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時代教育的方式好還是法制的威嚴?

天下為公131211580


六幾年,我還是學生,拾到一支金星金筆,價值不便宜,我毫不猶豫地交給了班主任,那幾天我恰恰寫字的鋼筆丟了,老師發動同學捐款,給我買了一支鋼筆,大概一元多錢,老師還是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了我,那時候的學生,思想品德很好,但有些調皮,那是另外一回事。


三年早知道


我是60年的,在七十年代中期,也就是毛主席晚年時期,我也有十四~十五歲的大姑娘了,那時我上學和晨練都不要人接送,晚上天熱夜不閉戶,有時把涼床搬到街邊睡通晚,平安無事,我記得在我十三歲時,我姐插隊落戶到農村,我一個小女孩步行走鬧市,過田野,翻山越嶺,走夜路到我姐那參加社會實踐,參加勞動,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我是一個去的,從縣城出發到農村要走九個小時,我父母放心,我自己也不怕。若放在現在,莫說一個姑娘家,就是一個大小夥也不敢一個人翻山越嶺的。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毛澤東時代,是真正的社會治安空前大好的時代,真正助人為樂,相互幫助,躋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時代![贊][贊][贊][贊]


手機用戶68563283789


我經歷過那個時代。不存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那個年頭什麼都丟。很不值錢的東西也有人偷。夜不閉戶更不存在。我們那個時候脖子上都掛著家門鑰匙。出門反覆被家長提醒,一定要鎖好門。你們看看現在在公共場合偷衛生紙的老人,就是那個時代培養出來的。


垚淼淼焱


就說“夜不閉戶”,那是因為當時的百姓家裡太窮,沒有什麼可偷可拿的。有段相聲《賊說話》,講的是竊賊夜裡去他人家偷東西,摸了半天只摸到一點米、最後被主人算計也沒偷成的故事,情節引人發笑。我從小生活在城市,那時候大人們逗小孩子常說:“抱他家被子去!”,“端他家鍋去!”小孩子常常為此嚇得哇哇大哭。可見當時在許多家庭中最貴重的家當就是睡覺的被子、做飯的鍋了。


我是方文


天氣熱的時候、晚上拿個竹床在馬路邊睡覺、如果拖鞋不收拾好、早上起來被偷了、當時是泡沫塑料拖鞋、如果是現在丟到哪裡都不會有人要、上班擠公交車的時候、一不小心錢包被偷了、裡面只有公交車月票、和工廠裡一點飯菜票、我同事每天只帶三根菸、放在衣服口袋裡、衣服放在掛衣櫃裡、因為每個工人在工廠裡都有一個櫃、等工作完了再來找煙被偷了、三家共一個廚房、晚上油鹽忘收拾、第二天就沒有了。


老聶48775587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農村生活時風氣很好,每天都端著一碗飯這家湊湊,那家看看熱鬧,都是時興的菜式種類,家家都差不多。

現在城市裡家家都關門閉戶,你不知道我家灶,我也不願意看你家碗裡裝的啥山珍海味……自家都過自家的小日子。


燕子歸巢作家


這種情況分為2種,第一以前民生淳樸,社會風氣沒現在社會複雜,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鄉里鄉親的,很少有現在走南闖北的,大家都認識社會關係沒現在複雜,第二種就是以前比較窮家裡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大家過得都比較清貧,也就沒什麼值得偷了。就比如我小時候,我83年的,小時候出門玩耍有時候都不關門,就算關門也就關一下連掛鉤都不勾,家長也沒有強調出門要鎖門,其實就沒有這種習慣


小蝦米142436134


我感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正是時代教育的方式好,而並非法制的威嚴。在那種時代的背景下,人民能夠做到自尊自強,友愛,團結互助,中國偉大領袖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群眾,建立新中國之初的五六十年代,幸福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每一個人都格外的珍惜這樣的生活,歸根結底就是人的思想教育才是硬道理,只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道德觀,社會才穩定,人們才能安居樂業。毛主席高風亮節,清風廉政法嚴,一心為人民服務,是人民的大救星,人民群眾都熱愛毛主席,照毛主席的指示辦,民眾覺悟高,有道德,美、醜分明,自尊心強,遵紀守法。法紀嚴明,違法即究,一視同人,不罰款,以學習、寫反省、批鬥、遊行的方式懲處,分別由大隊、人民公社執行,效果立杆見影。

我覺得一切歸根結底還是毛主席治國有方,所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時代教育的結果,而不是法律的威嚴,不得不說教育事業是國之大事。








勇勇酸菜魚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時代教育好,更是毛澤東思想深入人心的結果。毛主席、周總理、朱元帥等等的開國功臣,他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全心全意愛戴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帶領下人民群眾的覺悟得到了提高,到處呈現出熱火朝天大幹社會主義的新氣象!如興修水利建公路等積極高漲的沖天幹勁,到處是紅旗昭展蒸蒸日上你追我趕的忘我精神!法律法規讓犯罪分子膽寒,同時也起到了讓人們不走犯罪道路,一心愛國愛社會相互尊重做共同擔當的好公民。


友誼WXL


毛澤東主席執政時代,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翁。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我們生在建國初期的人群經歷過的歷史。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生活苦點,但是,城鄉群眾都在艱苦奮鬥,創建新生活。這都是不可否認的歷史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