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盤點12種“公轉私”的神操作

總有人問,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這篇統一回復!

電視劇《逆流而上的你》,第13集劇情中,高蜜的豪門婆婆立下規矩“每月可去公司會計處領幾萬零花錢”。

這一片段在網上引起熱議!


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盤點12種“公轉私”的神操作


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盤點12種“公轉私”的神操作


在現實生活中,老闆因私人需求,要從企業把錢拿出來的情況也不少見。


很多微信公眾號也在提到銀行嚴控“公轉私”,當然,公司的錢要轉到個人銀行卡非常容易,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怎麼取現,而是取現方式怎麼要合法合規又少能交稅的前提下,或者降低稅務風險。

今天,這篇文章盤點一下企業把錢取出來的12種方式,相應的涉稅成本和風險。

人工支出——以工資或勞務費形式發放


人工支出,就是通過發放工資或勞務報酬,將企業的錢拿出來。

但這並不是讓出納把錢轉到個人賬戶上那麼簡單。

發放工資——要交個稅和社保

下面我們以某上海企業老闆需要從企業賬戶中取1W元為例,考慮個稅,社保繳納(不考慮公積金),測算一下這種辦法企業需要承擔的成本。


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盤點12種“公轉私”的神操作


從圖表可知,根據個稅,社保倒推應發薪資為11533.21元,企業需承擔的社保為3598.36元,相當於取1W元,需要額外承擔近35%的費用。

發放勞務報酬——要扣個稅,還要代開發票

新個稅法將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納入綜合所得。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個人進行年度彙算清繳,多退少補。

假設A在公司薪金7000/月,專項扣除數2000/月,扣掉5000法定扣除,不用繳個稅

如果以發放勞動報酬名義支付,則預扣預繳1120元(不考慮增值稅)

而且勞務報酬還涉及到增值稅發票的問題。(超過500元每次時需要發票)

勞務費預扣預繳時:

按照“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費用按八百。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盤點12種“公轉私”的神操作

年度彙算清繳時:

年度勞務報酬收入額為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併入綜合所得,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再根據累進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新稅率表

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盤點12種“公轉私”的神操作

經測算,按照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暫不考慮社保因素,

如果發稅前年薪60萬,納稅所得約為45萬,約交8.3萬個人所得稅,在發了60萬工資後,企業所得稅可以少交15萬。

而且這個60萬工資可以拿到納稅證明,是合法收入。

有人問:再多發點行不行?

答:可以,年綜合所得應稅所得超過42萬的話,超過部分的個人所得稅的邊際稅率已經達到30%了,超過了企業所得稅的25%。

如果年綜合所得超過96萬的話,對老闆來說肯定不划算,因為按照分紅方式,也就是100萬收入,交完25%企業所得稅,再交20%的現金分紅個稅,還能到手60萬,稅負率相當於40%。

所以,對老闆個人來說,沒有必要開百萬以上年薪。

股東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股東分紅並不等同於刨去成本後的純利潤。企業一筆100萬的業務利潤,先後要經過企業所得稅和個稅兩道稅收。

企業所得稅: 100萬*25%=25萬

個人所得稅:(100萬-25萬)*20%=15萬

合計稅收40萬,稅負率能達到40%,面對如此高的稅負,國家為了激發企業活力,出臺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

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小型微利企業來說,同樣一筆100萬的稅前業務利潤

企業所得稅:100萬*25%*20%=5萬

個人所得稅:(100萬-5萬)*20%=19萬

合計稅收24萬,相比40%的稅負率,小型微利企業稅負率降至24%。

分紅這塊,目前對於外籍個人免稅,還有其他一些政策。

以個人借款名義

一些企業老闆會以個人借款為名,從賬上拿錢,這種方式有視同分紅徵稅的風險。所以,這種方式不可取,借款年底前記得要還給公司,或者乾脆就老老實實做現金分紅,把個稅交了

根據《財務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規範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03]158號)第二條關於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的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除外)借款長期不還的處理問題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後既不歸還,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徵個人所得稅。

這就是說,如果股東向企業借款100萬元,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逾期未歸還,將要繳納20萬元個人所得稅。

老闆怎麼把公司的錢取出來?盤點12種“公轉私”的神操作

當然,這裡推薦一種架構,個人先投資給X公司,X公司再投資給實體公司。後面如果實體公司賺了錢,給X公司分紅,這個不要交稅,分紅100萬,X公司就可以拿到100萬。所以說,這種架構有節稅效果.當然,進了X公司仍然不能進個人口袋,無法用於個人消費,但X公司可以用於再投資或做些其他處理,就比較靈活了。

發票報銷——費用套現

比如說花5萬稅款開了100萬的發票,直接報銷成現金 或為了資金流符合,公司把100萬打給對方公司,對方公司扣掉5萬,再想辦法把剩餘的95萬打到老闆個人卡,這種違法的方法過去有不少公司這樣做,但現在風險風險太大,堅決不能做。

而且,有時還會碰到發票騙子。


當然,還有些老闆通過多報些費用,比如招待餐費,或者諮詢費等等,現實中小企業中這種情況比較多。

對外投資

選擇稅務管控力度較低的區域,註冊新公司並持有股權,將資金以投資名義進行轉移。再i以被投資為運作主體,通過費用報銷、薪金髮放等途徑把錢從該企業中取出來。

這種行為比較少見,一般企業也不會考慮到這種方式。

兩套賬——收入不開票、不報稅,直接進私戶,

還有一些企業乾脆不開票,收入直接走個人賬戶,他們覺得既然沒有開票,那就不用進公賬,也不用交稅,賬面上的收入成本發票合法合規,稅務局看賬本也發現不來問題。事實上,這樣做的涉稅風險十分高,現在各局信息互通,真要想抓出企業的小辮子,一點都不難,

或者先進公戶,但不報稅,掛在往來,然後把錢又轉出來。衝往來賬。

無票收入並不是無跡可尋,一般收入都有對應的成本,尤其是製造業,稅務稽查時,可以從收入成本配比上發現問題,比如車間耗費大量的電費與人力,卻沒有對應的收入,或者報表上的主營業務成本大於主營業務營業收入,這都是十分不科學的,沒有企業會做完全不掙錢的生意。

往往像這種無票收入,收款的個人賬戶都為企業法人、法人家屬等。稅務稽查時,可能還會對公司法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的個人賬戶進行盤查。


依法誠信納稅是納稅人的義務和覺悟,企業避稅方式有很多,合理報稅才是最佳選擇。

利用稅收窪地企業節稅和變現

有些公司利潤比較高,有人想辦法在稅收窪地成立企業(個人獨資或合夥企業),通常這些企業採取核定徵收方式,個人所得稅在3.5%甚至更低,增值稅正常繳納,讓這個企業提供服務給公司,這樣利潤就轉移到了這個窪地企業。

然後再從這些稅收窪地企業拿錢。

這個要有真實的交易基礎,沒有真實交易基礎的話在未來出現問題的概率會變大。

這裡講的稅收窪地企業,一般有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等形式,還有些地方政府還有稅收返還政策,這樣稅就更低了。

當然,這個政策用過頭,就會成類似冰冰案件。

節稅錦囊|開個體戶原來比開公司要少繳不少稅?

公司對外購買資產再變現


紅木傢俱的故事:公司買了套紅木傢俱,這個傢俱作為公司固定資產入賬,經過幾年之後,折舊計提完了。

然後公司把這個傢俱低價處理掉了。

但實際上這個傢俱非但沒貶值,還升值了,這個傢俱去了哪裡誰也搞不清。

其中一種可能就是變現了,錢變成老闆的錢了。

除了紅木傢俱,公司也可以買其他資產,這些資產應該與公司經營相關,並且有變現價值。

這個方法很隱蔽。如果變現了的話,這個也不是合法收入,因為按照規定,公司變現資產時也要交稅的,從稅法角度來說,是變現偷逃稅收,不建議公司採用。

股東個人資產高價賣給公司

這裡講的汽車也是非常常見的,股東自己掏錢買了車,也用了幾年。

某一天,公司把這輛車買下來變成公司的車,過戶給公司。

這個時候,汽車的費用包括折舊,汽油,保險,維修等等都可以進入公司費用。

公司還少交企業所得稅。

有人問:100萬的大奔開了2年再賣給公司多少錢?

答:理論上按市場價,價值越高,未來企業折舊費越大,抵稅就越多,但超過100萬一般不大合適。

又有人問:把車賣給公司個人不是要交稅嗎?

答:可能涉及到增值稅,如果轉讓有溢價,溢價部分交20%個人所得稅(和現金分紅稅率相同),這樣現金到了個人手上,企業未來可以進行稅前扣除。

另外可能有少量的交易費用。

這裡講的雖然是汽車,其實,你可以回公司看一下,是不是還有一堆股東個人提供給公司使用的財產,但不在公司賬上,這個都可以考慮賣給公司。

把股東財產租給公司

有時候,股東自己有一套房子用來辦公,但是沒向公司收過租金,這個時候可以考慮這個方法。

其實,為了公司的業務,使用了股東的房產,當然付錢給股東了,這樣財務報表也才準確。

有人問:這個股東把房子租給公司不是股東要交稅嗎?

答:是的,但是這個稅一般來說都相對比較低

例如:某市的個人出租不動產(住房和非住房)政策:

一是月租金收入不超過10萬元(含10萬元)的,增值稅享受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優惠政策。出租住房和出租非住房均按3.5%的地方稅收綜合徵收率計算地方稅收應納稅額。

二是月租金收入超過10萬元的,這時如果是出租住房的,按照5%的徵收率減按1.5%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按3.5%的地方稅收綜合徵收率計算其他應納稅額。

如果是出租非住房的,按照5%的徵收率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按3.5%的地方稅收綜合徵收率計算其他應納稅額。

這裡股東出租房產,就算按最高的8-9個點交稅,但是你要知道,公司拿到發票後,公司可以抵25%企所得稅,而且這個錢還變成股東的錢了

利用解除勞動關係的補償金個稅優惠政策

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曾經有一個老闆當年賬面利潤太大,要交很多企業所得稅,他解僱了5個員工,支付了合計約100萬的補償金。那麼如果用上解除勞動合同的政策,在此城市約人均20萬以內的離職補償金是不要交個人所得稅的。


具體文件見:財稅〔2018〕164號 財稅【2001】157號。

而且這個離職補償金可以作為企業成本費用列支。

有人問:能不能年末解僱,明年年初再把他僱回來?

答:這個有點過,如果是集團公司的話,可以用其他公司再僱傭

其他優惠政策

利用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利用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的個人所得稅政策

利用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商業健康保險節稅


比如自然人技術入股的稅收政策,可以看看這篇:


這裡提供一種思路,自然人股東以技術入股,然後可以貨幣資金減資,這樣在不影響公司股東權益總額基礎上,可以完成貨幣資金的“公轉私”。

當然,具體操作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歡迎關注財稅閒談,學習老闆和創業者關心的財稅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