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在国企里养老的人?

走南闯北283998051


国企或者私企,总是要让大家生存。养老有啥不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达退休年龄后,国家负责养老。

一、国企

比较人性化,在你将要到达退休年龄时,领导给安排轻松的岗位,直到退休。也有因为个人身体原因,领导安排内退或者病退。

二、私企

大于35岁的人,老板想办法辞退你。私企的工作,以体能和技能为主。因为私企给你发的工资,是企业的利润。

三、社会责任

就算你啥活也干不成,国家有最低生活保障金,总是要让你生存。

四、素质

我们经常听到砸烂铁饭碗,但是不一定非要砸饭碗。一些人,总是认为你不是好人。与科学家相比,你那两下子,不算啥。与穆铁柱相比,你属于手无缚鸡之力。但是高素质的人,有较强的包容心。

五、智商

大部分人属于普通人,与众不同毕竟是少数。由于情商高当领导以后,如果把事情办的一塌糊涂,说明智商比较低。



海步深河尚


所谓待在国企里养老的人指的是那些到达一定年龄后,职位无上升空间、无法做出成绩,只想找个舒适区呆着的这样一群人!

我的直属领导无限符合这样的条件,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吧!

我的领导,他是九十年代的重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他们那个年代大学生是稀缺资源,也算是天之骄子,毕业后来到了我们单位,在他们那个年代我们单位还招收中专院校的学生。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的领导因为自己的专业度和吃苦耐劳,不到两年就走上了中层管理干部,三年就当上了项目经理,也算是春风得意;我的领导酒量特别好,这个也是他在我们这样的单位的一个优势吧,公司一直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他当项目经理的时候因为计量问题只要多喝一杯酒被(两杯一两)给项目计量50万,领导他连喝了21杯,一场酒下来硬是给公司争取了1000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工作也有二十多年了,和他一批进入单位人都很多走上了公司领导岗位了,有的已经当上副局长了,有的已经是二级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比他晚进入公司的人很多都已经走上了公司高层,可是他还是项目经理。直到三年前,也许是因为长期喝酒的原因,身体出现了状态,他也看透了很多事情吧,申请来到了现在的单位担任部门经理!

在我们单位,我们领导的管理方针很符合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他的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管理好我,无论是外围的协调事情,还是内部的管理都是交由我,当然对我也是绝对的放权,以他的话就是自己也老了,思想和身体都跟不上了,你们年轻人思路活会办事,就多做一点!

其实,我们领导还是很有能力的,高工职称、一级建造师,曾经也许也想干一番事业,立一座丰碑,只是事与愿违,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升上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真的看透了很多事情,找个清闲的工作,不争、不计较,多陪陪家人,过好自己的生活!

其实,并不是谁一开始就愿意待在一个舒适区养老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向现实低了头罢了!


木阳春三


在国企里,“养老”是不少人的工作的状态,不愿意承担重活儿、累活儿,不愿意接受挑战和复杂任务,领导一给布置任务就来情绪,迟到早退还逃班等等,这些都是国企里“养老”的表现。

不论年轻人,还是上了年龄的人,都存在“养老型”的员工。为什么成为“养老型”员工?原因有以下三个:

1、倚老卖老

不少老员工仗着自己有资历,觉得自己已经把国企的环境和工作看透,就倚老卖老,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而是推给年轻人去做。嘴上说的是“锻炼年轻人,给年轻人机会”,但实际上心里想的是“别让干那么多,我不想当劳模”。

2、临近退休

临近退休的几年,不少老员工开始极度向往退休生活,因此工作开始彻底懈怠,他们口头禅常常都是“没几年我就退休了,你还是让年轻人干吧”。

3、无欲无求

人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于“需要”,因为有了“需要”而产生动机,但对于无欲无求的人而言,根本没有产生努力工作的动机。这部分人更多指向的是国企内的年轻人,因为家庭环境优越,不愁吃穿,工作稳定,不愁失业,所以便提前开启了“老年生活”。

对于这类“养老型”的员工,应该如何管理?在此有三个建议:

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民企和外企为什么很少出现“养老型”员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残酷”的考核机制和“诱人”的激励机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任何一个“养老型”员工都并非骨子里就想来混日子,并非不想上进。所以,组织应当从新调整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热情,让“养老型”员工退出舞台。

2、因材设岗,为“养老型”找到自我实现的天地

马斯诺的需求理论表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不论人处在什么年龄、做什么工作、过怎样的生活,其实,人的这五大需求都存在。“养老型”的员工看似无欲无求,但他们也有这五大需求。所以,可以通过调整岗位,将他们调整至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上,激发并让他们拥有自我实现感,从被动转为主动。

3、设置活轻事少的边缘化岗位

如果组织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无法调整,也没能因材设岗,那么便可以选择设置活轻事少的边缘化岗位。国企内,虽然环境稳定,工作相对压力较小,但是也绝对不允许“养老型”的员工真的把组织当作“养老院”,所以,让“养老型”的员工去做一些轻松的工作,也是让他们为组织做贡献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由于国企稳定性特点,导致出现了不少“养老型”的员工。对于“养老型”的员工,从上可以通过管理制度调整重新激活工作动力,从下可以通过岗位调整重新贡献价值。


一语随行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点我觉得同样也适用于这个问题。

首先,国企里面有养老的人,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国有企业它虽然是企业,是公司化运营的企业,应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吧?但是国企它除了承担经济责任以外,还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专业军人安置、离退休老干部安排等等,这些事情私人企业很少会关心也不需要关心,但是作为国企来讲,是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工作,而且还很重要。

其次,很多年轻一辈的国企上班族,往往对于企业历史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很多国企,说实话你仔细看一下它的历史,你会发现很多国企的历史都很辉煌,都为国家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那么这些贡献是谁作出的呢?当然就是现在这些被你称作是养老的人,因为他们曾经为企业甚至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那么现在人家老了,作为国企难道不应该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活或者哪怕是关心过问一下人家的处境吗?

再次,虽然我相信很多国企里面都有一些这样的被称作养老的人,但是这些人真的只是养老?难道对企业就没有一点用处了吗?我相信很多国企里面老一辈的同事,工作经验毕竟在那里,有些事情他们出马去协调处理,或者会比你刚参加工作几年的人去协调处理的结果要好很多,所以,虽然看似养老,但是该发挥余热的时候,相信这些老一辈的同志还是会义无反顾去做的。

总之,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我觉得对于老同志,大家还是要多一些关心,不管这是人情道义上的需要,还是老同志发挥余热的需要,相信老有老的价值,就好比年轻有年轻的价值,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况且谁还不会老呢?或者谁没有年轻过呢?


九品职麻官


国企养老的人,一般是在国企呆久了。即是老工人之类的。他(她)们见多识广,有一定的技术。曾为企业做贡献的人。只是他(她)们己老了,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对这些人,大多的国企采取照发工资、福利等薪金待遇。对于老工人的优待很正常!毕竟他(她)们是为企业出过力,做出贡献的人!现在他(她)们年老了。企业是应该关心他(她)们!


晴雨31573053


我们都是国企养老的人,年轻为国家,国企创造了无数财富,赋于了青春年华,到老国家,也不薄待我们,安心养老也是理所当然。谢谢!


秋晨147355414


国企里所谓养老现象,基本上不存在在岗赋闲养老,而是换了一种模式,离岗休养既内退,现在国企中55岁以上的普通员工,基本上没有工作在一线的职工,超过55岁的在职在岗的基本上都是领导干部,这种情况不要说国营企业内存在,就连机关事业单位处级以下干部,55岁基本上都退居二线或转为退养,目前国内能工作到退休年龄的男性,除了私营经营者或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外,还有部份机关事业单的工作人员,其它职业的从业人员不是很多,所以对这些定员定岗难,再就业更难的准退休人群来说,企业内混养或退养,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一种无奈之举。


施大林67



社会问题达人


上海是一个国企云集的城市,一些国企退休的职工是缺乏被对待的问题。以后归街道办事处管辖了,就沒有国企退休一说,我们的概念显得落伍了。





刘声90883005


你老了你就不会这样说了,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就看他对老人的态度。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幼有所教,老有所养。

国有企业你刚进去一些年轻人会觉得不大适应,因为很多老人家都不怎么干事,坐在办公室里翘着腿,比较闲。但你要想到这些人在国企一般都干了大半辈子,他们之前也为这家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纪大了退居二线,拿一份工资,做一些轻松一点的工作,为什么不可以呢?

企业的稳定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想想自己如果老了就被一脚踢出去,你觉得是不是会感觉很悲哀,很没有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