都的寺院真是多到令人发指。

那一天,目标是仁和寺加京都大学。京都的公共汽车准时至极,可我们是习惯等车、追车和被车甩下的中国人,不习惯出门前看一眼时刻表,总是到了车站才发现自己想要乘坐的那路车,刚刚开走。那天早上又是如此,抓狂以后,数数从高鼻町到仁和寺也就三站路,走吧。

京都在仁和寺之前加了“御制”二字,彰显的是此处与京都众寺之间的差异:皇家订制。格局是大了许多,在我这个对此无知无识的人看来,也就如此。只是,相比昨天岚山游人如织的天龙寺,这里的人,少到只有区区几个,想必,仁和寺虽在岚山地区,更像是一个外挂,旅行团不愿意为个寺庙兴师动众,就成全了喜欢清静的自由行者。

京都大觉寺:瞬间从红尘跌落荒芜

仁和寺

原来,500日元管一天的公交卡,每个公交车司机那里都有售,买到手后你会发现使用日期那一栏空白着,只等你开始使用后,粗大的日期就会印刻在那里,时刻提醒着你和司机这张票子起讫时间。原本想坐仁和寺门前的26路到JR京都站前换车去京都大学的,一看此地有到妙心寺的车,计划改变了。

妙心寺是一处院落很多的寺院,有的院落开放着,有的则闭门谢客,关门的开门的都是做到极致的盆景艺术,与大门口阔大的正殿,相映成趣。

从后门进的妙心寺,出的是前门,就再也找不到去京都JR站的车了。没事,京都的节奏就是随遇而安,见到9路公共汽车去大觉寺,就上了车。

需要购买门票进入的大觉寺部分,它无惊艳之处,无非是脱了鞋在唐式建筑里走一圈,当然,想要在此写经,是另一种寄托了。边怪自己那几天寺庙看多了有一点食多不化,边打算去遇见下一个目标,一偏头,看见大觉寺的右边似有花园,信步过去,擦着小柴门挤进去,刹那间,错觉自己瞬间从红尘跌入荒芜。一汪名曰大泽池的湖水中,新旧芦苇杂处着,枯死的生气勃勃的伴生着,水里不停歇地传来鱼游得欢势而发出的扑楞楞声,野鸭消消停停地划着水,偶有蜻蜓停在水中央的芦苇秆上半天不动一动,让人疑心是好事者折了一只竹蜻蜓停放在那里,粗大一点的枯枝败叶,是鸬鹚歇息处,也是,它们长时间地静止在枝叶上,我忍不住扔一块石头过去,惊起一只蜻蜓一只鸬鹚。


再看岸边,杂花生树,唯见奶奶带着孙儿在水边撕着面包喂食个头硕大的鲤鱼,还有一位老先生把照相机架起来没完没了地对着荷叶上的几颗露珠——京都的好,这算一个:从热闹时尚的现代都市到乡野气息的田园风光,迅疾得犹如移步换景。
吃罢午饭,觉得京都大学不需要那么多时间,就去了京都御所。

京都大觉寺:瞬间从红尘跌落荒芜

大觉寺

走进京都御所的大门,我真是大吃一惊。

在京都,看到的都是盆景式的风景,以为京都虽美就是格局偏小,没有想到,京都御所竟然如此!如此是什么?是西洋式的庭院样式,一条铺满碎石的通衢,宽阔到超过了京都的任何一条马路,且一眼看不到头。通衢两旁,都是超过百年的参天大树。等到我们用20分钟从北端走到了南端,拐过弯来才发现,这样的通衢在京都御所里有两条。可惜,镰仓时期的建筑已经基本损毁,大到惊人的御所显得很是空阔,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这里度周末,野餐垫子草地上一铺,上头放着吃食,孩子们或在水里嬉戏或在草坪上追逐,这就是京都人的家庭生活。想起那天在高鼻町的一条小巷里闲坐,隔墙传来全职妈妈与小儿轻声细语着不着边际的家长里短,与我无关的他处顿时变得藕断丝连起来。

京都大觉寺:瞬间从红尘跌落荒芜

京都御所


出了京都御所的南门,在同志社女子大学门前搭上一辆直达京都大学的公共汽车。但,京都大学的校园却叫我失望了,杂乱的建筑,不起眼的正门……一群在棒球上的男孩,让在我眼中黯淡了的京都大学有了一抹亮色。
出了京都大学,下一站回高鼻町的住处,却在车站看到有去三十三间堂的车,突然想起朋友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京都一个去处,毫不犹豫赶过去,已经闭门谢客。

怅惘之中去清水寺的车来了,虽然知道清水寺的关门时间是6点,而此时已超过5:30,去吗?去了,清水寺犒赏我,说是夏令季节改在6:30关门,我得以站在清水寺的断崖旁目送晚霞渐渐消失,京都城被甜蜜的夜色黑夜笼罩得安谧有温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