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临摹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原创还欠缺火候,该怎么办?

NL没良心


原创还欠火候,就好像人缺乏营养一样,我们看缺什么元素,缺什么就补什么。现举例说明:如果原创书法作品时间节奏感不足,可临连绵组合多的古帖,如王献之《中秋帖》。借鉴补充。

如果原创书法作品笔法变化不丰富,可临米芾《苕溪诗帖》。借鉴补足。

如果原创古拙味不足,可临《张迁碑》。借鉴补充。

如果空间构成关系处理不好,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构成的一些方法。

如果原创作品不能很好的表达思想情感,在传统古帖中去寻找相对应的表现形式。进行变化融合,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

如果书卷气不足,多读古典文学名著,起潜移默化作用。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从临摩走向创作,很多人都会经历一个混乱的适应期。临摩是依托式学习,而创作是反叛式学习。从创作开始,书写者才算真正具有了个人的灵魂。


一般来说,临摩只是工具和手段,最终目标是创作。通过临摩,可以掌握点画结构的基本技能,了解书法的章法布局技巧,甚至可以总结摸索出一套比较系统的书法理论与书法审美,但具备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距离一名真正的书法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刚刚经过了一个时期的临摩训练,就直接开始独立创作,你的书法积养还不够,道行还比较浅,也不可能呼风唤雨笔走龙蛇。



从临摩到创作,三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脱帖要务求果决。出帖就是出帖,不要拖泥带水。出帖有三个层次,背临——意临——创新。这是大方向,初学者脱帖就去创新显然是件困难的事,但这是逻辑规律。我们讲临摩可以脱帖了,最低层次的要求就是可以背临原帖,或者能进行原帖的集字创作。

真正的创作肯定不是集字创作,但是可以原帖为基础,融入个性的东西,创作的“创”就是独立地创新,一定要与原帖有别,否则仍旧只能算临摩。我所说的出帖果决,就是不能瞻前顾后,总是滑入原帖的旧窠。


二是技法要务求纯熟。创作伊始,仍需谨小慎微,注重固化法度技巧层面的东西。学草书的人,有的楷书行书还不厚实,认为大笔一挥转起来连起来就是草书了,简直无语。从临摩到创作,需要固化升华临摩的基础,从笔法结构的基本技能上求突破。临了三两年的欧阳询,看了一段时间的怀素,就开始龙飞凤舞练狂草,显然是不靠谱的。技法技能的基础始终是书法求新求变的关键。


三是多看多写塑风格。帖读百家才能真知美丑,书写千遍方悟笔下易难,多看名家的帖子,才能厚实书法认知,才能使个人风格的融塑有可炊之米。更为关键的是多写,多写不是乱写,要有“纲”,比如我学柳公权的,所有的创作融塑要以柳为宗,吸纳借鉴别家之长。风格的塑造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也是书法学习中最苦难最有趣的阶段,总体遵循的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只要对书法动真情、有真爱、下真功,就一定会有收获。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临摹比较成功,其实还没成功!


你所理解的成功是临摹得比较象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的临帖真的还没成功,即使是你已经能乱真了也不成!


为什么呢?你还需要经过两个关口!


一是神采,也可以说是精神风貌,可能临碑帖时看不到帖的神采,但是,真正练到高层境界时能体会到,也就是当你能把法贴的神采体会到了,你才是过了神采这一关。


二是审美,也可以理解为书法怎么去体现自己的美,什么是书法的美!知道了书法美的真谛,你才是真真正正地了解了书法,那时,你去创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练书法最忌讳急功近利,刻苦地练,深刻地悟,等你走到了那种境界,你就不必问别人呢是否成功了,你自己就知道自己成功了!


一笑貫长天


临帖很成功,这个要分很多情况,如果只对一贴很成功,那么这样的基础去创作是会遇到很多瓶颈的,如果对多位古人的法帖临的都很成功,创作应该问题不大。个人感觉你应该属于只对一种古贴或者说只对一位古人的法帖临的很成功。这样的情况我们去创作肯定会遇到我们把控不了的局面出现。如果这个时候去创作,我相信作品中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就是我们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即使我们把原帖上的字搬我们创作的作品当中去也是让我们感觉到很突兀,整体的作品出来,章法不尽人意,那么建议可以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学习:

第一点:可以尝试着去学习更多古人的法帖,换个说法就是多学一下其他古人的法帖,丰富下我们的笔法、结体、章法等,让我们在创作中在笔法、结体、章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让我们的创作思想仅仅的捆绑在一位古人身上,进而使得我们的创作思想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化。

第二点:学习书法专业的同时,多读点有用的书籍。很多人认为书法就是把字写好的事情,殊不知书法是和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紧密联系的。能支撑一位书法家经久不衰的绝不是简单的技法较量,而是书家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我们学习书法的同时,多读点书,对我们也不是一件坏事。

第三点:我们多参观参一些书展,开阔下自己的眼界。有时候我的眼界提升上去以后,对于我们以后的创作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手上的功夫有了,眼界也要跟着提升起来,这样更利于吸收一些比较好的创作思想,为我们日后创作提供更多的思想源泉。古代大书法家借鉴同朝代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宋代的米芾,对于好的东西,他们也是相互借鉴,更何况我们呢?

综上几点,如果稍微注意并加强练习下,效果会很快的跃然纸上,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每位书法爱好者遇到的问题,就是出贴的问题,只要我们注意并加强练习成功之日并不遥远。






城市中的二狗子


可能是翰墨书道有些笨拙,始终认为对书法的临摹始终没有题主所谓的那些,能够进入一个很成功的境界。即便是同样一本字帖,往往学习临摹数年,甚至十多年,都没有什么非常成功的感觉。每次看去,仍然会发现自己有所不知不明白的地方没有掌握。

临摹能够基本掌握一家之法,在哪个背临的基础上,遍阅百家的基础上,就可以逐步有集字创作进入有我的创作过程了。这个阶段,自己不满意自己创作能力,是一件好事情,说明自己没有被过去的小胜利或成就所迷住理智,仍然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学习。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谚语:“熟能生巧”,对就是熟能生巧。书法的创作火候不到,就是缺乏熟到原因,所以不能生巧。技法纯熟,自然能够熟能生巧。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继续临摹学习和进行大量的创作实践。孙伯翔说:“好的狙击手都是靠无限制的子弹喂出来的”,书法要见功夫,同样需要饮尽八缸水的功夫。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台上一分钟台下百日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轻松的说法,何止百日功夫,对于书法来说可能是百年甚至一辈子的打磨。

说到达摩,有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功夫的成熟还有需要时间的打磨,需要文化修养和阅历的积累,并不是说,有书法的技法功夫就万事大吉了。书法的成熟往往是人书具老,方能够进入一个炉火纯青的境界,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翰墨书道


临摹已经很成功了,原创还欠火候,怎么办?继续临摹,同时,不怕挫折的进行创作实践。


(颜真卿 )

学习书法是很具有挑战性的系列工程,能够如题主所说的“临摹已经很成功了”,着实也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值得大大地庆贺的成绩了。

临摹,是学习书法和绘画的基本步骤,也是从没有规律到有了规律,没有技巧到有了技巧。可以说是已经掌握写字的基本规律和技巧了。已经可以把书法的基本元素,可以把单个的字成功的写出来了。

但是,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已经很成功了)与自如地进行创作,还是有一段较长的路行走。好像是学会一套拳的各个动作,并且看起来已然“很成功了”,但是要能够如行云流水般打出来,还要经过无数次的操练。这里说的还是“打出来”,距离有内在功夫的“拳术”就更远一些。这里,除了多多的训练以外,也加上一些参观学习和观摩别人的书写。再加上不断的参悟,以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和原因。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书法的学习于个人讲,我的体会是不亚于建造罗马城。好在已经在建造这个大工程的程序中有了很好的基础,继续努力吧。临摹,加上不间断的创作试练。不怕不成功,就一定会成功。(END)

(泊庐笔迹)


钱塘泊庐


不一回事。

临摹和原创其实没关系,不是临摹成功,自然就能创作。书法是与八大艺术不太相同的艺术体系,即是非题材性体系。

书法所谓创作是对传统的、自己的已有书法要素作出新的变化。简单说,就是你已不是曾经的你啦。你这临摹成功按理还没有形成个人风格,自然也谈不上创作啰。或者说,正应该是融百家而成自家的时候,正在形成个人风格的时期。

如果你的意思是塑造个人风格不成功,倒不是难事。因为很简单,找几家风格迥异的行草书帖(不知你这临摹成功是临得嘛),临摹、比较、再临,不断循环,最后自己脱离字帖,凭印象发挥。相信不久就会有自己的风格。道理就象超级模仿秀或叫喝百家奶,有个人体悟,有多种风格参差,自然与众不同。选择行草书是因为那才是书法主体。

个人拙见而己。


老陈聊书法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懂得基本笔法,就应明白互应关系,反复提炼,体会用笔妙趣,学点理论,再实践,慢慢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审美定位了,奋斗吧……


和平3648684664942


我有几位画家朋友。每年他们在画室的时间有四个多月。其余时间都是行走于山水之间,走亲访友。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我虽然对国画不是太懂,但是每次他们写生回来的画和在画室创作的画放在一起,不说我也能看出来。不管从构图用色以及其他道不清说不明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从山水画上部白云处的留白都能看出自然的感觉。所以我建议您从这方面着手,多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临摹是技法,看到真山真水对你才有真正的提高。


爱屋说期权


书画之所以要临摹,就是要慢慢误透古人的书画精髓。好多人太缺乏基本功,但临摹的确实很像,想走出来就有难度了,因为你欠缺基本功,也就很难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我觉得你可以用古人的精髓来加深你的基本功,边学边悟,相信你会有很大进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