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孩子总犯错,还怎么批评都没用,此题何解?

多动症,学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与同龄孩子相比,具有显著的、持续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这类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且屡教屡犯,如何管教多动症患儿成为父母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

多动症的孩子犯了错误该不该批评?

答案是肯定的,批评的目的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克服缺点,避免重复犯错。

该怎么批评才能让孩子接受并达到改正的目的呢?

1.批评要及时

当孩子有了缺点或错误后,应立即批评,不要换时间或换地方,以免孩子逃避错误或不足,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2.批评要明确

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错在哪里。避免长时间的说教,唠叨骂个没完,抓不住重点,这样往往会起到反作用。

3.

批评的方式要恰当

批评不要过于严厉,不要大声斥责或打骂,可以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或用眼神看着孩子,让他们认识和改正不良行为;当孩子有破坏规则或不良行为时,可以让他立即暂停并复述规则,这样可能比大声训斥、打骂的效果更好。

4.适当的惩罚方式

当你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较严重时,可适当使用惩罚手段,如参加规定的家务劳动、限制看电视或上网时间、减去原有奖励等。注意惩罚不要太重,能让孩子知道不良行为的严重性即可,不要打骂或体罚孩子。

5.批评不良行为,而不是人格

对孩子的批评要责备其不良行为,而不能责备其人格,否则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应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不要说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了,怎么也改不了”等等,将孩子“一棒子打死”,这样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对家长和老师而言,教育ADHD孩子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两类孩子,一类是软弱、缺乏自信的,另一类是以暴制暴。恰当的批评方式能使孩子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正视自己的行为,不逃避、不推诿、不隐瞒、不欺骗。因此,如何有效的批评ADHD孩子,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消除不良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