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和科學家誰更能看透世界、理解世界?

半隱山居


不同的範式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原因很簡單,對於哲學家來說,科學家並不瞭解世界,更不可能是看透的那種。而對於科學家而言,哲學家也不瞭解世界,看不透世界的那種。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在用不同的世界觀看世界,所以他們看得到的世界根本不可能一樣。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從哲學家和科學家看待世界的視角來講述。無論是哲學還是科學甚至是包括神學,其實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解釋世界,但它們有不同,那就是路徑是不同的。

我們這裡主要講西方哲學和科學(之所以只提西方哲學,是因為西方哲學和科學是同源,而東方的哲學,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哲學,整個系統完全不一樣),西方哲學是建立在“邏輯”之上的一門知識,這門學科從亞里士多德之後就已經抽象到外行人完全看不懂的程度,

更不要說西方哲學的第二座高峰黑格爾了,除了哲學系的研究生會去學,恐怕一般人都門都摸不到。黑格爾之後,哲學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無論是最早的泰勒斯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還是後來的托馬斯·阿奎那、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費爾巴哈以及黑格爾。他們的學說可以說都是人類文化的精髓,他們是人類從哲學視角去理解世界的代表。

但我們不得不說,哲學本身一直沒能擺脫“純粹邏輯推演”的本質,這是因為它這種純粹的特質,使得從它當中分化出了許多學科,科學就來自於自然哲學,宗教的“三位一體”也是從哲學當中獲得靈感,心理學和教育學其實也都是脫胎於哲學。

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從哲學分出來的學科,都具備了一個特點,那就是注重:實踐。這就是科學和哲學最大的區別。現代科學的起點,我們可以認為是從牛頓開始的,如果你有機會穿越回去,對牛頓說:你是個科學家麼?

他肯定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這是因為在他的時代還沒有科學的概念,他如果非要自稱自己是什麼的話,那很有可能是自然哲學家(當然,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更合適鍊金術士或者神學家的角色),但是對外他只會自稱自然哲學家,這也就是能理解為什麼他的著作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科學奠定了“實證”的重要性,有人總結了牛頓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一個牛頓的激光烈焰劍理論,這個理論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所有不能進行實驗和觀測的東西都不值得辯論。

所以,從牛頓開始,科學開始注重實驗和觀測(觀測在建立在嚴密的定義之上)。這已經完全讓自然哲學(科學)和哲學分道揚鑣了,你肯定沒見過哪個哲學還會去擺弄實驗的。

我們會發現,哲學和科學其實是遵照著不同的範式的。哲學的方式使得哲學本身停留在“純粹理性邏輯”的基礎之上(這裡要指出,這樣做並沒有對錯,這是範式,是一種世界觀而已。),而科學的範式則是建立在“數理邏輯和實證主義”之上,正是由於科學注重“實踐”,使得科學出現了主流和非主流理論,而主流理論地不斷累積和迭代,則促進了現代科學的一步步躍進,而工程學的出現,將科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價值觀

不同的世界觀,所導向的世界就會不同,也就會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哲學家來說,科學研究的內容太具體,哲學家並不認為科學家在研究世界的本質。而對於科學家來說,哲學家研究的內容太抽象,並且是不注重的定義、實踐和反饋的純腦力活動。因此,在雙方眼裡對方都是不對的。因此,我們根本無法去下結論:誰更能看透世界。因為,這完全取決於你用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鍾銘聊科學


一言以蔽之,哲學就是瞎猜。既然是瞎扯,就根本談不上所謂的“看透本質”。

為什麼說哲學就是瞎扯?第一,哲學沒有研究事物的具體手段。哲學研究事物,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靠編和蒙。我們說一杯水裡面含有什麼物質,可以用電來分解一下,看看有沒有氧氣和氫氣。可是,哲學有什麼手段?無非就是坐在床上,或者趴在地上,天天琢磨什麼“天一生水”。至於“天”和“一”是什麼玩意,兩者又是如何結合之後成出了水,哲學家只能左顧而言它,亂扯一氣,非要硬造出幾個玄之又玄的東西,才肯善罷甘休。

可是,你讓哲學家們做一個實驗,讓他們用“天一”造一個水出來,他們就只能乾瞪眼了。科學家做實驗很簡單,比如製造水,什麼材料配什麼材料,清清楚楚,步驟明明白白,童叟無欺。科學家說,我們可以造成一杯水來,他就必然可以造出來。科學家說,為什麼這水是什麼物質構成的,他就能說的頭頭是道,還能做實驗證明給你看。這又是證明了哲學的一個大弱點,也是最大的缺陷,即哲學無法做實驗。無法做實驗,就無法實證,意味著哲學家們無論吹噓的如何天花亂墜,如何的忽悠死人不償命,都是他們自說自話。

既然哲學不能實證,哲學家又有什麼資格說自己可以“看透本質”?


懷疑探索者


概括來講,答案是什麼?

理論上,哲學家應該比科學家更能看透世界。事實上,時代發展到了今天,某些科學家對世界的把握更深入,更準確。因為,今天的哲學家基本上還停留在幾千年老子、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公元前數百年那個時代人們所奠定的哲學根基而無實質性的重大突破。這是一個非常悲哀的事實。

何以有此說?

你看,直到今天,人類還在把老莊的道家思想作為解讀自然的教科書,把孔孟的儒家思想作為安身立命的指南針,把佛陀的心之覺悟作為安心定神的金鑰匙,把周代(文王、周公)的易經文化作為為人處世的方向盤。我也承認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不斷地補充和完善這些理論學說。問題也正在於此,儘管他們凝聚著無數人的思想和智慧,他們始終在固定的思維模式和遊戲規則中無法自拔,根本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

哲學理應是科學的前提和基礎,可是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於三百多年前的西方國家,一是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二是維薩留斯的《人體的構造》,三是哈維的《心血運動論》,四是伽利略的新物理學,五是牛頓的力學,這些似乎和幾千年哲學發展並無直接關係。這從另一方面說明哲學發展的嚴重滯後。

造成今天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一,哲學的自身發展極其艱辛,難以有質的突破。哲學研究生命、社會和宇宙的終極奧秘,是一門綜合性最強的學問。能夠做到真實客觀地去把握,必須有思維模式的不斷超越,其難度可想而知。

二,近代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是以實證為基本方法,已經跳出傳統哲學的思維模式,自闢蹊徑。科學的研究可以細分,也就是一位科學家只要在一個很小很有限的領域,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就會得到世人的認可。這樣,科學的發展必然可以走得更快、更遠。

如何突破今天哲學的困境?

在充分借鑑古今中外的各種哲學思想的智慧精華的同時,要能夠跳出一切它們的思維模式,打破既有的遊戲規則,站在更高的思維層次,採用更為客觀合理準確的思考方式,重新從整體上探索生命、社會和宇宙萬物。換句話說,要真正發揮原創精神,徹底超越既有哲學架構,從零開始,再次構築全新的哲學體系。

汲取一切學科的研究成果,努力從中提煉新哲學思想,發現新哲學的線索,醞釀新哲學的源代碼,為打造新哲學體系注入新鮮血液。這尤其是要留意近現代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種嘗試和真正取得的重大突破,它們將成為新哲學誕生的重要參考依據。

關注活生生的現實世界,它才是我們構築新哲學的源頭活水。能不能對宇宙萬物的認識有整體把握和更為深入的理解關鍵在於思維模式的徹底突破和思維高度的真正提升。立足於全新的高度,利用更有效的思維模式、思維方法審視一切,思考一切才會有真正的發現,新哲學的誕生才有可能。

結論:構築全新哲學體系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

構築全新哲學體系不是一種發明,一種創造,而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發現之旅!一旦這個發現之旅取得質的飛躍,新的哲學便會隨之誕生,其影響力一定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其一,它將重塑人類的信仰,重建人類的精神家園,給人類帶來更為紮實的精神寄託和精神寧靜。這意味著:舊有各種信仰體系都將被打破而被重新洗牌;部分國家(民族)信仰的缺失的現狀將會得到徹底改觀,人們的思想混亂心靈扭曲、靈魂無依、生命無根的現狀必將結束。

其二,它將引領科學朝向穩定、有序發展,避免了科學發展給人類毀滅性的破壞和打擊。許多人已經隱隱約約意識到當今科學的發展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還有可能成為人類精神的致命枷鎖和堅固牢籠,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而新哲學的誕生將避免科學的發展誤入歧途。

其三,它將引領文學藝術發現全新的發展方向,從而突破既有格局,以全新的面貌給人類的精神文明生活注入新鮮血液。人類的創造熱情將會被重新點燃,智慧將會被極大的激發,新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有望出現。另外,新的藝術形式有可能誕生,它們也會給人類的精神提供全新體驗、全新享受。


真理的徒弟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對這個不能說有研究。只能分享一些個人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哲學在希臘語之中是愛智慧的意思,愛智慧是人類的共性,所以基本上我也不同意西方哲學家說中國無哲學這種說法。

哲學的著作也看過一些,基本上這些思維方式和思考事情的方式放在比較長的時間內,還是非常有用的。再加上我自身職業的緣故,作用非常明顯。

我們看看國內的哲學學科開了哪些課程: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人類學、心理學、管理哲學、中國現代哲學、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過去一直不怎麼關心哲學本身,但無意中,這些相關的著作基本上都涉獵了,說明愛智慧是人的共性。

先不要著急,我希望嘗試列一下以上相關學科一些自己知道的名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用來寫《資本論》的,關於社會財富的研究之前還有《國富論》;中國哲學首推《易》和《道德經》《莊子南華》,《易》是系統學,統籌學和邏輯學。《道德經》中《道》講道的基本規律,《德》講人處世原理;《莊子南華》是繼續講《德》經的。倫理學有《道德情操論》;《美學》是黑格爾所著;《邏輯學》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學科;人類學有《人類簡史》;心理學有《夢的解析》和榮格的《潛意識》…

以上就是哲學所涉及的,可以說非常多,哲學強調的是人的智慧提升,對事物德洞察力。所以說,答案已經非常明顯了。

最後順帶提一下科學,我主修的學科就是計算機科學,基本課程包括計算機概論,計算機原理,計算機發展史,圖形學,程序工程學,高等數學,幾何學,數據結構原理,數據庫,計算機硬件設計,集成電路設計,計算機邏輯學,統籌學等等…

相信您已經看出哲學與科學的本質區別了。


程序猿創業筆記


哲學家當然更能看透世界。哲學家依靠的是天賦和實踐積累起的智慧,這是學其他任何學科都不能積累並具備的能力。

其實哲學家是最孤獨的,哲學的很多思維和境界,是無法準確地用語言描述的。如果用語言描述給缺乏哲學造詣的人,或者不在一個哲學領域、思維層次相差很多的人,基本上類似於“對牛彈琴”(在此沒有貶義)。黑格爾也說:“庸僕眼裡無英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相信黑格爾對僕人也沒有任何貶義的意思。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就是說,老子能夠看到那個”為天下母”的“物”,但無法描述它,勉強說成“道”,說它“大”(重要)。老子和孔子對話的事有些記載,從對話看,老子對孔子的哲學造詣幾乎是“不屑一顧”,點到為止而已!原因也不難探究,孔子的思想裡,的確沒有多少哲學的元素。老子最終西出函谷關,也許正是深感自己的哲學思想過於深奧,無人能理解,去西面尋找新的文明去了。普通人基本上是看不懂《道德經》的,但黑格爾等哲學巨人對老子和《道德經》是佩服萬分。我們有理由認為,黑格爾的智慧能夠支撐他理解老子的哲學超過別人,但可惜他也沒有能寫出來,太難表達了。可想而知,哲學真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但是,哲學又是非常重要的。德國人曾說過“英國擁有海洋、法國擁有陸地,德國擁有思想的天空”,這個自嘲和自豪,卻造就了德國近代的快速崛起,併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哲學思想大國和科技大國。最讓人羨慕的,是上世界末世界各大媒體評選出的公認的千年世紀偉人有兩個:馬克思和愛因斯坦,居然都是近代的德國人。如果沒有兩次上世紀的世界大戰,導致歐洲包括德國的大批人才遷移美國,那麼今天世界的哲學和科技界,德國民族很可能依然佔據頭把交椅。哲學,毫無疑問是一個國家和文明發展的最稅利的思想武器,是決定一個文明興衰的決定性學科。

中國辦那麼多大學哲學專業,哲學本科生、研究生、博士、教授等等,其實根本就毫無意義!通過高考統一考試進入大學哲學專業、通過老師講解哲學理論,最後再考試是否符合書本上的哲學理論,論文只是分析批判或認可前人的哲學理論表述,最後取得哲學文聘!其實這根本不是哲學!最多叫做“形式哲學”,看上去全是貨真價實的哲學理論,實際上只是一堆來自西方哲學和中華古哲學的文字語言而已。這也是中華特有的“哲學”,和儒學一樣,實際上是完全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至於科學家,是可以通過教育培養出來的。“勤能補拙”的說法,對於科學人才是可以的,但對於哲學人才,是不行的。

筆者認為,中國大學的哲學專業完全沒必要辦那麼多,中國根本沒有那麼多具有哲學天賦的人,更沒有很多能像馬克思那樣能吃苦、真正去工廠、農村參與勞動實踐、積累哲學智慧的人才。


(喜歡的朋友關注我,探討經濟學和哲學)


秋宜聲


從本質上講,哲學和科學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一種“方法論”。如果脫離具體的問題哲學和科學都沒有意義,所以哲學可分為自然哲學和倫理哲學,而科學分枝會更多,數都數不過來。從它們的終極目標來說:兩者都是為了弄清楚世界或者宇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基於哲學與科學都是一種方法論,它們研究問題的方法上是不一樣的。大家都知道科學的方法是:嚴格的論據和大量可重複操作重複驗證的信息或事物,方可稱之為存在或真理;哲學一般都是根據“先驗”或經驗感覺之類的材料來推導出真實或者現象。但是哲學有時也會提取科學上驗證過的東西作為“先驗”的材料,反過來科學也會用到哲學提出的一些論據,作為前提假設加以驗證。實際歷史上也哲學是先於科學問世,所以有人說哲學是科學它媽。我自己們看法是,現今社會哲學與科學是參雜在一的,成系統的純哲學思辯很難在科學領域起到指導作用。或許是因為哲學總是寄希了有一種簡單直接的方法來理解"真實"或“存在",而現在的科學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人文領域哲學思辯才有一席之地。愛因斯坦說過“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可以被理解”,所以哲學家也會詬病科學只能是解釋現象而不能真正知道宇宙究竟是什麼。很多有哲學思辯能力的人認為宇宙根本就沒有意義,甚至認為宇宙根就不可知,人類試圖弄懂宇宙都是徒勞,對於整個宇宙事物的認知超過了人的侷限性。


不佔面積


我們都知哲學是什麼,更知科學是什麼。

不管什麼,宇宙創造了人,有了腦思維就想東西,盡而往深裡想,一個唯心,一個唯物,都在看世界,解釋世界,都總在爭論,一直爭論下去,看來哲學也很難看透世界。

其實人從哪來?到哪去?幹什麼?很簡單,只不過讓哲學家深奧哲理算計了,

人實際就是宇宙創造了你,讓你活在這世上繁衍是生物鏈一環,讓生死和信仰不同產生戰爭而保持平衡。象動物一樣沒有為什麼,你見動物有哲學嗎?沒有,就是為活而活。

科學也一直研究自然,將成果用於自然,也想知道人怎來的,宇宙怎來的,從達爾文到現在也沒搞明白人咋來的。從奧伯斯,哈勃,愛因斯坦,到勒梅特奇點假說想象,近二百年了,科學發達了,儀器先進了,更迷糊了,到現在也在假說謬編中,因要破解迷,需找到想象的蟲洞,或時光隧道,到宇宙外或回到137億年前才可證實。看來還要奮鬥探索ny年才可到宇宙外。那樣一切就明白了。


三茅居士


哲學家是皮包公司,是空想!

科學家創作的技術價值,能夠提高生產力水平,並且能夠改造世界!很多發明創造例如火車、飛機、電燈等都是科學家的功勞!哲學家的哲學與科學家的科學是不能相比的!

世界上沒有哲學家可以,但是沒有科學家世界就沒有了發展!

哲學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沒有科學家哲學家的哲學只能停留在“原始狀態”,“天圓地方”隨著科學家的發現而提高!

各種學說及其哲學體系和各種類型的宗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的不斷突破而被瓦解!


教育探討


哲學史非常清晰的告訴我們,它起源於人類感知、認識自然現象及規律的過程,自然科學上升到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關係時才成為了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發展歷程是基於科學實驗驗證支撐而形成的進化的發展的!哲學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變化運動規律看得更深更透,這是毫無疑問的!科學只是對某個領域中的某種現象或具體物質運動變化的規律進行研究、實驗、證明、結論,而哲學是對科學研究提供思路、探索的方向及發生的結果作出正確的選擇、判斷與互為驗證。


面對一切哈哈哈


我認為:哲學的本質,其實就是基於人類抽象意識創建的邏輯符號系統以及符號系統創建的過程。

我們通常所說的人的抽象意識,應該是基本意識的綜合效應,海量的量子相干退相干(包括起到記憶作用的,記憶是人的抽象意識的基礎),等同於量子糾纏塌縮,形成“信息流”,即意識流。

人具有的抽象意識,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類發明出了脫離於人肉體的“符號系統”。

符號系統發明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人的意識的脫離於人的肉體的存儲、傳播,甚至還可以利用符號系統做獨立於人的推演,只要制定好規則(可靠的規則是經驗與抽象的合二為一),不同的人,甚至脫離於人,用純機器也可以推算。

哲學大體分成兩大部分,本體論和方法論,這兩大部分的目標就是構建可靠的符號系統。方法論確保經驗與抽象的合二為一,各種概念是在可靠規則下組合而成,本體論則為符號系統創建“元概念”。

邏輯符號系統以及構建過程就是哲學。

不是所有的符號系統都是哲學。早期的象形圖案,如易經中的符號,還有語言文字,不能叫哲學,僅僅有構建過程也不能叫哲學,各種古代聖賢學說,各種不同的世界觀肯定不能是完整的哲學理論,只不過是構建完整理論的“過程”,那些只是磚塊。

科學,科學理論的基礎不是邏輯符號系統,而是感應信息,是經驗共識,科學理論是對經驗共識通過邏輯符號系統做加工放大,延伸了人的感應信息的能力,可以預測。也可以說是通過意識工具加工,但這個意識工具未來完全可以脫離於人的機器化。未來的科學理論,由純機器發明出來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