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简史:从0-1-N,多亏有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的“据理力争”

造价,本意是计算建筑的成本,有建筑,就会有造价。从古到今,造价事业也一直在进步,在发展。

古代的造价

造价师的岗位其实古已有之,毕竟居者有其屋是人类共同的需求,有建筑需求,就要做好预算,控制成本。

就如律师在古代被称作状师,法医被称为仵作一样,在古代中国,造价工作被称作建筑销算,而从事造价工作的人被称作算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发现了一本算房档案,现存于清华大学。

古代的造价体系和今天相比出入并不多,古代的收方单,名字叫《情形册》,造价信息名叫《物价簿》,图集名叫《法册》,北宋官方还曾颁布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据称是最早的定额规范。

造价简史:从0-1-N,多亏有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的“据理力争”

营造法式图注

所以,工程造价并不是一个舶来品,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现在的农村自建房,有时还会请到一些算房高人,预算建筑成本,也是这种传统的继承。

建国后,我国的造价又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代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并消化吸收了工程概预算制度,开始依据“量价合一”去做概算、预算定额。

这一阶段的工程建设领域是以技术为主导的模式,与国外早期的建筑师主导模式相似,概预算人员仅是消极、被动地反映设计成果的经济价值。

所以当时的工程概预算人员专业地位不高,更谈不上实行专业人士执业制度,仅仅作为一种技术经济,辅助建设银行、财政部门或者其它主体反映项目投资建设费用。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我们引入了合同管理与专业人士执业等先进制度,极大促进并丰富了造价学科的发展,使得造价变成了一门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于一体的复合学科。

造价简史:从0-1-N,多亏有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的“据理力争”

深圳蛇口

尤其是80年代后期,国家日益强调投资收益,基本建设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已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

大量乡镇企业和个体承包商队伍迅速崛起,使原来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国家作为业主,国有施工企业作为承包商”这种手心手背全是肉的格局被打破。

业主和承包商利益对立的局面也开始出现,客观上要求明确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中立、公正地位,以便双方接受。

造价工程师逐渐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面临取消危机

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明确要清理经济鉴证类执业资格,财政部负责具体落实,财政部部长助理李勇分管此项工作。

造价简史:从0-1-N,多亏有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的“据理力争”

天津理工大学的尹贻林教授被选为造价工程师的专家代表,参加了听证会,并为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作了辩护。

财政部的意图是以注册会计师为鉴证类执业资格平台,其它的所有鉴证类资格均应在这个平台上生长。

生死存亡之际,尹教授据理力争,澄清造价工程师不是鉴证类执业资格,而是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经济专业人士,是以专业技术方法确定投资并且运用项目管理和合同控制支付的工程师。

他申明,造价工程师的鉴证业务仅限于发承包双方对工程造价数量产生争议接受法院或仲裁委员会委托对标的物作出鉴定,该项业务收入占比不足5%,如果国务院明确是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执业资格,那么造价工程师不应在此列。

如果硬要把造价工程师列入经济鉴证类执业资格那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

彼时的中国,最热的词汇就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财政部最终同意保留造价工程师。

今天,造价事业蒸蒸日上,造价工程师地位日渐提高,执业前景光明。这与我们的历史积淀,与无数前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也逐渐告别了计数、算量,更加接近于全过程造价管理、全生命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成为建筑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