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時期叱吒風雲的李衛,在乾隆朝時期的結局如何?

春春的天天


李衛,雍正朝最為頂尖的漢臣之一,不但坐上執掌天子腳下的心腹之地直隸的總督,而後在乾隆朝更是被賜予原只有親王、郡王才能穿的四團龍補服。因此在清朝,李衛雖算不上是最頂尖的漢臣,但也是名列前茅的。



對於這麼一位位高權重的漢臣,李衛的結局不差,雖未得到爵位、官職的追贈,但也是善終,同時也得到了“敏達”的諡號(“敏達”在諡號中屬於上諡法,所謂“上百三十一諡,用之君親焉,用之君子焉”),以及總督的祭葬規格。

在乾隆朝,李衛依舊是得到重用,且繼續待在“天下第一督”直隸總督的位置上,同時還被委任以兼管直隸總河,及裁營田觀察使職。在裁營田觀察使任上,他“以營田交諸州縣收管,分轄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統率經理”的做法,替乾隆解決了一大難題,從而得到乾隆的嘉獎。



乾隆二年(1737年),李衛彈劾誠親王府護衛庫克強搶安州百姓的土地,後查證屬實,庫克被治罪罪,乾隆為了嘉獎李衛不畏強權,秉公執法,於是賜四團龍補服。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又彈劾河道總督朱藻貪汙腐化,其弟朱蘅在地方上仗勢欺人,為非作歹,干預地方事務,後查證屬實,朱藻被奪官,朱蘅也被治罪,李衛再次被乾隆嘉獎。

可以說因李衛的秉公執法,不畏強權,及廉潔奉公,且辦事能力也極為強悍,因此深受乾隆的寵信,得以繼續被重用。但是天公不作美,在李衛繼續在乾隆位居高位之時,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李衛突發重病,二十二日就不治身亡,享年51歲。



“李衛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畿輔重地,正資料理”,縱觀李衛20餘年的為官生涯,他之所以深受雍正、乾隆兩朝帝王的寵信,究其原因就在於他不畏強權,不事權貴,專心替朝廷辦差上。李衛做事從來不看對方的身份,只看對錯,只要是對朝廷不利的事情,他就一定抗爭到底。

在李衛還未發跡,還是一個微末小吏時,某位親王的屬下對於戶部收繳的白銀都要每千兩額外加收十兩作為庫平銀,其實就是貪汙。李衛對其屢次勸諫都不聽,於是他就在走廊上置一櫃,每次那位親王的下屬來,他就在櫃子上寫上這是某親王的“贏餘”,指明這是是非法收入,但是這位親王被弄得是十分難堪,可又不能去對付李衛,所以只好停止多收。



再如雍正十一年,李衛又彈劾時任內閣首輔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之弟、步軍統領鄂爾奇營私舞弊、魚肉百姓,後調查屬實鄂爾奇被罷官免職。從以上種種事蹟可以看出,李衛真的是一個不在乎名利,實心實意為朝廷辦差的人,想想看未發跡就敢頂撞親王,發跡後又敢得罪首輔大臣,你說李衛在乎名利嗎?

如此基於此,李衛在世時,可謂是平步青雲,享受著兩代帝王的恩寵。



當然數十年之後李衛卻開始被乾隆所討厭,究其原因在於乾隆在南巡時,他見到杭州西湖花神廟裡立著李衛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以此感念其李衛為浙江學子所做出的努力和功勞。而這讓乾隆看到自然是萬分不快,這意思不就是說當年雍正下令重開浙江的科舉是李衛的功勞,而不是雍正的功勞咯,於是乾隆下諭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命撤像燒燬。



此外,上文所說雍正重開浙江科舉一事原委是這樣的:雍正年間,因浙江學子重多次被捲入到文字獄中,所以雍正就認為浙江學子多為逆賊,於是就下令停止浙江的科舉考試。而當時正好是李衛在擔任浙江總督兼巡撫,李衛不忍浙江學子失去入仕的機會,於是做出了諸多的努力,最終在觀風整俗使王國棟的幫助下,兩人一起上書終讓雍正答應重開浙江科舉,重開的第二年,殿試的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皆被浙江學子取得,因此當時的浙江學子和百姓都對李衛是感恩戴德啊。


澳古說歷史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古代,基本上前朝皇帝留下來的大臣,到了新的皇帝手裡,下場都不好,歸根到底也就是一個權力惹的禍,不過李衛是一個聰明人,能夠察言觀色,最終在乾隆時期也得到了善終。

關於更加具體的事情,接下來我給你好好分析一下。


一、李衛的升官史

李衛(1687年—1738年),江南銅山人,他可不像電視劇《李衛當官》裡邊那個奴才樣,李衛可是正兒八百的富二代,他父親經商,家裡很有錢,李衛從小就豐衣足食,無憂無慮。

因此造就了很善良親和的性格,人際交往方面十分不錯,為後來李衛一路升官發財奠定了紮實基礎。

康熙五十六年,家裡出錢給李衛買了一個員外郎(從五品,而且沒有實權)的官做,從此以後李衛正式步入官場,一路算得上順風順水。


李衛一生經歷了三個皇帝的時期,分別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在康熙時期待的不久,雍正時期才是李衛正式發光發熱的時期。雍正二年,李衛升任雲南布政使成為封疆大吏,雍正五年李衛成為浙江總督,將相當於如今的浙江省委書記。

到雍正中後期,李衛更是升官到直隸總督成為一品大員,真正躋身當時的權臣之列。不過李衛很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才得以在雍正時期一直得到重用。與他相同時期的幾位權臣,比如隆科多與年羹堯,最終都因為不會審時度勢,太過於囂張跋扈,被雍正一一處決,只剩下李衛繼續活到乾隆時期。


二、乾隆時期李衛的結局

其實乾隆對待李衛還算可以,雖然有點看不起李衛沒文化,可是乾隆也沒有過多責怪或者為難李衛,畢竟李衛很擅長察言觀色,要不然雍正時期早就丟了小命。


乾隆時期,李衛還是幹了一些可圈可點的事情,比如乾隆二年,誠親王的護衛與農民爭地,氣焰囂張,被李衛看到實在氣憤,就直接狀告到皇帝那裡,因此得罪了誠親王,卻讓乾隆看到李衛正直的一面,對李衛好感增加幾分。

不過李衛也是一個病秧子,才乾隆三年,李衛就生病臥床,乾隆知道後很是擔心,專門派御醫去給李衛醫治,最終醫治無效身亡,享年51歲。

本來事情到這裡戛然而止是最好的,可是李衛死後二十多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到江南西湖玩耍,突然眼前一亮,發現一個廟宇裡邊居然有李衛的遺像,並且還有人專門供奉著他。

乾隆問清楚事情原因,知道這個廟宇原來是李衛出錢建造用來供奉自己和妻子的,乾隆十分生氣,嘆息道“初非公正純臣”,就這樣,李衛一生的名譽悔之一旦,不過也沒事,反正李衛都死了二十幾年了,乾隆還能拿他怎樣呢。



結語

李衛也算曆史上做到那個官職少有的得到善終之人,縱觀李衛的一生,我們會發現他的低調以及能夠明白皇帝聖意對他影響是十分大的,要不然估計一百個李衛也已經死在雍正或者乾隆手裡。

由此,我們也該學會一些道理,適度低調,才是明哲保身的最佳選擇,要是妄自菲薄,必然惹來麻煩之事!



嗔痴歷史觀



李衛是清代雍正年間的一代名臣。他出生於一個比較富裕人家,雖識字不多,但聰明伶俐,很會察言觀色。李衛年輕時花錢買了個小官,在自己的家鄉任職。後來,雍正去江浙地區查巡水災,正好遇到了李衛,雍正發現了李衛是一個頭腦靈活的人物之後,就將李衛帶到了北京,成為自己帳下的一員。

李衛這個人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卻非常喜歡學習,遇到不懂的事情也會虛心向別人請教,因此雖然是初入官場,李衛卻成長得很快。李衛最顯赫的時候是在雍正登基以後。他從戶部郎中做起、歷任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



李衛最後做到了直隸總督和太子太傅。直隸總督是管理著當時的直隸、山東、河南三個省份的軍政、漕運等事務,權利非常大,是清朝封疆大吏的首臣。直隸總督在當時是從一品,因此李衛在當時的官銜是從一品。李衛後來被封為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是正一品,這個時候,李衛開始做到了正一品的官職。雖然李衛的太子太傅一職是正一品,但是這個職銜並沒有實際的權利,平時沒有什麼事情,只是一種榮譽職銜。所以說李衛無論是從品階來看,還是從權利來看,都已經做到了位極人臣,風光無限。


李衛處事圓滑,善於揣摩雍正心意,深受雍正皇帝的賞識,是雍正的得力手下。而且他官清廉,不畏權貴,不論身處何職,在位時都能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


乾隆繼位後,李衛因為敢於直言而冒犯了不少皇室成員和大臣,後來還引起了乾隆的反感。李衛不是在朝中彈劾別人,就是在去彈劾的路上,乾陵因此深感不安,並沒有重用李衛。


乾隆三年,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評價李衛:“李衛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畿輔重地,正資料理……今聞溘逝,深為悼念。”由此可以看出,乾隆雖然對李衛的一些行為有所不滿,但對於李衛的為官為人還是十分肯定的。乾隆按照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相比於雍正在位期間的重臣年羹堯和隆科多相比,李衛的結局也算是善始善終了。


三七的歷史書屋


一 李衛何人也

提到乾隆時期的官員,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貪官和珅,或是在影視劇中鐵齒銅牙的紀曉嵐。至於李衛,多少有些陌生。

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捐資員外郎,隨後入朝為官,正式開始了他歷經三朝的仕途之路。



二 深受雍正器重

雍正繼位之後,十分器重李衛。第二年,李衛已經被升任為布政司。而後又被提拔為浙江巡撫,最後任職總督。從閒官一躍成為一品大員封疆大吏,離不開雍正的賞識,更離不開李衛自己的政績。

李衛在任期間,積極緝查私鹽,大力打擊了猖獗的鹽梟。在浙時,多次修築海塘造福了一方百姓。又在江南案中大展拳腳,重創了江南地區經營已久的江湖勢力。一樁樁,一件件,足以證明李衛是一個能做事情,並且可以將事情做好的能臣,如此也無怪雍正一再提拔他了。



三 李衛的缺點

李衛是能臣,但能臣有缺點嗎?有,他沒文化。

上文說了,李衛是捐官入仕的。因而大字不識幾個,連公文都要師爺起草後讀給他聽。一個身居要職的朝廷大員,竟是個胸無點墨的文盲,未免有些滑稽。但這也只是小缺憾,對他本人而言,並沒有多大影響。



四 李衛的優點

為官者,對上應盡忠朝廷,對下應愛護百姓。很多官員只做好了前者,極力去討好皇上,以圖晉升,對於百姓的民生死活則不管不問。

李衛則不然,他非但為官清廉,更是愛民如子。雖然深處廟堂高遠,兀自體恤民間疾苦,因此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在他去世之後,被百姓塑像供奉,可沒想到的是,這也成了他惹怒乾隆的原因。具體我們下文再說。



五 李衛與乾隆

乾隆登基之後,對於已歷三朝的李衛他同樣是選擇重用。直到李衛發病時,君臣之間的關係還都比較和諧,乾隆甚至派遣御醫親自去登門治病。

在李衛去世後,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李衛盡忠三朝,對的起愛新覺羅氏。乾隆厚葬追封,也對的起李衛的生前的付出。

李衛已逝,如果到此結束,李衛算是善始善終。可李衛跟乾隆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六 乾隆燒像

上文我們說了,由於李衛深得民心,他死後老百姓在廟裡塑了雕像,供人祭拜。可這件事惹怒了乾隆: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乾隆覺得,百姓竟然將李衛奉如神名,一個臣子在老百姓心中地位這麼高,那麼自己這個天子的威嚴何在?便借題發揮,一骨腦挑了李衛一堆毛病,命人撤像燒燬。



到這裡,乾隆跟李衛的故事才徹底結束。你要是李衛結局不好吧,他可是被乾隆追封諡號的重臣。你要說他結局好吧,死後百姓替他塑了個像卻被乾隆給燒了。

好與不好,諸君自決。

說歷史,看英雄,我是Ad哥哥。感謝你的閱讀,更期待你的關注。


Ad哥哥


實話實說,李衛的結局還算是不錯的了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代更是如此,一般新皇登基後隨著自己羽翼漸豐,對於那些位高權重,而又不懂得迎合新政策的前朝重臣都是十分頭疼,仁厚一點的皇帝會把他們養在朝廷給個閒職,心狠一點的皇帝那就是什麼事情就幹得出來

比如說乾隆吧,他父皇雍正留下來的大臣,一般都結局悲慘,怡賢親王胤祥,紅到天邊的人後代被乾隆削了再削,鄂爾泰因其侄鄂昌與門生胡中藻之獄,被撤出賢良祠。張廷玉在乾隆朝一降再降,一削再削,只是乾隆仍遵雍正遺詔,命配享太廟。

與這些人比起來,李衛的結局還是相當不錯了

李衛與田文鏡、鄂爾泰是雍正最欣賞的3個地方官,雍正稱他們為“榜樣督撫”。除了他們對雍正絕對忠誠外,首要是因為他們治國的身手。李衛於乾隆三年病逝在直隸總督任上,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沒有遭到清算,安享晚年,算是很不錯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任都要組建自己的執政團隊,對前朝的遺臣往往比較排斥。乾隆上位後,對雍正留下的寵臣處處打壓,張廷玉和鄂爾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相比兩位“閣老”,李衛基本上得以善終。

清王朝推行捐納制度,對許多職位明碼標價,以增加財政收入。富家子弟以及品階比較低的官員,可以通過捐出身,捐官位,捐誥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李衛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入職仕途。

李衛捐了一個員外郎,按照當時的市場行情,最少花了六千四百兩白銀。花錢多的直接好處就是起點高,十年寒窗的進士剛起步一般都是從七品,而李衛的員外郎是從五品。

康熙晚年發生了九子奪嫡,李衛與胤禛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也為以後平步青雲奠定基礎。

雍正繼位後,先將李衛下放到基層鍛鍊,任命他為雲南鹽驛道,負責雲南的鹽業和銅礦。1724年,李衛被提拔為雲南布政使,仍然監管鹽銅。

在封建社會,鹽務和銅礦是國家專營,但云南地方上的走私屢禁不止,還牽涉到許多士紳的錢袋子。

李衛作風強悍,為人耿直,傷害到地方官的利益而被人彈劾。好在他對皇帝忠心耿耿,雍正告誡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雍正故意寵信李衛,對他能力還是比較滿意的。

有皇帝的“照顧”再加上個人的業績,李衛的人生就如同開掛,第二年就從布政使升任浙江巡撫,後又出任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和直隸總督。

乾隆剛剛繼位,在朝堂吐故納新,但對李衛仍然比較重用。李衛揭發誠親王府護衛庫克與安州農民爭奪土地,因秉公執法被乾隆賞賜四團龍補服。

四團龍補服是皇子王爺的朝服,也是皇帝獎勵給有功之臣的服裝,代表一種榮耀。整個清朝,一共才73人被皇帝賞賜四團龍補服。李衛是乾隆朝第一個有此待遇的大臣,乾隆的寵臣傅恆被賞賜四團龍補服也是12年後的事。由此可見,乾隆對李衛聖眷優隆。

1738年,李衛的身體每況愈下,乾隆派御醫前往府上醫治。病入膏肓的人,再好的醫生也難妙手回春。最終,李衛不治身亡,享年51歲。

乾隆聽說李衛去世,按總督的規格賜予祭葬,諡敏達,還發表一段感慨:

"李衛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畿輔重地,正資料理……今聞溘逝,深為悼念。"

說明當時的乾隆,對李衛的生平還是相當認可。然而聖心難測,四十二年後,乾隆對李衛的評價截然不同:

“李衛於督撫中並非公正純臣,在浙江無功德於民,聞其仰借皇考恩眷,頗多任性驕縱之處。設使此時尚在,猶當究治其愆!”

意思就是說,李衛不是一個稱職的員工,也沒有業績和功勞,憑著雍正的照顧任性跋扈,如果他還活著,我一定將他治罪。

乾隆到西湖遊玩,看到花神廟裡有李衛夫妻的雕像,“雖有大小,面貌相仿”,且書“湖中神位”。這原本是浙江民眾的自發行為,為了歌頌對李衛治理浙江期間的功績。乾隆看後,心裡很不舒服,下令將李衛神像銷燬。

李衛好在先行一步,否則,不曉得多變的乾隆會如何折騰他。至於身後的榮辱,隨乾隆罵去吧!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高宗實錄》


秋媚讀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清朝官員李衛的結局是在乾隆三年的時候病逝。

李衛的家庭條件不錯,按現在來說就是個富二代,不學無術,但頭腦靈活。

在康熙的時候,他大字不識幾個,花錢買了個小官做做。

雍正去江浙地域查巡水患,恰好遇到了李衛,雍正在與李衛接觸後,發現李衛這個人思維靈活,聰明便留在身邊了。

雍正年間,李衛開始受到重用,歷任雲南鹽驛道(從三品),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直至總督之首。

李衛每遇到忠賢遭到不平,就會嗚咽、憤恨,甚至拔劍而起,上到朝廷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很愛戴他。

李衛與田文鏡、鄂爾泰是雍正最欣賞的3個地方官,雍正稱他們為“模範督撫”。除了他們對雍正絕對忠誠外,主要是因為他們治國的本領。

雍正死的突然

雍正的死因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逃出了官府的捉拿,長大後拜甘鳳池為師,學得飛簷走壁的功夫,取了雍正的項上人頭。呂四娘在正史中沒有記載,純屬文學上的虛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負責捉拿呂留良子孫的正是浙江總督李衛。

一朝天子一朝臣,代代天子殺舊臣。

這句話,可謂是說透了新皇登基時對待舊臣的基本方針。

雖說乾隆沒有對舊臣有什麼大的清洗,但是雍正手下的很多寵臣在雍正去世後,絕大部分都被乾隆以各種方式進行了貶謫。

作為雍正裡最看重的三大心腹之一(另外兩位分別是鄔思道和年羹堯)李衛的下場會怎麼樣呢?

在正史中乾隆登基後,李衛只活了三年。在這三年的時間裡,李衛依舊受到乾隆的重用,先是以直隸總督的身份兼任直隸總河事務,而後在1737年,李衛因在誠親王府護衛與安州民眾爭奪農田一事上,秉公執法,被乾隆親賜四團龍補服。

1738年,李衛重病,乾隆親派御醫到府診治,但無奈病情過重,無藥可救,最終在12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51歲。

李衛死後,乾隆讓其按總督級別祭葬,並賜諡號“敏達”。

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衛為官的一生。


江水趣談


我們都知道雍正能夠成功突圍登基為帝,隆科多和年羹堯一內一外兩大重臣功不可沒,但是這兩人在雍正坐穩皇位後都沒有善終,而在治理國家之時雍正在地方還有三大寵臣分別是李衛、田文鏡、鄂爾泰

田文鏡出任過河南總督,李衛擔任過浙江總督、直隸總督,鄂爾泰則擔任雲貴總督,廣西總督,都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為雍正皇帝心腹,這三人的結局還都不錯,鄂爾泰配享太廟,李衛和田文鏡都是清朝名臣。

李衛應該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清朝官員,很多影視劇都對李衛這個人物進行過刻畫,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李衛並不是影視劇中塑造的叫花子或者家奴形象。

李衛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大年初一,算是一個富二代,李衛進入仕途並非通過科舉考試的獨木橋,而是通過家裡捐資得到了員外郎的官職。員外郎這個官職原指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為從五品。到了清朝時期因為可以通過捐資而取得官職所以這個職位一般都是候補閒散職位,康熙末年李衛升任戶部郎中。

雍正繼位後李衛的仕途如同開掛一般,雍正二年李衛升任雲南布政使成為封疆大吏,到了雍正五年李衛已經成為浙江總督成為大清在地方最據實權的重量級人物。

李衛的辦事能力非常強,無論是緝私捕盜還是治理一方,都表現的極為出色,除了李衛之外,鄂爾泰和田文鏡同樣是憑藉出色的辦事能力平步青雲,雍正的識人用人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方式取得了很大的回報。

到了雍正朝後期,李衛已經成為直隸總督並加尚書銜成為一品大員,負責治理京畿重地。乾隆繼位後李衛正值壯年,而且在任上表現依舊可圈可點多次受到皇上嘉獎,乾隆三年李衛病逝年僅五十一歲。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繼位後雍正皇帝留下的老臣很多都被乾隆打壓,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被乾隆罷去配享資格,李衛雖然早在乾隆三年病逝,生前沒有遭到打壓,但是死後還是被乾隆整了一下。

乾隆南巡時見到廟裡竟然有李衛和其妻的神像,乾隆皇帝非常不爽,下了一道聖諭,訓斥李衛“任性驕縱,託名立廟“,下令毀去神像。


一點點歷史


李衛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特別是在雍正時期,李衛極度受到雍正的信任和恩寵。李衛在雍正時期,也可謂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而在乾隆時期,李衛的結局還是不錯的。


李衛在乾隆時,他得了病,乾隆皇帝還曾派御醫給李衛醫治。不過後來李衛還是因病去世了。那時李衛五十一歲。並且李衛去世後,乾隆皇帝給李衛是按總督的規制給予厚葬的,諡號為敏達。所以李衛的結局還是不錯的。

李衛在康熙年間捐了一個員外郎的職務。到雍正皇帝登基後,李衛就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

之後李衛先後歷任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做到總督,成為了一個封疆大吏,他只用了不過十年的時間。


後來李衛又做了兵部尚書、加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直隸總督。

李衛的官是捐來的,所以他並不是通過科舉取得的。雖然他認的字不多,但是他對文人很尊重,而且他對文化事業也很重視。他曾出資修過浙江通志,也曾修建過書院。所以李衛在文人心裡頗有名聲。

李衛為官清廉,同時他不懼權勢。他在各個官位任職期間,他經常體察民情,瞭解民間疾苦,故而李衛也深受愛戴。


中孚鑑


提起李衛這個人估計大家對他不是太陌生,看過《李衛當官》的小夥伴們對他也有一定的瞭解,但是正史上的李衛還是和劇中有所出入的,劇中的李衛是因為逃荒而外出謀生,最後在雍正皇帝的培養下走上人生的巔峰。

而正史中的李衛其實是富二代,在康熙年間盛行捐官,李衛在當時也就花錢弄了個官做,從那以後就跟著雍正皇帝做了,雍正那會是在做王爺,李衛也是雍正的潛邸奴才,屬於四爺一黨的,李衛這個人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是這個人頭腦靈活,而且也是特別效忠雍正的,所以的他的仕途可以說是平步青雲的。

咱們就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說李衛這個人的辦事能力,因為離開雍正時間也挺久了,想去探望探望雍正,就帶著家眷去京城了,在還沒有到雍親王府門口的時候就早早的下了轎子,走著去見雍正,雍正見到他問他,現在條件挺好的怎麼不坐轎子呢?而人家李衛卻說轎子有,但是為了表示對雍正的尊敬,就走幾步過來了。

還有就是在雍正看到他小孩子的時候,問起他給孩子取得什麼名字,李衛回答說叫李忠四爺,從這一系列的舉動中,就能看出李衛是多麼有頭腦的一個人,不像年羹堯那樣眼高於頂,最後下場可想而知,而人家李衛卻能一路平步青雲的走到最後。

李衛其實還是比較有才能的一個人,在他做官的時候也特別的清廉,對老百姓也不錯,乾隆帝繼位後,李衛的一些官場上的做法乾隆不是太認可他,就慢慢的對他冷淡了,不像雍正時期得到重用,李衛慢慢的也就沒有做官的心思,告老還鄉去了,所以說相比較而言他的結局還是挺好的,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