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职称调动起来的积极性与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积极性有多少一致性?

rcl5782


靠职称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教师微乎其微!我觉得调动教师积极性因素首先应该是他(她)对教师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次就是他(她)在教师岗位上具有极强的敬业尽责的道德操守!


留守园丁


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一、都对教师的工作有促进,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二、都促进了教师个人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管教师是出于哪种心理,都会为之而努力,客观上都会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不同点:为晋升职称所调动的积极性是急功近利的,因而是片面的,追求的是结果而很少注重实质;而发展事业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它既求结果更要有实质。


初中语文王老师2


所谓“积极性"是指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想干工作,而且想干好工作。

就教育行业而言,教师职称是对教师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肯定,并且与工资待遇挂钩,某种程度上是教师职业尊严的体现。没有晋升到某一级别的职称时,教师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晋级;获取了某一职称的教师,还会努力工作,争取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所以从职称设定的本义看,职称还是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

然而,在现今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在许多地方的职称评审方案中,有重荣誉、重论文、重课题,轻工作实绩的倾向,导致许多教师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而是用在投机取巧争荣誉、发论文、找课题上。这样的职称评审导向,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教育部门应下大力气改变这一导向。

另外,教师议论最多是许多老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要求减少工作量或不再教课,似乎积极性下降了。其实,为一名年轻教师,大可不必与之攀比,应当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这些老师曾为教育事业奋斗过,年纪大了,因身体原因少一些工作量也在情理之中。青年教师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干好工作,在职称晋升上一定会快速超过老教师。

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王营评教育


个人今天认为可以调动积极性。关键在于职称的含金量,职称工资认可条件。这里我只说基础教育。职称含金量指聘上职称的条件,现在文凭泛滥,好多地方解决在职职工的文凭问题都是认定一个什么大学,随便学习一下。教师论文哪问题更多,因为教师论文自己写发表不但没有稿费还要自己花钱,不如给钱写发一起。再说年度考核评优,现在很多校长都会当了为了应对职称评审优就给需要的人。获奖证书应该说比较硬核,如果是教育就会出现挑学生排斥后进生的老师,不过这样的老师往往容易获奖,任劳任怨服从工作安排不容易获奖。所以职称怎么才有真正的含金量是大问题。还有就是职称认定后工资问题,现在职称聘了没问题了很多高职称教师都快成为隐士了,因为他们什么追求,反正工资不会少。所以职称工资应该有效应的工作内容和质量。


雪域孤松3


有短时间的一致性。

听说某个学校老师去年定了副高,今年的网上学习都不参加了。他说:我已经定级,学了也没用。专注自己的小卖部,上课也是敷衍而过。

在没定级之前很积极,现在就像一个1️⃣放完气的轮胎。

职称让很多老师物质化,在短时间内有效,长久来看反而是教师思想物质化的催化剂。一旦得手👋,放纵自我。

教师培训应该以思想培训为主,社会舆论也应该积极树立,师德师风典范,并给与丰富的资质奖励。

一个没有事业心的人,专业知识能力再强,也做不好工作。


乡村教师我姓王


过去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作的时候,周围没有一个人为职称而设计科研项目,只是为事业成功做不懈的努力!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无论是做科学研究还是搞行政,一心为事业成功而努力工作,职称认可不认可,那不是自己的事!典型的事例,就是袁隆平和屠呦呦!还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许许多多在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工作者和为国家牺牲的战士们,他们哪一个是为职称、为荣誉而为的?


满都拉图46242307


所问题目:靠职称调动起来的积极性与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积极性有多少一致性?本人认为:靠职称调动起来的积极性与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积极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更不可相提并论。靠职称及职称工资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有其被动性,而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积极性是人的主动性行为。

在职称工资的调动下,这些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职称工资所调动起来的是人们为了职称而进取,为了晋级而工作,为了职称晋升而“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暗箱操作”等等,工作上搞“假、大、空”等等,都不是我们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积极性。所以说,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吉柳圣人


职称制度旨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职称评定方案,通常会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其中包含了工作量、教学成绩、课题研究、群众测评、论文发表、获得荣誉等内容。就是说,当一名老师要想晋职称时,就必须在工作的这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从这个角度上看,想晋职称所需要的积极性,与发展事业的积极性具有一致性,就是说,你想晋职称,必须通过事业上的表现来实现。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仅仅把职称当作调动积极性的工具,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一旦职称晋级到头了,目标就没有了,动力也消失了,干劲就下来了,现在出现的高级职称退居二线现象,严重影响了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虽然不普遍,但也不容忽视。

所以,学校管理者不能单纯把职称晋级作为调动老师积极性的手段,还是要从教师的事业发展方面着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要激发并保持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并创造条件,积极搭建平台,培养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成为课堂教学有特色、班级管理有方法,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声望高的名师。

在营造培养名师的氛围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让优秀者既有荣誉,又能获得利益。这就能让广大教师专心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学校也自然得到发展。


管窥苍穹


网上要求废除职称的,都是年轻人以及没有评上职称的。年轻人没有经历教学工作的历练就想拿高工资。没有评上职称的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历及 教学竞赛中落伍,没有吃到葡萄,反说葡萄酸。试想,哪份工作如果没有竞争和压力能有好的成绩?如果只凭工龄就能涨工资谁还去好好工作?理想主义落地才能接地气,。


冲哥230577365


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关系,原因有四:一是职称不是一次或是一年能定的,而单位是有长期稳定的考核制度的,无论职称能否调动,制度都是可以调动一定积极性的;二是职称制度在许多地方许多情况下受领导意志支配性太强,一般员工对的积极性还是靠自我的事业心来支撑;三是事业心本身和职称晋级并不冲突,如果利用的好,两者是会产生合力的,倘是职称不能调动的,事业心还是积极性的主要动力来源;四是职称一生就那么两三次,对积极性而言没有持久性,而事业心对调动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是持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