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架战斗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能不能发射一枚导弹去拦截?

雪中血BL


可能不止一个人有过这种疑问:为什么战机在被红外导弹锁定后是那么的无力,只剩下逃命。前不久美国相关机构统计了过去30年的空战情况,大概可以为我们解答一些疑问。据这家机构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过去30年大约有90%的战机是被对方红外导弹锁定后击毁的,而仅仅只有10%的战机逃脱了红外导弹攻击。

这就说明,处在空战中的战机一般很难应对敌方的红外导弹,结局基本上都是被击毁。如果战机本身可以主动防御就好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因为让一架战机主动防御来袭的导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我们往往所说的防空与空中飞的飞机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因为实现这一点很难。在一枚红外空空导弹发射之前,它的母机早已经将对方的全部数据计算出来,所以射出的导弹是带有主动导弹追踪能力的。在各种先进性能,高速运动的红外导弹发展的今天,一架战机想要逃脱速度几马赫的导弹这本身就不容易。要知道,当你驾驶的战机被对方发射的导弹锁定追踪之后,战机本身是有预警提醒的,这时候给飞行员本身就已经造成了巨大压力,逃脱都可能来不及,根本不会有心思想着去击落来袭导弹。

根据以往空战来看,被击落的战机往往在发射导弹战机的前边。由此造成的情况是,别人是从后边来攻击,而被攻击者刚好是屁股对着。战机的雷达什么东西都是在前半截的,面向前方的。后方如何处理?要不转一个大弯,技术上可行,但过于浪费时间,贻误战机。再就是在机尾部装上后视雷达相关系统,从后边直接来看。但目前主流的战机几乎没有在机尾装雷达的案例,俄罗斯曾经在苏-47试验机型中有过这种设想,可最后也没有付诸实施。既然大家都没有这么做,从一定程度来说这种操作还是暂时不可行的。

另外,我们都知道。战机上本身携带的导弹数量不算多,而且基本上都是空中格斗导弹,用于与敌方战机的空中近距离火拼。这些导弹一般也都是用来识别对方飞机的,一旦要具备空中拦截防御能力的话,那也要具备识别导弹的能力,这对于导弹来说会出现数据过于复杂混乱的情况,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失灵呢。红外导弹去追踪飞机,飞机本身体积大,红外目标比较明显一些,因此导弹相对容易追踪。而如果要用导弹去追踪一枚从对面射来的高达几马赫的导弹,这个难度则会大大增加。

因此一般情况下,当发现自己战机被对方导弹锁定之后,往往都是赶紧逃脱导弹追踪的,防御什么还是别想了,多磨蹭几下可能连逃跑的时间都没有了。对那些已经距离很近的导弹,则可以用干扰弹这些东西应付一下。最后实在不行,弹射跳伞吧。


科罗廖夫


现在空中战斗机飞行员一旦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飞行员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怎么逃,怎么干扰和躲避攻击,同时向指挥部汇报自己被锁定,随时准备跳伞,为后事做准备了,根本就没有念头想着怎么去拦截!

其实飞行员也是非常想主动拦截,可是目前是没有这样的技术!首先就是不论是防空导弹还是空空导弹,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极短的时间内就追上了战斗机,让被锁定的战斗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我们知道,发射拦截的导弹之前,也是需要进行锁定目标的,高速移动的导弹是很难被锁定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战斗机携带的空空导弹,在发射之前,还是需要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先照射锁定目标,目前战斗机的雷达都是在机头位置,照射的角度也非常有限,想要锁定目标,战斗机还必须对着来袭导弹的方向,锁定然后发射,这样珍贵的时间就过去不少了,对方的导弹也靠近了,还不如被动的防御。

现在导弹拦截导弹,一般拦截的都是大型的导弹,比如说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于空空导弹这样的小型目标,拦截起来还是非常吃力。好像都没有过这样的试验,如果这样的想法可以实现,那么美国早就开始试验了,并且推出相应的可以拦截空空导弹或者防空导弹的导弹了。

所以一旦战斗机飞行员发现自己被锁定了,一般只能被动防御,比较好的应对措施有:

1、主动干扰。现在的战斗机,有时候也会携带电子战吊舱,这样可以对来袭的导弹进行干扰!比如上个月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叙防空部队发射防空导弹还击,结果就被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干扰迷失方向了;下图的歼10战斗机就携带了电子战吊舱:

2、释放干扰弹。目前导弹在靠近战斗机后,末端一般都是采用红外制导,这个时候释放红外干扰弹,对采用红外制导的导弹有一定干扰效果,基本上是架军用飞机都会配备红外干扰弹,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运输机;

3、机动规避。这也是最原始的躲避导弹袭击的方式了,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战斗机的机动性,让导弹错失目标,不过现在导弹的制导技术越来越先进,过载也很大,战斗机很难斗得过导弹。

如果上面的方式都没有效果的话,飞行员只能准备好跳伞了!


资讯所长


想法很好,但实现起来很难。

目前对于来袭导弹其实还是在使用干扰弹进行防御。

对于战机上携带的导弹则很难对来袭导弹构成威胁。

先说导弹,

一架战机上往往会携带数枚甚至是极美导弹。但每种不同的导弹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例如红外制导导弹主要是用来在目视距离空战格斗中使用。

这种类型的导弹带有红外成像导引头,可以拍摄和识别飞机的红外线目标进行制导和攻击。

目前最优良的红外制导导弹是AIM-9X Block 3,最大飞行距离21公里,飞行速度2.5马赫,可以攻击3马赫以下的目标。


然而对于射向自身的目标来说,即便这枚导弹可以做出40G的过载,也很难锁定并攻击来袭导弹。


同时,飞机的红外特征和导弹的红外特征并不一样。如果要真的弄一个识别导弹红外特征的防御性导弹则额外的增加了飞机的负载。


这里会有人提到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

目前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的确是可以击毁来袭的飞弹。但坦克和飞机不同的是,坦克自身往往相对于静止,而且对于防御系统来说仅仅需要防御坦克是的周边即可。


对于飞机,则需要进行上下左右360度的防御,那么安装在坦克上的一组防御弹至少需要在飞机上安装4组。并且由于飞机高速机动运动,来袭导弹的轨迹弯度都决定了防御弹很难有效的射出并击毁来袭导弹。


而对于远程来袭的中远程导弹来说,飞机上面的传感器也仅仅能够通过红外和紫外线信号进行特征判定,在发现导弹来袭的过程中,战机采用的最有效(其实也没什么用)的方法是改变航迹进行规避。

而对于来袭导弹的雷达锁定、传输作战诸元等操作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只能按照作战手册的指导来做出相应的机动进行规避,剩下的事情只能靠上帝决定了。

而且目前来说,随诊很多低特征火箭燃料的使用,目前战机上的传感器并不靠谱了,对于中程远程的空空导弹往往抵近战机的作战区域的时候火箭燃料早就烧光了,这时也并不会产生导弹预警。战机往往就不明不白的被击中了。例如上图,根本看不见导弹的航迹一架战机就被击毁了,这就是中程导弹的攻击。


所以探测又探测不到、锁定又锁定不了的攻击往往才是战机真正难以防守的致命一击。


军武数据库


当然是可以的!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如果被萨姆2、3、5、6,S300、S400远程锁定了。而自适应干扰无效,箔条弹、拖曳诱饵也用完了。是可以选择发射中距弹拦截……如果打的不是自己,是前面的队友,用红外格斗弹也可以……但如果是被空空导弹锁定,则不行!


太平洋水师


当然可以!美国的反辐射导弹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反辐射导弹打的不是导弹而是雷达,这款导弹会根据锁定雷达波来确定雷达方向,然后摧毁雷达,进而让导弹失去目标,以此达成规避导弹的目的。不过呢,这种导弹只能用来打地空导弹,无法打空射导弹。

美国反辐射导弹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这款导弹的作战理念十分先进。在现有的防空体系当中,导弹要想打中目标需要雷达的锁定跟指引,而锁定战机则会暴露雷达所在位置,比如反辐射导弹就是根据雷达波来探知雷达所在位置,然后追踪雷达波而上摧毁雷达。

反辐射导弹作战的原理也很简单,既然你雷达要要指防空导弹来打中战机,那么我就比你更快速度摧毁雷达,二者比拼的就是谁比谁更快打中谁。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重力加速度谁就获胜。

由于反辐射导弹是空射的,在导弹总重量相同的发动机功率一样的情况下,可以多一个g的加速度;而防空导弹是地空发射,在与上者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则会损失一个g的加速度。反辐射导弹利用重力加速度来实现比地空更快的加速度以及更快的速度,最终提前命中雷达,导弹失去作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多次出现雷达误锁定战机的事,就是战机飞行员通过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雷达逃走的。


优己


这样的说法类似于主动防御,但是目前对于战斗机来说还没有相对成熟的主动防御系统。就目前的战斗机技术发展和导弹技术发展,目前还不能很好的解决战斗机被锁定后采取主动防御拦截。
F-35A发射AIM-120中程空空导弹


对于现代空空或者地空导弹而言,其机动性和导引头性能,直接决定了战机的逃脱概率。可是美国最近30年空战调查,几乎90%的战机被锁定后都是被红外导弹所击落的。而这样的调查也是根据最近30年的空战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对称的空战场面。很多都是来自于具有压倒性的不对称作战,这也说明了空战中红外导弹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说明想要战斗机逃脱红外导弹的锁定。
地空导弹

当战机发射导弹时,就意味着火控雷达已经锁定了目标,并且把目标的飞行基本数据全部传输给导弹计算机,导弹在发射下落过程中启动发动机飞向目标,到达一定距离内启动导引头。无论是现代主动雷达导引头或者红外导引头,一旦锁定了目标战斗机,其逃脱概率基本只有不到10%。


沙特F-15SE战机被击落画面

也就是说可能只有不到10%的战斗机可能逃脱被导弹锁定的可能,而其余的情况基本上是被击落。在这样的情况下,请问会有几个飞行员这时候不选择逃命呢?哪有那个时间去主动拦截!就是采取主动拦截,发射导弹,也需要战斗机安装后视雷达的主动控制系统。
F-22发射红外干扰弹


对于现代战斗机而言,几乎就没有安装后视雷达的,只有俄罗斯实验的苏-47“金雕”战斗机计划在尾椎安装过,再有就是苏-57战斗机也在后侧计划安装小型雷达,可是后来就没有音讯。可是这些都是没有实用的计划,并不能代表现代战斗机的空战。因此主流战斗机根本就不具备主动拦截能力,那么发射的导弹几乎很难有主动拦截能力。

对于那些拥有越肩发射能力的战斗机和导弹而言,其主要是针对战斗机近距空战而言。这是利用更加先进的红外格斗导引拥有更宽的捕获目标的视角能力,和战斗机飞行配备的头盔瞄准具配合使用,来可能达到的效果。可是这对于导弹而言,几乎没有效果。当飞行员能做到这样的操作时,也基本意味着导弹已经击中了战斗机。



所以,对于现代空战而言,利用自身携带的导弹去拦截来袭导弹基本是不成立的。毕竟一旦战机被锁定,就意味着被击落。在近距离格斗中,留给飞行员的反应几乎只有逃命的时间。就是飞机拥有这样的主动拦截能力,飞行员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应对,快点逃命是真事,别玩高难度了!


淡然小司


现代导弹拦截技术还没有应用到战斗机上,战斗机只能发射攻击型导弹来摧毁敌方目标,却无法发射反导导弹来拦截敌方导弹。反导系统本身就比较复杂,一架战斗机上的空间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安装反导系统。假如在战斗机上安装反导系统,并且携带数枚反导导弹的话,那么战斗机的作战性能也会大大的下降。毕竟战斗机本身能够携带的导弹数量是有限的,携带防御性的导弹势必会增加战斗机的负载量,也会造成战斗机的攻击能力下降。



实际上战斗机在发现敌方导弹来袭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加速逃跑。因为空中格斗导弹的发射距离非常短,飞行员根本来不及反击和进行防御,导弹就已经击中了战机。因此每当战斗机被敌方导弹锁定的时候,都会加速进行躲避,并且释放出干扰弹,以逃避对方的红外追踪系统。根据现代各国的统计,空中近距离格斗导弹发射出去后,击落战斗机的概率非常高,几乎接近于百发百中。


这个统计数据是美军统计出来的,近30年来战机与战机之间的战斗,往往是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更先进的战斗机往往依靠着可靠的武器系统和先进的武器,在战斗中轻易的击落技术水平落后的战机。在两架战斗机相遇的时候,谁能够先发射导弹,谁就更容易取得空战的胜利。因此双方在空战的过程中,最先考虑的是如何攻击对手,而不是如何防御对方的导弹。

假如是不对等空战的话,即使战斗机释放干扰弹,能够顺利逃跑的概率也非常小。因为空中近距离导弹射程非常近。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十分迅速,想要研制这类反导系统,需要投入的资金远高于陆基反导和海基反导。其实与其花费资金去研发近距离反导技术,反而不如提高战力的整体性能,在空战的时候率先掌握先手权,就能够以攻为守。



当然在现代空战中,的确有可能发生的格斗导弹相撞的情况,只是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非常低。除非是两架战斗机同一时间发现了对方,同时射出一枚导弹,两枚导弹飞行轨迹完全吻合,在中间发生了碰撞。假如真的出现两枚格斗导弹相撞的情况,双方战斗机的驾驶员都应该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劫,毕竟现在近距离格斗导弹的命中率实在是太高了。


军武小咖


目前的军工技术真的已经强到这种地步了吗?在我个人看来,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要知道,目前现阶段战机逃逸的办法主要是发射曳光弹来模拟一个热源点来引诱导弹失聪,但导弹已发展各种形式导引,可否改为机后发射网状弹,弹出的是无数小网,只要一张小网罩住来弹就触发网自带的爆炸药将敌人发射过来的导弹炸毁。


这是目前现阶段科学家所需要突破的一个强大的壁垒,但要想做到这点,就需要将这一想法落地,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网状物能够将导弹精准引爆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目前导弹的追踪系统已经越来越先进,其可以根据特定的数据追踪一个物体,可谓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此一来,已经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战斗机的防御体系。


因此,如今战机只能通过释放热源或是通过强大的雷达对其导弹进行电磁干扰,从而让导弹转移目标。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当然,或许在不久之后,激光武器同样将成为战机主动防御导弹的一种杀手锏,但目前想要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空军领域,并且还是主动防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提问者说到的使用现阶段战机中常用的空空导弹对敌方导弹进行精准拦截的还,还是很难做到的。毕竟,主动出击面对被动拦截,还是在高科技电子作战领域,确实相当被动,如果一旦拦截失败,那战机将会直接坠毁,于此同时战机飞行员也将会陨落,这种情况相信换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大多数飞行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无能为力时通常都会选择跳伞逃生,而不是被动去拦截导弹。


军武视界


题主说的是类似于我国兵器工业公司开发的坦克装甲车用GL5主动防御系统?使用拦截弹近距离直接命中或者使用弹幕将来袭导弹摧毁?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战斗机无法装备主动拦截系统,所以不能用导弹拦截导弹,而即使装上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根本拦截不了空空或者地对空导弹。但是不能否认这就是六代机的发展方向,不过要依赖于未来定向能和激光武器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为什么说战斗机装主动拦截系统没有用?

第一、目前类似于坦克的主动拦截系统普遍都只能拦截亚音速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而目前的防空导弹最低也是一倍音速,空空导弹没有三四倍音速都不好意思出门,以现有的小型主动防御技术根本无法有效拦截。

第二、主动拦截系统拦截距离普遍太短,不管是直接命中还是制造弹幕,爆炸都发生在几十米甚至几米的距离之内,皮糙肉厚的坦克当然不怕这些爆炸破片,但是金贵的战斗机就不一样了,这些弹片最后很可能将自己打下来,谁会去装一个自杀系统呢?


为什么说主动防御系统是未来趋势?

目前战斗机唯一可以称得上主动防御系统的其实就是干扰弹,说白了就是些高热能的铝热条,对付普通红外制导导弹还有些用,但是遇上装备红外凝视导引头或者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那也基本上歇菜,也就是说现在的战斗机基本上就是比谁眼睛看的远,导弹打的远,雷达反射面小,但只要被导弹锁定了,如果你不是米25那种变态货,都是只能等死,所以发展主动防御系统是未来趋势。



什么样的技术可以运用到战斗机主动拦截系统中去?

因为战斗机的体量有限,寸土寸金,所以不太可能另外装备一套过于复杂和重量太大的系统,因此结合现有系统和未来趋势下面两种技术最可能被用作战斗机主动防御系统。

第一、微波脉冲武器,使用战斗机上本身功率就很大的相控阵雷达进行定向雷达波照射,在较远距离摧毁来袭导弹,这样的做的好处是物尽其用,不需要另外加装其他武器,也不影响飞机的机动性和气动布局,难点是要达到摧毁导弹的功率和能量强度,目前看来技术难度还很大。



第二、激光定向能武器,随着激光武器的小型化,未来六代战斗机肯定会装备这类武器,而激光速度极快,几乎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没有时间间隔,远距离拦截导弹的首选,不过面对速度在三马赫以上的空空导弹,如何锁定并准确命中,如何保证激光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内能量不衰减,这都是研究并改进的方向。

不管怎么说,虽然存在许多不可逾越的技术难点,但是主动防御系统是战斗机的未来趋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幻想,在一百年前飞机刚诞生的时候,有谁会想到导弹和雷达居然会成为战斗机的标配呢?所以千万别低估人类的想象力和潜能!


军武吐槽君


这个想法也是目前美国人想试图实现的理念,但是尚停留于构想中,还没有实现的目标,这个理念实际上就与坦克的主动防御技术相差不多,但是以目前技术条件上还无法这个能力,难题依然还是太大了!

现代战机如果受到导弹攻击的话,那么选择实际上只有两个,一是,进行机动规避,甩掉导弹,另一个,进行电子干扰,通过欺骗的方式让导弹飞向错误的目标,从而保证自己不被击中。

目前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还没有第3种方法。世界上也没有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以导弹对导弹的方式是一种理念,实际上根本做不到,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和技术问题,实际上还仅仅是一个可能性方案,并不是一个实用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