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作為IMDB與豆瓣排名第一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海報

常常是大家聞其名而從未看過的電影,其實我們常常會錯過許多經典電影,但《肖申克的救贖》真的不應該被錯過。

影片以瑞德,也就是那個黑人囚犯的旁白作為串聯,講述了銀行家安迪被指控謀殺妻子與情夫,被判無期徒刑關進肖申克監獄,最終成功越獄的故事。

進監獄前的安迪毫無疑問是一名成功人士,他是一名銀行家,有社會地位,受人尊敬,但這一切,都隨著判刑而消逝了。

他變成了一名無期徒刑的犯人,被關進了黑暗、冰冷的肖申克監獄。

在監獄中,安迪跟周圍的新囚犯顯得格格不入,用瑞德的話來說:他不像是一名新囚犯,他很不一樣。

《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確實不太一樣,安迪雖然身處在監獄這個令人絕望的地方,但是他卻不像其他犯人那般垂頭喪氣,失去希望。恰恰相反,他很冷靜,他在冷靜的思考著接下來的道路,他的心中是有“方向”的,並沒有如同常人一般迷失,而這個方向就是:自由

就是因為這個方向,在修葺屋頂時,安迪才敢走向了沒人敢靠近的海利,利用自己銀行家的經驗,幫他避稅,只要他給牢友們冰啤酒喝。

在夕陽下,瑞德微笑著望向天空,愜意地喝著冰啤酒,感嘆自己就像是一個自由的人一樣。

牢友們讓安迪喝酒,但安迪卻說他已經戒酒了。

他坐在地上,看著獄友們滿足的笑容,他也滿足的笑了。

也是在這一刻,瑞德才真正的看到安迪的不一樣之處,那就是他擁有希望的勇氣

有許多認為影片的主題是:自由!

有一種鳥是不應該被關進籠子裡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我最早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這次重看的時候,發現,其實自由只是影片被具體化的美好,而影片的真正主題,其實是:希望的勇氣!

用19年的時間從監獄中逃出,或者有人不敢想,所以做不到,或者有人敢想,但是卻做不到。

只有安迪想到了,然後做到了。

《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鑿牆壁的小錘子並不難得到,但用十九年的時間鑿穿牆壁的毅力和勇氣卻是最難得的。

因為別人都不這麼做,或者別人都被體制化了而覺得不可能,我們也會跟著他們的思維,覺得這樣就不行;這樣看來,其實肖申克監獄可以看作我們生活的社會,條條框框的規則把我們每個人都體制化了,但只有最勇敢,最堅強,內心存著最大希望的人,能夠真正地看到夢想,然後達成!

就是因為這種勇氣,安迪才會不顧一切地在監獄的廣播室裡放《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讓自由的歌聲響遍整個肖申克監獄。

犯人們都被感動得靜立當地,他們拋卻了所有的憤恨與怨念,沐浴著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音樂。

莫扎特那美妙的音符洗滌了他們骯髒不堪的靈魂。

懷著這種勇氣,安迪很快就適應了殘酷而又黑暗的監獄生活,而且他並沒有被體制化,恰恰相反,他在用自己的行為感染著監獄裡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獄卒還是犯人,他都贏得了尊重。

為了逃出這座以莫須有的罪名想要囚禁自己一生的監獄,他偷偷的在《聖經》中藏了一把小錘子,並藉助明星海報的掩護,日復一日地鑿著牆壁;用了十九年的時間,最終鑿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通道。

《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他利用雷聲的掩護,砸破了下水道水管,爬過骯髒的下水道,最終重獲了自由,這種自由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還有心靈上的。

當他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大喊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了安迪對自由的嚮往與理想的堅持穿過了重重黑霧,在黑夜中散發出了一道奪目霹靂的亮光。

在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顫抖著。

擁有希望的勇氣,何其美好。

相比於安迪得到了美滿的結局,另外一個配角,老布,就悲劇了。而他的悲劇恰恰就是因為沒有希望的勇氣

他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鑿穿牆壁的小錘子,對於他而言,其實並不難獲得,但是他卻沒有安迪的勇氣,沒有去做。

《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

所以,他才會在肖申克監獄待了50年。

而50年的監獄生活,也徹底改變了他,對他而言監獄之外的世界是陌生的,他從內心中早已拋棄,他從來沒有沒想過有一天要離開肖申克監獄。

他為什麼要離開?離開肖申克監獄對他而言並不是簡單的一句:新的開始。

50年的時間,監獄的體制也同化了他。

他習慣有鳥兒、獄友們的陪伴,習慣了自己的圖書管理員身份……而且在監獄裡不用為食物煩惱,沒有家庭矛盾,沒有經濟糾紛……

去外面的世界就意味著他這個一大把年紀的人還要重新習慣外面的生活,為生活奔波,重新認識新的朋友,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他已經一大把年紀了,他不是安迪。

而且,50年前年輕力壯的他尚且沒有這個想法,已經被體制化了50年後的他,怎麼會改變這一想法?

他沒有希望的勇氣去外面的世界重新活一次,只想在監獄中養老,了此殘生。

其實,你在拋棄世界的時候,世界也在拋棄你。

你與世界的關係是相互的。

《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

影片中安迪和老布給我們做了兩個最為極端的示範,一個勇敢追求,一個安於現狀。

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命運。

他們兩人的選擇與經歷告訴了我們:勇敢和堅持,這兩種選擇或許只是一種隨心所至,但它們的出現都是建立在我們對自己目標有著明確認知的基礎之上。

我們往往不會察覺得到這種認知,而這種自我認知總會在某個出其不意的時刻,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驚喜,而這種驚喜,我們往往將受益終身。

人在面對未知的時候,總是恐懼的,帶有抗拒心理;並且因為恐懼,變得畏首畏尾。

始終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而邁出關鍵性的那一步與沒有邁出,有著天壤之別,可能一念地獄,一念天堂。而就是因為沒有邁出,我們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抗爭的希望和勇氣,這恰恰就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之一。

溫水煮青蛙,說的其實就是被體制化而不自知的可怕。

如同影片中的老布,50年的牢獄生活徹底體制化了他,將他徹底的改變成了一個吃了睡,睡了吃的囚犯,而他卻渾然不知,出獄後,面對陌生的世界,他無從適應,最終選擇了自殺。

老布的死亡固然讓人嘆息,但其實想想,也是罪有應得。

畢竟相比較安迪19年的越獄,瑞德40多年的申請假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老布是一個沒有勇氣,沒有希望的人。

一個人如若沒有了希望的勇氣,你讓他如何接受新的世界?

就像他離開時放飛的那隻鳥,在時隔不久又飛回了監獄裡,本該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鳥兒,也淪陷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餵養生活,沒有希望勇氣去追求新生活的悲哀。

老布的一生,其實就像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面對一切無所謂,毫無作為,只想庸庸碌碌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最終在麻木和有意識的忽視中失去了自己曾經的理想。

《肖申克的救贖》: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

不同於我們的安於享樂,安迪對自己的理想始終在堅定的追求著,哪怕需要花費19年的時間,哪怕需要忍受著萬般的屈辱,他都能鼓起勇氣來,堅定不移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

最終在理想的道路上,拯救了自己,並救贖了別人。

這也許就是影片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的原因吧。

哪怕身陷絕境,也絕不要放棄對希望的嚮往。

這就好比亮劍精神:

當軍人要有股氣勢,要有一股拼到底的勁頭,就像一個劍客,和對手狹路相逢,他發現對方竟是天下第一劍客。這時候他明知是死,也必須亮出寶劍!沒有這個勇氣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的劍下不丟人,那叫雖敗猶榮。咱中國軍人不能當孬種,逢敵必亮劍,決不含糊!

所以,我們才會覺得亮劍精神的可貴。

其實造就奇蹟的,往往不是所謂的天賦、機遇,這些不可控因素,恰恰就是我們對自己理想的明確和堅守這個理想的勇氣。

看完電影,內心,其實早已經被鼓勵與振奮。

這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永恆的人心的主題。

只有身懷希望勇氣的人,才能像安迪一樣,不會被籠子束縛。

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