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的陳果教授前一段時間在網上很火,但是自己聽到她的課,感覺空洞無物,就是煽情,你怎麼看?

金色大漠旅行攝影


聽過,我覺得陳果活的比大部分人明白,也有可能是境遇不同吧,她有更多的空間去看清自己。現在太多人都被同質化了,完全沒有自我,天天怨聲載道,早就失去初心了,好多東西回過頭來看根本沒有意義,只有極少部分人能想明白


小木偶灬


有幸聽過陳老師的一次課。抱著巨大的好奇心。很早陳老師就盛名遠播,如雷貫耳了,感覺一定是不虛此聽。這次課講的是維特根斯坦,聽完後感覺非常失望。

第一,如果講哲學,講哲學家,用如此語言和理論功底去講,有辱哲學一詞。

第二,講課來看,基本功很差,搖來晃去,言語邏輯混亂,只靠標新立異來吸引眼球。讓人覺得站不住。

第三,內容淺顯,話語中更多是抒情式講解,毫無營養,用老梁形容於丹的話就是:全是正確的廢話!如果是初中老師如此講課還是不錯,如果是高中老師就不行了,更何況面對大學生。

一點淺見,博大家一笑!


不亦樂乎146024313


陳果這個名字我是看了她的一篇報道知道她的,本身我這個人也比較喜歡雞湯,也很認同哲學,所以對她印象不錯!

我第二次聽她的名字,是我前東家總經理,一位漂亮有氣質優雅的霸道總裁姐姐說她的一個演講,當然是誇她。我們這位總經理是個很會生活又會工作的聰明睿智情商極高的美女,但又很務實,能夠認可她,我也更加欣賞陳果。

其實我看得更多的是她的報道,並沒有聽過她演講或寫的文章,所以無從評價,但我想能成為一位很年輕的還是名校的教授,一定有她的能力,能成為年輕朋友們喜愛的老師,一定有她的魅力。

所以即便我沒聽過看過,我猜想她一定值得大家這樣認可她。對於不同聲音,我只能認為一人難稱百人心!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世界上還不存在一個都認可的人吧。

當然不管怎樣,她終究是她,我們終究是我們,用他人的智慧充盈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美好,才是每個人追求的吧!

祝大家都能開心、自信、努力的過好每一天!


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


陳果,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中共 黨 員。


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現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


就思想道德修養課而言,並不是容易講得好的課,光講道理是不會受學生歡迎的,喜歡新穎獨特風格的學生,喜歡陳果的課,說明她的授課風格適合現在的大學生。


陳果最喜歡的一句話:"吾自萬種風情,與世無爭!"意思是:在不干擾別人,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情況下,其實真不必看重別人的想法,不必那麼看重別人的意見。


她的課也體現了她自己的這一想法。講得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妙語連珠。生動、有趣、形象,魅力十足。


當她的課傳到了網絡上以後,大家議論紛紛,贊同的有,不贊同的有。受到啟發的有,持反對意見的也有,喜噴的也有。


本來是課堂教學的事情,卻在社會上掀起沸沸揚揚的議論風潮,而評論的人卻不都是學生,有不同的看法便是正常現象。


作為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看陳果的課。



1、課講得好不好得看對她的學生是不是有用


大學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不僅是傳授具體方法,還是傳達一種自我修養的觀念。


教師從學生的角度,講道德、愛情、友情等方面的看法,提供給學生對人生態度的思考與啟發。


然後讓學生自己去釐清自己的思路,學生悟性不同、性格不同、行為方式不同,最後收效肯定會有不同。


她被學生奉為靈魂導師,並送其外號為"思修女神"。她的魅力有外在和內在的。外在的包括:服裝藝術,行為動作等。內在的包括:思想談吐,人生價值觀等。


同學們對她的課評價是:妙語連珠是她的常態,偶爾站立、偶爾彎腰是她的節奏,爽朗的笑容是她的心態,竭盡所能做一個好老師是她的畢生追求。她是最有型的大學女教師,做她的學生很幸福。


"朋友是無用的,孤獨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只有成熟才能對抗衰老……"陳果用她的人生經歷提出了很多與常人不同的觀點。



這些觀點一次次地衝擊著人們的聽覺,猶如醍醐灌頂,網友直呼爽,講出了超出自己想象的內容。


這段視頻迅速走紅,隨後關於"你想找什麼樣的朋友,你自己就得是什麼樣的"、"熱愛自己的人,一定會熱愛生活"等等言語直擊人心。


陳果的課成為網紅課後引得許多人發表評論。有的人不是學生,社會經驗比較豐富,由於各人的經驗、見識、經歷不同,人們表達的只是自己的感受體驗,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


課堂教學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根據當堂課的內容,儘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有所得。


針對某方面內容來設計的教學過程,在理論結合實際方面會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被局外人指"空洞、煽情"不為過。


但教師只要能讓學生接受知識點,始終集中精力參與、投入在學習活動中,教學就是成功的。


2、她得到學生的喜愛就體現了教學的價值


據說學生"搶他的選修課比雙十一秒購物還難,"可想而知能上她的課有多享受,這對學生是好事。


有人評論說:對"孤獨"和"寂寞"這兩個詞的見解讓人拍案叫絕。當我們經常聽一些"正確的廢話"聽多了之後,對於這種見解獨特的表達方式反而情有獨鍾。


教學可能對學生形成的影響,可以成為自己人生感悟、成為雞血、成為色彩斑瀾的肥皂泡。


學生聽課收益者有,無收穫者可能也有。有的去嘗試聯想,有的聽聽熱鬧,激情過後歸於沉寂的都有。自己不是坐在課堂裡聽課的人,評價時要換位思考。


聽課的人年齡不同、學習的專業不同、接受程度不同,性格修養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有不同,評論看法也會有不同,不要要求完美,更不要當成表演藝術風格來談。


陳果說的"朋友是奢侈品,擁有就很滿足。如果你把朋友當做了男女朋友的備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愛情。"


"人只有自知無知,才能永遠求知。"這些話對於主要精力用在讀書學習上的學生來說,沒有什麼不妥。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達意見沒有錯,只是不要要求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都符合每個人的需求。評戲誰都會,親自表演就不一定是好演員。


大學生在學校教育中主要是學習思維方式,聽課學生能喜歡教師的教學和理念,他們滿意就是有價值的課。


3、教師做喜歡的工作並把它做好就是本事


一堂別開生面的課就像一場學生喜歡的聊天,並不是完全經得起推敲,把一場聊天放到完美要求的評論中,是存在不足,熱血沸騰之後,人們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態度或行動各有不同。


教師授課的方式和內容是針對課堂上的學生而言。


教師授課有熱情,能言傳身教,令學生喜歡自己及自己的課,師生關係良好,能給予學生知識和思想上的啟發,這樣的教師就是好教師。



不要要求細節上的完美,有書君也覺得陳果有時候"弓著身子、手插褲兜"不太美觀,但是瑕不掩瑜,她的課有思想、有激情。


她的課只需對面對的學生髮揮作用,不需要對其他人負責。她的學生能夠接受就好,別人說什麼都不會影響她的教學效果。


別人頂多是需要一場接受視聽衝擊的感受而已,而學生需要引導啟發。


對於不是在課堂學習的其他人來說,只能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陳果的課不需要獲得普羅大眾的滿堂喝彩。


比學生有更多見識的其他人,也不用按自己的想法行道德綁架之實。


幸生


有一次在做抖音視頻的時候系統自動推薦一個瘦瘦的女老師站在講臺上說了這樣一句話:

好好的珍惜今天

好好的珍惜明天

不要把幸福放在未來的某一天

讓你的幸福在今天、此時、此刻開出花來

因為死亡跟明天不知道誰來的更早

當時的我很的心底深處泛起迴音,這不是就是我該對一些患者該說的一些道理嗎?在生活節奏很快的今天、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有那麼一群人拼命的勞動,為了生活而奔波,時常忽略了健康,也有那麼一群人忽略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當疾病來臨時,既往的一些都是那麼虛無,所以好好的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份感情。

後來我繼續看了她一些視頻和查了她一些資料,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聰明、雖然看起來大大咧咧感情又很細膩、貌不出眾但是氣宇軒昂的一位學者,在知識和時間碎片化的今天,她牢牢的抓住了大家的心理,在很多話題上讓大家的心理產生了共鳴,雖然可能有一些語錄都不是她本人的,但是她懂得歸納和總結並應用在生活日常。

沒有盲目的崇拜,但是她的一些正能量的話語,可以在某一個時段內讓你的心靈得到薰陶,在漫漫人生路中,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會對你有所改變。

別人未必因為你自愛而對你產生慾望,但真愛一定是基於自愛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因為你修身了你會變得越來越健康

因為你修心了你的心會越來越健康

讓你的身心變得更美好

願此刻在看頭條的您身心健康、永遠幸福!


感染科李平醫生


不懂哲學的人,就說人家在煽情。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陳果的課很好。

第一,陳果講的課程屬於大學中的公眾課程,就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大學叫思修。這門課程的目的就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很重要。

第二,現在很多學生不僅思想品德有問題,道德底線,人生觀,甚至心理也有問題,陳果的課程雖然不是療愈課程,但是從教育的內容上看,可以與學生談人生,談愛,談生活,是很好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

第三,很多學生在高中時沒學過哲學常識,因為高考理科生不考,這樣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思辨的意識和能力,陳果的哲學課程可以起到哲學啟蒙的作用,讓學生了解哲學,瞭解思辨,哲學對所有學科的意義。

第四,普通的思修課都很枯燥,學生不感興趣,而陳果用自己的模式,讓這門課程有了新意,讓學生更感興趣,這是一次飛躍,值得肯定。

第五,這種課是否空洞,還要看聽課人自己的領悟力,如果聽課者本人對哲學理論理解不上去,或者自身的生活經歷很少,自然覺得空洞,相反,就會有別開生面的感受。所以,感受是什麼,是自己的各個器官領悟力,感受力強弱,主要來自對自己的認知能力。舉例,如果你想吃巧克力味冰淇淋,可是你媽媽說草莓冰淇淋好吃,你如果聽從了媽媽的建議,經常受他人影響,你的感受能力就下降了,甚至消失。所以,感受力是自己的事情,要多體會才會好。

最後,希望這樣的課程多一些,讓更多人受益。


中考政治劉老師


說陳果老師的課空洞無物或者煽情、雞湯的人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課程的性質、場合!思修課在大學本科教育裡,屬於嚴肅的政治思想教育課範疇,教育部是有指導大綱的,並不是老師可以隨口亂講的,本身就是一個內容和範圍都很嚴謹的事情。陳果老師的成功,來源於她不是照本宣科的講一些死板的馬列著作原文,而是用青年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一些問題來引出觀點,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貼近時代的、青年學生願意接受的三觀,這本身就是高校政治教育課程的巨大進步!如果放在百家講壇面對社會大眾去講,那麼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說內容空洞,不適合老百姓,也許還有幾分道理,放在大學課堂完全沒毛病!


小民無爭


顏值即正義!

本來枯燥的課堂出現一位身材在線,容顏有特色,衣著又相當有品的老師,講什麼重要嗎?站在講臺上就是焦點,學生們就能打起精神,這就是為師的緣分。

師者,授道傳業解惑。人家基本也都做到了,風格化的肢體語言難道不賞心悅目嗎?還要什麼自行車?

說人家講的東西貌似正確卻沒有用的人,我覺得就這認識也別上大學了,上個技校就行了。大學教育要都是實用主義者喜歡的內容,那清華大學跟藍翔技校就沒有區別。

我認為這樣的老師越多越好,學生喜歡就是啟智的第一部,課堂上睡覺的同學少,這個老師就很優秀了!


王可


在網上聽過一集她的課,我的感覺不是太好,內心是比較排斥的,都是一些淺顯或者大家都知道都認同的道理和處事哲學,她經過自己的加工整理,上升到一個文辭華麗的高度,然後用自己能說會道的嘴再加上一些肢體語言給表達出來,讓你高潮迭起,中間不給你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她說什麼你就信什麼,讓你產生一種錯覺,真厲害,說得真好,真有道理,但是你要靜心思考,剝去那層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外衣再看,也不過如此!風格有點像于丹,但比于丹好的是:她沒有披上類似《論語》這樣的文化外衣!他們的相同點是:像是在夏天的夜晚喝冰鎮啤酒,一口下去,爽口又爽心,很舒服,但也就是那麼一瞬間,一轉身兩泡尿就什麼都沒有了!


明月缺


首先,人不能做到讓所有人喜歡,但陳果老師的授課方式我是喜歡的。

因為我認為我看到她講課的時候用很多的肢體語言去解釋她自己的一些觀點。

大家認為哲學是什麼,哲學最初也是由人想出來的。所以,思想是沒有邊界的,也是沒法定義的,世界觀的主觀和客觀也是人說出來的,說白了,他還是一種學說,沒有實體為她蓋棺定論。從這個方面來講,我認為陳果老師講課是生動的,真實的,是經過認真思考做了教案的,那這些方面對學生來說就足夠了。

人都有弊病,何況思想能沒有侷限嗎?我認同她的觀點,所以喜歡她的正向力量。人們有時候覺得哲學沒用,沒有實質用途。其實未必,哲學可以讓人的心靈得到平靜,眼界更寬,心胸 變廣,做事更有預見性,就是目光長遠。大家之所以覺得沒用,其實是應為沒有找到把哲學應用到生活當中去。

把哲學放到生活裡,是需要要大量閱讀或是思考總結生活經驗的,說白了,你還是得想。我覺的哲學最大的用處就是可以讓人的創造力源源不斷的產生。

就像很多艱澀難懂的經典名著,不是它們沒人看,而是當初我們看的時候沒看到它所要說的哲學思考,當你到了他們那種思考人生的階段以後,你就會發現這些書就是你的朋友,你一定會告訴自己的孩子,這是一本好書,你在將來可能會喜歡它。文學名著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這也就是作家們的預見性。他們寫的書是時代的共性,你一定能在他們那個年代裡找到現代社會的影子,自己的影子。

從陳果老師講課的方式可以看出來,她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情,這就是感染力,這就是生活美好的化身,還可以讓很多人從她的觀點當中受益。我希望喜歡的人就繼續喜歡,不喜歡不認同她觀點的人可以繞道,但不要進行人身攻擊,她也沒有強拉著你挺她的課。人生所走每一個階段,所有人都不會志同道合,有的人走的快有的人走的慢,走的慢的人就被拉下了,由於大家頻率不一樣那麼這個課也就不適合你的口味了。但你不能否認她帶給你人生進步的價值。因為你現在所成的高度,曾經有它墊起來的一部分。我覺得人要客觀一些的看待現象,事物,格局就會變大。

另外我不喜歡的視頻我從來看不完,電視劇也一樣。不知道大家評論裡的那些反方觀點是如何做到看完人家的視頻又大肆批評的,觀點不同或有不足之處可以指出,但不要進行人身攻擊。

我的觀點發表完啦。贊同的點贊,不贊同的留言討論。。。要是覺得說的好關注也無妨,我又不會天天給你打電話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