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20年太子一朝被贬为庶人,隋文帝为何废杨勇立杨广?

用户4474643705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其间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他开始是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来却改立杨广。

可惜隋朝只经历了他们父子两代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不到40年,江山就毁在了杨广手里,“短命王朝”隋朝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杨坚舍杨勇而改立杨广这件事,杨坚只是一个执行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皇后独孤氏态度的改变影响了杨坚。杨勇和杨广都是独孤氏所生,那么,独孤皇后为何主张废了杨勇而改立杨广为太子呢?

太子杨勇对妻妾的态度,忤逆了独孤皇后的意见。

隋文帝是有名的“妻管严”,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终生只娶一位妻子的皇帝之一。杨坚对独孤皇后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独孤皇后是隋文帝的贤内助,不但亲自料理杨坚的生活,还不时对政事进行规谏。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按照惯例,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子也都封了王,其中杨广被封为晋王。

刚开始的时候,独孤皇后对杨勇倍加宠爱,亲自为杨勇选定了元氏之女作为太子妃,并按照礼制,另立云氏为昭训。

元妃出身名门,生性温婉,贤淑端庄,独孤皇后非常喜欢,坚信她将来一定可以母仪天下。

隋文帝也很看重她的门第,所以也很赞同独孤皇后的意见。而云氏门第低微,但她活泼乖巧,相貌俏丽,相比之下却显得仪态不足,独孤皇后嫌她失于轻佻,因此并不喜欢。当初立她为昭训,独孤皇后都不太愿意。

因此,她暗示太子尽量少接近云氏。

但是太子杨勇生性率直。元妃虽为太子妃,但是杨勇对她更多的是敬重,却不是亲密,而对云昭训十分宠爱。杨勇除了云昭训之外,他还喜欢另外三个妃子。这四个姬妾轮流服侍杨勇,元妃反而独守空房,心中很不是滋味。

杨勇的做法,让独孤皇后感到愤慨。她多次向杨勇示意,要求她亲近元妃,但收效甚微。独孤皇后对他越来越厌恶,每当杨勇入宫觐见她时,她从没有好脸色。

杨坚对太子杨勇开始还十分信任,但是独孤皇后对杨勇的看法很快影响到了隋文帝,他也渐渐讨厌起杨勇。

元妃去世,独孤皇后怀疑是杨勇所害,对他更加忌惮。

元妃是个心思很重的女子,她一来因为不得宠而心情忧郁,二来担心杨勇的处境,竟然忧虑成疾,不久就离开人世。而云昭训又是一个不知道操心政事的女子,整日与杨勇醉心儿女之事。元妃死后,云昭训就生下了一子,很得杨勇喜爱。

元妃的死本来很正常,但是独孤皇后却横加猜忌,认为是太子有意谋害了元妃。因此,偏妃生子也就成了太子杨勇的罪孽,独孤皇后对他大为不满,也渐渐有了废弃他的意思。

她专门派心腹宦官时刻观察太子的短处,只要有过失就来报告,并把这些报告给隋文帝,准备等待合适的时机,废弃杨勇的太子之位另立新太子。

杨广善于伪装,假装“专情”、“节俭”,投其所好赢得了独孤皇后的赞许。

晋王杨广是个很狡诈的人。他善于逢迎,早就觊觎太子的位置。他见杨勇不得独孤皇后的欢心,于是就一味迎合独孤皇后。

杨广的正妻是萧妃,但是除了萧妃之外,他还有众多的姬妾。杨广知道独孤皇后不喜欢别人宠幸姬妾,于是,他不惜将其他姬妾所生的骨肉都命人掐死,只有正妃萧氏所生的孩子才禀告父母。

这样就正中了独孤皇后的心意。独孤皇后见杨广只与原配萧妃厮守终身,所以对他很是喜欢。

杨广知道独孤皇后一生节俭,知道父母要来的时候,就命人将王府中的那些美丽的姬妾都藏了起来,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充当妃子,而且穿着简朴。杨广与萧妃身上所穿的也全都是粗布的衣服。

屋子里一切华丽陈设都撤去,换上了简陋的装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看到这些,也非常满意。

杨广善于收买人心,在独孤皇后面前说杨广好话的人越来越多。

独孤皇后派亲信到晋王府探视的时候,杨广也总是小心伺候,不论来人身份贵贱,都亲自与萧妃到大门外迎接,设宴款待并送以厚礼。

时间久了,说杨广好话的人就越来越多。独孤皇后改立杨广为太子的心思越来越强烈,并常常拿这件事情跟杨坚商量。但是杨勇并没有犯什么大的过错,废杨勇而立杨广,似乎还缺少一些“猛料”。

杨广进谗言、杨勇身边的人见风使舵,杨广终于如愿以偿。

后来,杨广拜见独孤皇后,进谗言说杨勇记恨自己要谋害自己,假装很害怕。独孤皇后不明就里,想起先前杨勇的诸般不是,从此废杨勇的想法更坚决了。

杨勇的亲信看到隋文帝不再宠爱杨勇,也渐渐趋炎附势,向杨坚进谗言说,太子失德。内外夹击之下,隋文帝便动了废太子的心意。而太子并不知道身边人已经投靠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他口无遮拦地发牢骚的话,也传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耳朵里,于是就更加坚定了废除杨勇的决心。

600年,年届花甲的隋文帝在独孤皇后主张下,以太子“情溺宠爱,失于至理,仁孝无闻,昵近小人”为罪名,将当了20年太子的杨勇废为庶人。11月立次子杨广为皇太子。

独孤皇后因病去世后,杨坚不久也因没有管束,纵欲过度而卧床不起。随着病情的加重,杨广开始显出顽劣的本性,他趁机调戏老爹的妃子宣华夫人,也不愿意等隋文帝死去,就派人结果了隋文帝的性命。

不久,杨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他即位后,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短短十几年后的619年,隋炀帝就葬送掉了其父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大隋帝国。

在东宫立储一事上,独孤皇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以个人喜好为标准,让隋文帝废除了杨勇。她被杨广的伪装所迷惑,偏听偏信,错误地选择了杨广,最终断送了隋朝的江山。这也成为独孤皇后这位贤后人生最重要的污点之一。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全面精准识人,除了经过时间的考验,还要从整体去衡量判断,清楚掌握这个人的品德及能力,才能让有担当的人坐上相应的位置。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事业才会发展,人民才会幸福!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大儿子杨勇、二儿子晋王杨广,此外还有杨俊、杨秀、杨谅。

开皇元年的二月,杨坚登基之初,就立杨勇为皇太子。二十年后的开皇二十年的十月,皇太子杨勇又被废为庶人,十一月,册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

杨勇好学,懂词赋,待人宽容、坦率、仁厚,这样一个出色的人物,做了二十年皇太子之后为什么会被废掉?

杨勇成为皇太子之后,隋文帝把许多一般性事交给他处置。杨勇得到充分的锻炼,做得很好,所以开皇六年有人提议隋文帝去做太上皇。

这让隋文帝非常不爽,父子之间慢慢生出嫌隙。

隋文帝越来越看不上皇太子,认为他生活奢侈,礼仪上有许多出格的地方,东宫的侍卫力量太强,姻亲的势力越来越大。

同时,独狐皇后对杨勇和女人的关系非常不满,也影响了隋文帝的态度。

尚书右仆射杨素和独孤皇后开始派人秘密监视皇太子,杨勇小心谨慎,但是没有用。父皇开始公开谈论对他的不满,比如认为太子妃的死与他有关,又怀疑皇太子的长子不是杨家的血统。最后,隋文帝表示担心杨勇暗害自己。

最后这一条,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对啦,后来康熙皇帝也这样怀疑过自己的儿子、皇太子胤礽。

杨坚又搜集了大量物证,证明皇太子谋反。最终隋文帝杨坚颁诏,指责皇太子杨勇不仁不孝,智识平庸,亲近小人。决定废掉皇太子杨勇,以安天下。杨勇的多名亲信被处死。

和哥哥杨勇相比,杨广的谋略就高明多了,他生活检点、朴素,对隋文帝和母后十分孝敬,平时做事十分低调、谦逊,小心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

这些都让他在父母面前大获好感,取得了母亲的支持,同时又与杨素结盟,最终夺下太子之位。

杨勇失宠、被废的根本原因,是他在皇太子的位子上呆得太久了。考察历史,一个人不管多么优秀,如果在皇储的位子上呆得太久,几乎百分百要出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于左


隋文帝废杨勇而立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杨勇失德还后知后觉,历史上的太子也可以算是一个高危职业。特别是隋唐时期,能从太子之位顺利爬上皇位的少之又少。这样的环境就要求太子虽然已经身处东宫,但还是必须夹着尾巴做人。而杨勇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从接见朝臣时用了朝礼而不是贺礼,越制而不自知开始,他的行为就引起父亲隋文帝杨坚的怀疑。好色而过度宠爱侧妃又使他的母亲对他非常不满。爹不疼,娘不爱,却后知后觉,在还有机会补救的时候啥也没做,机会去了想开口的时候又被杨广阻塞了言路。



杨勇资质平庸,太子做了那么多年,竟然没有凭借自己的身份明里暗里经营起一支庞大势力来支持自己,真的很可惜。以至于被废以前,没有得力的谋士为他排忧解难,用的人也大多权术手段低劣。被废以后,虽然也有很多大臣上书他罪不至此,但是没什么得力的人来保他。所以他缺乏君主应有的一些气质和才干,无力应对朝廷变局。作为太子,能拿得出手的功绩也不多,在朝堂上缺乏足够的威望,也缺乏话语权。



杨勇遭受亲人和朝臣的陷害。杨勇母亲在他被废这件事上可谓居功至伟。因为讨厌杨勇气死自己正妻而宠爱侧室的行为,嫉妒心极强的独孤皇后经常在杨坚耳根吹风,说杨勇的品行不好。杨广为了成为太子更是挖空心思来整杨勇,他不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声望,无论文治武功还是声望都比杨勇要好。杨广还有重臣杨素作为左膀右臂,一起坑杨勇。面对四面八方而又有分量的造谣和中伤,杨勇根本无力应对。隋文帝刚开始可能将信将疑,但毕竟三人成虎。



最后,从隋文帝的角度来看。储君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且不论杨广继位以后的行为。从当时两人的言行,声望,能力,和才干对比,杨广确实比杨勇优秀太多。国君需要雄才大略和治国安邦的实力和手腕,这些都是杨勇没有的,将皇位传给最值得托付的人才能保住杨家的江山,从这一点来说,隋文帝选择杨广而废掉杨勇并没有什么不妥。


二二相偶


隋文帝有子5人,即位后即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来,太子杨勇渐渐失去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宠爱。当杨勇的太子地位逐渐动摇时,隋文帝的次子杨广开始了争夺太子位的紧锣密鼓的活动。
上图隋文帝

杨广为了博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好感,深自矫饰。隋文帝崇尚节俭,杨广服饰车马侍从装扮极为俭朴;独孤皇后反对男人宠幸不专,杨广就只与嫡妃住在一起。杨广还极力表现对父皇、母后的恭敬孝顺。任扬州总管时,每当赴任离京,总是哭哭啼啼,显得难舍难分。杨广又落井下石,大造太子杨勇的谣言。在独孤皇后面前称恐遭杨勇暗算,使皇后更加厌恶杨勇。

为了夺得太子位,杨广又广结外援,得到了在朝臣中威望很高的越国公杨素的支持。
上图杨勇剧照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正式废弃了杨勇太子位,诏书中说:“太子之位,实为国本。苟非其人,不可虚立。皇太子勇,仁孝无闻,亲昵小人,委任奸佞,可废为庶人。”不久,宣布立杨广为太子。

上图隋炀帝

杨广被立为太子之后,自以为大局已定,行为开始放纵。其阴险狡诈的嘴脸逐渐被隋文帝看穿,隋文帝对废弃杨勇渐生懊悔之心。杨广获悉这一情况后,惊慌万分。经与杨素密谋策划后,杨广遣人至隋文帝寝宫,将其杀死,随即继承了帝位,是为隋炀帝。隋文帝死后,杨广又伪造隋文帝遗诏,命废太子杨勇自尽,杨勇所生十男皆被杀。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太原留守李渊,审时度势,自太原起兵反隋,很快进军长安,不久,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