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了:這些心靈雞湯全都是假的

斑羚會為群體犧牲自己


被忽悠了:這些心靈雞湯全都是假的

【寓意】

自我犧牲的精神。

【你聽過的版本】

七八十頭斑羚被獵人逼到峽谷的懸崖邊,單隻的斑羚能力不足以跳過峽谷到達對岸,斑羚們為了種族的生存,選擇了犧牲一半,保存另一半的方法。在頭羊一隻老雄羚的帶領下,一隻斑羚先跳起,在跳躍到高點的時候,另一隻起跳,踩著前一隻斑羚的背,以此為跳板,到達對岸。

【真相】

斑羚很沒組織沒紀律!

現實中,斑羚並不以大群體形式活動,印度記錄的最大灰斑羚群也未超過11頭,而雄性灰斑羚還經常會單獨活動。由於斑羚個體間缺乏社群關係,在窮途末路時相互關照的情況並不會發生。


蜉蝣朝生暮死


被忽悠了:這些心靈雞湯全都是假的

【寓意】

如果你是一隻蜉蝣,會怎樣利用自己的生命。

【你聽過的版本】

蜉蝣是一種渺小的昆蟲,它“朝生暮死,不知朝夕”,對於人類來說短暫的一天,就是它的一生。

【真相】

蜉蝣可不是短命鬼!

蜉蝣的生命過程不止一天,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它化成成蟲後的階段而已。蜉蝣成蟲在交配產卵結束後很快死亡,整個成蟲階段不過一兩天。但在此之前,它作為幼蟲在水中能呆上一兩年……


被老鼠動了的奶酪

被忽悠了:這些心靈雞湯全都是假的

【寓意】

我們要居安思危,適應變化,保持憂患意識,時刻充滿激情,保持最好的心境去奮鬥!

【你聽過的版本】

在著名的《誰動了我的奶酪》當中描述著:嗅嗅、匆匆兩隻小老鼠和哼哼、唧唧兩個小矮人在迷宮中找尋自己奶酪,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多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他們抱怨著,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

【真相】

老鼠根本不喜歡吃奶酪!

其實,老鼠更喜歡富含糖的食物,如巧克力。老鼠的天然食物主要由穀物和水果組成,這兩種都富含糖類。研究人員指出,老鼠對食物的氣味、結構和味道都有反應,而奶酪是一種在它們的自然環境中所沒有的食物,所以它們不會對奶酪有反應。

好的心靈雞湯是什麼配方?

被忽悠了:這些心靈雞湯全都是假的

如今,那些充滿了正能量、勵志成功學的小段子,還在不同年齡、不同知識層面的群體中廣泛傳播。漁夫和企業家的故事就不用說了,各種掉下來的天使、善良好運氣的年輕人也隔三差五地出來給你心靈安撫和人生指導。


雖飽受爭議,心靈雞湯卻仍受一些人歡迎,那是因為這些小故事通過有趣乃至離奇的情節,詮釋一個道理或一個法則,是一些人喜愛的智慧快餐。


當然,對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心靈雞湯在他們的青春歲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們對雞湯體的偏愛,有一種情懷在裡面。

但是不可否認,在具有消費活力的年輕人群體中,這類心靈雞湯基本失去了生存市場。豆瓣知乎上的各種反雞湯聯盟、網絡上見雞湯便吐槽的輿論調子,便是證明。難道,雞湯真的走到窮途末路了嗎?

追溯“心靈雞湯”的源頭,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93年由美國人傑克·坎菲爾德編寫的《心靈雞湯》叢書中。始作俑者也沒遮掩,大意就是說我們這個心靈雞湯就是一些哲學思辯和心靈勵志,每天來一點兒,雖不頂餓,但能祛祛寒暖暖身。


從廣義上來講,心靈雞湯一直存在於人類文明史中。《道德經》中的“知足常樂”、“天長地久”、“上善若水”;《菜根譚》中的“從靜中觀物動,向閒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不也是雞湯嗎?

由此看來,從古至今、國內國外雞湯一直都在,在可預見的未來,也還將繼續存在。只是,大眾的審美標準在進化,好的心靈雞湯,更需要用心熬。

有一部電影叫《127小時》,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登山愛好者阿倫·拉斯頓,2003年5月他在猶他州一座峽谷攀巖時,因右臂被石頭壓住被困5天5夜,為了逃生,他強忍劇痛,以短刀自行將右臂手肘以下切斷而脫困。當大家都在為他惋惜時,10個月後,他卻開始繼續未完成的計劃,追尋登山夢。


這不正是當年《讀者》上諸如“斷臂保命”之類的心靈雞湯嗎?同樣是講一個道理,有的雞湯成了雞肋,只能永遠沉睡在老朽的時光中任人遺忘;有的卻散發出強勁的生命力,在綿長的時間裡令人歡欣鼓舞又令人暗自垂淚。


這種美味的雞湯還有很多,如《光輝歲月》《光榮之路》《心靈捕手》《靈魂衝浪》《弱點》……它們之所以能讓人銘記,是因為它們都不缺乏這些元素:經得起推敲的現實邏輯、經得起玩味的美學細節和經得起考驗的普世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