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是哪一场战争?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

世界史图鉴


大英帝国也摆脱不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大英帝国也是从兴盛走向了衰落。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大英帝国逐渐走上了兴盛,在全球都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那么是哪一场战争让大英帝国走向了衰落呢?让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两场战争——那就是一战和二战。其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一战是削弱了大英帝国对世界的掌控能力,二战是使大英帝国失去了对世界的掌控能力。此后,大英帝国不复存在,曾经日不落的英国从一流强国变成了二流国家;曾经的世界秩序的掌控者变成了世界规则的遵循者。大英帝国没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循环律。

为什么说一战和二战使大英帝国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凭借掠夺来的资金原料和广大的市场,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从此,以英国为中心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在某一个时期内,大英帝国的意志就是世界的意志,大英帝国的发展方向就是世界的前进方向。

中国有一句俗语说:枪打出头鸟。英国获得了最多的利润,这就引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引起了新兴工业国德国的不满。德国为了获得被大英帝国所占据的广阔市场和原料,发动了针对英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虽然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英国的力量被削弱了。一战后的英国虽然仍然是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和掌控者,但英国控制的国联对世界事物是无能为力的。

当1929年的经济危机袭来的时候,大英帝国除了执行绥靖政策,毫无其他办法。此时的大英帝国只是看上去庞大而已,其肌肉已经不再有力,其行动已经变得迟缓,其意志已经变得孱弱无比。此时,各方面能力已经退化的大英帝国,只是名义上的世界秩序的掌控者而已。

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压力下,被法西斯势力控制的德国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作战目标仍然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大英帝国。为什么呢?因为大英帝国仍然是名义上的世界第一强国,纳粹德国只要打败了大英帝国就意味着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称霸世界的目的。

在二战的过程中,大英帝国的本土被德国的轰炸机炸成了一片废墟,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被日本和意大利所攻占。在内外交困的国际和国内情况的影响下,大英帝国在实际上已经灭亡。从大英帝国的名存实亡到实际灭亡的过程,实际上是英国的力量不断的被战争削弱的过程。大英帝国积攒了几百年的财富,被一战和二战消耗殆尽。仅在二战的过程中,大英帝国就消耗了250亿英镑的费用。

所以说,一战使大英帝国名存实亡,二战使大英帝国实际灭亡。一战和二战才是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

在一战和二战中,大英帝国是如何失去其对世界的掌控权的?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大英帝国到底是怎么衰落的呢?

首先,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大英帝国的军事力量急剧衰弱,失去了对世界的军事威慑和军事优势。在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西方列强的眼中,军事的强大才是最根本的本钱。无论是大英帝国殖民印度,还是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无论是特权的获得还是利润的获取,依靠的都是其强大的武力。如果失去了强大的武力,大英帝国也就不再是大英帝国。在二战中,德国把英国炸成了废墟,就已经表明了大英帝国在军事上的衰落。尤其是在二战以后,英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更意味着英国失去了军事独立权。

其次,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大英帝国失去了对世界秩序的掌控权和领导权。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掌控秩序,在一战结束以后,大英帝国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来继续控制世界秩序。如果没有德国发动二战,大英帝国的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不会受到挑战。然而,纳粹德国的侵略战争使大英帝国的虚弱被暴露。受到大英帝国绥靖政策损害的世界各国逐渐脱离了英国的掌控,转而投向了德国。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最终瓦解了英国的政治领导权。然而,二战的最终受益者不是德国而是美国,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了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和掌控者。一战后,美国提议建立国联,国联被英国控制;二战后,美国想要建立联合国,联合国被美国控制。

最后,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大英帝国逐渐失去了对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实际上控制着全世界的贸易。在二战之前,世界各国所推行的贸易政策仍然是英国的自由主义。在二战结束之前,英国的伦敦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英镑是世界性的货币。也就是说,二战前的大英帝国掌握着世界的经济领导权。这种情况改变于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变成了美国华盛顿,使世界性货币变成了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在实际上控制了世界的金融和贸易。到现在为止,美国仍然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大英帝国逐渐的失去了对世界的军事领导权,逐渐失去了对世界的政治领导权,并最终失掉了对世界的经济领导权。大英帝国对世界领导权的失去,实际上表明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大英帝国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二战后的英国会不会重新成为大英帝国?能不能再次成为世界秩序的掌控者?

二战后的英国虽然被严重削弱,但英国仍然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仍然是世界五大国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英国仍然能够掌控一部分的世界秩序的制定权。这难道不是表明英国仍然是大英帝国吗?不是!这难道不能证明英国是世界秩序的掌控者吗?不能!无论是大英帝国还是世界秩序的制定,其存在和行政的基础是强大的综合国力。被两次世界大战削弱的英国已经不再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其国力与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相比相距甚远。

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因为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因为美国和苏联要平衡世界力量。在联合国建立之初,虽然名义上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但实际上能够决定国际事务的只是美国和苏联。二战后的英国只是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挣扎求生而已。一个没有解决被控制问题的国家能够被称为大英帝国吗?一个没有解决安全问题的国家能够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和掌控者吗?!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格局中,最强有力者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而胜利者才有决定权。大英帝国虽然以狮子为象征,但其已经失去了爪牙的锋利。没有锋利的爪牙就是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的国家只能通过空想重新成为世界秩序的掌控者。重要的是:美国会允许英国的重新崛起吗?!

不是战后的英国能不能成为世界秩序的掌控者,而是战后的英国已经失去了成为世界秩序的掌控者的能力。

大英帝国的衰落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我们现在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大英帝国的衰落再一次说明了经济才是一切的基础这个基本道理。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如果经济没有发展好,那就只能走向衰落。因此,我们在脑海中要刻录一句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相适应,发展才是硬道理,要继续改革开放。


历史纬度


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是布尔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布尔战争,更是让大英帝国灰头土脸。

布尔战争时期,大英帝国达到顶峰,其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号称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在布尔战争中花费了2.5亿英镑,当时其年生产总值大约是10亿英镑,伤亡约4万人。而布尔人只有20多万人,却能重创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并且将大英帝国带入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值得细品。

布尔战争发生在当今的南非。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早在西班牙之前就已经开拓新大陆的葡萄牙,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意难平的葡萄牙抓紧开发南向航路,在此不久后,葡萄牙人迪亚士和达伽马陆续接力,来到了南非好望角,并绕过好望角,驶入印度洋,开启欧洲殖民者的新商路。

刚开始好望角地区的经济价值并没有显现,只是作为中途的歇脚点,并未进行深度开发。直到1652年,当时苏伊士运河还为开发,崛起的荷兰人为了它的亚洲商路能够顺畅,荷兰人开始对南非的殖民,并对其移民输入,占据好望角的重要战略位置,布尔人就是移民南非的荷兰人后裔。

1795年,英国在北美除了加拿大之外,其殖民地的经营随着美国的独立而宣告失败。英国在西半球殖民地受挫后,转向东半球。此时的荷兰已经衰败,英国的舰队强行登陆好望角,生抢荷兰的南非殖民地。而严谨的英国人在得手后,并没有冒进,强行驱逐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布尔人,而是只占据最重要的靠近海洋的好望角地区,广大的南非内陆腹地,还是布尔人的。

1867年,布尔人控制的奥兰治的河谷里发现一颗700多克拉的钻石,此后不断又在该地区发现钻石。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让英国人眼馋。英国曾先后失去了当时最高年产300吨黄金的加州,以及墨尔本一带的新金山地区,新金山还没来得及英国将其国有化,就被私人矿场挖光了。

(奥兰治钻石)

英国眼看这次再不立刻采取措施,机会会再次流失。于是英国出兵南非腹地,在德瓦士兰正准备扩大战果时,公然硬抢的行径使得当地布尔人奋起反抗。1877年到1881年2月,布尔人在德瓦士兰马祖巴山打败英军,击毙击伤英军1千多人。英国只能与布尔人签订协议,承认德瓦士兰独立,其实这只是英国人的缓兵之计,准备再卷土重来,这就是第一次布尔战争。

在此之后,德瓦士兰又发现了沙金,也就是兰德金矿,当时的种种迹象表明,其产量非常可观,有,事后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兰德金矿的最高年产量最高时曾达到600吨。布尔人带上其殖民或者雇佣的黑人,撑死就30万人,这点体量迟早守不住这块地。英国当时的心态是,与其便宜了其他欧洲殖民者,还不如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

(兰德金矿场)

这更加刺激了英国再次发起战争的欲望。当时布尔人政权为了防止在当地经商的英国人后裔有通牒的可能,对其实施了不平等的对待,比如剥夺英国后裔的选举权,其子女不能上高校,并且对其经商采取了高门槛的限制。这正好让英国人找到了再次出兵的借口。

英国曾想使些手段,或取金矿的经营权。1884年发现兰德金矿后,英国任命了矿业巨头罗德斯当南非总督,他的底下有个名叫詹森的副手曾组织500多武装人员,夺取兰德金矿,事情败露后,被布尔人围剿,最后只剩100多人活着出来。在此事件之后,双方的关系骤然紧张,英国也意识到布尔人相当好战,不敢再轻举妄动,于是开始厉兵秣马,加大兵力的投入。

此时消息灵通的布尔人,获取英国正在筹集物资和集合兵力往南非方向运输的信息。而由于航程太长,英国主力部队最快20天才能抵达,布尔人先下手为强,在英军主力未赶到之前,率先对英国宣战,主动攻击兵力较少的英军驻地。

布尔人兵分两路,一路向东进攻纳塔尔,切割并包围英军莱迪史密斯和邓迪两个重要的英军驻点,并占领出海口德班港。另一路向西南,占领西开普勒铁路献上英军驻扎的梅富根和金泊利的据点。同时,在开普勒英军殖民地号召布尔人起义反抗英国统治,以牵制英军,并且破坏铁路运输,阻止物资和兵力的增援向北前进。布尔人在此次突袭中,在一周内击毙英军2千多人,是当时英军成立以来,短时期内损失最多的一次。布尔人的军队只是英军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但是布尔人利用炮兵阵地,使自己只损失几十人的情况下,重创英军。

英军随后将其陆军的70%投入战场,前后总计有40万人次来到南非参战。其中英军有一半是其英国本土的部队,另外的则是来自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的雇佣军。布尔人善用游击战,而且其士兵乘坐的小矮马耐力极强,机动力极强,打完就走。新上任的英军统帅罗布茨勋爵,见势改变战法,不再长驱直入,而是采取步步为营,层层围剿的战术。

布尔人没有正规军,都是民兵组成的武装力量。尽管布尔人非常骁勇,但是在人数占优势的英国正规军面前还是被打散了,只能各自组织游击战抵抗。英军在发现布尔人实行的是军民一体的游击战后,对其实施了集中营政策,共建立了8000多个集中营。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把布尔人及其雇佣的黑人软禁起来,集中管理,而且只要发现是布尔人的军人家属,不管老幼妇孺一律收监或斩杀。集中营的条件极差,朝不保夕,瘟疫横行,使得2万多人死于集中营。英国通过集中营政策,切断了布尔人游击队和全体布尔人的联系,因此支撑战争的物资和兵员也就被掐断了。在游击战僵持了1年后,布尔人的主力部队慢慢消耗殆尽。

(英国建立的布尔人集中营)

1900年,布尔人政权首都沦陷后,英国宣布战争胜利。布尔人部队不断北撤,但仍坚持游击战。布尔人即使被打得再惨,也绝不投降。英国陷入游击战的漩涡后,英国士兵的死亡率达到了40%,只能和布尔人谈判。期间双方也是边打边谈,在和谈协议中,英国坚持布尔人必须服从英国王室的统治,布尔人经过讨价还价,在争取到对布尔共和国的黑人拥有统治权等最大自治权后,决定妥协,臣服于英国王室。

但是英国在布尔战争中采取惨无人道的集中营政策,致使名声大幅受损,并且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意识。英国劳师动众,不远万里输送兵力还是无法结束战争。在布尔战争后,形成了对殖民地民众反抗的心理阴影,直到马岛战争胜利后才解除。因此此后英国一旦遇到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在衡量统治成本后,都是采取妥协的基调,通过松绑英殖民地的立法权,自治权以形成殖民地表面上的统治,尽可能延长其在殖民地的利益。

这也就形成了日拱一卒的局面,最终造成了印度圣雄甘地的不合作,非暴力的独立抗争运动。英国其他殖民地随后也模仿印度独立成功的经验,英国各殖民地就是吃准了英国不敢鱼死网破的心态,纷纷独立成功,而这一切都是从布尔战争这块多米诺骨牌倒下开始。

第二次布尔战争打了三年后,英国获得了当时最大的钻石和黄金的产地。英国也因此一跃成为当时最富的国家,而且英国依靠这笔财富,撑过了一战和二战财政困难时期。可以说英国尽管得到了财富,也带上了枷锁。英国唯一在布尔战争获利的则是减缓了英帝国的衰落速度,从硬着陆变成不失体面的软着陆,而由于英帝国的殖民地原罪,必定造成其衰落,而且这是不可逆的。


梓蕤


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是哪场战争?

这个问题很有趣,津城沐雨来回答。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大英帝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大英帝国的没落。

如果说哪场战争是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大英帝国失去了独霸天下的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让大英帝国沦落为二流国家。



其一,大英帝国的崛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自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时期,就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资产阶级革命更好的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展开,蒸汽机时代的到来,让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正是工业革命才使大英帝国真正的坐稳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大英帝国四处扩张,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向全球各地输出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为大英帝国赚取丰厚利益。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最为辉煌的时候。



其二,霸主地位的丧失: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显现出来,欧洲列国在此前后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大陆和美国同样具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沃土。

于是,19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不再是英国领先开始,而是展现出遍地开花的现象,尤其是后起的美国和德国,更是飞速赶超,在实际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已经完成在经济上对英国的赶超,英国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正是对英国霸主地位的挑战。虽然一战最后英国获胜,但是英国却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得不偿失,英国霸主地位名存实亡,世界由“一超多强”成为多极世界。



其三,大英帝国的没落: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完全丧失世界领导地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势力重新大洗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几年的战争消耗,二战后的英国元气大伤,随着英国实力大大削弱,英国的殖民地也在二战前后先后独立,英国除了少数海岛外,基本上退回本国,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满目苍痍、百废待兴。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成为如今美国的小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只有伦敦街头的大本钟,仿佛还在提醒着世人,大英帝国也有过曾经的繁荣。



结语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英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让英国衰落。

所谓“得于斯,亡于斯”,大英帝国因工业革命而坐实,也因工业革命而坐空。

由此可见,永远不要坐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裹足不前,否则,当你清醒之时,已经无可挽回。要时时保持努力和进步,方能日新月异,攀登新高峰。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津城沐雨


布尔战争。

荷兰殖民者于17世纪来到南非。他们和葡萄牙、法国殖民者的后裔被称为布尔人。

共有两次布尔战争,第一次布尔战争发生在1880年至1881年,第二次布尔战争发生在1899年至1902年。

布尔人是殖民者的后裔,为了金矿和钻石矿等资源不被夺取,他们袭击英国人用来运送士兵和补给品的道路。1899年12月10日至15日的黑色星期内,他们三度重挫英军。

1902年,布尔人被迫投降,两个布尔国成为英帝国的一部分。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虽然斯穆茨等领袖和英国人合作,但许多布尔人(现在称为南非白人)对英国人仍抱敌对态度。

布尔战争事件:

1899年 布尔人围攻边境城市金伯利、莱迪史密斯、马弗京。黑色星期。

1900—1902年 英军解救金伯利、莱迪史密斯和马弗京,入侵两个布尔共和国,占领比勒陀利亚。

1902年 签订弗里尼欣条约,战争结束。

战争死亡人数:

约有7000名布尔士兵阵亡;在集中营因环境卫生恶劣生病死亡的人多达28,000人。20,000名英国人死亡。至于被杀的非洲黑人虽然很多,却没有死亡记录。


张铁军158


蝇蝈的衰落从二战开始,以后被它的大蛆儿,霉蝈,排挤,打压,制裁等一切不孝手段就把它这个蛆母给干成了没落的日已落了


天佑大汉


我认为大英帝国衰弱的转折点是布尔战争。这场战争大英帝国确实获得了胜利,但使其付出的代价是英国所不能承受的。也正是因为布尔战争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了英国由盛转衰。虽然布尔战争不是直接原因,但是由此而兴起的波澜,英国心力交瘁。

英国的霸权史

英国作为一个殖民帝国的历史长达350年左右,而且英国整个强盛的时期也与大英帝国殖民联系在一起,19世纪是英国发展的高峰,在当时英国有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3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和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然而其本土却只有24万平方公里。但是作为一个帝国,英国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的日不落帝国,为了建立这一帝国,英国从最初到帝国建立结束这400年的时间里共发动了230多场战争,这些战争就是奠定大英帝国成为实际超级强国的绝对保证。


在当时德国的威廉二世执政,奉行世界政策,企图称霸世界,与英国争雄。

当时整个南非因为这里的矿石和黄金对英国极具诱惑力,而德国也早已看上这一地区,并对此地进行商品倾销,企图掌握主动权,并且支持当地的布尔人对抗英国。英国毫不示弱,在经济控制层面追不上德国的时候,开始图谋发动战争已掌握布尔人所控制的南非。

这场战争是为了英国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开始的,但同时这场战争也终止了大英帝国的扩张,布尔战争实际上是史称第二次布尔战争,因为在第一次双方的损失和意义都不大。但是第二次布尔战争而终止了大英帝国海外殖民扩张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英国的霸业受到动摇。

布尔人的由来

布尔是荷兰语,农民,因为布尔人也是非洲的殖民者,他们是当年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曾在此地建立了两个共和国,并发现了钻石和金矿。这一下改变了南部非洲的经济史,也使得非洲南部成为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争抢和垂涎的对象。由于大规模的矿藏被发现,英国人想要率先占领这一地区,切断布尔人的入海通道以后,双方的紧张局势加剧。再加上德国人对布尔人的支持,英国最终选择发动这一场战争。

英国先动的手

首先就是策划城内的英国侨民暴动作为内应,一举击破布尔人所设立的防线。但是德国政府提前得到消息,随即转告布尔人提前做好准备,战争由此开始。对于英国人而言,布尔人的义勇军就像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十分瞧不起这些作战的农夫。但是这些人又有德国的支持,装备的现代步枪,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弱。并且成功伏击了2000多名英军打死100多人缴获了大批军鞋物资。

英国人认为这是耻辱,于是便调集本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共计45万的军队。当然,这些军队大部分都不是英国人,而是殖民地的劳动力。但是45万的军队规模也确实超过了当地布尔人的全部人口总数。这场战争没有疑问是英国获得了胜利,但是英国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布尔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与这个强大的帝国对抗的两年半,青壮年的劳动力损失70%。这种战争意味着布尔人彻底丧失了反抗能力,但是他们却拒绝接受英国的统治,依然进行着顽强的游击战,英国人疲于应付。

列强围剿,英国疲于奔命

英国也第一次尝到了殖民扩张的苦果,但是既然这场战争已经开始英国就不会退缩,否则其带来的很多负面效应是英国无法承受的,所以英国转而攻击布尔游击队支持者当地平民。出现了很多屠杀平民的丑闻。这也使得英国失去了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而且也暴露了英国长久以来不曾发生变化的战术战法。德国的威廉二世为了给英国泼脏水,将英国黄金和布尔人联系到了一起,并广为传播,同时在实际战略上谋求与法国俄国联合共同对抗英国。

当时的法国和俄国称英国陷入布尔战争,无暇顾及的关键时刻,瓜分了土耳其的势力范围。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英国发动殖民战争以来动员兵力最耗费财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场战役。使得大英帝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巨大的花费和代价大英帝国主张的自由贸易,发生了改变,开始动用保护主义的方式,维护大英帝国的正常运转。

共同反对英国的同盟开始形成,英国不得不以割肉的方式讨好潜在同盟者,将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让给德国,与美国签订合约,允许美国在中美洲开凿运河,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大英帝国在世界的整个布局出现了诸多裂痕,帝国也由此开始走向衰落。英国也在此时将自己的注意力由扩大帝国版图到巩固帝国上来,而各殖民地的政府也与英国政府处于一个微妙的地位变化期,这给殖民地政府的离心力提供了很大动力。

所以布尔战争是英国殖民体系瓦解的关键转折点,而一战则是大英帝国全面瓦解的开始。


大秦廷尉府右丞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的经济力量开始衰退,总体实力已经让位于美国。二战后,英国已沦为二流国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战爭让英国从顶峰跌落下来。其实不是这样,英帝国其实在它最强盛时期已经隐含着严重的问题。左经济发展上已出现疲态。对于英国来说,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速度,绝对的落后和衰退是迟早的事。

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虽然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但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手工业也依然是占有很大的份额,所以英帝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古典的工业革命。

西方学者认为英帝国虽快速地工业化,其经济依然是农业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深度和广广摸远不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已不是你单单一个英国,同时先进和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已迎头赶上。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制度的創新机制。

美国和德国的发展也于国家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紧密相连,优为重要。

英帝国二战后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很多产业设备陈旧落后,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新兴产业落后于德国和美国。

英国的经济对外依赖高,在国内的投资只占百分之三十,其它百分文七十在国外。一战前,英国对全世界的投资额占了一半,,造成英国对外经济的依附性。依赖性的经济是十份脆弱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英国的战略弱点。

教育落后,给英国的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同时期的德国远远走在了英国的前面。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精神丧失了。因为英国贵族生活方式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往往把他们的子女培养成贵族,成为富二代。经过几代人后,产生惰性,不思进取。

英帝国富二代轻视工商业,追求宁静,安逸,贪图享受,反对变革的贵族文化传统。以贵族形象来塑造自己。

德国人是这样说的,假余再有100年的和平,我们将拿置英国于死地。

一战和二战,是英国打赢丁两埸战爭,但却失去了一个帝国。在短短的二十年里,拥有50多个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只剩下几个屈指可数的岛屿和殖民地了。

民族独立的运动发展之快伦敦的战略家始料不及,在20年里,60年代中期,英属殖民地,几乎所有英属非州殖民地都先后独立。

英国一这个大英帝国衰落是必然的,英吉利海峽上几个屈数可指的岛屿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但它依然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国家。


伟岸的根


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打击巨大,但是拥有广袤殖民地的大英帝国底子依然深厚,而二次大战彻底的重创了大英帝国,它的殖民体系摇摇欲坠,最终在战后土崩瓦解。

一、二战让英国损失了巨额的财富,趁火打劫的美国受益匪浅

二战让英国耗去250亿英镑巨额经费。为了支付军火费用,英国变卖了战前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国债较战前增加了两倍,外债高达37亿英镑。

美国在二战中趁火打劫,狠狠的坑了英国一把;美国向英国出售巨量的武器弹药、食品药品等物资,财政紧张的英国被迫把在美国的股票、债券以及本国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抛售殆尽。即使这样,英国还是欠了美国上百亿美元的债务,这些债务一直还到了2006年。

美国人也索取了英国很多技术。美国趁人之危,迫使英国无偿转让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包括雷达、航空、造船等高精尖技术。美国人还以英国本土不安全为由,把英国的合金原子弹研究搬到了美国,并入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英国将自己和加拿大的原子弹的研究成果数据全部给了美国。

再一个就是著名的基地换驱逐舰,英国向美国寻求帮助,希望美国向英国提供军舰。美国人要求英国用岛屿来换。最终,英国用巴哈马、牙买加、圣卢西亚、特立尼达等8个岛屿和美国换了50艘旧军舰。这些军舰大部分都是一战时期的库存货,舰龄最短的也有18年。美国人得到这些岛屿后,很快在岛上修筑了17个基地,构建了所谓的西半球防线。

二、二战后美、苏崛起形成了新的霸权集团

二战后期,国际上开始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极,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的最高级的两大巨头,而英国只能依附在美国后面。

二战中美国本土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战争中后期美国又大肆发展军工,疯狂暴兵,战争结束后有了数量庞大的军队和海量的武装,已经成为西方第一军事强国,利用经济优势美国又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用美元代替了英镑的地位,而苏联则控制了整个东欧,全欧洲笼罩在苏联威胁的铁幕下,这个时代已经不是英国的时代了。

三、殖民地体系的崩溃让大英帝国彻底沦落

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大英帝国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殖民地后达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

但是二战让英国的殖民体系摇摇欲坠,为了打赢二战,英国人许诺让印度、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独立,战后这些国家也确实纷纷独立。二战也促进了殖民地的民族觉醒,战后各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一波接一波,英国根本无法顾忌了,最终英国也放弃了殖民地体系。

美国经济靠的是国内充沛的人力、资源、工业科技实力,而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依赖太高,战后殖民地的丧失让英国再也无法回归霸主之位。

所以说一场二战彻底让英国从超级大国的位置上跌落。


我家的猫叫皮蛋


布尔战争

布尔人凭借游击战术使战争拖延了三年,并迫使英国人调动了30万军队来对付60000至75000布尔人。最后,布尔人不得不签订了承认英国的宗主权的《弗里尼欣和约》(1902年),但作为回报,他们也得到许诺,一旦情况允许,即可成立代议制机构。起初,英国人不愿让一个最近一直在为完全独立而斗争的民族实行全商责任政府制,但1905年执政的自由党新政府决定采取安抚与平等的政策。因此,1907年,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河殖民地都获准实行全面责任政府制。次年,这两个殖民地同开普殖民地和纳塔尔一起为成立联邦开始谈判。一个宪法草案得到一致同意,英国议会将其编入1909年的《南非法案》。第二年,《法案》开始生效,南非联邦成为英国自治社区的成员。


颤动的丹田


要问历史上哪个国家的领土最大,有好多人可能回答说是元朝帝国。但这是错误的,大英帝国在顶峰时,其殖民地遍布五大洲,大英帝国的舰队控制着四大洋,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但其后来为了压制崛起的德意志帝国,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与德国领导的同盟国开战,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一战英国打赢了,但国力却一落千丈,虽说霸权的地位保住了,但“世界第一”的宝座却让美国抢走了。他不得不接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事实。20多年后,又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次英国虽然还是胜利者,但国力已经耗尽,大英帝国土崩瓦解,世界霸主的地位让给了美国和苏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