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有時候工資拿的越高的人越做不長久,高層高管崗位更換頻繁,相反普工最穩定,為什麼?

湘西鄉村慢生活


特別提醒:這個問題關係到你上班能不能賺到錢、賺到大錢。你要是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在公司裡是很難賺到大錢的。所以請認真閱讀,且要看懂。

高管頻繁離職,其實都是【賺錢法則】在起作用

我們暫且把這些在公司工資拿的高的人,叫高管吧。

事實上,一般公司裡也只有高層管理者,他們的工資比較高。最高的應該就是CEO了。一年公司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的都有。

那為什麼這些高管離職的頻率比普通員工還要高呢?

說實話,作為一個普通上班的人,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你找不出來,你真的在公司裡很難快速的升職加薪,很難賺到大錢。

其實所有的答案最後總結出來就是一個法則:賺錢法則

先上總結論:

  1. 這些高管頻繁離職都是因為【賺錢法則】導致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2. 作為一個普通員工,不要羨慕自己作為基層的穩定。要努力的提升自己,爬到上面去。即便崗位更換頻繁,你能賺到的錢和能把握的機會也比普通的基層多100倍不止。


一、從公司角度看:公司要賺錢,所以開除不合格的、業績不達標的高管

我們去翻一下新聞,你會發現絕大多數公司高管的離職。很多時候,都是迫於公司的壓力、被迫離職的。公司為什麼要強制這些人離職呢?那你說這些人能力很強,公司讓這些人離職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啊!

先來講一個阿里巴巴馬雲開除幾個牛人的故事。

阿里巴巴馬雲退休,接替馬雲成為阿里巴巴的新CEO叫張勇。

但在張勇之前,馬雲就開除了兩任CEO,大家知道嗎?

這些又能為我們升職加薪賺大錢,帶來什麼啟發呢?

在張勇之前,還有2任CEO,也特別值得我們關注。

號稱阿里巴巴最年輕準CEO衛哲,因為供應商欺詐,被馬雲引咎辭職。

接替他的是救火隊長陸兆禧。陸兆禧因為思路跟不上移動互聯網,還在死命發展PC端。後來被馬雲拿下。

這才是張勇正式上場,後來終於成了阿里巴巴的CEO。


你看,你阿里巴巴這麼知名的世界級的大公司,他們兩個CEO的下課,其實都和公司的業績有很大的關係。

公司業績不好,為什麼首先會開除高管?
  1. 公司的存在是以賺錢為目標的。而一個高管對於公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某一方面的失誤可能直接會給公司帶來非常巨大的利益損失。

  2. 公司對於高管來講,他們的業績要求,業績目標考核其實是比普通員工,高很多,嚴格很多。

  3. 幾乎絕大多數的高管被公司下課,都是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市場目標。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業績不夠理想。

大家可以去翻一下國內一些大的知名的互聯網企業,你發現他們很多的高管下課幾乎都是這個原因。

因為公司要賺錢,我給你一年發幾百萬的薪資,我讓你負責這一片兒的事情。可最後事情你沒給我搞好,嚴重影響到我公司的戰略實施,嚴重影響到我公司的賺錢。我自然讓你下課。

所以從公司的角度來講,對於那些高管他們能力強,公司對於他們的業績要求,對他們的業績考核也更高。

很多時候因為沒有達到公司預期的目標,沒有實現既定的業績考核,他們就會像普通員工一樣被開除掉。

公司為什麼忍心開除能力很強的高管呢?
  1. 他們能力很強,如果他們事情做不好,繼續讓他們做,這會給公司帶來更加巨大的損失。能力越強,破壞性越大!

  2. 高管的薪資福利待遇很高,我用你,你又不能給我幹好活兒賺到錢,我還要給你發這麼高的工資,對於公司來講是鉅額虧損。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你滾蛋,不換一個更合格更優秀的人來呢?

公司是以賺錢為目的的。

不管你是誰,你如果不能幫我公司賺到錢,你就只有滾蛋的份兒。

所以,作為普通員工來講,我們很羨慕公司的高管,其實他們也只不過是一個打工族,是一個拿著高工資承擔更高業績壓力,承擔更高KPI考核的打工族。和你們一樣苦逼。

二、從高管角度看:能力強,所以選擇機會多

1、有能力的高管,賺錢並不是第一位目標,事業的成功才是!

從高管自身的角度看,他們的能力很強,他們在行業的人脈資源都很豐富。

對於高管這樣的人來講,追求薪資可能都不是第一位的。他們要追求的是事業上的成功。他們追求一個夠大的平臺,能夠支撐起他們的能力和思維,能夠讓他們的夢想發光,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影響更多的人。

說的直接一點,他們追求的是通過一個平臺來實現自身意義上的成功。比如說做一個多大的產品,有多少人用影響多少人?

因為他們自身能力強,所以他們選擇的機會也很多。

感覺這個平臺不行,這個平臺限制了我的發展。
我可以轉身就走,跳到另外的平臺上去。

有的時候,一些高管和公司的發展戰略有分歧,不認可公司的某些價值觀,這些高管也可能轉身就走。這是屬於這些高管離職的個人原因。但絕大部分高管離職,其實都是因為前者都是想追求自己職業發展的更大成功!

2、普通員工,很難理解高管跳槽

高管頻繁跳槽,這是作為一個普通基層員工所不能理解的。

因為對於大多數的普通員工來講尋求穩定,尋求升職加薪,這才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哪有人放著好好的那麼高薪的工作不幹,還動不動跳槽呢?

說實話這真的是普通員工,誤解了那些公司的高管,人家本身就不是普通人,你明白嗎?

  • 既然這個平臺限制了我的發展,也讓我賺不了多少錢,感覺跟著這個平臺混沒有多大的前途,我為什麼非要待在你這個公司呢?


  • 世界上的好公司多了去了,反正我有能力,我想踏進哪個公司的門兒,我就踏著進去呀。

所以大家就經常能看到公司的高管,離職的頻率的確會比普通員工高很多,這是很大的一個原因,這是每一個高管他們自身的職業發展的選擇。

他們在淘汰平臺,在選平臺,在選最優最適合自己的平臺。

三、從基層員工角度看,能力強工資高,應該好好幹。

1、基層員工認為:工資高,待遇好,就應該好好上班

從基層員工的角度來講,一個人上班要是工作崗位很好,權利很大,工資又很高,福利制度又很好,就應該好好上班。

但這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這樣認知肯定是錯的。

2、用上班思維看高管,是錯的

我剛剛在第二點就說了,那些公司能力強的高管,他們已經不是普通人,他們幾乎想要在他的專業領域做點任何事情,他們都能很容易做成功,他們已經不是在簡單的追求自己的升職加薪和賺錢這些東西了。

他們追求的是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功,在職業生涯發展上的巔峰。

所以基層員工看不懂很正常,因為你總是站在一個基層員工角度,拿著你的利益訴求去看人家。

你自然誤解了人家。

四、給普通上班族的一個賺錢建議

對於普通的上班的人來講,先不要羨慕嫉妒恨人家。

先把自己成為那樣的高管再說吧。

一方面,高管壓力雖然大,但賺到的錢,比基層多NNNNN個N倍都不止。

另一方面他們實力強,所以可以自由擇業。不像小基層,找個工作還要坑蒙拐騙各種求職。

一輩子要是一直混在一個公司的基層,或者一個行業的基層,賺錢和賺大錢和你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更不要說自由擇業,想跳槽就跳槽了。

這才是大家關注這個問題,最後的落腳點:先努力的讓自己也成為高管再說。

總結:

通過前面三點的分析,大家會發現:

  • 不管是公司因為這個高管的業績不達預期,把他給拿下裁撤;

  • 還是這個高管,覺得這個公司這個平臺限制了自己的職業發展另謀高就;

  • 還是基層員工認為能力強,工資高就應該好好上班,好好賺錢。


你發現這三點最後其實都歸結到【賺錢】二字。這就是【賺錢法則】在起作用!

  1. 公司要賺錢,所以對高管的業績要求很高,你不能幫我賺到錢,你就給我滾。

  2. 高管自身能力強人脈資源足,這個平臺要是不能讓我飛得更高,那這個平臺你就給我滾,所以我走人。

  3. 普通員工認為能力強,工資高就應該好好幹,好好賺錢,好好地繼續往上爬。升職加薪這本身就是一種利益訴求。

  4. 所以公司的很多事情,大家不要簡單的屁股決定腦袋,只單純的從自己的視角去看,說實話絕大多數情況下你看的都是錯的。這是每一個職場人務必要改過來的【屁股決定腦袋】思維。如果單純從基層員工的角度看,你會覺得這些高管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工資這麼高還不好好幹,在這兒瞎折騰。但事實上你覺得你這麼看對嗎?

  5. 在職場中絕大多數的事情,你都可以從賺錢的維度、用利益的這個標準去看,往往都比較靠譜。這就是我在開篇給大家講的【賺錢法則】或【利益法則】。

我是職場學玩賺。工作創業12年。

如果覺得我這個人對你混職場升職加薪賺錢有幫助,也請你順手關注我。

大家在上班賺錢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可以關注我之後私信你的問題。


職場學玩賺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特別想回答,因為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會馬上聯想到我現在公司情況。我入職現在這家公司,已經超過5年,公司頂峰時候,員工有5千多人。但是,公司高管卻一波接一波的換。對這些頻繁更換的高管,我就總結以下幾種很典型的情況,說的太多可以寫一篇上萬字的文章:


1.給老闆畫大餅的高管死的快:2015年7月份,公司來了一個高管,姑且叫A高管。當時A高管進來就跟老闆說,我們要做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花半年時間打磨產品,年底拿下5億的訂單。就在A高管的牛皮下,半年時間從零開始打磨產品。公司投入了200多號研發,每天強制加班到9.30,公司提供加班餐,並承諾項目完成給大家一百萬的獎金,到現在還能記起那會幾百個人在辦公室一起吃快餐的那個場面。風風火火搞了大半年,商務簽了有5千萬的單。產品半年時間做的怎麼樣呢,幾十個子系統,招了十幾個畢業1-2年的產品經理,對教育行業完全不懂的就這樣一直搞。研發人員累的要死,大項目經理換了幾個,最後勉勉強強出來個東西。到了年底高管考核,A高管就消失了,帶著他幾個下屬。這產品到現在都還沒打磨好,作為一個普通員工,有時候心裡會想,上面領導是用拍屁股做決定的嗎?


2.公司高管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利鬥爭、利益鬥爭:2017年,因為前面2年燒錢太厲害,公司員工工資都不能正常發。大概是10月份左右的時候,具體記不清楚了。引進了一個投資人做公司的總裁,福耀玻璃出來的,想了解的大家可以查下。當時帶了5千萬的資金過來,很快就把欠我們的工資發了,這是最大福利。福利之後就是嚴格的管理,公司總裁是工廠管理出身,所以首先就要求我們統一職業裝,要我們做程序員的要穿襯衫西裝皮鞋(我現在買的那個西褲還收著),不穿就扣錢,搞的像銷售挺那麼回事。接著裁掉下午茶、調整上下班時間,嚴格控制大家上班紀律等等,總之那段時間員工怨聲載道的。然後好景不長,這些細節的管理倒是好處理。涉及到公司高層之間的人員調整變動,發現動不了,那些都是跟董事長10來年的人。高層動不了,那更深層次的經營方向、管理方式自然也動不了。就這樣半年後,這位總裁也銷聲匿跡。


3.簡單聊下其他高管辭職的原因:有更好的選擇,項目難做、企業不景氣等;2015年,在我們做項目的過程中,換了很多個大項目經理,最主要原因項目難做,壓力特別大;2016年有位公司高管,負責研發這邊的總經理跳槽到騰訊當項目經理。2017-2018年,因公司幾個月不發工資,導致大批量高管、員工離職。大概就是這樣一些情況。


4.普通員工的無奈:最後說說我這個普通員工為什麼沒走,2016年媳婦懷孕,2017年買房,2018年裝修,2019想走,發現自己年紀有點偏大,並且外面大的環境又不是特別好,有些悲催。

我是@職場小蟻,歡迎留言點贊關注。專注小蟻專注職場,每天分享職場2-3事。

職場小蟻


先說個我身邊的現象:

我舅舅的村裡有個造啤酒瓶的鄉鎮企業,村裡很多人都在廠子的車間上班,兩班倒一月1200,真的就這麼低的工資,而且天天還要巴結車間小領導。我很不解的問我舅舅,就這工資有必要巴結領導?舅舅說:“敢不巴結?不巴結就開除他們了!”

很神奇是吧?千真萬確的事,他們還真怕被開除了。你可能想不通,就這破工作有什麼怕的。那是因為如果被開除,他們可能重新找不到工作,還可能找到了也不一定比這個好。這就是他們的價值觀。

而企業高管呢,有沒有才能先不說,最起碼他們有自信,他們相信下一份工作肯定比現在的好,因此他們對於工作就相當挑剔,對他們來說騎驢找馬是常規操作,這就是高管的價值觀。

所以題主說的這個現象是兩者的價值觀差異導致的。

我是夏桑,喜歡的關注下我哦


夏桑小嘍囉


這現象太普遍了!“高處不勝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我以前幹過一家上市公司,銷售部經理都換了好幾任,反倒員工流動並不大,為啥?因為部門業績達不到公司預期,老闆肯定換頭啊,否則把員工都換了,誰來給他賣命呢?

就這個話題,我說說個人的一些觀點。

一、中高層領導崗位的收入高,責任也大

作為企業內部的領導崗位,拿著高薪,擁有權力,看似很風光。實際上他們在背後所承受的壓力,並非一般員工可以想象的。

我以前公司的領導,發郵件總是凌晨一點以後;早上為了準備開會比員工到的都早;為了簽下客戶的大單子,不惜喝酒送進醫院......

這些事情,如不是和領導有一些接觸,在以前基層的崗位上根本看不到。

收入一定是和責任成正比的,你想要位置高、賺錢多,就要做好相應的壓力準備!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我們也能明白為啥中高層崗位更換頻繁。要麼是能力配不上崗位的要求,要麼是自己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

二、普工所謂的穩定,也是基於平臺的穩定

對一般的普通員工,能在一個企業幹個八年十年的,並非他們能力有多強,而是依賴於平臺的穩定。

我有個親戚,是在某家皮革工廠做技術操作工的,已經幹了十多年時間,一直很穩定。

按照他的說法,廠裡面的領導都換了好幾任,就他沒有換。

可最近廠裡效益不好,發生了資金鍊危機,不得不進行裁員,我親戚不幸在列。

這下他真的慌亂了,因為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業這個問題。

我問他:下一步你準備做什麼?

他一片茫然,附近的皮革廠效益都不好,要招人也看不上他這個中年普工,別的技能又不會,實在不知道該幹什麼。

職場就是這麼殘酷,你以為的穩定,殊不知那只是一張溫床,你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它張嘴吞噬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

三、你期望走什麼樣的職業道路,就需要承受什麼樣的風險

做高管還是做普工,每個人的期望都不同。

朋友小李,畢業後的夢想就是創業做老闆。所以他真的這麼去努力了,13年畢業後開了家廣告公司,創業的頭三年一直虧損狀態,下面的員工都換了好幾波。

小李自己每天工作都超過10小時,說年紀輕輕頭髮都白了好多!

但他也說,這就是自己的選擇,為了這個理想絕不會放棄。他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去年開始,小李的公司就開始盈利了,他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而朋友小張,讀書不好,職高畢業後就在一家商場打工做營業員。他的工作一直很安穩,收入不高但工作也算輕鬆。

小張如今也是成家立業,日子不富裕但也過得開心,他自己的說法是“沒啥大追求,幹到退休享福就行”。

我覺得那也是小張的一種人生選擇,風險不大,但事業的上限也不高。

這兩種人,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沒有誰對誰錯,只要自己覺得開心就好。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排行榜TOP5,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先說說我一個朋友親戚的故事。

這個親戚,學歷不高,在他30多歲的時候,就來到深圳一家工廠做普工,這一做就是20多年。在這20多年時間裡,也曾經換過工廠、離過職,但最後還是回到第一家工廠做事。

正因為他學歷不高,見識少,所以在有點積蓄的時候,錯過了買房的最佳時期,以致於直到退休,還在租房住。而在同一工廠的那些高管,早已經買房買車,財富也增值了好幾倍。

這說明一個什麼事呢?說明在工廠裡,做普工的大部分都是抱著打工心態在做事,對於他們而言,到哪個廠子打工都是賺這點錢,還不如就待在一家不動了,穩定壓倒一切。

回到你的問題,在職場上,有時候工資拿的越高的人越做不長久,高層高管崗位更換頻繁,相反普工最穩定,為什麼?

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供求關係影響人員流動

如果把工作人員比作一棵樹,那麼高管就像這棵樹的主幹,而普工就像這棵樹的枝枝葉葉。也就是說,高管是重要而稀缺的,但普工是沒那麼重要而且富餘的。

既然是稀缺的,自然不容易招到。而且,稀缺的東西,不管是物還是人,只要在市場上流動,那麼它就會待價而沽,當高管被更大的誘惑吸引時,比如薪酬、股份、更好的機遇等,他就會做出改變。

這是由市場的供需決定的。

假如這個職場上有很多優秀高管,企業很容易就能招到滿意的人,那麼他們就會提高招聘崗位的要求,當高管發現跳槽沒那麼容易時,反而就沒這麼衝動了。

而工廠招普工,條件相當低,比如某招聘網對普工的要求:

1)持有本人身份證或(臨時身份證)。

2)年齡:16-45週歲。

3)性別:男女不限。

4)經驗:有無工作經驗均可,生手進廠後有老員工帶。

5)免體檢,身體健康,無殘疾。

你看,無文憑和工作經歷要求,只要身體健康就招你。滿足這個條件的人,一抓一大把,你不願做,剛辭掉你立馬就能找人頂上。而這些條件,普工自己心裡也有數。你讓他跳槽,他肯定會向你大吐苦水,什麼學歷低、沒文憑、去哪都一樣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有什麼理由不穩定下來呢?

二、高管更有能力和資源跳槽,普工資源有限

高管作為企業管理者,相對普工而言,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更上層的資源和人脈,他會漸漸發現比他優秀的人太多太多。當一個人對這個世界認識越多,越覺得自己渺小,他就越期待過上更高層次和更高品味的生活。

於是,他通過不斷的跳槽,用一段時間的不確定性,去挑戰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而普工,每天除了幹活還是幹活,自己的眼界和思維也把他定勢在了小小的工作臺上,如果讓他去面對未知的不確定性,他更多的是恐慌,因為這超出了他能力範圍之外。所以,他寧可窩在工廠裡,也不願意做出改變。

三、企業對高管畫的大餅沒實現,給普工的蠅頭小利卻到位了

企業為了留住高管,往往喜歡給他們畫餅和講故事,並通過承諾給股份、期權、分紅、年終獎等手段,來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企業賣命。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企業覺得自己給足了該給的,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但高管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自己本應得到更好的,但公司表現小氣了,沒有實現原本的承諾。

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通過跳槽去爭取更好的利益。

而普工,只需要給足工資和加班費即可,如果逢年過節再發點實物福利,他們往往會感激不盡,覺得工廠真心好。也就是說,只要給足蠅頭小利,他們往往很難挪窩,所以不用說,他們最難跳槽。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我們公司原來請了一個巨牛的職業經理人,號稱是某直銷界很牛的管理人員,光是華北地區的銷售額,在他的管理下就超過了10個億。

公司給他的年薪也很高,這個人到公司以後帶來了他底下一大批的管理人員,這批管理人員的工資也非常高,到了我們公司以後還給他們租房子,各種的福利待遇都非常的好。

當時我們老闆的想法就是想讓我們轉型朝著直銷的這個模式去走,所以想找一個這方面的牛人,但是這個人來了以後,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們確實見識到了他直銷方面的非常顛覆性的方式和方法。但與我們現在的產品來說是非常的不合適的,所以這個人在我們公司待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就走人了。



因為我們的業績並沒有產生任何的變化,相反的還下降了,所以不管你在業界或是在江湖上有多大的名氣,實踐下來,如果達不到老闆的要求或者。你做不出什麼業績出來的話,也一樣不能長久。

外聘的高管在企業待不長久的原因有以下:

有一些業績,但更多的是包裝。

現在很多企業外聘的高管,其實讓老闆看到的是他們很多的外部的包裝,把自己包裝得神乎其神,我們之前外聘了一個產品副總,他的簡歷是讓我很驚訝的,但是實際上跟他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你發現其實並不是他簡歷上所說的那種能力,跟那種簡歷包裝出來的那個簡直是千差萬別,雖然是這樣,他也要在這個公司經過三五個月才能發現出他到底是不是像他所說的那麼厲害,那麼這三五個月他也拿了那麼高的工資。

最終還是走人,所以這些高管基本上就是三五個月就能發現他是真的厲害,還是包裝出來的現象,這就是高管沒有那麼穩定,反而底下的員工是踏踏實實工作的,他們的穩定性更強。



是有一些真本事,但是因為行業不同,沒法用以往的經驗來取得成功。

故事中的那個人物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他以前確實做出了一些業績。但是針對的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可能管理方式和銷售的方式都有所不同,用原來的經驗對現在的市場沒有什麼效果,所以失敗。

但是總的來說,如果他在以往的行業有這麼好的一些經驗,根據經驗能力遷移原則,很多的能力是可以遷移到不同領域上來的,如果他在這一塊做不好,意味著他原來在他那一塊也沒有做得很踏實,以前的能力遷移不到現在的領域上來。反過來證明了,其實他以前可能也沒有像他說的那麼厲害。



跟企業的文化和基因不吻合。

有很多在外企工作的外企五百強,因為很多外企現在已經離開中國。導致很多在原來外企工作的高管都到民營企業來工作。兩種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基因。很多外企的高管到民營企業來以後就水土不服,根本發揮不出他原來的能力。

所以這樣的他不管怎麼去工作都沒有辦法,像他以前工作的那種狀態。

之所以公司用高薪請這些高管來,是為了讓公司的業績更上一層樓,如果在一段時期之內它達不到所要求的這個狀態,那麼公司肯定會馬上就要換人。

以上說明了,企業高管在一家公司待不長的主要的原因,有能力的發揮不出來。沒能力的即使包裝也最終會被識破。最主要的還是能夠在天時地利人和這樣的環境下,才能夠有長久的職業規劃。


西紅柿阿達


在職場上,有時候工資拿的越高的人越做不長久,高層高管崗位更換頻繁,相反普工最穩定,為什麼?

這個問題我想我應該有發言權。工作了13年多,從普工做到常務副總,一路走來,還是比較艱辛的,總共換了三家公司。做普工的時候求穩,所以在第一家公司做了5年才選擇跳槽。第二家公司也是做了5年,離開的時候是設計總監職務。第三家公司做了三年,離開的時候是常務副總。

為什麼職業越高,更換崗位越頻繁呢?這裡告訴答案,人的能力越大,慾望就會越高,所追求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做普工的時候為什麼要穩呢?主要是自己的能力有限,人脈不夠,能影響的圈子太小,不敢輕易跳槽。擔心跳槽出去了不一定比這家強,也許一時找到了一份工資高的工作,可能應為不能勝任而被迫放棄。

高層跳槽頻繁,因為從能力,還是人脈,都比較廣,在同一個圈子做了那麼久,有口皆碑,影響力比較大。所以會有很多老闆主動去找他們談,希望他們加入到自己的公司,為自己創造價值和利潤。對於高層跳槽,他們的選擇會很多,如果有老闆開出來的條件比較高,他們也會選擇跳槽。

無論是普工還是高層,他們都揹著生活的壓力,只是普工跳槽如果一時半會找不到工作,他們就會心慌。而高層由於家底雄厚,能抗住一年甚至幾年不用的工作的狀態,所以他們跳槽都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高層和基層,在公司所能接觸到核心價值不一樣。高層往往得到的核心信息比基層要多很多,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判斷,來決定是否有必要留在公司繼續發展,還是跳槽去其他更好的公司。

高層跳槽還有幾個原因:可能是老闆的人品問題,公司發展方向的問題,公司經營管理問題等。



苦逼的職場大叔


最近裁員在公司被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都擔心自己被裁。不少人茶餘飯後的時候都會聊到自己會不會被裁,這個時候有個同事突然冒出一句:“你想多了,怎麼也不會裁到你,先把工資高的那些人裁掉,再把那些有生孩子風險的人裁掉,到你這就沒有名額了,休想拿公司的賠償金,公司總得要留著你幹活吧,不然活誰幹。”一段話道出你要的答案,普通員工之所以穩定,是因為公司最終執行落地的活需要他們幹,換誰也不能換幹活的人啊。

一、高管崗位負責這公司的重要業務,一切以業績說話,沒有業績就得要滾蛋

很多人會認為巨頭公司很穩定,其實只是看到了普通員工的穩定。阿里巴巴算是超級巨頭了吧,外來的P8或者是P7崗位,只要努力幹活,在阿里還是比較容易存活下來的。如果是到了P9崗位,這個崗位在阿里是總監級別。僅僅靠努力工作是不夠的,得有出色的業績,否則基本上活不過6個月。這些人在阿里是3個月一次考核,連續兩次考核,業績都沒有上來,等著你就是走人。

在互聯網公司中,3個月,6個月的時間其實並不短了,因為行業變化非常迅速。作為高管,只要稍微打個盹,就有可能錯過良好的業務發展機會,高層領導是不會給你太多時間的。整個公司都需要業績,都需要業務發展,對於高層領導來說,業績不行就需要換,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高效的方法。

二、為什麼外來的高管存活率非常低,因為撬動資源的能力需要時間積累

一個業務發展的好壞,和高管的業務策略,專業經驗當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僅僅有這些還不夠,在大公司中,撬動資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即使你的業務策略是對的,如果得不到上層領導的支持,兄弟部門的配合,你是很難將業務做好的。

外來的高管在這方面天生弱勢,公司那麼大,根本就不認識幾個人,況且很多人可能還等著看你的笑話,希望你搞不定。這就是為什麼內部升上來的高管存活率比較高,因為撬動資源的能力很強,即使業務策略差點意思,但憑藉自己的人脈關係,照樣可以推進業務向前發展。所以外來高管的存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三、高管能力不行影響面更大,普通員工不行,影響面要窄得多

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最大差別就是職級和薪資了,除此之外高管責任重大,所負責的業務影響面很廣,一旦業務策略錯誤,或者綜合能力較差,業務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而普通員工則不一樣,公司始終需要人幹活,否則上面的策略再好,沒有人幹活那也白扯。再說了,普通員工影響面沒有那麼大,即使最近階段表現不盡如人意,也能夠被容忍。

業務不行沒人會說下面幹活的人不行,人們都會說這個部門領導不行。從責任認定上來講,普通員工只是幹活的,他們拿的錢少,承擔的責任也少。業務出現問題了,當然先從部門領導開刀嘍。


八魚先森


在職場上,有時候工資拿的越高的人越做不長久,高層高管崗位更換頻繁,相反普工最穩定,這句話對了一半。

1、相對來說,高管的穩定性差一點

在職場中,一個高管,能在一家公司做2年以上,已經是很長的時間了。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企業出了問題,都喜歡先拿高管開刀。

因為很多老闆認為,只要團隊出了問題,領導的責任是第一的。所以,公司只要經營不好,就先換掉高層管理者。這就是“負責”。因為高管是定方向的,如果不換高管,是很難有所改變的。我見過一些公司的高管團隊很穩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家公司的業績很穩定,一直在上升的階段。但是,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是很難保持穩定的增長的,所以,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在不斷變更高管。這給別人一種感覺就是高層管理崗位總在頻繁更換。

2、從主觀意願上來說,高管的穩定性會更強

如果要拿高管和普工來做比較,那從主觀意願上來說,高管的穩定性會更強。

因為能做到高管崗位的人,他們大多明白一個道理:穩定性對一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對於高管來說,他們內心是希望在一家公司長期做下去的。但是,他們的命運有時不容許他們自己掌控。因為當公司面臨不好的業績的時候,他們總是被公司第一個解除勞動關係。

而對於普工來說,他們大多不會被企業主動解除勞動關係,除非企業要裁員。對很多普工來說,由於工作層次不高,所以他們也不會珍惜,因此,他們往往會更頻繁地跳槽。

3、這是由經濟原因決定的

對於高管來說,他們的工資一般比較高,所以,他們工作不是為了金錢,因為很多人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所以,當他們覺得工作不符合他們的預期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離職。

而對於普工來說,由於工資低,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所以他們往往不敢輕易跳槽。

在這種情況下,會造成高層高管崗位更換頻繁,相反普工最穩定。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想弄明白這個問題,你得先清楚爬到高層的人和普通員工有什麼區別。

如果不能把這點弄清楚,所有的討論都是沒有意義的。

在我們看來,至少可以從4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一、從本身的能力來看。

能做到高層的人或者管理人士,肯定都是經過一番拼搏,靠長期的努力才能做到這個位置。

綜合來看,這種人的能力肯定是不錯的。

相反,普通員工對自己的要求也沒這麼高,對能力的提升相對來說會比較慢一點。

一個能力強,一個能力弱,這就是最表面的不同。

正是由於這點,所以讓彼此的選擇面完全不一樣。

二、選擇面不同。

有能力的人,就算在這個公司做不下去了,或者是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到外面也可以隨時找到新的工作。

這種人的選擇面會更加廣泛。

但普通員工就不同了,由於自身能力的限制,雖然他們也很想往上爬,但總是事倍功半。

就像上午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

有人問,為什麼有的90後還會去工地上做?

誰都知道在工地幹活又苦又累,工資也不算很高。

可是換個角度想一下,去工地幹活的人,如果去了其他公司的崗位,賺得可能還沒有工地上面的錢多。

他們可以選擇的面太窄了。

三、對未來的期待和規劃。

就算是高層領導,也是從基層做上去的。

他為什麼能夠爬到這個位置呢?肯定是由於之前的努力!

能夠支撐他持續努力的原因,就是對未來的期待和人生的規劃。

因為自己有規劃,所以遇到公司的發展方向,跟自己的理念不相符的時候,就只能換個新的環境。

一般來說,普通員工追求的是穩定。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要通過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說著容易,真正做起來就太難了,導致中途放棄的人很多。

一次次的放棄容易養成習慣,最後的結果就是,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找個穩定的工作混著就可以了。

四、人生態度。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生活中不滿意的事十有八九。

你細心觀察一下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就能發現,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是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用創業的心態來打工,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人生就是不斷的突破自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普通員工,容易患得患失。對於不確定的事情會感到恐懼,更喜歡在熟悉的環境裡面,做著自己熟悉的事情。

也許他們也有拼搏過,但經歷幾次失敗之後就過早的放棄了。

就像老話說的,成功人士更加在乎過程,享受工作的樂趣。而普通人更加看重結果,在乎老闆能給多少錢!

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成功人士跟普通人,不管是在能力、心態、人生規劃和對自己的期待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喜歡折騰,一個喜歡穩定。做出的決策,註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