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诸侯王魏豹为何最终下场凄惨?

今夕何夕960611


引言:

两千多面前的中国正处在秦末汉初的大乱世,此时,魏国故都安邑城内,一名老者正对着一个男子苦苦劝说,可男子并未松口,双方的交谈看起来并不顺利。“哎,大王果真如此,不再考虑一下吗?”老者不甘心的发起了最后一次劝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非常短暂,过去我侍奉汉王,可他太过于傲慢,一点素质也没有,骂起诸侯来就如同骂自家的奴仆一般,我实在不想忍受这样的羞辱,不愿意再见他了!”男子的回答非常的坚决,一点余地也不留,老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悻悻退下。



魏豹剧照

短短两个多月后,这位不可一世的男子就做了韩信的阶下囚,最终凄惨的死在了荥阳。他,就是秦末汉初时的诸侯王之一——魏王豹!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魏王豹有着如此凄惨的结局?

一.发家致富——捡来的魏王

随着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关东各地掀起了无数反秦势力,而陈胜势力逐渐做大,派魏人周市收复原魏国土地。考虑到其他诸侯国故地都拥立原六国贵族,周市选择让魏国贵族魏咎做魏王,而魏豹就是他的兄弟。此时,魏豹还和魏王的头衔没有什么关系。

但好景不长,魏国很快碰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秦将章邯!而且,此时的秦军刚刚击败了陈胜,齐国等多股反秦势力,兵威正盛,小小的魏国哪里是他的对手。很快便被击败,周市被杀,魏咎自焚身亡,失去了依托的魏豹转而投奔实力强大的楚怀王麾下,楚怀王给了魏豹几千人马让他重新发家,收复魏地。

魏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项羽已破秦,降章邯。豹下魏二十余城,立豹为魏王。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秦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也该魏豹运气好一回了,当魏豹带着这几千人去攻打魏地时,正赶上章邯被项羽击败,秦国各地守军无不人心惶惶,魏豹趁机靠着这几千人打下了二十多座城市,成为了新一任的魏王,这个原本和魏王头衔没什么关系的落魄贵族稀里糊涂的捡了个魏王。

二.反复横跳——投机者魏豹

虽然魏豹侥幸做了魏王,但在众多诸侯中实力并不算强,为了求生存,谋发展,魏豹选择做了投机者,反复横跳,以期在乱世中求得生存。

当然,魏豹选择做投机者是有他的底气的,他最大的底牌就是他所占据的魏国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魏国往南是荥阳和敖仓,那是刘邦与项羽的主战场,魏豹可以切断刘邦的粮道;魏国向西是刘邦的大本营关中,一旦魏豹进入关中,刘邦就会腹背受敌;魏国向东则是隔着太行山与赵国遥相呼应,因此,无论是刘项哪一方,都不敢轻易放弃魏国。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魏豹能发家,最开始是楚怀王给了他几千人,但项羽灭秦后魏豹马上跑去拍项羽马屁,被项羽封为西魏王。还没过上两天好日子呢,刘邦走出巴蜀,平定关心你,彼时项羽深陷齐国泥潭无法脱身,魏豹马上跟了刘邦,成为刘邦攻入彭城的五大诸侯之一。但战场发展太迅速了,魏豹怎么也想不到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会被项羽三万人打趴下,于是,魏豹马上翻脸,连刘邦派郦食其去劝他都无动于衷,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於彭城。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魏豹的两个主子——刘邦与项羽

为了彻底解决魏豹,刘邦派韩信攻略魏地,韩信故技重施,再度使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把魏豹耍的团团转,短短两个月,魏地全部平定,魏豹再度成为刘邦的俘虏。考虑到此时是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刘邦没有杀死魏豹,经过反复横跳,投机者魏豹又回到了那个他忍不下去的汉王刘邦身边,真可谓命运弄人啊!

三.梦想还是要有的——魏豹的野心

今天,我们常会说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魏豹也不例外,为了他的梦想和野心,魏豹才首鼠两端,数易其主。

他的梦想很大——做皇帝!而这个梦想的来源是一个叫许负的神婆的一番话,原来,魏豹有一个宠妃薄姬,颇有几分姿色,深受魏豹宠爱。那时候人们比较迷信,笃信鬼神之说,魏豹就找了相面师许负给薄姬算命,经过一番祷告,许负告诉魏豹:“此女当生天子!”魏豹听闻大喜过望,天子啊!天子是皇帝啊!这是我老婆,她的儿子是皇帝,那他爹肯定也是皇帝,这不正预示着我未来就是皇帝吗?从那之后,做皇帝就成了魏豹最大的梦想!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

——《史记.外戚世家》


薄姬剧照

不管你信不信,许负还是有点本身的,薄姬的儿子后来真的做了皇帝,许负没有欺骗魏豹,只是魏豹忘了问一句,这孩子的爹是谁?是他魏豹吗?当然不是,在魏豹被韩信捉住后,薄姬便做了刘邦的女人,因为一次机缘巧合与刘邦共度春宵而怀孕,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当然,这一切魏豹肯定不会知道,因为他忘了还有一句话叫作“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四.善恶到头终有报——魏豹惨死

投降刘邦后,魏豹的日子并不好过,荥阳战场刘邦再度落入下风,被项羽团团围住,为了逃命,刘邦的谋士陈平和郦食其找来壮士纪信假扮刘邦,以借箸代筹之计趁夜逃出荥阳,而魏豹被刘邦抛弃在荥阳城,和周苛,枞公,韩王信一起守城。

关键时刻,魏豹的脑神经高度运转,自己还没有做成皇帝,怎么能就这么死了呢!一不做二不休,好脆投降项羽吧,于是他暗中派人联络楚营,希望在荥阳城破之际可以救自己一命。

荥阳之围示意图

只是,他的一举一动周苛等人早已察觉,留下魏豹是为了稳定魏地形势,如今魏豹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这么一个软骨头的人留着迟早是个祸害,周苛决定,在城破之前先杀死魏豹。可怜的魏豹此时还在做着投降之后做皇帝的美梦,瞬间就被周苛砍了脑袋,落得个凄惨的下场,真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啊!

於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於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五.魏豹之于今人——自私害人

今人在看魏豹的故事时,总感觉魏豹其人是死有余辜,但是,一个魏豹去世了,这世上就没有魏豹这样的人嘛?其实,不管在任何时期,总会有“魏豹式”的人存在,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导致很多人出事。

自私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当一个人过分自私时,就会泯灭他的人性,转而成为一个无论做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位主义思想”!拥有这种思想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魏豹剧照

同时,魏豹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做事摇摆不定,在他的一生中,时而归楚,时而附汉,魏豹这样朝秦暮楚之辈最是可恨,他们不仅会拖你的后腿,在关键时刻还会在你的背后捅刀子!

结语: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曾经说过,若春天只有花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夜月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也就同时大了。冰心奶奶曾经说过:“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便小了。”正是此理。我想,这就是魏豹这个人留给今人最大的教训吧!


相城历史小学生


小就大,弱依强,是小弱之国在强大之国之间的生存之道。

秦末大乱之际,被秦灭国的六国贵族,纷纷复国,魏王豹是原魏国王族,一开始他的哥哥魏咎在陈胜起义军将领的帮助下,恢复了魏国并称王,魏豹也跟随哥哥建国。但好景不长,魏国军队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打败,魏咎为保魏国百姓,自焚而死。国破家亡之际,魏豹碰到一相士,善相人面,当相士看到魏豹的妻子薄姬时,说薄姬当生天子。魏豹听闻大喜,薄姬可是自己的妻子啊,妻子能生天子,那他岂不能做皇帝了?正因为有了这个念想,魏豹不甘失败,就坚定了反秦思想,向南去投奔了反秦势力最强大的楚怀王。楚怀王也是个爽快人,就给了魏豹几千人,让他再去魏地复国。魏豹带领这几千人再次来到魏地,也该他运气好,这时项羽已以破釜沉舟之势在巨鹿打败章邯,并迫使章邯投降,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魏豹就趁机收复了失地,重建魏国,自称魏王。此时,大秦已灭,项羽势力最大,称霸王,他分封诸王,将魏国的一部分土地又分封给了别的诸侯,魏国西部归魏豹管辖,魏豹也被称西魏王。魏豹其实心里是很不满项羽如此分封的,但因实力悬殊,魏王豹也没法。不久实力很大的汉王刘邦开始与项羽争天下,开启了楚汉战争。对于项羽和刘邦来说,西魏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向南可截断刘邦的汉军粮道,直达楚汉战场,向西可直袭击汉军大本营,向东与赵国相呼应。刘邦就派郦食其去说服魏豹,因为此时项羽正在东面镇压齐国的叛乱,刘邦势大,魏王豹就跟从了刘邦。但让魏王豹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邦带领56万汉军和众诸侯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镇压齐国反叛后,马上回师彭城。谁知仅三万楚军,竟把刘邦56万大军杀得大败,刘邦仓惶逃走,仅以身免。魏王豹这时似乎感到了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就又投靠了项羽。刘邦多次派人劝说魏王豹,但都无济于事,不得已,刘邦就派韩信等率军攻打魏王豹。谁知魏王豹根本不经打,就被韩信擒获,交给了刘邦。刘邦没有杀魏王豹,让魏王豹一直跟着自己,不久荥阳之战暴发,刘邦的汉军再次大败,被项羽军重重围困在荥阳。为了逃命,刘邦听从陈平、郦食其之计,让壮士纪信假扮自己,而他缒城逃跑了。在荥阳城的魏豹看到项羽势大,本想着有皇帝命的他,不想就此而死,就暗中派人联系项羽,要投降项羽。谁知他的这些动作早被刘邦手下大将周苛看得一清二楚,为了确保守城安全,就斩杀了魏王豹。

魏王豹的一生,可以用反复无常来表示。生在乱世,在强大者之间生存,他的反复无常也许可以让人理解。但就他这种反复无常的表现,也决定了魏王豹终究难成大事,终究也会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不论是乱世还是太平之世,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行为,都是让人所不能容忍的,人无信不立,人无义不人,无信无义之人,到什么时候都是让别人鄙视抛弃的对象。


sunjin72976689


秦末诸侯王魏豹为何最终下场凄惨?

我是临石观海,我来回答

魏豹作为秦末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在反秦战争中立下过战功,但在楚汉之争中,因为他错误估计了天下大势,反复无常,抖错了机灵,最后在荥阳被一起守城的周苛所杀。

魏豹出身贵族,在反秦战争中战功赫赫

魏豹是正经的魏国贵族,是魏国的公子,秦灭六国后,魏豹与他哥魏咎都被贬为庶人,之后陈胜起义,于是兄弟俩马上投奔,之后周市带兵攻下魏国二十城,迎魏咎为魏王,但好景不长,陈胜失败后,章邯攻下魏国,魏咎自杀身亡。无家可归的魏豹无奈只得逃往楚国。

楚怀王对他还不错,给了他数千兵马,而魏豹也不含糊,二话不说杀回了老家,攻下二十多城,顺理成章的成了魏王。之后更是跟随项羽入关,但最终被项羽封在了河东,为西魏王。

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史记》

魏王豹的随机应变之道

项羽分封诸侯后,由于分的很有猫腻,引起众诸侯的不满,都蠢蠢欲动,而刘邦一个回马枪平定三秦之地,楚汉之争拉开帷幕。

而众诸侯一看刘邦风头正盛,加上都对项羽耿耿于怀,于是纷纷投向了刘邦,而魏豹也不甘落后,举国投降刘邦,并与反楚联军一起攻下楚国的都城—彭城。

到了这时,魏豹还在暗暗庆幸,做出了正确的选择,56万反楚大军攻占了项羽老窝,而项羽此时还在齐国被拖的死死的,大势已去。

然而,项羽何许人也,“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在得知基地被偷之后,项羽怒不可遏,分兵返回老家,一顿神一样的操作之后,项羽以三万人打得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于是把本题的主人公魏豹打出了心里阴影,心想情况不妙啊,这项羽太霸道了,刘邦这小子根本不是对手啊,于是找了个回家探亲的借口,溜回了属国,与刘邦绝交,重投楚霸王怀中。

魏王豹死于反复无常

刘邦在得知魏豹反汉之后,派郦生游说,但魏豹说出了很幽默的理由,说自己反叛刘邦是因为刘邦太没礼貌了。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史记》

这就太过分了,于是刘邦派韩信把他抓了回来,当时正值用人之际,刘邦也没杀他,而是派他守荥阳城,而此时项羽大兵压境,荥阳危在旦夕,一起守城的周苛,估计是怕魏豹再上演投敌的戏码,于是就把魏豹斩杀了。

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史记》

总结:综上所述,魏王豹早年在反秦战争中立下功劳,被封西魏王,但在楚汉战争中,由于摇摆不定,反复无常,从而引发公愤,他没有死在项羽和刘邦手里,而是死于一起守城的周苛之手,让人感慨。所以说有时候名声不好,也是会出人命的。


临石观海


楚汉争霸时期,各地诸侯隔岸观火,看哪边实力大就跟哪边交好。由于楚汉实力一直在变化,这让一些心思不定的诸侯产生了分歧。有的诸侯觉得楚实力强,就跟了楚;有的诸侯觉得汉实力强,就跟了汉。而偏偏有这么一个墙头草,本来跟着刘邦后来因为觉得刘邦不厉害,就背叛了刘邦。刘邦知道后特别生气,但由于正忙着稳定关中局势,无暇顾及他。刘邦便派人去劝降他,他不仅没投降,还对使者破口大骂。最终彻底惹怒了刘邦,派人灭了他。他就是秦末汉初名将——魏豹。

image.png

  魏豹,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今山西运城人。魏豹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本姓姬。秦末年间,魏豹跟着刘邦征战秦军,后因灭秦有功,被封为西魏王,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于彭城战败后,许多诸侯王都投靠了项羽,他的身边就剩下了魏豹和张耳。刘邦战败回到城内,魏豹见了刘邦打不过项羽,再加上项羽实力现在日渐上升,他便萌生了背叛刘邦,投靠项羽的心思。于是,他便告诉刘邦:我的父母在魏国得了重病,我放不下心,想回去看看父母。

image.png

  刘邦心想:我自从败于项羽之后,身边许多诸侯都投靠了项羽,而魏豹没有因为自己失败选择背叛,再加上魏豹自伐秦开始就跟着自己打仗。于是,刘邦便相信了魏豹,认为魏豹忠心不二。如今魏豹的父母重病,想回去看看父母,自己要是连这点要求都满足不了魏豹,岂不是辜负了魏豹对自己忠心和对父母的孝心。再有,刘邦战败本来也想带上家人一起,但是没来得及接上家人,就被项羽抢先派人带走了。此时的刘邦十分能理解魏豹的心情,便很痛快地答应了魏豹回家看望父母的要求。

image.png

  魏豹回到魏国后,便立刻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他先是断绝了黄河的渡口,背叛刘邦,降于项羽;然后控制了魏国的军队和土地。这些操作下来,直接使刘邦在关东的势力大大减小,使刘邦面对项羽的形势更加不利。此时的刘邦知道这件事后,特别生气,认为自己对魏豹这么好,而且魏豹走之前还好好地,怎么回去了就背叛了自己?但是此时关中局势不定,他根本无暇顾及。于是,刘邦派自己手下一个善于谈判的使者去劝降魏豹。

  使者来的魏国后,对魏豹一顿好言相劝,但魏豹根本不领情,直接对使者破口大骂。原来魏豹回来后找人算了一卦,算卦的人说自己的小妾会生下一个皇帝。魏豹心想:我儿子都要当皇帝了,还理刘邦干啥呢。刘邦见劝降无望,便直接拍韩信去攻打魏豹,韩信轻而易举的就打败了魏豹。之后,魏豹就成为了阶下囚,而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妾被刘邦收入自己的后宫。两年后,这个小妾果然生下了一个儿子,也真的当上了皇帝。算卦的说的没错,只是孩子的父亲不是魏豹罢了。

  魏豹最终因为人品问题被杀,他活得太小心了,不想承受一点的风险。而且背叛刘邦,没有坚持原则,在楚汉之间一直动摇,做了一个随风飘荡的“墙头草”。最终失去信任,死于非命。






晚清历史视频


反复无常、贪心不足的小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历史上的定律。魏豹原本是魏国的亡国贵族。他的哥哥魏咎在秦末大乱时期举起复国大旗在原本的魏国土地上起兵反秦。在第一阶段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魏咎自立为魏王,可是很快就败在了秦国大将章邯的手里。魏咎为了魏国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投降的条件。谈判确定后,魏咎就自焚而死。魏咎的弟弟魏豹逃奔楚国,楚怀王派给魏豹数千人马,重新夺取魏国的领地。

相比于兄长魏咎,魏豹则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他投奔楚王后,趁着项羽击败章邯的时机收复了大量的魏国故土,称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时,魏豹被封为西魏王,原本的魏国被分出了一部分给了殷国与河南国。所以,魏豹对于项羽实际上也有所不满。刘邦出关中讨伐项羽时,魏豹主动依附刘邦,自己领兵跟从刘邦一起进军项羽的首都彭城。可惜的是,项羽在彭城之下以少胜多,大破刘邦五十万联军,刘邦仓皇出逃,魏豹也逃回了属地开始坐观楚汉双方成败,这就引起了刘邦的愤怒。他先是派遣郦食其前去说服魏王,但是魏王此时已经笃定刘邦必败,而且听信了相士关于他的夫人将会诞下天子的预言,所以他积极和项羽联系,希望双方夹击刘邦。于是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攻打魏国。俘虏魏豹,解付荥阳,以其地为河东、太原、上党郡。汉王命令魏豹守荥阳。后来楚国围困荥阳,魏豹更生歹念希望与项羽勾结里应外合,被当时一同守城的汉将周苛所杀。

由此可见,魏豹一生跟随了多位主子,却一直不能做到忠心耿耿。而且,魏豹并非是要出于自保而反复无常,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与野心而不断背叛。天下大乱之时,人为了自保而左右逢源无可厚非。但是,魏豹不仅出卖故主,他还会在背叛时期狠狠地出卖故主的利益,甚至身先士卒,投敌叛卖。所以,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被人所摒弃厌恶,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经典守望者


魏豹,既是秦未乱世诸侯王之一,也是出身尊贵人生坎坷结局悲惨的贵族。先投刘邦后项羽、一再反复,终落凄惨结局。被名将韩信击败、为汉将周苛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