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现金流 还有我们的

大家好,我是十一。

这两天除了疫情,大家也都在讨论疫情下的企业危机。

面对这次“黑天鹅”事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无法淡定了,我也有点儿慌慌的,毕竟余粮真的不多呀。

从没有像这次一样,如此着急着想回去上班。因为大家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个朋友是程序员,互联网旅游行业。以前都是996,接到公司继续放假的通知没有多开心,反而担心公司会不会裁员。都知道这一次,旅游行业遭受的损失和重创。

说起上班,我们偶尔会抱怨像上坟一样,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主要的收入还是工资收入。

如果这样一直不上班,公司会不会倒?自己会不会失业?房贷、车贷怎么办?手里的钱够维持多久?

没有进项,只有出项,在家躺着,有时候还真的没有那么爽。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黑天鹅”的威力。


这几天,讨论最多的就是企业的现金流,餐饮行业首当其冲。

西贝,春节损失营收7-8个亿,2万多员工工资要发,一个月支出在1.5亿左右,如今,“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海底捞,也已经休市超10天了,损失也已经超过了7亿。根据财报,海底捞的员工成本每个月在8亿左右,目前不足30亿的现金储备,应该也是撑不过三个月。

头部企业可能还有得抗,对于中小规模餐饮企业而言,形势严峻,现金流成了大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创业者都在熬,熬过这个冬天,才能存活。

疫情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现金流 还有我们的

还好,国家和政府也在出台相关政策,贷款贴息,减轻企业社保缴纳压力等措施。


疫情之下,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现金流,还有每个人的。

这两天房东减免房租的事情也是讨论的很多,一方面不少人因为疫情回不去家,开不了业,所以希望房东减免。

作为另一方的房东也有些委屈,我们的房贷也没有被减免或者延迟呀。

理性者会拒绝道德绑架,毕竟,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资产”,带来持续不断的现金流。

对于很多房东来说,房子也是“负债”,有的房租还抵不上房贷。

这个时候,任何以疫情为由,对他人的道德绑架都让人特别不舒服。

2月3号大盘一开盘,一片翠绿,朋友圈也是一片哀嚎,意料之中。

晚些时候,一个朋友跟我说,可以趁这个时候加些仓,毕竟,大家都还是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我说行啊,但是余粮不多呀。还有一些朋友,之前都已经all in了,地主家也没有了。


所以,和几个朋友聊过,我们怎么样规划个人的现金流。

首先,储蓄,存钱,这真的是基础动作。

“消费才是富人思维”是近些年来最大的谎言,消费主义废掉的不仅是个人财富,还有个人的能力。

货币是在贬值,但即使今年的100块变成了明年的95块,也比明年的一毛没有多出许多。

就像这次被“宅”在家一样,如果手里有余粮,很多的余粮,可能躺着会更安心一些。

如果你还有余粮,这个时候,你可能才有机会加仓,才会有投资的资格和能力。

其次,“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房子如是,股票和基金如是。

在聊家庭保险保障是,不少人都会说,买什么保险,有这钱我买房子了,房子涨的多呀。

也有不少会说,这才多少收益,我一个涨停就有了。

房子未来涨多少,看“房住不炒”就能窥到一二。不说挑房子的水平,即使上涨了,在变现之前,也只是“浮盈”,而谁又能保证未来变现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股票和基金,如果这时候要拿回来,可能就得割肉,不少人在这个时候反而选择加仓,我们得等着呀,等着涨上来。

所以,我们说,风险不确定,不可预知,不可估量。要有进攻,也要有防守。

房子要有,股票基金要有,兜底的商业保险也要有。

疫情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现金流 还有我们的


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兜底的。

健康险聊过很多,这次就简单聊聊一个很好的“现金流规划工具”——增额终身寿险

在4.025%定价的年金险停售之后,增额终身寿会有名字的。

熟悉的朋友知道,我一直偏爱定期寿险,杠杆高。

寿险,死了才赔的保险。

增额终身寿险,首先是终身寿险,“人总有一死”,所以这笔钱,保险公司总要赔出去的,定价自然会高一些。

增额,顾名思义,保额会长大。

疫情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现金流 还有我们的

不少人说增额终身寿险提供的身故保障和资产传承,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哪儿有那么多的资产要传承。

其实在我看来,增额终身寿险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现金流”工具。

在说增额终身寿险之前,再把一个概念梳理一遍,就是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就是退保的时候能拿回来的钱,说人话就是保单的价值,就是这个保单如果算成钱是多少。

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更好的“操作”增额终身寿险。

接下来,说说增额终身寿险的产品形态。

所谓增额,就是保额每年复利递增,一般3%-3.5%复利,后期越来越高,杠杆就越来越高。

基本保额是第一年的保额,写进合同。

年度保额就是每个保单年度对应的保额,在基本保额基础上,复利递增。

现金价值在缴费期内比较低,因为有成本等因素扣费。在缴费期之后,也像保额一样每年按照3.5%左右的复利进行递增,一直持续终身。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终身复利3.5%的收益,而复利就是时间的朋友。(需要说明的是,总的计算下来,实际的收益率大概在3.3%左右)

疫情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现金流 还有我们的

敲黑板,划重点。为什么说增额终身寿险是确定的“现金流”工具?

因为在现金价值大于投入成本后,就可以灵活的“减保”

所谓减保,就是从现金价值里面拿钱出来。什么时候拿,拿多少,都由自己决定。当做教育金,创业金、婚嫁金和养老金都是可行的。

如果股市上涨,你甚至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再投资。而当你着急用钱的时候,也不用在股市上忍痛割肉。

减保后剩余的现金价值依然按照3.5%的复利递增。

最重要的是,现金价值是确定的,写在合同里的,保证兑付的。

这样的收益率短期来看是不算高,但胜在长期,穿越熊市牛市,不能涨停,但一分也不跌。

既有收益,也有灵活性,更保证安全。

另外就是保单贷款,可以贷出来80%的现金价值,用于解燃眉之急。有同事操作过,快的话上午申请,下午到账。


在利率持续走低,经济下行,又有病毒围追堵截的时候,不挂掉才是能力,现金流尤为重要。

我们一直说,风险是不确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黑天鹅”尤其如此。

如果要给自己做一个资产的兜底,增额终身寿险就是山穷水尽之时的“现金流保险柜”。

下次,我们就着产品单独说。

2020年的开篇序曲略显悲壮,而这一个新的十年不知道还会有怎样的不确定。

但我们知道,未来可期,就像基金公司自购一样,大盘还是会涨回来的,我们等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