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佛家自古以來就是清淨之地,是一個宣揚眾生平等的宗教,因此早期佛教中的僧侶是不學習武功的,只一心向佛,修身養性。但是佛教徒也是擁有世俗想法的人,他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寺院裡,為了生存,他們無可避免的需要參加社會活動,與塵世的人接觸,

於是在中國歷史上就誕生了這樣一群和尚中的“特種兵”——僧兵。

僧兵主要是指擁有武裝組織的僧侶,經過官府允許,為國家作戰的僧人武裝團體。早期的習武僧侶稱為武僧,他們只是單純的練武強身,與國家和社會沒有太大的聯繫,經過魏晉南北朝戰亂後,武僧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開始為政府效命,逐漸形成僧兵這一武裝力量,可以說武僧是僧兵的前身,僧兵是武僧逐漸發展直至完善的產物。

關於僧兵的形象,影視劇中多有體現:比如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他雖然是和尚,但武藝高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曾經親手打死了欺行霸市的鄭屠戶,而且還喜歡酒肉,動輒手中就抱著一隻豬腿啃,喝的酩酊大醉。

另一個比較著名的就是《亮劍》中的魏和尚,他出身少林寺,練的一身好功夫,連李雲龍都不是他的對手,而在二人喬裝打扮奔赴

“鴻門宴”的時候,和尚還憨憨的對李雲龍說:“團長,俺也想吃肉,”讓人忍俊不禁。這兩人一個出身五臺山,一個出身少林寺,而這兩個佛寺都是僧兵的發源地。那麼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特種兵”是從何時興起的,他們又憑藉著自己出眾的能力,為國家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一、僧兵“起義前夜”:佛教寺院“保衛戰”

兩晉王朝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異口同聲的“差評”,不僅僅因為它是歷史上唯一滅亡了兩次的王朝,昏庸帝王層出不窮,是中華文明的倒退,更因為司馬氏內部“八王之亂”的鬥爭,直接引發了“五胡亂華”的慘烈禍事,使漢族人民慘遭屠殺,整個中原地區淪陷長達三百多年。而僧兵也在這一時期建立了雛形。

佛教在南北朝的南朝時期廣泛傳播,受到戰亂的影響,許多文人都對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觀念產生了疑問,轉而相信佛教,以此來麻痺自己受到創傷的心靈。所謂上行下效,深受“五胡亂華”之苦的百姓們也開始相信佛教,並且出家做僧侶可以不入戶籍,免除賦稅,很多人就此遁入空門。

但是進去佛門之中,他們才發現曾經幻想的一切都成為了泡影:南朝寺院經濟發達,上層僧侶擁有良田萬頃和自己的莊園,身邊有成千上萬的奴僕伺候,靠皇帝的支持和收租放高利貸衛生,生活作風奢侈腐化。

而他們雖然進入了佛寺,卻依然是最下等的奴隸,要做很多的苦役,和在家種地時被人欺辱並沒有什麼兩樣。與此同時,土地兼併的問題也愈發嚴重,大地主豪強們巧取豪奪,政府也有著苛刻的賦稅制度,農民們不僅失去了土地,還要承擔繁重的國家負擔,因此他們與貧苦的僧侶一拍即合,各地由僧侶帶頭的起義屢見不鮮。

僧人曇標與羌人高閣“謀反” (《宋書》卷九十七《夷蠻傳》)、益州刺史劉季邊"嚴愎酷狠",強行徵發人丁五千服役,“土人始懷怨望”,“郡縣多叛亂”。

這些記載的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僧侶領導農民起義的影子,其中就以北魏時期的“沙門”起義最為著名,而在北魏王朝中一共爆發了12次農民起義,其中有6次是由僧侶領導的。

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二、僧兵興起在北魏

北魏時期經過“沙門”起義,佛寺的地位開始提高,那些貧苦僧侶的地位也開始提高,比起那些只懂得依附皇帝恩惠的“蛀蟲”,新一代的僧侶在武功上是很高強的,否則他們不會有能力領導“沙門”起義,僧兵制度也由此初具規模。

僧兵與皇家從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史書記載:魏國孝武帝身邊有一和和尚叫做負璽,經常提著刀跟隨皇帝南征北戰、住宿紮營,是孝武帝的“貼身保鏢”,雖然他是一名和尚,但是如果沒有出眾的武功,孝武帝又怎麼會留他在身邊呢?北周武帝宇文邕宣佈“朕即天下”,正式掌權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滅佛”行動,將周國內的僧侶殺得幾乎一乾二淨,於是一些僥倖活下來的僧侶為了維護佛教的地位去往北齊,而齊國之所以能接受他們,與他們的武藝超群有著莫大的關係。

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三、保家衛國、人人有責:僧兵們的愛國之路

1.大唐王朝“聯合創始人”:僧兵功不可沒

由於隋煬帝楊廣修建京杭大運河並三次親征高句麗,導致隋朝的經濟實力急劇下降,反對勢力一擁而上,發動政變將隋煬帝殺死。此後由隋文帝楊堅結束的三百年的亂世又開始混亂起來,各種割據勢力此起彼伏,其中以王世充和李淵的部隊最為強大。

王世充的部隊進入了嵩山地區,在那裡橫行霸道,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於是嵩山少林寺的僧兵們在總教頭曇宗的親自率領下,憑藉崇山峻嶺的地理優勢,與敵人進行了巧妙的游擊戰,利用敵人不熟悉地理環境的特點,各個擊破,最終生擒了部隊的頭目,打退了王世充的軍隊,使嵩山重歸平靜,同時也削弱了王世充的力量,增加了李淵最終獲勝的籌碼。

後來,李淵的兒子秦王李世民為了表示感謝親自派上柱國去少林寺向僧兵們慰問,並會見了曇宗等首領,商量與他們共同攻打洛陽的事宜。而這一次曇宗則表現得更為勇猛,在嵩洛之戰中,他和少林寺住持志操親自率領十三名武僧,趁著月色摸到了王世充的大營,搞了一個突然襲擊,打的王世充大軍猝不及防,並且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將他獻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為了表揚少林寺僧兵的忠勇剛正,特意賞賜田地四十頃,讓少林寺眾人回去耕種。而嵩洛之戰在民間更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美談。可以說作為李淵最強對手的王世充,在經過這幾次少林僧兵的打擊後只能以退為進,作困獸猶鬥之狀。

2.宋代:僧兵從軍、抵禦外侮

宋代是一個“武力值”較弱的朝代,它所面對的敵人有強大的遼國、西夏、還有金國。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是英雄岳飛對那個朝代的無奈嘆息,而和岳飛一樣保家衛國的,還有寧折不彎的僧兵們。

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史書記載:自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俘虜到北方,宋高宗趙構在臨安建立了南宋王朝。這個時候的僧兵們不堪忍受亡國之恨,經常聚集在山上練武,並廣泛招募鄉間義士,喚起他們對國家興亡的責任感,抵禦金國人的入侵。

五臺山的僧兵們一度進入軍隊,被稱之為:“尊勝隊”,可見在保家衛國面前,僧兵們的家國情感是非常高的。

在太原圍城戰役期間,五臺山所有僧兵全部出動,拼死抵抗金人,雖然最終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還讓金人焚燬了佛寺,但他們並沒有就此屈服,他們將五臺山抗擊敵人的英勇事蹟流傳了下去,直到明代中期,五臺山地區的僧人還在進行武術訓練,為的就是強身健體,有朝一日一雪前恥。

3.明代:正德年間的“友公三奇”與嘉靖年間的抗倭保衛戰

明代的僧兵已經憑藉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和國家捆綁在了一起,如正德皇帝時期的三奇和尚,就是一個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人。三奇和尚作為少林寺僧兵,曾經跟隨河南部隊“班軍”,駐守陝西,在陝西邊境上,由於三奇和尚武功出眾,特別能打,所以沒有“搗亂分子”敢隨意進入大明邊境。

《明史·史記言傳》記載:陝當賊衝,記言出私財募士,聘少室(少林)僧訓練之。八年冬十月,流賊犯陝,記言御之,斬數十級,生擒二十餘人。

雖然不能確定這些人是否是三奇和尚擒拿的,但是僧兵的驍勇善戰,由此可見一斑,三奇和尚也因此被提拔為提調總兵。後來又遠征雲南,平定了少數民族的叛亂。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皇帝,而且非常喜歡帶兵打仗,他曾經御駕親征,封自己為大將軍,指揮了與蒙古“小王子”的戰爭並親自衝鋒陷陣,斬殺敵人,這樣的皇帝對於像三奇和尚這樣勇猛的僧兵,自然是相見恨晚,所以三奇和尚不久又被提拔為雲南總兵,更被敕命為“全國對手,教會武僧”,從此桃李滿天下。

明代倭寇橫行,經常在今天的浙江沿海地區登陸,燒殺搶掠,惡貫滿盈,這種現象在嘉靖年間更是達到了高潮。“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這是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的畢生心願,戚繼光、俞大猷等人,是一代抗倭名將,而僧兵的加入,也使沿海地區的百姓們同仇敵愾,與他們共同抗擊倭寇。

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杭州之戰,天真、天池率領僧兵一戰成名,首次參加抗擊倭寇的戰爭就取得了勝利,由此可見僧兵們強大的戰鬥力。翁家巷之戰中,月空和尚帶領僧兵擺出長蛇之形的列陣,倭寇見此情形不敢上前,在作戰的時候,又讓騎兵稍稍繞到敵人的後方進行偷襲,這樣敵人腹背受敵,很快就死傷殆盡,此戰僧兵首領利用陣型陣法,將倭寇們忽悠的團團裝,可謂是有勇有謀。

此外的白沙灘之戰、葉謝鎮、馬家浜之戰、六里橋之戰,都重創了倭寇,使他們在短時間內不敢再來侵犯邊境。雖然後來朝廷設立了專門負責海上防守的軍制,不再用僧兵進行作戰,但是僧兵的存在,是於國有功的,他們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捆綁在一起,讓明朝的邊患平穩了很多,他們英勇善戰的能力,也威名遠揚。

和尚中的“特種兵”:聊一聊僧兵如何興起,又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

總結

作為和尚中的“特種兵”,僧兵興起於亂世,帶領農民起義,為貧苦百姓鳴不平,也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利益,他們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的連在一起,抵禦外侮、抗拒倭寇,雖然人們只是稱他們為“和尚”,可他們卻不是普通的和尚,僧兵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只要在國家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就永遠值得被後人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