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俗话,俗话为什么称为俗话,不称废话?

Learning200


俗话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习惯,总结出来的,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性的话。有农谚: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冰冻扭扭,五九六九达春头,有指导作物的:七蕌八蒜,就是七月蕌头播种,八月种大蒜。处暑罗卜,白露菜。处暑种罗卜,白露种白莱。对于农村来说很有指导作用。废话是无用或多余的话,两者是不相同的。


用户名闲逸先生


这里所讲的俗话,其实就是谚语、歇后语、警句等至理名言。

只所以能历代传颂,就因为这些语句,能令人受益不浅,对人大有裨益。更主要的是在人言谈或写作中,一句精辟的俗话引用,能使人谈吐生色、文笔增辉如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意在言外;或则妙语解颐、趣意横生。

这一类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浸润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只所以能一直传承,它们是古人在生活中的人生智慧、生活哲理、实践经验、真知灼见的总结,它们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公认的至理名言,绝无人敢言废话,即使有些不适时代的语句,自然也就淘汰掉了。


奇尧最棒


1、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谈到日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日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日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

2、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50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马屁。“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3、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这句俗话常常被“问题男女关系”所引用,而往往受害方都是女性,因此,说起这句俗话,特别得理直气壮,令人无以作答。

4、是金子总会发光

“是金字总会发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同时,这也是那些不得志的人自我安慰常用的语言。不发光,一定不是金子,只有发了光的才可能是金子。那怕是块玻璃,正好被阳光照耀而反射出光芒引起人关注的目光,而深埋地下的金子,有可能永远被深埋,不为人所知。

5、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他们不能脚踏实地,这山望着那山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7、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8、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早就应该改成“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9、各扫门前雪

“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媒体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强暴了,而且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大俗话坚定的支持者。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

10、无风不起浪

“无风不起浪”是极为恶毒的一句话。似乎任何事情只要冠上这句话,一切都可以解释了,它被捕风捉影者惯用,“无风不起浪”给予造谣者有力的支持。可以这样说,这“浪”不是因“风”而起,完全就是人为的“搅动”!


一杯古道茶



幸福时光周


俗话就是通俗语言,常用套话,习惯说法,一般都是有传统意义和生活道理的,用于书面表达,还有修饰文章的作用。废话是个贬义词,是毫无意义的语言,虽然都有个话字,但是二者完全不挨边。

很多俗话都内涵丰富,极有趣味,比如:

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管三七二十一

拔出萝卜带出泥

有钱难买我愿意

饱汉不知饿汉饥

刀子嘴豆腐心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丨无为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云梦。

俗话,又称为俗语意思是指庸俗的话,也就是从老百姓口根据当地习俗说的一些话,一般都是有传统意义的,有一定的道理。

至于中国有多少俗话,这个目前还没有统计过,因为各地的语言文化有差异,而且不同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所说的语言也是千变万化,流传的俗语也是数不胜数,所以想要知道有多少俗话简直是难上加难。

而俗语根据字数又分为二字俗语(丢脸 草包 哭穷 小气)、三字俗语(清一色 打光棍 巴不得 老一套)、四字俗语(手下留情 插翅难飞 不讲面子)、五字俗语(硬着头皮上 花钱买气受 大小是个头)、六子俗语(与别人不相干 捆绑不成夫妻 名不正言不顺)、七字俗语(说得有鼻子有眼 不是冤家不聚头 鼻子底下就是路)、八字俗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十字俗语(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

至于废话,多是指对于听的人来说没有多大用处,意义很小的话,又或者对事情的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话语,另外还指以文字或者符号组成的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句子。与俗话对比起来,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至少俗话还有些道理,都是古人的经验得出的,废话则可听可不听。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希望我的回答还令你满意,谢谢。





初识云梦


“俗话",其实就是历史上不同环境中产生的生活经验。它们产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如封建社会环境、如贫困环境、如战乱环境。所以这些俗话当脱离了那种环境以后,就显得落后封建了。

因此,有些俗话,由于环境变了,俗话就变成了废话,不过死脑残死封建的人还再用,其实不能乱用的,必须是非分明地辨别!


杨哥之翩翩舞


俗话,就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但有一定的道理的大实话,这些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虽然有些粗俗不雅,但很实在,充满着生活的经验,和做人的智慧,比如说:“穷没有穷到老,富不能扎下根”。又比如:“一岁不成驴,到老是个驴驹子”这些话在当地很实用,也很有市场。要说这样的俗语有多少,没有统计过,世面上也没见过有这样的书,我觉得俗语很有价值,可以与格言相比,在这方面应该有人研究,

在这里我建议头条平台,设立一个专门栏目,向广大网友征集各地民间俗语,以展现民间文化的风彩,或许会成为今日头条一道壮丽的风景。


风2202251968


  废话,即无意义的话。指的是一段在当时情况下对事情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发言,又或者逻辑上矛盾的话。另外,亦指以文字或符号组成但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声音或句子。

俗话,词语,意思为:庸俗的话;俗语;通俗的说法,当地的习惯说法,一般都是有传统意义的,有一定道理的。《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俗话儿说的,‘行行出状元’;又说,‘好汉不怕出身低’。”巴金《灭亡》八:“俗话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也许袁先生还有更大的幸福在日后呢。”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七章:“俗话说,‘小心没大岔’,他就去扒地雷周围的土。”



龙祥工艺黄涛


意思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叫俗话。

引证:

1、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

2、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

俗语的反义词:雅语 [ yǎ yǔ ]

指文学语言。与“俗语”相对。

扩展资料

俗语的近义词:

一、俗话 [ sú huà ]

解释:俗语。

引证: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七章:“俗话说,‘小心没大岔’,他就去扒地雷周围的土。”

二、鄙谚 [ bǐ yàn ]

解释:俗语。

三、俗谚 [ sú yàn ]

解释:民间流传的,有较固定句型的,通俗浅显的格言式短语。

引证:沈从文《新湘行记》:“我很满意这次过渡的遇合,提起一句俗谚‘同船过渡,五百年所修’,聊以解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