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顏值逆天的文物?

不音歷史


身為一位歷史研究者和吃貨,對於我而言,顏值逆天的文物的莫過於東坡肉石。東坡肉石是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之一,其餘兩寶為深受慈溪太后喜愛的翡翠白菜和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西周毛公鼎。

東坡肉高5.73公分,寬6.6公分,從遠處看,宛如一塊剛出鍋的東坡肉。即便你湊近去看,也可以發現它外皮如正常的東坡肉一樣呈現焦黃色,甚至還有毛孔和褶皺。其身更是白黃與褐色交替,宛如肥肉相間的五花肉,肌理十分清晰。

然而,這樣一塊栩栩如生的東坡肉石其實並沒有經過任何人工雕琢,是一塊天然的玉石,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東坡肉石以神似東坡肉而得名,而東坡肉相傳是偉大北宋詞人蘇軾出任徐州知州時,他小妾王朝雲創制。當時黃河在澶州決口,洪水圍困徐州。蘇軾身先士卒,與士兵一起搬運泥土,幫助全城百姓築堤抗洪。

最終,在他們七十多個日夜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城被保住了。劫後餘生的百姓在歡呼雀躍之餘,十分感謝蘇東坡身先士卒、領導有方,認為他是一位好知州,便紛紛殺豬宰羊,送給蘇東坡。

蘇軾無法推辭,便收下,讓小妾王朝雲製作成紅燒肉,又回贈給百姓。百姓覺得很好吃,認為這種做法的肉肥而不膩,十分可口,便將這種肉稱為“回贈肉”。後因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這種紅燒肉便被稱為東坡肉,一直流傳至今。

關注大白讀史,瞭解更多歷史知識。

大白讀史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中國歷史上八件顏值最高的文物,簡稱“顏八件”。以下是具體,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件,金蟬玉葉

這件文物產自明代,出土時間是1954年,被髮掘地址是:蘇州五峰山博士塢的明代進士張安晚家族墓地14號墓,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館。

這件文物被出土時就曾驚呆了考古人員,這晶瑩剔透玉葉,這亮閃金燦的金蟬,真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經鑑定,這隻金蟬的含金量達到了95%,而承託金蟬的玉葉則是新疆和田所產羊脂白玉精工雕琢而成。這件文物不僅鑑賞價值極高,還被稱為15世紀下半葉明代中期的傑作。

第二件,隋嵌珍珠寶石金項鍊

此文物產自隋代,出土時間是1957年,被髮掘地址是: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件文物不僅顏值極高,還是我國極其珍貴的國寶級文物。這件文物被出土時雖已在地下被埋藏了1500多年,但項鍊周身依舊璀璨奪目,其項鍊中間被24顆珍珠包裹的雞血石色澤光亮,是極其罕見的。雞血石下面的心形吊墜則是寶藍色青金石,它將雞血石襯托得更加雍容華貴。這樣的藝術精品,是目前舉世無雙的瑰寶。

非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件文物的主人並非美人或者后妃,而是一位年9歲的小女孩。沒錯,這件文物是在一個隋代小孩墓裡被發現的。

墓地主人叫李靜訓,字小孩,所以人稱李小孩。她是北周、隋代李將軍家的千金,同時也是北周宣帝與皇后楊麗華的外孫女,自幼深得楊麗華寵愛。

可不知何故,這個一直被外祖母楊麗華捧在手心裡的女孩竟在9歲那年夭折了。她去世後,楊麗華悲痛欲絕,為了寬心她下令厚葬外孫女。她下令厚葬的結果是:僅珍貴陪葬品就達230件。這些陪葬品還多是稀世珍品,大概,也只有這樣的極致奢華葬法才能稍寬楊麗華的心了吧。

第三件,隋鑲金口玉杯

這隋鑲金口玉杯與第二件一樣,同是出自李小孩之墓。

這個玉杯通體光素無紋,造型簡練卻不失奢華,其杯口則是用純金打造而成。這種拋光細潤、製作精細的“金配玉”頗有宋代詞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既視感。

第四件,曾侯乙青銅尊盤

曾侯乙尊盤產自戰國早期,出土時間是1978年,被髮掘地址是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館藏地址是湖北省博物館。

這是一件只一眼便可被它的細節征服的文物,文物的每一寸都經過了精細的雕琢,其精細程度直讓兩千四百多年後的我們驚歎不已。這樣的文物,自然也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無疑了,沒有之一。

第五件:戰國水晶杯

戰國水晶杯產自戰國,出土時間是1990年,被髮掘地點是: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館藏地點是杭州博物館。

很難想象,這樣一件現代感十足的物件竟是出自幾千年前,肉眼看去,這個水晶杯與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杯在外觀上並沒有太大區別。

這樣的製作工藝,讓今時的研究專家也難以置信。他們推斷戰國水晶杯可能使用了和玉器一樣的製作方法,用了管鑽的方法;也可能使用金剛砂磨。

但具體這個水晶杯採用的是怎樣的製作工藝,尚無明確定論。

第六件:白玉漁家樂船形擺件

白玉漁家樂船形擺件產自清代中期,出土時間不祥,其他均不祥。

漁船採用整塊和闐玉雕成,玉色乳白,有黃色沁斑。該漁船採用陰刻、陽雕、透雕、圓雕等多種技法還原了一幅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清代漁家樂生活畫面。

第七件,痕都斯坦玉

痕都斯坦玉產自乾隆年間,實際上這個稱呼一直被認為是乾隆自創。這種玉因為顏值極高而深受乾隆青睞。

因為顏值極高,就連大學士紀曉嵐也曾在《閱微草堂筆記》讚道:“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

第八件,金鏨雙龍戲珠鐲

金鏨雙龍戲珠鐲採用純金和珍珠打造,其奢華程度和工藝精細程度讓人驚歎。從龍的設計便可知:它定是古代妃子的首飾無疑了。

在這“顏八件”之外,還有一個文物因為長相酷似明星王祖藍而受到關注。它便是五代十國時期帝王王建陵墓被髮掘的陶武士俑。


陶武士俑產自後蜀,被髮掘地址是成都市雙流縣籍田鎮,館藏是地點是:永陵。


記者李滿


本來想低調一點的,結果發現你們太沒見識了,給大家開個眼。

明代畫工,保真。

專家鑑定:其上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開片呈細紋狀,有寶光,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光明山主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國三大博物院之一,與北京博物院遙相輝映。建築風格上講,前者飄逸精緻;後者厚重大氣。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人氣三寶”:清代翠玉白菜、清代肉形石、西周晚期毛公鼎,受到內地遊客追捧,一直是參觀的首選項。

1、清代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原本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物,藏於瑾妃寢宮,永和宮內。匠人獨具匠心,順應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把一塊來自緬甸的灰色玉料中綠色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寓意新娘家世清白。上面還有兩隻栩栩如生的蟈蟈。蟈蟈,古人稱螽斯。《詩經》有云:“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因螽斯繁殖力強,意寓子孫多多,枝繁葉茂。整體大小還與真實白菜相仿,真是惟妙惟肖。

2、清代肉形石


這塊肉形石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厚5.3公分。乍看之下,頗像一塊剛出鍋的東坡肉,令人垂涎欲滴,讓人想起撲鼻的香氣;近看肉皮毛孔逼真,瘦肥肉層次清晰,讓人想起富有嚼勁的質感。其屬意年年有肉食。該肉形石無論從色彩還是紋理,都足以以假亂真。不知道真相者會以為是匠心獨具的匠人,創意構思十足,雕刻技法精湛的作品。哪曾想這塊石頭未進行任何雕刻,是大自然渾然天成的。雖說天造萬物有時候會遭遇不測,但有時候又有驚喜。

3、西周晚期毛公鼎


上述兩件文物以貌取勝,而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作為周宣王時期的器物,是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周宣王繼位之初,委以叔父毛公重任,要求其忠心輔佐治理國家政務。

為此,毛公鑄造銅鼎記錄此事。毛公鼎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公分,重34.7公斤。鼎內的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字,是現有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此外在書法上看,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字跡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最美不過冷兵器,顏值逆天非奇兵。

鱷魚剪:這把體積較大的冷兵器就是清朝時期,讓人聞風喪膽的最神秘、最恐怖的冷兵器之一;因該武器外表裝飾採用了鱷魚頭的設計,鱷魚型的齒牙鋒利無比,如不幸戰場上被該兵器剪到,不管什麼部位都能輕鬆給你卸下,非常恐怖。該兵器質量非常的笨重,能駕馭它的只能是勇士。該冷兵器不但具有剪子的功能,還具有劈、砍、殺、刺等刀的作用。

雞刀鐮,心意門雙器械之ー,亦稱擁花腰子,流傳於山西,相傳為心意拳創始人姬龍峰所創。全長約80釐米,包括鐮身、雞嘴、雞冠、鐮刃、鐮脊、鐮格、鐮柄、鐮首。其特點:小巧輕便,順形應勢,借力裡鑽,能攻能守,利於近戰,既可單練也可和長、短等器械對練。基本技法有:拉、帶、掛、挎、鉤、纏、啄等。

最後這個就厲害了,你大可以隨意想象其逆天顏值,因為它美到被上天所妒,已然無蹤可尋。它就是中國鐸刃。中國唐朝南方的一種怪異奇門兵器,我們只能在古書中看到它曾存在過。因為這種兵器太怪異,怪異得讓人無法想象。這種兵器無尖無刃,卻劇毒無比,而且打死人沒有血。唐·段式成《酉陽雜俎》:“南蠻有毒槊,無刃,狀如朽鐵,中人無血而死,蠻中呼為鐸刃。”






刀客天下


古今中外,逆天的文物古蹟有很多,我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一個,歡迎各位看官補充說明。

1.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法國從非洲的加蓬共和國進口了一批鈾礦,可是鈾礦的含量只有0.62%,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明顯被提煉過的鈾礦。最後工程師們來到加蓬共和國調查,竟然發現了一座核反應堆,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座核反應堆竟然有20億年的歷史!並且還可以成功的運行!

2.戰國水晶杯

1990年10月,在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出土了戰國時期的水晶杯。
戰國水晶杯與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杯在外觀上並沒有太大區別,如果不說明,大家肯定以為是現代工藝製造的玻璃杯。

3.素紗單衣

紗衣是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文物。它的奇特之處在於,整件紗衣用料2.6平方米,重49克,即使是在現代,用高科技手段也無法制作這麼輕的紗衣。


4.不鏽鐵柱

在印度德里矗立著一根公元五世紀的鐵柱。鐵柱哪兒都有,並不稀奇。可是這跟鐵柱矗立千年卻不生鏽,這令科學家很是驚奇。


李論


曜變天目茶碗

南宋

此“曜變斑”茶碗是宋代鬥茶用器,被東京靜嘉堂文庫單獨陳列,陳放在旋轉的底座上,在一片漆黑中,一個個幽藍光圈閃耀著妖異的光芒,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顏色變幻莫測。

藍玻璃小碗

北魏

大同出土的北魏玻璃器皿,內含一些氣泡,可能是中國吹制玻璃的早期作品。現收藏於大同市博物館。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

清朝

這件從外觀看是一個球體,但是其中有二十四層的球,而且每一層都可以活動。上面雕刻了細密的人物、花草、水果、動物等,僅是用一具象牙所雕刻出來的。目前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

孔雀綠釉罐

元代

這件帶有“內府”字樣的孔雀綠釉大罐,是元代的典型器,現在藏於大英博物館。

秘色瓷

五代十國

時位於杭州的錢氏吳越國專為宮廷燒造的,臣庶不得使用。宋代以後關於秘色瓷的文獻稀少,秘色瓷的造型特點、燒造工藝,一直不為人知。直到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了14件青瓷,地宮中的石碑上明確記載為秘色瓷,這種神秘瓷器的真面目才終於被大眾所知。

天雞尊

清朝

天雞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神鳥由來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體形象的塑造則在清代乾隆朝才開始成熟。

蓮鶴方壺

春秋時期

蓮鶴方壺為一對兩件,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藏高125.7釐米,稱“立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釐米,稱"蓮鶴方壺"。

玉禁步

明朝

玉禁步由多種玉和寶石,是封建社會婦女身份的象徵。一般是皇后佩戴的。 此玉禁步是由梁莊王妃佩戴的,規格僅次於皇妃。現藏於湖北省博。

曾侯乙青銅尊盤

春秋戰國

這套青銅尊盤一直從先君傳到曾侯乙的手中,成為曾國的傳國之寶。,尊上鑄有28條龍,盤上鑄有56條龍,共84條。在尊上還飾有32條蟠螭,盤上飾有48條蟠螭。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翠玉白菜

清代

翠玉白菜,收藏於臺北故宮。是清代光緒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娘的純潔菜葉上還雕有螽斯蟲(俗稱“紡織娘”)和蝗蟲,寓意“多子多孫”。

搖錢樹

東漢

這株搖錢樹頂端是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樹冠分為6層,每層兩片葉子,並飾有傳說中的神獸、枝下則懸掛串串銅錢,現收藏於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太陽神鳥

商代晚期

整個金飾呈一圓環形狀,金飾上有複雜的鏤空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為周圍等距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圍繞著內層圖案,由四隻相同的朝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四隻鳥首足前後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含金量高達94.2%。現藏於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

粉彩荷花吸杯

清朝

此器物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為在安徽太湖附近進行的“秋操”而做的具有紀念性質的杯子。195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調撥。現藏河南博物院。

綠釉陶樓

東漢

為反映貴族歌娛生活的明器,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還有其他的——

牙雕榴開百戲

和田玉苦瓜


雲享歷史


這個問題感覺我可以答一波,我基本每天都要看上幾百、幾千件文物……的圖片,哈哈。


  • 東坡肉石,臺北故宮三大鎮院之寶之一

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肉色令人垂涎欲滴,很逼真,吃貨應該會很喜歡。



  • 金蟬玉葉,明,蘇州五峰山博士塢張安晚家族墓地14號墓

這件出土文物的構思很巧妙,蟬,又名知了,所以整件玉器有“金枝玉葉”的意思。



  • 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由於不確定古人到底是怎麼製作的,所以,這件文物也被稱為無法複製的尊盤。


  • 皇后之璽

高2釐米,邊長2.8釐米,西漢,陝西曆史博物館

傳為呂后之印。我特別喜歡這枚玉印,它是羊脂白玉雕琢而成,幾乎沒有瑕疵。無論是從玉質、印文,還是它的歷史價值,都當之無愧為“天下第一印”。



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許多文物,都具有超高顏值,挑幾件我特別喜歡的。


  • 盤絲座銀芙蕖,法門寺地宮出土

其實這件蓮花的造型挺簡單的,但就是有種說不出的美感,“出淤泥而不染”,蓮的造型就該這般的簡潔、乾脆,驚豔了。它的寓意也很美好。



  • 鎏金銀龜盒,法門寺地宮出土

這是什麼神仙設計啊,龜殼的鎏金紋太精美了!古代關於龜的設計很多,這件無疑是最精美的一件。



  • 鎏金珍珠裝捧真身菩薩,法門寺地宮出土

這件菩薩通體鎏金,全身裝飾著珍珠瓔珞,十分的富麗堂皇。



  • 良渚博物院象牙飾

手機拍的,沒拍好。這件象牙飾通體都是良渚文化的神人獸面紋,近距離看很震撼。



  • 大報恩寺琉璃拱門

門都這麼富麗堂皇,當年的大報恩寺得多美啊。


  • 紅山文化玉人

當年的紅山文化先民是不是看過《銀河護衛隊》啊。


  • 提樑卣,海昏侯墓出土的西周青銅器

這件只是先秦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之一,我覺得先秦時的很多青銅器都很美。


  • 雀首銜環,西漢,最近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 戰國,銅鏡
銅鏡上鑲嵌了綠松石,很精美,銅鏡中的顏值擔當了。


暫時就這些吧,後面想到了,再來補。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歷史,歡迎點贊關注我


文物考古聊歷史


明定陵是明神宗顯皇帝朱翊鈞(萬曆)和孝端、孝靖兩個皇后的陵墓。1956年—1957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對定陵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出土文物3000餘件,種類有尊、盆、盤、碗、把壺、提樑壺、漱盂、勺、肥皂盒、器蓋、銀錠、銀瓶和鎦金銀錢等。其中玉器51件,有爵、執壺、盆、盂、碗、雙耳杯、皂盒、璧、禮器、玉料等;瓷器有16件,有青油缸、花梅瓶、三彩香爐、胭脂盒、碗、觚等。還有很多銅器、漆木器,等等。

其中,顏值逆天的文物多件,一些可謂價值連城,另人歎為觀止。

這是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的金絲翼善冠,是至今唯一發現的皇帝金冠,全部用細金絲編織而成,沒有接口,看不見金絲線的斷頭。體現了編織和焊接的高超工藝。

金絲翼善冠局部

上二件是定陵出土的皮弁冠,上面鑲嵌裝飾著金飾珠寶,體現著皇帝的高貴尊嚴。

這是孝端皇后9龍9鳳冠,冠上飾9金龍,9翠鳳。正面上層有9龍,中層為8鳳,下層繞以2排珠串飾,背面上部立1鳳,龍鳳皆口銜珠寶結,冠上共嵌寶石115塊,珍珠4414顆。只是冠太重了,整天帶著受不了,皇后真要整天戴著這頂鳳冠,頭都抬不起來,因為冠重2320克。

這是孝端皇后的6龍3鳳冠,上飾金龍6,翠鳳3。頂部正中1龍,口銜珠寶滴,兩側各飾1飛龍,口銜珠寶串飾;中層展翅3鳳口銜珠寶滴,下層為大珠花3樹。背面還有口銜珠寶滴的3條並列飛龍。給人眼花繚亂的感覺,所嵌寶石128塊,珍珠5449顆,總重2905克。

這是孝靖皇太后的3龍2鳳冠,看來沒有孝端皇后地位高,龍鳳都少了。冠上鑲嵌的寶石95塊,珍珠3426顆,冠總重2165克。也沒比人家的輕多少,戴著也沒有舒服多少。

這是出土的金壺、金爵。

這是出土的金託玉爵。最後再看一個金唾壺,逆天不?吐痰的器皿都是金的。

這些文物不知你喜歡哪一件?歡迎留言啊。


鄭國柱


不多廢話,大家自己品評。

一、六龍三鳳冠

明神宗的孝端皇后這件六龍三鳳冠繡有六條金龍,三隻鳳凰,呈騰飛之狀。加上紅藍寶石128塊,大小珍珠5449顆,以及對稱珠花等等,精美異常,一面世便驚豔了世界。


二、壽山芙蓉鏈章

三“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

轉心瓶由內外兩個瓶組成,外瓶表面一般做成鏤空,內瓶則有著花鳥蟲魚或者人物造型等各種圖案。


內外瓶之間可以旋轉,人們可以通過外瓶的鏤空,來欣賞內瓶不同紋飾的變化。

它的製作難度極大,需要緊密契合而又相當靈活,才能達到欣賞效果。

在燒製的時候,窯工沒有測量溫度的科學方法,只能憑藉感覺和經驗,而且每批次的瓷土的收縮率還不一樣。

因此,製作這樣的轉心瓶廢品率很高,也只有宮廷才能生產。

四、南宋白玉荷葉杯


五、金代練鵲銜蜻蜓玉冠飾

六、戰國晚期漆木虎座鳥架鼓


七、明金累絲鑲寶石帽頂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