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到底是三千年還是五千年?

用戶4480325796


中華五千年文明應如何找尋?

中華五千年文明這是通常說法,其實從當前考古學上印證,中華文明已經可以上溯到七八千年前了。

從考古學、訓詁學、歷史學均可以是發掘文明蹤跡的方法,方法雖然很多,但文明的主體非從主流文化體系來梳理不可。因為只有主流文化體系才是支撐文明幾千年傳承的核心所在,特別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其它文明的道統體系。

個人認為中華幾千年文明的探尋以下幾個方面是最為重要的。

一、漢字文化

代表性成果: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六書、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漢語在語言學家九大語系分類中屬漢藏語系,是唯一沒有字母概念的語系。中華文字和語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區別於西方的字母文字與語言體系,通過5000多年的發展,是世界上公認最嚴謹、最系統、最複雜的文字學問體系。也是綜合反映中國政治、社會、文化、智慧文明(區別於西方科技文明)最核心的結構符號。

字、詞具嚴謹的歸屬性,單體字、邊旁部首的組合字在發展過程中融合易理,所謂大道至簡。文字符號的外延極具道性智慧和融通性。

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豐富過程中,組成的句子對豐富內容的表達極具多樣性,遠超西方字母文字,亦是最適合對人性揭示的哲理符號。其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的演化過程涵蓋了人類智慧的演繹程序,是梳理中華文明最為根本的憑籍和理路。

二、易文化

代表性成果:河圖、洛書、三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五行、八卦、干支曆法,及各類預測方法,如梅花易數、奇門遁甲、鐵版神數等。

中華幾千年文明總體就是一個易經文化。“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經可謂是中華所有學問和智慧的淵源所在。周易八八六十四卦,涵天蓋地,不論是天文、地理、人事,還是科學、科技、精神、情感、民族、家運,無所不包。

特別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洞見和預測,更是易經文化的智慧所在,並發展出一系列有效的預測方法和數理工具。預測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先天智慧。通過建立一套符號映射系統,對萬事萬物的變化狀態進行預測,充分反映中華民族對宇宙、時空真實真相的認知水平,是洞察中華智慧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禮文化

代表性成果:禮儀文化、儒家文化、倫理文化、和文化。

禮文化最早起源於祖先對鬼神、對天地在祭祀過程中的敬意。中國自古稱為禮義之邦,自周初制禮作樂開始,在制度、文化上均奠定了後世發展演進的基礎。

禮文化從外在形式的禮儀、禮節,一直深入到人性、倫理、精神、階級、社會道德、上層建築等諸多層面,並逐漸呈現理性、寬厚、和善等文化特質和秉性,其理論體系是中國社會、民俗、人性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四、中醫藥文化

代表性成果: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辨證論治、經絡系統、中醫養生、修養等。

中醫藥文化自問世以來一直是民間療疾、養生的主要依靠體系。特別強調生命與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全息性,講究天人合一、辨證論治。

中醫對生命有著全面系統的揭示,注重培養自身體質和免疫力祛邪扶正,其望聞問切、培本固元診斷治療方式,與當前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過於依賴外在儀器檢測設備類方式有著本質區別。

未來人類對生命的醫療保健、養護必然向中醫藥的整體、系統、環境協同、自然療法發展,中醫藥文化將會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

五、氣文化

代表性成果:風水、堪輿、命理學說、人體經絡學說、奇經八脈學問、氣功修練學問。

氣文化是中華易經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準確地說應稱為生命之生氣文化。氣文化是基於宇宙生命的真實真相而揭示的,認為地球是有生命的。生命之所以能創生均是基於天地交泰,和合出生氣。

生氣隨著日月五星等天體運行規律而氣脈流轉,生命秉生氣而生。人就是一個小宇宙,乘生氣就興旺,得運勢運氣,失生氣則失運、衰運、敗運。故有看風水、堪輿,看陽宅觀陰宅墳穴等。人一生均伴著命數、運勢、運氣的變化,更是命理學最核心學問。

生氣文化是中華文化區別於西方文化最為獨特,對生命認知最為深刻的學問之一。民間的氣功養生、氣功修煉也是中華生氣文化最普遍的反映,不瞭解中國的氣文化是不可能真正瞭解中華文化。

六、道文化

代表性成果:太極、陰符經、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經、周易參同契等。

中華幾千年文明本質就是一個由大道統一起來的道統體系。從易經的易道開始,大道至簡,至後來的儒釋道三家核心學派,均是以大道為歸,只是所用概念有些表面差別。儒家謂之大學,道家謂之大道,佛家謂之般若、大智慧。

最明顯不過的是,老子被道教尊為鼻祖,老子五千言又被後人冠名為《道德經》。孔夫子開悟後也有“朝聞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貫之”之論。佛家雖是外來宗派,更多是從認知主體心性直接切入,揭示萬事萬物的真實真相真理。

離開道統思路想找尋明白中華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也必然是旁門左道之誤。

七、儒文化

代表性成果: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五常(仁義禮智信)、宋明理學、心學。

儒家文化最具代表的人物無疑是“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的先聖孔子了。當然其次還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

儒學乃治世之學。從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更迭過程更是地位顯著。至宋明理學、心學的發展,甚至包括日本崛起的民治維新運動,均是對儒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儒文化根深蒂固地融合在整個中國社會、中國人的民族特性中,是漢文化、中原文化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八、禪文化

代表性成果:六祖壇經、頓悟學問、五宗七派、宗鏡錄、指月錄等。

禪又被翻譯成禪定、靜慮、思維修,是佛學中的佛學,是智慧中的智慧。超越出世、入世之別,是將道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大智慧文化,是被中華文化同化了的佛法文化。

從唐末開始,禪文化被劃時代的人物六祖慧能祖師發揚光大。“一花開五葉,五葉自然成”,自此開枝散葉,有五宗七派之盛。頓悟之學將是科技文明向智慧文明升級的最重要學問,在人類文明發展征途中意義重大。

所以說,找尋中華幾千年文明,以上八項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劉碩斌 2020/2/5


融通頓悟學堂


已經有很多證據證明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了。就在今年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了新聞發佈會,社科院考古院研究員王巍公佈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這項工程從2001年到2016年第四期完結。十多年的時間裡,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經足夠證實中華文明可以推至5000年之前。據新聞報道,教育部也即將修改歷史教科書和考古專業教科書。

如浙江餘杭良渚遺址,修建於5000年前,作為城市來說,它有長3.5公里寬十幾米的巨型水壩來防止北邊山洪對城市的侵害,城中心有630米長450米寬高十幾米的巨大土臺,以這個土臺為中心修建了城市,這座城址長1900米,寬1700米,面積近300萬平方米。以上只是內城的規模,而在這座城的外圍還有面積更大的外城。這樣規模的城址,動用一萬人左右也要修建十多年。能動用這樣的人力。修建這樣的城址,原始的部落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說,當時出現了社會階層的分化,並且產生了王權。人民對工具的使用也已經非常熟練,還能有效的傳達和落實統治者的命令。已經進入了古國文明的階段。

(良渚遺址 網圖侵刪)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距今約4000年左右,城址面積約425萬平方米,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牆,在城牆遺址的東門附近,還發現了馬面和角臺等防禦性建築。將我國的城牆建築史提前了兩千年。這座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個主要部分構成,還有皇城大道、廣場、石砌院落、加工作坊。城門、祭祀臺等等。也完全能說明在當時這裡已經進入了文明階段。

(石峁遺址 網圖侵刪)

山西陶寺遺址的宮城近13萬平方米,公共墓地就有3萬平方米以上,同時還發掘出土了眾多的小型房址,有地面建築,有窯洞、還有半地穴式。並且已經開始用白灰糊牆。有的還有灶臺。還在一片扁壺殘片中發現了文字。可見陶寺遺址也是進入了文明階段無疑。

(陶寺遺址 網圖侵刪)

也就是說在五千年以前中華各地的都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並且輻射影響了周邊。宮殿、城牆、文字、水壩、居民區等等,都是我們已經找到的確切證據。


考古系大師姐


十多年前我就發貼否認中華文明在中原的說法,肯定良渚文明才是中華文明發源正統,結果被各大網站封了十幾個號。地域利益把民族文明發源作為一個自己符號,一直在歪曲左右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中華黃河,北方文明證據在那呢?歷史是要以考古證據說確定的,那些專家們沒證據整天瞎扯,胡吹抬高中原倭化江南諸省,典型的自卑意淫。也怪不了世界學術界會認為;中國華文明是外來西方人傳入的誤解。

石器時代文化與文明起源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非洲黑人,澳洲等地方土著人也有幾千年的自己文化傳承,但從沒有他們文明發源這說法。就算是中華土著文化最早也不是中原北方,南方浙江,湖南,廣西等地發現的古人種植水稻有一萬二千多年,但這隻能是古人部落文化,能算文明發明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方產玉,但只是生活用品,裝飾品,玩具類,這與江南良渚同時代把玉作為精神信仰,及身份,祭祀文化高度,這是同一個概念嗎?國內一些專家們連這常識也不懂嗎,一直刻意混淆只能說明是個人情感目的主導嚴肅的文化研究方向。

談文明發源,首先要尊重考古與文明傳承證據,用事實說話。 世界學術界承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是”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其後的”良渚文明”有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證明這種文明的傳承!”

中華文明靈魂核心的代表,水稻,絲調,茶葉,文字,磁器,青銅器,玉文化,龍文化等等,那個發源在黃河流域了?全圍繞在江南杭州周邊地區,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谷歌,百度等搜索上找,”大英百科”唯一有記錄的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2013年在浙江平湖發現的”良渚文字”距今5000多年。

7000多年前浙江”馬家浜人”就大規模人工種植水稻了,4500多年前的”炎帝”是如何教比他早3000年的祖先農耕的?先入為主的“北方中原發源說"更多的是主觀先定位,然後再找證據,近代中國找了百年,有的只是否認北方中原這一說法不可信的證據。

我說的這些全是有據可查的,中原文明說的磚家們卻視而不見。中原人炎帝圖騰是牛,黃帝圖騰是熊,蚩尤的圖騰是牛鳥,只有百越的圖騰崇拜的是龍!龍居大海。中原小池塘也是海的概念?連龍的發源也會睜眼說瞎,太可笑了。

有的專家們是為了利益,把一塊普通紅山的玉豬蟲,非要說成是玉豬龍就是有利益關係。紅山人崇拜過龍的證據有嗎?這麼簡單的常識會不知道?用一個孤證歪曲事實就是為了利益,把紅山玉抄成天價才是不良專家們的目的,現在的專家道德缺失太多了!


鶴林雨露3


中國究竟有多少年的文明歷史?

你不要跟我提什麼北京猿人、山頂洞人……我們這裡說的是“文明歷史”,野蠻人、原始人、穴居人什麼的跟我們今天的話題沒關係,那麼問題來了,怎樣判斷是否“文明”?

英國考古學家格林丹尼爾第一個提出, “文明”有三個特徵:城市、文字、複雜的禮儀建築,只要滿足其中至少兩個條件,就可以稱之文明。但我國的一些專家偏要認為,還需要加上第四個條件:冶金技術。由於冶煉青銅是最早被人類掌握的冶金技術,所以青銅器就成為了他們眼裡衡量文明與否至關重要的一個條件,紅銅還不算哦。

【商代出土的簋。】


這實在不能怪這些自作聰明的學者,中國歷史雖然源遠流長,但卻一直是一本糊塗賬。

中國歷史上最權威的歷史著作當屬司馬遷的《史記》,《史記》中的歷史從三皇五帝時代開始,一直寫到漢代。但其中有確切年代的只能上溯到周厲王時期,當時,周厲王堵塞言路致使國人暴動,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這被稱為“共和元年”,後世史學家經過計算,發現這是公元前841年。

太史公權威在此,中外各大家還都是給點面子的,所以大家對“共和元年”之後的中國歷史沒什麼意見,但對那之前就不是那麼客氣了。比如胡適提出,東周之前都不能算曆史。

【周厲王堵塞言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忠言也沒有讓他警醒,最終導致國人暴動。】


打人不打臉,但事實上很快就打了。1928年,安陽的殷墟被髮掘出來,這裡不僅被發現有高大的城牆、威嚴的宮殿,而且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其中的青銅器尤其精美,讓全世界驚呆了眼球,發掘出的司母戊方鼎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這回專家們沒話說了,既有甲骨文(文字),又有青銅器,商朝無可異議的成為可信的歷史。

但崇古的中國人心裡還有個執念,不是一直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嗎?這加上商朝,最多也就3500年啊,說好的夏朝呢?說好的三皇五帝呢?

【司母戊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銅器。】


一代大師顧頡剛考證中國古代的歷史記錄,發現越往後,對夏朝的事情描述的越清晰,所以夏朝很可能是周朝統治者為了自己執政的合法性而捏造出來的,然後經後世流傳,虛偽附會上的故事越來越多,這就是他提出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後來,美國女學者薩拉*阿蘭更是提出,夏朝歷史跟商朝歷史十分類似,可能是周朝統治者奪位不正,因此杜撰一個商朝滅夏的故事,說明自己也是天命所歸。

【顧頡剛說大禹是一條蟲,你相信嗎?】


建國以後,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出土,根據碳14測定,年代大約處於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之間。這裡不僅發現了宮殿、符號文字,還有車輪的痕跡,說明祖先們已經掌握了輪子的技藝,此外還發現了許多青銅器,包括各種酒器和鼎,甚至還發現了一個冶煉青銅器的作坊。用考古隊長的話來說:這裡摸到了一個王朝的脈搏。

中國大部分學者都認同二里頭文化是夏朝遺址,但國內外仍有一些聲音質疑二里頭文化中的文字還未完全被翻譯出來,不能證明它跟夏朝有直接聯繫,我們的考古工作者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里頭文化中發現的文字符號,跟商朝甲骨文區別還是很大的。】

【二里頭文化出土的青銅爵。】


199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這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上古歷史的工程,其中動用了碳14年代測定神器,還調用了各種天文學記錄。

2000年,該工程結題,《夏商周年表》正式公佈。根據該表,夏朝約開始於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都約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紂之年)定為前1046年,中國歷史的準確年代往前推進了1200多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一度飽受質疑,被稱為中國民族主義的產物。其實,科學是不怕質疑的,科學是歡迎質疑的。甚至可以說,科學就是百般證明自己是錯的,而不是拼命證明自己是對的。只要自己使用的是科學的方法,得出的結論為什麼要怕質疑呢?

【夏商周斷代工程最終推斷: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


發現的實物不是假的,不管二里頭文化是不是夏朝的遺址,中國在4000年前就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五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沒必要過於糾結,我們可以相信,我們的祖先不可能在4000年前一夜之間踏入青銅時代,之前三皇五帝時代的精彩神話傳說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要得到舉世公認,還需要更多的考古證據。

至於有人提到中西考古標準不一,我們也完全可以用證據和數字去挑戰西方的考古結論,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名畫:特洛伊之戰中的阿基里斯大戰赫克託。有人質疑西方以荷馬史詩作為信史,特洛伊城遺址的發掘也很不“科學”。】


沒有異議的是,從商朝開始,中國的青銅器達到鼎盛,全國各地都出土了不同時期的青銅器。每個時代都呈現不同的風采,不同地區的青銅器也有所差異,真是百花齊放。這些青銅器不但數量多,而且造型豐富、品種繁多,不僅有兵器、農具、工具、車馬器,還有酒器、食器、樂器、貨幣等等,僅僅酒器就有角、觶、爵、尊、壺等二十多種。

到了現在,這些青銅器不僅承載了歷史價值,還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被收藏者所青睞。其中最有名的除了之前提到的司母戊方鼎,還有非常精美的四羊方尊,現被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被稱為青銅器十大頂級國寶之一。

【造型精美的四羊方尊。】


在我國各地的考古發掘中,最有名而神秘的莫過於四川的三星堆。據碳14分析,出土器物大多來源於公元前11-12世紀,對應於商代。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提到過商代控制過巴蜀地區,因此三星堆文化很可能是傳說中的古蜀文明。

在已經出土的古蜀秘寶中,有一座兩米多高的青銅大立人,眼睛嚴重凸出,歷史學界公認為是古蜀國王:蠶叢。另外還出土一棵高達4米的青銅神樹,也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

這些寶器出土以後,讓世人歎為觀止,在秦佔領巴蜀之前,相對於中原文明,蜀地一直是邊遠化外之地。

現在大家看到,在文明的邊緣地區也曾是如此華美,那麼我們的祖先是不是還創造了更多光輝燦爛的精彩?接下來是不是還會有更多考古的驚喜等待著我們呢?

給文明以歲月,不如給歲月以文明,我們不用去糾結我們祖先的文明是否更久遠,而是應該關注他們曾經達到的高度,最後反思我們當代人應該做點什麼呢?

【三星堆出土的巨型銅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樹,秀麗華美。】


魯超



先說一下五千年曆史的來歷。

首先五千年是個概數,意思是差不多五千年,這五千年包括堯舜禹時代約為800年左右,夏王朝的建立約在公元前21世紀,據今4200年左右。其中按照歷史編年,中國實際上只有商周以來約3800年的歷史考古證明被世界承認,即便是這3800年左右的歷史也是通過考古學家不懈的努力才爭取到的,而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前,中國得到承認的信史只有三千年左右!也就是從有公元前841年“共和暴動”開始的。

因為中國考古證明學的真空,中國史學界曾出現過由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開啟的“古史辨”學派(疑古學派),運用西方現代史籍考證法,對中國上古史(夏商及三皇五帝)進行否認,認為“古史”不過是“傳說”,三皇五帝不過是戰國以後的儒生文人層累積而成的傳說人物。這種觀點的支持者包括胡適、錢玄同等。這種觀點借“五四運動”西學東漸之風,加之戰敗國的民族自卑心理,因而觀點流傳甚廣。因此中國的考古學可謂成立之初就揹負了為民族正名的使命,或者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國史學研究飽受質疑。

按照國際史學的通行觀點“文字、王城和青銅器”是文明開始的三大標誌。也就是說只有這三個條件的考古證明,才會成為被承認為。為什麼是這三個要素?因為文字可以打破信息的時空限制,王城是政治集中的標誌,而青銅器則是手工生產力的標誌。在這三個要素中,中國可謂樣樣吃虧。

首先是文字。中國目前得到承認的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但眾所周知,甲骨文是王懿榮從被作為中藥的 “龍骨”裡發現的。龍骨作為中藥材,在《本草綱目》裡就有記載,說明至少從明朝開始就有開始吃甲骨文了,在幾百年的時間裡,被吃掉的明證有多少呢?既然甲骨文可能被吃掉,那麼商之前的文字有沒有可能被吃掉或者損耗掉呢?所以只能說甲骨文是中國目前被證明(或被破譯)的最早文字。而已。

中國的象形文字來源於符號,那麼比甲骨文還要早的已經出土的文字包括賈湖刻符(約8000年前)、雙墩刻符(約7000年前)、半坡陶符(約6000年前)、莊橋墳遺址文字(約5000年前)、大汶口陶尊符號(約5000年前)、骨刻文(公元前2600~前1300年)、堯舜時代陶寺遺址朱文(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夏代水書(距今4000年前)……以及已經成系統的八卦,這些都不算信息載體嗎?

商朝之所以能夠得到世界史學界的勉強承認,也是因為王國維破譯出甲骨文的文字記載與《史記》的記載互相印證!特別是根據甲骨文對殷墟的發現與發掘,使得商朝的由懸案變成了信史。

再次,王城,王城得到世界確認的也止於殷墟。儘管包括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自1978年開始到2015年結束的陶寺遺址考古發掘取證明,陶寺遺址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堯王城。這比二里頭文化的夏王城又往前推了近500年。但是這些成果卻被某些國外人士認為有“政治背景”,是中國政府在搞民族主義。

陶寺遺址就是中國最早的王城了嗎?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據《史記》記載堯之前還有黃帝,黃帝之前還有炎帝,炎帝之前還有被稱為人文始祖的伏羲帝!而可能與黃帝有關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公元前3300年)、與古蜀國有關的如三星堆遺址、與伏羲帝有關的安江高廟遺址(據今7800一8000年)等也在逐步走入史學界的視野!

最後說一下青銅器。我的反應是為什麼不是玉器?要知道中國的紅山文化(據今6500年)出土的玉器加工工藝在今天都歎為觀止!紅山玉器的硬度僅次與金剛石,還能在玉器上打孔、雕刻這需要什麼樣的工具才能完成?至今都是未解之迷!西方的青銅器更多的被用於製作武器,而中國的青銅器則更多的被用於製作禮器。而青銅禮器之前(包括之後),中國的禮器更多還是玉器。比紅山玉器更早的興隆窪遺址出土的玉玦玉器則將中華文明的源頭指向了8000年前!

這與東西方的文化基因是有關係的——西方文明以“征服”為基因,而中國文明以“和平”為基因。這也是我為什麼說中國文化是以“善”為前提了。

最後補充一下以蘇秉琦為代表的考古學者 “條塊說”認為中國文明是各個條塊文明的大熔爐,也就是早在中華上古時期,各種文明已如“滿天星斗”一般絢爛奪目。而正是由於各種文明的交融、中和,才形成了以“中”為代表中國文化!這句話加以引申就是“中國文明是歸化的文明、是和平的文明。”

歸根到底,說中國歷史是三千年的是上世紀30年代以前的說法(至今還有別有用心的人在堅持);已經確證的中國歷史是4300—4600年左右;而中國有文字記載、有碎片化的證明的最早的文明元點則有可能是8000年前!


清風明月逍遙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文明,另外還有什麼是文化。漢語裡,文明和文化幾乎可以作為近義詞來看。在英語中,兩者意思完全不同。文化“culture”的詞根是“cult-”,意思是耕種。還記得“農業”的英文單詞是怎樣寫嗎?agriculture。

關於文明和文化的專業性的解釋有很多,包括狹義的、廣義的,各有不同。但我認為從這兩個詞的原始詞義開始解釋很能反應文化和文明的變遷。於是我採用了這種解釋法。我在季羨林的書中就曾看到過我剛才所說的解釋法。
在距今5000多年前中國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厚達一米的稻穀堆積層,這標誌著那一段時間在該地區的農業革命已經開始,開始出現文化現象。農業的興起,因為要收割糧食,改變了人們居無定所的生活習慣,人們開始在某處定居下來,從而形成村落、城鎮。而文明“civilian”的詞根恰恰就是“civil-”,意思是城市。
很明顯,出現城鎮意味著文明。另外,考古學家還加了一個條件:文字。一般認為,文字和城市是文明出現的標誌。(有人認為還要加上金屬。)
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居住的兩河流域出現了最早的城市,並且創造出後世稱為楔形文字的最早的文字。這都符合了文明出現的條件。
大約在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也出現了城市。並且,也創造出最早的象形文字。注意,是象形文字中最早的,而不是所有文字中最早的。
中國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因為最初刻在骨頭或龜甲上,被稱為甲骨文;有一部分被鑄在青銅器上,被稱為金文,兩者其實是一回事。它的出現時間大約公元前1700年,也就是商朝開始的時間,比兩河流域和古埃及晚得多。而成體系的文字系統直到商朝晚期才形成。
因此,從目前的考古證據來看,中華文明只有三千年。有人可能認為文字是西方的標準,我們不必採納。而我在《頭條》上看到:朝鮮在大同江挖出一個遺址,就宣稱他們大同江文明比黃河文明更悠久。這讓我深深感受到訂立標準的意義。而文字作為歷史地位見證,文明的曙光,作為文明標準是當之無愧的。
中國考古學界為了延長自己的文明史,進行了不斷地發掘。曾經在國家的主持下,搞了一個國家級的科研工程,即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實際上最後的一個結果就是出來一個年表,把夏、商、周這三朝所發生的大事的時間具體化了。
比如,夏朝的開始時間約是公元前2070年,不像以前,只說“約公元前21世紀”,現在是明確地把這個年份寫處來了。埃及為什麼一個法老到另一個法老的時間可以很清楚地羅列出來,是因為人家有文字記載。金字塔裡的象形文字都記載著,然後法國人商博良把那個金字塔裡的古埃及文字都破譯了。現在古埃及文字大家都能認識,各個時期的法老名字叫什麼都能讀出來,然後他有什麼故事記載著都能說出來。而楔形文字的破譯較晚,這也是為什麼古埃及文明開始被誤認為是最早文明的原因。
但中國的夏朝是有爭議的。中國河南洛陽偃師的二里頭發現了存在於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700年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正好相當於夏朝的存在時間。在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了公元前1800年的大型都邑。中國考古學界認為這裡就是夏都城。
在這裡發現了東亞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宮城,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等等。(以上最早都是指在東亞範圍內)可以說,這裡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的具有明確城市規劃的大型都邑。但是由於沒有相關文字的出土,缺少更詳實的證據,因此夏朝作為中華文明起點沒有得到國際上承認。
注意這個時間,如果二里頭遺址真的是夏都城的話,那也是在史書記載的夏朝建立約300年以後,這意味夏朝建立的最初300年間還只是大型村落群,沒有建造大型城市的能力,不足以稱為國家。是在此之後才形成的城市。
中國神話中,三皇五帝是屬於並存於歷史和神話的人物。在《史記》裡邊,司馬遷把它當作歷史認真記錄下來。有專門一篇叫《五帝本紀》。但就像夏朝不可考一樣,比夏朝更久遠的神話時代,當時的文字記錄完全沒有。還是需要考古發現來證實。
舉一個當時考古和記錄相互矛盾的例子,在我們文獻 (特別是儒家) 裡認為堯舜禹他們實行的是禪讓制。儒家認為那時候是天下為公 ,傳位不傳兒子,而是聽取大家意見,推薦接班人。而法家正好相反,認為這個傳位過程不是那麼和平,也不是那麼善良。在陶寺文化(相當於堯舜時期,國內普遍認為陶寺文化和堯舜有關,陶寺這一帶被認為是堯的都城)遺址裡邊發現,陶寺文化晚期時,把它早期的那個遺址給破壞掉了,把它的城給扒掉了,把它的墓給刨掉了,而且一個坑裡有很多的頭顱,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屍骨。其中一具是女性的屍骨,骨盆裡邊穿了一個牛角,顯然發生了暴力,是被強暴以後致死的。
種種現象反映當時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衝突,而且這個衝突是充滿了殺戮,根本不是一種像儒家所說的那樣的和平的禪讓。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歷史上很多關於極早期的經典記載是有待考證的。必須有考古或其他文獻的交叉印證才行。
正如梁啟超所說:孤證不為證。
所以,在遠古時代,中華文明的發展在世界上並不佔優,實際上還稍稍落後於西方。
我們其實完全不必妄自菲薄,畢竟能夠進入這四大文明都已經很了不起了。這是由於我們距離人類出走非洲的距離較遠,起步較晚造成的。
有人可能會想是不是我們的祖先競爭力不強,所以在史前才被迫不斷遷徙從而來到遙遠的東亞。
事實上,從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活動中即可得知,在農業生產出現之前,人們對於固定居所和土地的需求並不像以後那麼強烈。不停地遷徙成了人類得以生存下去的基本方式,而對新的地域與環境的認識直接激發了人們對生存條件改善的慾望。正是在這種慾望的支配下,人類的腳步開始慢慢地邁向文明。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群已經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思考自己來自何方、身處何地的古人類在遷徙過程中第一次看到大海,他們該是怎樣地震驚。這給他們思想上、觀念上帶來多大的衝擊。而這一切源於對新世界的探索。
正如前蘇聯的歷史學家約·彼·馬吉多維奇所說:人類的歷史首先是探險史。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為:只有那些求知慾更強的人,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臥枕梅聞花


筆者從專業的角度講一講吧,從信史的角度看是三千年,從神話傳說和文化建構的角度是五千年。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當千年未變之局,八國聯軍、日本侵華,瓜分豆剖,民族自信心空間的衰落。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為了振奮民族士氣,開始中國近代民族國家的構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被構建出來,甚至為了表明我們比西方世界歷史悠久,將神話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也放入進來,中國的歷史被延展至5000年,導致中華上下五千年這一概念深入人心。

實際上根據考古發掘,我們真正能確定的時代是商代,因為商代有甲骨文。山大劉鳳君教授認為在甲骨文之前還存在記載商以上歷史的石鼓文,但目前還未得到破譯,也沒有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以李學勤、李伯謙等為首,國家先後組織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前後投資幾十個億,但是也沒有搞明白,國際社會並不十分認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果。雖然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表明,二里頭遺址是夏文化,安陽是夏都城,但畢竟不能成定論,當然要推翻也不容易。

根據目前的考古學成果,學界目前傾向於認為夏代是存在的,因為除了考古遺存之外,司馬遷的《史記》被認為是可信度較高的上古文獻,還有諸多先秦文獻無一例外的表示夏的存在,應該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夏以上的三皇五帝時代則多是抽象的真實,三皇五帝實際上代表了父系氏族末期不同的歷史階段,比如女蝸造人、伏羲結網、有巢築穴、燧人生火、皇帝創造文明等,古史難稽,這段歷史是否屬於中華,其時間長度延展性如何,都需要仔細定義,所以三千年也好五千年也好,角度不同而已。


青年史學家


要想搞清楚中華文明傳承的時間,先要搞明白“上下五千年”這個數是怎麼來的?

在被迫進入近代之前,作為非常尊古崇老的我們是一代一代地在各種器皿、竹簡、紙張上記錄文字和信息,因為當時我們一直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無須證明自己的歷史悠久來駁斥外人的懷疑和否定,所以不存在真實計算我們的歷史究竟有多少年的問題。(況且這個精確計數貌似真不是我們的專長)。

在鴉片戰爭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仿偟、自卑,因為我們一向以來的自信全部被打破了。於是要徹底看清事實的同時,我們就需要重新建立自信,來挽救我們的民族。這時,就有人提出了“泱泱中華五千年”歷史的概念,目的就在於重建中國人的信心。(貌似這個“中國人”概念和“民族”概念都是這時候才誕生的,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雖然知道自己是漢人,但由於帝國龐大的疆域,我們從來就不是單一民族,也不打算維持一個民族,只是區別華夷才有漢人、彝人之分的。就像我們今天的地域之爭,其實就是因為從來就沒特別單指一個漢族什麼的,只是生活地方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罷了)。

然而,不論是出於打壓中國,還是維持西方中心論的目的,西方人都會找出中國的不足。所以,不要在意西方那一套。因為那完全是按照西方人的標準制定的。為了維持西方的主導權和霸權,總會有不同的評定標準,來維持西方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優勢的。

還是那句話,維持自信,是最重要的。當你主導世界時,你大可以再去玩其他的遊戲。


馬島之戰


文獻記載五千年。

出土證明三千年。莫衷一是,個人認為三千年可信度高。

1.即便真的五千年前有了文明,當不具備中華的前提,也就是說不叫中華文明。

2.《史紀》中關於五帝記載有太多神話色彩,三皇直接異想天開,不可信。故三千年有沒有不叫中華文明的其他文明存疑,十中八九沒有。


小周觀世界


中國通史認為夏、商、週三代是斷代史,雖然明白它確實存在,是華夏曆史的組成部分,無奈史料太少、太雜,不能作為正史完善“中國曆代紀元表”,也給中國歷史編年帶來許多困惑。近五六十年來的考古發現,尤其清光緒年間甲骨文的出現,證實了殷商社會的存在。殷商建國於公元前1600年,距今足有3700年。但殷商社會是農奴制社會,崇尚卜卦,信奉神靈,它與“文明”差距也太遠了。真正的文明社會應理解為從周朝古公亶父建立農耕文明的封建社會算起,那時不但出現了土地分配製度、有文字、有都城,還建立了年貢稅收制度,崇尚禮樂。這些在《尚書》、《左傳》、《史記》中都有記載。周朝建國於公元前1046年,距今也足有3000年的文明史。至於說中華文明有5000年是不嚴謹的結論,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化史更準確一些。考古證明:中國存在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和距今4000年的龍山文化遺存,仰韶文化以彩陶為代表,龍山文化以黑陶為代表,不但開始使用先進的工具,也存在高超的製作工藝和精細的藝術圖案。仰韶文化的代表是1952年發掘的西安半坡氏族聚集點,是距今巳有6000年的原始共產社會。如此屈指而算,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化史應該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必須搞清楚“文化”與“文明”的概念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