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装着你—兴隆村第一书记贺冲军

他,告别工作生活的城市,离开曾经熟悉的工作岗位。

他,走进全省最贫困最艰苦的村庄,在这里体会初心,担当使命。

他,迈出坚毅的步伐,把老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巨变,不变的,依然是他的初心。

在河北省康保县的最北端,有一个名叫兴隆村的村庄。说起兴隆村,民间流传着“兴隆不兴隆,风沙半腿深,白天刮风点油灯,黑夜睡觉沙埋人”的民谣。一直以来,村民们以种植莜麦和土豆为生,广种薄收,遇上雨水少的年景,收获的粮食还不如种下的种子多,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兴隆村的贫困发生率接近百分之六十,是省里重点监控的深度贫困村。

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装着你—兴隆村第一书记贺冲军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知道自己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贺冲军是省税务局法规处的副处级干部,2018年3月8日被选派到兴隆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那天起这句话便被他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一心一意促增收

两腿不粘泥,难进农家门,这是贺冲军驻村后的第一个体会。他经常和村民蹲地头、拉家常,村民的“话匣子”打开,接上了“地气儿”,工作才有了“底气”。

为了讨生活,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村里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原本200多户的村庄,常住人口只剩下40来户,而且平均年龄也得60多岁,村里可以说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贺冲军一开始还真是犯了愁。

驻村伊始,贺冲军挨家挨户探访,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在走访与调研中了解到了村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掌握了准确且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对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听取群众意见,邀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经过与自己单位的沟通协调、与县扶贫办争取政策,贺冲军终于从单位申请了200万的帮扶资金,2018年10月投入到乾信牧业项目,每年能够产生20万元的收益。精准扶贫,绝对不能“养懒汉”。结合贫困户的各自情况,设置了卫生保洁员、村务监督员、矛盾调解员、信息宣传员、信访维稳员等公益性岗位,把产业项目所得收益用于公益岗位工资的发放。65岁的高爱荣老人与患有脑瘫的儿子李宏青相依为命,每月的低保金和特困生活补助是他们全部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贺冲军和村集体研究后,决定让高爱荣老人当上了村里信息宣传员,不但每月增加了稳定的收入,而且老人每天有点儿事干,日子也过得更加充实。老人的儿子李宏青尽管说不清话,但见了贺冲军总是竖起大拇指。村里人都说,“谁说宏青傻了,其实他心里啥都明白”。

点点滴滴驻真情

在村里,提起贺冲军,从村干部到老百姓都对他赞不绝口,都亲切的称他为“老贺”。村里84岁的张同林张大爷见人就说:“老贺这人可好了,虽然来自省城,可他没有架子,能跟我们打成一片,办事儿公道、有爱心,村里老百姓都可喜欢他了……”

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装着你—兴隆村第一书记贺冲军

精准扶贫除了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心灵和精神扶贫。对待贫困户,贺冲军总是像对待亲人一样。2018年7月的一天,久旱的兴隆村迎来了一场大雨,村民们可高兴了,地里的庄稼终于可以喝个饱了。可老贺心里却始终绷着根弦,村里有不少房子都是土坯房,能不能经得住这大雨,心里可是没有底。中午的时候,他已经把村里的房子都挨个儿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问题。可是唯有低保户许克许大爷的家由于年久失修,后墙发现了两条裂缝。到了半夜十二点,雨还在下着,老贺实在是放心不下,又披上雨衣,带上手电,把许大爷安置到了安全的临时住所。第二天,老贺就到镇里为许大爷申请了幸福互助院的房子,并和驻村队员一起帮许大爷搬了家。搬完家,临出门,许大爷给老贺倒上了一盅酒,非要请老贺喝了这盅酒。老贺耐心地向他解释,在驻村期间饮酒是违反纪律的。可是许大爷饱含着眼泪说:“这酒我不是敬你贺书记的,是敬你这个亲人的,喝杯亲人的暖房酒总不违反政策。”老贺说:“这盅亲人的暖房酒我一定喝。”驻村工作就是这样,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装着你。

和风细雨解心结

“老贺,啥时候能把我捎到镇里去”“老贺,我的低保办下来没有”、“老贺,我老伴儿慢性病经常住院,有没有什么政策照顾”......平时,总会有群众来找老贺,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找他出主意、想对策。贺冲军说:“群众工作复杂多变,我们要找准方法,换位思考,倾尽爱心,站在群众的角度多考虑问题,最终他们一定会理解支持的。”

气候恶劣,靠天种地,家庭收入微薄,这是兴隆村村民普遍面临的困境。在考虑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后,县里定了兴隆村实施易地搬迁。但对于搬迁到完全陌生的另一个环境,很多村民心存顾虑:“搬过去,我们的耕地怎么办”、“今后靠啥来生活”。贺冲军和村民耐心做工作,搬迁后县城的工作机会肯定会更多一些,不能打工的还能有公益岗工资,村里的耕地全部流转出去取得流转金,林地、草地也能领取退耕还林补助,易地搬迁对兴隆村全体村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村民们也都认同了易地搬迁。2019年8月,村民们住上了县城易地搬迁小区的电梯房。“搬到县里,我还找了份在厂子里扫地的工作,每月少说也能挣个一千五”,贫困户马宝金难掩喜悦,“听党和政府的话,易地搬迁是我们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驻村工作是艰苦的,贺冲军“背井离乡”,离开小家为大家,驻村以来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但他从未计较、从未抱怨,只因他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只因他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用实干凝聚了兴隆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心、他用实干赢得了村民们的点赞、他用实干改变了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在基层的广袤土地上铸就了一片新天地。

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康保不懈奋斗!

审核:王海军

康保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