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作为IMDB与豆瓣排名第一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海报

常常是大家闻其名而从未看过的电影,其实我们常常会错过许多经典电影,但《肖申克的救赎》真的不应该被错过。

影片以瑞德,也就是那个黑人囚犯的旁白作为串联,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指控谋杀妻子与情夫,被判无期徒刑关进肖申克监狱,最终成功越狱的故事。

进监狱前的安迪毫无疑问是一名成功人士,他是一名银行家,有社会地位,受人尊敬,但这一切,都随着判刑而消逝了。

他变成了一名无期徒刑的犯人,被关进了黑暗、冰冷的肖申克监狱。

在监狱中,安迪跟周围的新囚犯显得格格不入,用瑞德的话来说:他不像是一名新囚犯,他很不一样。

《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确实不太一样,安迪虽然身处在监狱这个令人绝望的地方,但是他却不像其他犯人那般垂头丧气,失去希望。恰恰相反,他很冷静,他在冷静的思考着接下来的道路,他的心中是有“方向”的,并没有如同常人一般迷失,而这个方向就是:自由

就是因为这个方向,在修葺屋顶时,安迪才敢走向了没人敢靠近的海利,利用自己银行家的经验,帮他避税,只要他给牢友们冰啤酒喝。

在夕阳下,瑞德微笑着望向天空,惬意地喝着冰啤酒,感叹自己就像是一个自由的人一样。

牢友们让安迪喝酒,但安迪却说他已经戒酒了。

他坐在地上,看着狱友们满足的笑容,他也满足的笑了。

也是在这一刻,瑞德才真正的看到安迪的不一样之处,那就是他拥有希望的勇气

有许多认为影片的主题是:自由!

有一种鸟是不应该被关进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翼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我最早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这次重看的时候,发现,其实自由只是影片被具体化的美好,而影片的真正主题,其实是:希望的勇气!

用19年的时间从监狱中逃出,或者有人不敢想,所以做不到,或者有人敢想,但是却做不到。

只有安迪想到了,然后做到了。

《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凿墙壁的小锤子并不难得到,但用十九年的时间凿穿墙壁的毅力和勇气却是最难得的。

因为别人都不这么做,或者别人都被体制化了而觉得不可能,我们也会跟着他们的思维,觉得这样就不行;这样看来,其实肖申克监狱可以看作我们生活的社会,条条框框的规则把我们每个人都体制化了,但只有最勇敢,最坚强,内心存着最大希望的人,能够真正地看到梦想,然后达成!

就是因为这种勇气,安迪才会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广播室里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让自由的歌声响遍整个肖申克监狱。

犯人们都被感动得静立当地,他们抛却了所有的愤恨与怨念,沐浴着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音乐。

莫扎特那美妙的音符洗涤了他们肮脏不堪的灵魂。

怀着这种勇气,安迪很快就适应了残酷而又黑暗的监狱生活,而且他并没有被体制化,恰恰相反,他在用自己的行为感染着监狱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狱卒还是犯人,他都赢得了尊重。

为了逃出这座以莫须有的罪名想要囚禁自己一生的监狱,他偷偷的在《圣经》中藏了一把小锤子,并借助明星海报的掩护,日复一日地凿着墙壁;用了十九年的时间,最终凿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通道。

《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他利用雷声的掩护,砸破了下水道水管,爬过肮脏的下水道,最终重获了自由,这种自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

当他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大喊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安迪对自由的向往与理想的坚持穿过了重重黑雾,在黑夜中散发出了一道夺目霹雳的亮光。

在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颤抖着。

拥有希望的勇气,何其美好。

相比于安迪得到了美满的结局,另外一个配角,老布,就悲剧了。而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因为没有希望的勇气

他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凿穿墙壁的小锤子,对于他而言,其实并不难获得,但是他却没有安迪的勇气,没有去做。

《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所以,他才会在肖申克监狱待了50年。

而50年的监狱生活,也彻底改变了他,对他而言监狱之外的世界是陌生的,他从内心中早已抛弃,他从来没有没想过有一天要离开肖申克监狱。

他为什么要离开?离开肖申克监狱对他而言并不是简单的一句:新的开始。

50年的时间,监狱的体制也同化了他。

他习惯有鸟儿、狱友们的陪伴,习惯了自己的图书管理员身份……而且在监狱里不用为食物烦恼,没有家庭矛盾,没有经济纠纷……

去外面的世界就意味着他这个一大把年纪的人还要重新习惯外面的生活,为生活奔波,重新认识新的朋友,重新开始新的人生。

他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他不是安迪。

而且,50年前年轻力壮的他尚且没有这个想法,已经被体制化了50年后的他,怎么会改变这一想法?

他没有希望的勇气去外面的世界重新活一次,只想在监狱中养老,了此残生。

其实,你在抛弃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在抛弃你。

你与世界的关系是相互的。

《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影片中安迪和老布给我们做了两个最为极端的示范,一个勇敢追求,一个安于现状。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他们两人的选择与经历告诉了我们:勇敢和坚持,这两种选择或许只是一种随心所至,但它们的出现都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目标有着明确认知的基础之上。

我们往往不会察觉得到这种认知,而这种自我认知总会在某个出其不意的时刻,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而这种惊喜,我们往往将受益终身。

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总是恐惧的,带有抗拒心理;并且因为恐惧,变得畏首畏尾。

始终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而迈出关键性的那一步与没有迈出,有着天壤之别,可能一念地狱,一念天堂。而就是因为没有迈出,我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抗争的希望和勇气,这恰恰就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温水煮青蛙,说的其实就是被体制化而不自知的可怕。

如同影片中的老布,50年的牢狱生活彻底体制化了他,将他彻底的改变成了一个吃了睡,睡了吃的囚犯,而他却浑然不知,出狱后,面对陌生的世界,他无从适应,最终选择了自杀。

老布的死亡固然让人叹息,但其实想想,也是罪有应得。

毕竟相比较安迪19年的越狱,瑞德40多年的申请假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老布是一个没有勇气,没有希望的人。

一个人如若没有了希望的勇气,你让他如何接受新的世界?

就像他离开时放飞的那只鸟,在时隔不久又飞回了监狱里,本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也沦陷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喂养生活,没有希望勇气去追求新生活的悲哀。

老布的一生,其实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面对一切无所谓,毫无作为,只想庸庸碌碌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最终在麻木和有意识的忽视中失去了自己曾经的理想。

《肖申克的救赎》: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不同于我们的安于享乐,安迪对自己的理想始终在坚定的追求着,哪怕需要花费19年的时间,哪怕需要忍受着万般的屈辱,他都能鼓起勇气来,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最终在理想的道路上,拯救了自己,并救赎了别人。

这也许就是影片为什么叫《肖申克的救赎》的原因吧。

哪怕身陷绝境,也绝不要放弃对希望的向往。

这就好比亮剑精神:

当军人要有股气势,要有一股拼到底的劲头,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方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候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没有这个勇气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军人不能当孬种,逢敌必亮剑,决不含糊!

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亮剑精神的可贵。

其实造就奇迹的,往往不是所谓的天赋、机遇,这些不可控因素,恰恰就是我们对自己理想的明确和坚守这个理想的勇气。

看完电影,内心,其实早已经被鼓励与振奋。

这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永恒的人心的主题。

只有身怀希望勇气的人,才能像安迪一样,不会被笼子束缚。

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翼,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