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覆灭除了慈禧,还有哪些因素?

阿精说中国历史



拜托,慈禧分明是给清朝续命了,好吗?

晚清最大的“幸运”就是咸丰帝之后同治帝、光绪帝和宣统帝都没有亲政,都是小孩子,让慈禧主持大局。

要知道清朝本质上是以“部落临大国”,爱新觉罗家族和满蒙亲贵并没有在鸦片战争到来之前就和北魏孝文帝一样,完成皇室、国人与平民的融合。

而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的是什么局面?

是西方技术和思潮传入东方的“三千年之未有大变局”。

19世纪西方流行的是什么思潮呢?

民族主义。

而一个国家最先接受外来思潮的是什么群体?

精英群体。

也就是说不管是爱新觉罗皇族还是满蒙勋贵又或者是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士大夫,他们都最先接受了民族主义。

但是这三拨人所理解的民族是一回事吗?

显然不是一回事啊。

而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爱新觉罗家族和满蒙勋贵依仗的八旗武装又极度衰弱,爱新觉罗皇室和满蒙勋贵又不得不依仗他们一直防备的汉族士大夫。


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太阿倒持“,什么意义呢?就是说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核心武力已经不再掌握在爱新觉罗皇族以及满蒙勋贵手里,事实上分成了好几份,比如曾国藩兄弟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手里。

之所以汉族士大夫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没有形成五代十国以及唐朝中后期繁镇割据的局面,主要是爱新觉罗皇族、满蒙勋贵以及汉族士大夫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西方列强。

这个时期,爱新觉罗皇族的统治主要是依靠和汉族士大夫的默契以及西方列强在东方扩张引起满蒙勋贵、汉族士大夫共同的危机意识。

如果这个时候,清朝有一个成年且性格刚毅的皇帝,比如雍正帝那样的成年皇帝,那么他带来的绝不是清朝的中兴,而是汉族士大夫的武装反叛。

因为性格刚毅的成年皇帝会打破与汉族士大夫的默契,正如载沣兄弟执政后所做的事情一样:看似从汉人督抚里把权力收归清廷,但实际造成了汉族士大夫离心,最后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士绅纷纷抛弃清廷。

比如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帝,慈禧才刚刚试着放权让他亲政,他就干出了一天之内罢黜所有军机大臣,废除恭亲王亲王爵位这样“骇人听闻”,“震惊中外”的大事。


同治帝的这种“果敢”,也直接导致同治帝死后,朝野一致希望一位未成年的皇帝,而不是成年皇帝,一致希望慈禧主政。

诚然,慈禧主政下的清朝就像是一辆直接走下坡路,车身濒临报废的汽车,慈禧固然没有使劲踩油门,使劲踩刹车,但是慈禧好歹糊弄着清朝这辆破车在下坡路上既没有翻车,也没有解体,更没有全速下坡,而是保持一种相对平缓的速度下坡。

而慈禧死后,载沣等满蒙少壮派执政后,拼命踩刹车,以为这样是拯救清朝这辆破车,结果反而导致突然翻车解体。

综上所述,清朝从建国那一天起:皇族、勋贵、汉族士大夫就不是一体,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没能完成“一体化”,那么对于清朝来说,它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

站在爱新觉罗皇族以及清朝角度讲,自然希望完蛋的日子越晚越好,而慈禧至少做到了把清朝这辆破车生拉硬拽到20世纪,也算是了不起了。


兰台


清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首先把清政府放在世界大格局来看,封建社会统治王朝行将灭亡。

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工业革命,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国家。日本则于1868年展开明治维新,工业化改革成功,成为东亚一强。

而满清政府1840年前后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基础薄弱,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经济结构形式。由于社会形态不同,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落后,形成了清政府行将结束的大格局。

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重农轻工商,导致了经济、科技、军事的落后。

当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时,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库亏空,清廷官员政治生活腐败。在与列强的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每次失败,清政府都和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地割地,一次次地赔款。国家负债累累,民间灾难深重。

三、民族没有文化凝聚力。

在思想上,清王朝的统治是封闭的、保守的,满族统治者疑心太重,清廷各部主要大权均由八旗子弟承揽,一直怕汉民族起来造反,清朝近三百年没有实现满汉的和谐共处。落后的封建科举制度、残酷的“文字狱”、窒息的“八股文”,压制了人才,限制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清朝落后于西方文明。

结语

晚清时期曾经发生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进行探索,试图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改良中国,但由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导致改良失败。但是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输入,加之民国初年欧洲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一场暴风骤雨式的革命发生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制度,于1912年1月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溥仪退位,清朝从此结束。 (祁连鲁冰)


祁连鲁冰


清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其代表人物慈禧之外,还有如下三点主要因素。

1,经济上清朝后期不顺应历史潮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世界各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我国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社会发展进步,商品经济被打压,导致国内经济日渐衰落,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开始与外界隔绝,导致中国跟不上时代潮流。

2,文化上儒家思想已阻碍人们思想的进步,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一切科学技术被认为是奇巧淫术,导致科技落后。剃发易服,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外加上西方国家的殖民化掠夺,加速了清政府的破产。

3,专制主义。中国历史几千年,政权频繁更迭,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免不了流血牺牲、生灵涂炭,始终跳不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统治者把国家当做一姓之天下,牧民而治,高度集权专制。越集中权利,却越容易在流血牺牲中失去 。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这里不再表述。


王松林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朝政府的覆灭不仅仅因为慈禧,还有清朝的制度问题,闭关锁国的国策,以及后续让权利和军权的中心又回到了汉人的手上。

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慈禧太后当政时候


第一,清朝封建的专政体质致使国家腐败不堪。衰败从嘉庆皇帝就已然开始了。

首先清朝的衰败不是从慈禧太后专政,乱政开始的,千万不要把责任归到一个女人身上,慈禧太后只是一个延续,而不是开端,清朝的衰败从嘉庆皇帝开始的。嘉庆皇帝刚开始还能励精图治,整改吏治,在他手下最大的一个案子就是处理和珅的案子,却是对当时的朝纲里的贪腐官员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这一阵风过去了,官员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腐败比乾隆时期,更加厉害。


其次,嘉庆皇帝花的银子全是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寄存下来的银子,而嘉庆皇帝时期国内阶级矛盾加深,农民起义接连爆发,譬如说天理教,白莲教,使的嘉庆皇帝焦头烂额,忙于对付。等到嘉庆皇帝平定了这些农民起义,国库里的钱也让国防开支,做茧的差不多了。

所以说,清朝的腐败问题由体质所决定,从嘉庆皇帝就开始了,而慈禧太后只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延续者。


焦头烂额的嘉庆皇帝,(上图),白莲教起义(下图)


第二,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使的清廷落后就要挨打。

首先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先后拒绝了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请求设立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施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的清廷无法听到世界的声音,接受到新鲜的产物。

其次,西方国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国都享受到了这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蒸汽机,至此,西方的铁甲战舰都是以蒸汽机发动,而大清朝还是靠人力来驱动,大清朝为数不多的铁甲战舰还是收复台湾时,收缴台湾水师的,但是还是靠人力的,所以在工业科技上,清廷落后于西方国家最起码50年。

最后在军事上,清廷已经完全处于劣势,清廷士兵的武器还是刀枪箭,还有少数的红衣大炮,射程威力都是有限的,而西方国家早都是洋枪和洋炮了,都是最新的工业装备。在威力和杀伤上,西洋军队已经是一边倒。

所以说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使的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了就要挨打,就要任人宰割。

<strong>

清廷的闭关锁国(上图),瓦特的蒸汽机加速了西方的工业发展(下图)


第三,清廷的权利交接棒交到了汉人的手里,满人出局,清政府覆灭。

首先,慈禧活着的时候,尚且还能依靠晚清中兴四大臣,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这四个汉人来力挽狂澜,来维持清朝政府的苟延残喘,等到这四个人不在了,还能依靠下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阀,但是慈禧太后不在了,袁世凯就像是魏国的司马懿一样。熬死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开始了自己不臣之举。因为这个时候清廷的家当全在袁世凯手中,清廷的皇权已经形同虚设了。

其次,孙中山的革命国民军,步步为营,长江以南的地区已经全在革命军手上,而这些革命军基本都是以汉人为主,所以现今的中国权利又落入到了两个汉人手里,一个袁世凯,一个孙中山,

最终,溥仪退位,满人出局,中国的统治权又再一次回到了汉人的手里,也结束了封建王朝的几千年的统治时期。

综上所述,清朝的覆灭不仅仅是慈禧的专政, 乱政造成的,它还是由清廷的封建体制,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和权利被汉人夺回有关。

<strong>

清廷权利的交接棒被两个汉人接住了,一个袁世凯(上图),一个孙中山(下图),两方都分别代表两个势力,一个北洋军阀,一个革命军


向日葵爱历史


我是金全有,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前后296年的历史,,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结束。清明的覆灭慈禧罪责难逃,但并不只是慈禧一人所为。

一、清朝衰弱的源头在乾隆末年

史学界有个“康乾盛世”的说法。乾隆皇帝后人一般也把他视为明君。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前期确实做了不少大事,为清朝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有“十全武功”一说。但乾隆六下江南后,回京大造园林,劳民伤财,当时人口暴增,但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土地减少,不少农民失去土地,官场中结党营私、贿赂之风开始盛行,八旗兵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训练不勤,逐渐变成了老爷兵,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各地陆续有民变发生,其中比较大规模的有白莲教起义。乾隆之后嘉庆皇帝也未能扭转弊端,到道光皇帝时吏治已全面腐败,不少百姓流离失所,阶级矛盾加剧,暴发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起义持续了十四年,纵横十八个省,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朝统治灭亡的速度。

二、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清朝统治者从康乾开始就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中国是天朝,最为正统,其余都是蛮夷,没有开化,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也不了解,更不知道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英国入侵中国时,不少官员竟认识英国人的腿没有膝盖,连刘罗锅这样有学问的的大臣也这么认为,可见有多无知。对英国女皇自我择偶,他们不可理解,认为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怎么可以由女人自己作主?

三、慈禧专横,保守愚蠢

慈禧在位47年,前期是垂帘听政,后期是直接的掌门人,人事权和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慈禧的权力欲特别强,同治皇帝年幼时,和慈安一同听政,后同治十七岁不得已撤去垂帘之举,但大事还得向她汇报,同治没有决定权,同治皇帝也做了想摆脱慈禧掌控的尝试,但都没有成功,同治早亡后,选光绪帝执政,因为光绪年幼,再一次给了她垂帘听政的机会,慈安皇后已经死了,这次只有她一人听政,当光绪成年后,慈禧仍然没有还政于光绪,而是专权在手,把光绪当作一个木偶供其摆布。慈禧心肠狠毒,随性处置身边人和大臣们。谁要让她不高兴,轻则罢官,重则处斩。当光绪变法涉及到她的核心权力时,立即捕杀维新派人物。对义和团的兴起她开始加以利用对付外国列强,后来看看不对劲,列强打进北京后,又下诏围剿义和团,很多拳民被清政府的摇摆不定白白牺牲了性命。慈禧当政的这40多年,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最保守,最落后的时期。

四、西方列强的兴起

当清政府还陶醉在自我为中心的时候,还在享受着皇权给他们带来的奢华享受时,西方世界这时正在兴起一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由于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西方列强变得船紧炮利,生产力大幅提高,商品生产效率大增,商品和资本迫切要求向外输出,而中国这一古老落后且庞大的国家正好成了他们要找的目标,清王朝对这一切却全然不知,还在老祖宗的法统之下幼稚地生活着,面对洋枪洋炮,竟然以马桶的粪便来对付,并认为这是以邪治邪,多么愚蠢的行为。直到炮火打到紫禁城慈禧才慌了手脚。慈禧当政的这47年是中国蒙受列强欺负,最屈辱的时代。

五、封建专制必亡

历史总是不断前进的,清朝灭亡看上去好象是因为衰败而覆灭的,其实这是任何封建社会必然的结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也不是一次两次,每个王朝都不能永保青春,况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工业化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所以清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不管是慈西还是慈东,都将面临最后的一击而垮台。


金全有


慈禧在清朝的灭亡上固然有着一定的责任。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清朝的根已经腐朽不堪,难以回天了。

除了慈禧之外,清朝灭亡大概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时不待我,国际的形势并没有留给中国太多的时间

这是外因。当时的时代,可谓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即使是清朝以外的世界,各国也是你来我往,你追我赶。

譬如在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之前,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可不是英国,而是西班牙

在1588年,即英国与西班牙爆发战争之前,西班牙占据着海上霸主的位置,可以说是是不折不扣的欧洲最强国。

然而,在1588年的英西海战中,英国作为后来者,险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自此,海上霸权逐渐由西班牙交到了英国手上。

(西班牙无敌舰队)

而英国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建立起了殖民地。因其殖民地面积的空前广阔,且分布在世界各地,更是被称作“日不落帝国”,即在英国广阔的土地上,太阳即使在一端落下,也会在另一段升起,太阳相当于永远都在照耀英国的领土。

(红色部分为当时英国本土以及殖民地)

而西班牙这个上一任的海洋霸主,却是迅速衰落下来。除却海上霸权外,其在陆地上的优势也很快丧失。最终沦落成一个欧洲小国。

而英国在保持了多年海洋霸权后,到了当代,也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海外土地,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短短的几百年间,西方各国充分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谁落后,就退出竞争。为了争夺霸权,各国不断发展科技,发展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在此期间,欧洲各国几乎都有着自己的殖民地作为自己继续发展强大的输血力量。

到1840年,英国舰队叩响中国大门的时候,清朝政府才真切的认识到了自己弱小。而在此之前清朝政府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鸦片战争)

可此时,因为长期闭关锁国,清朝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从本质上还是一个农业国。而此时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却已经基本完成。二者差距不可谓不大。

二、清朝官员的腐败

这点可谓是老生常谈,其实这也算的是封建王朝的通病。

可清朝官员的问题在于,他们什么都要碰,什么都敢贪。

在这里我主要说的是清政府花在改革上的费用。

在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强大后,清政府内部倒是也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也就是著名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本无可厚非。然而,不该用办衙门的方法去办企业

关于洋务运动为何失败,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用官员去管理企业,这才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本来,我们当时不如西方,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你就老老实实的当学生,人家是什么样的,你就也照猫画虎。

至于要不要考虑国情,那是在你先认真学了的基础上。然而,我们用着西方的先进机器,却不学人家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偏偏要安排一帮清朝官员,把好好的企业办得跟个衙门一样。还美其名曰是“中学西用”,可实际上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清朝官员们是怎么管理企业的?打个比方,明明人家西方国家用一两银子可以造出来的东西,因为这些官员的层层捞油,生生需要十两银子才能造的出来。更关键的是,即使花了十两银子,造出来的东西,竟然还比不上人家用一两银子造出来的。

试想,凭着这些高成本、低质量的产品,如何与洋人企业竞争?

要是普通工业品倒也还能容忍,但要知道当时有相当一批军火,也是通过这些“清朝式”的企业造的。

结果,枪炮炸膛、子弹炮弹关键时刻不响。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北洋舰队,就深受其害。

三、清政府腐朽的思想与短浅的认知

这一点,尤为重要。

清朝的统治者,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做官居然还要依靠八股文,依靠四书五经。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且不说落后的科举制度,就统治者自身而言,居然还想着万邦来朝的美梦,还不肯接受现实,完成自身的改变。

反而像一只鸵鸟,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把脑袋往沙子里一扎,也不管自己露在外面的屁股和尾巴。

反正只要我看不见,听不到,大概外面就是很安全的吧?

清政府就抱着这样的想法,逐渐被淘汰于时代,被扫到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如果当时清政府,对自己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类似于日本的明治维新。那么中国近代的命运,相必不会那样的惨烈与悲壮。

(明治维新)

可清政府到底没有这个勇气,没有勇气将权力交出来。可他自己不交,终究会有人帮他掏出来:之后的革命,不正是将清朝粉碎的一干二净吗?

我曾想过,如果清政府主动进行彻底的思想改革。或许,清朝会变成一个类似于君主立宪的局面,即使失去一定的权力,可其地位却仍然可以保留。

可悲的是,清政府自始至终没有意识到: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清政府,何尝不就是那个逆势者呢?


我怕是个史人了


在此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在我看来清朝的覆灭除了慈禧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并不是一朝一夕得,从乾隆后期的生活就可以看出当时的颓废。

在乾隆统治的60年,即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清朝的衰退与乾隆的所作所为也是分不开的,因为在乾隆时期,除了加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还大兴文字狱,六下江南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和物力。这一切都和清朝的衰退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清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慈禧一个人的专政,慈禧只是一个加速者。

从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了清朝衰退的加速过程,从嘉庆的白莲教起义,在位时将近一半时间在镇压农民起义,道光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咸丰继位已经政治混乱、财政匮乏、民不聊生加上各地区的农民起义,各种条约的签订为清朝的灭亡埋下伏笔。咸丰到时的四大癖好:

其一 ,贪恋美色

其二 ,贪丝竹

其三 ,贪美酒

其四 ,贪鸦片

这些都加速清王朝的灭亡,清王朝的灭亡也不止是慈禧一个人所作所为。



影片不无聊


大家好,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首先,我的结论是一个王朝的覆灭绝不是一人一事一物的原因,它是一个时间长时间堆积的问题达到临界点的爆发。

慈禧,诚然中国古代王朝的最后五十年,几乎完成掌控在这个女人身上。

但她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清朝延长了统治时间还是加速了清朝的覆灭呢?

我觉得她对于清朝的统治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她可以说是个罪人。

要知道清代整个统治集团不是一个人,代表的一群人的整体利益,所以在洋务运动中慈禧既支持奕䜣为首的洋务派,同时又扶持不知变通的顽固派来牵制洋务派的做大,目的是为了清朝背后的统治集团的整体利益,这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清朝的统治到了嘉庆之后就在走下坡路,爆发了一次次的变乱,以致后来出现太平天国席卷半个中国。

但林清之乱、太平天国等变乱的出现使得清朝的统治部分转移到汉臣手中,而这些人正是清朝延长时间的关键。

慈禧的重用了这些人,比如各个洋务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等。

甚至后来的立宪,这是在慈禧太后的同意下展开的,虽然失败告终。

假使立宪成功会怎样,清朝的寿命将会更长,清朝整个统治集团将会成为国家的象征。

那么,清朝覆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前文也说到清朝到了嘉庆之后就开始每况愈下,这不是他造成的,是老父亲乾隆皇帝末期之后遗留的问题。

随着番薯、马铃薯等外来食物的引进,人口飞速增长。而人口飞速增长下的现实是人多地少矛盾,以至于百姓普遍吃不饱饭。吃不饱饭就得搞事情,于是有川楚教乱、林清之乱等等社会变乱。

这一时期,清朝仍然是闭关锁国,而外面的世界已经随着工业革命之后高速变化,大朝上国已经完全被甩在了后面,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

于是乎,道光年间,英国人来了,接着便是越来越多的“客人”来清朝上国做客。

一直到咸丰同治光绪,这些“客人”加上原本的清朝统治集团双重压迫在亿万万的普通百姓身上,无数仁人志士如孙文,黄轸等等一次次发动起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但由于清王朝导致的“客人”压迫仍然在头上。

所以我认为清朝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嘉庆以来的人地矛盾和道光以来的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导致的。

这里是南岭说史。希望答案有所帮助,谢谢。


南岭说史


从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就进入了衰退的加速阶段,很多人认为清朝之所以衰退,因为慈禧专政。毕竟她是一个妇道人家,没有什么远见让她垂帘听政,把持着国家的朝政,会有个人的情感在里面。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不明智的选择,把国家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清朝的衰退与慈禧的专政是有分不开的关系。 但是整个清朝的命运也不是慈禧一个人能掌控的,慈禧只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其实清朝之所以走向衰退,还是与之前国家政策的发展还有国体是有关的。有相关学者指出,其实清朝的衰退与之前的乾隆皇帝是有离不开的关系。

乾隆皇帝在位60余年,在这60年内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说是在此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物质文化经济发展特别丰富。从而使国家的走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当然这也不排除是清朝史官为了美化这个时期的统治,所以将历史如此记录下来。但是清朝之所以走向衰退,与乾隆皇帝的所作所为有分不开的关系,因为在乾隆统治时期,除了加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且大兴文字狱,主导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六下江南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与物力,这一切都是当时清朝走向衰退的不可避免的原因。所以说清朝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慈禧一个人的专政,慈禧只是一个加速者。在相关历史资料中,只是记载了康乾盛世如何的繁华,其实并没有直接记载当时国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首先第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的是在乾隆统治的末期,当时白莲教发动了反对清朝统治的一个武装起义,一时间得到了国家各地的老百姓响应。倘若真的是将国家统治的特别好,并且发展到了全盛时期,那么老百姓怎么又会想要起义呢?而这场起义让嘉庆皇帝用了九年时间才强制的压下去。由此也可以见得,史诗中记载的不一定全是真的。

另一方面就是乾隆当时六下江南,那时候的交通并没有现在的发达,他走的道路无非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路。如果对现在来说,从北京到杭州也只是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吧。在古代的时候,动辄至少要好几个月。而且既然下江南了,肯定不是乾隆一个人过去,肯定有跟随的一些文武百官侍从太监。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如此低下的情况下,乾隆前往江南巡游,每一次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尤其他身为一国之君,从生活环境还有安全保障上面都可以说是投入了大量的财产。而各地的官员为了接待更是大兴土木,每年都要花大量的资金去维护当时他的一些住所,以及所到之处的安保问题。如此说来他六下江南也是耗费了国家很多的物力和财力。也是导致清朝衰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方面就是大兴文字狱,这一点在乾隆末年表现得特别突出,很多文人墨客因为一两句诗被杀头,甚至被株连九族。阻碍了中国文化大面积的发展,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不到发展,还谈什么进步?不仅是从文字方面,而且从文化习俗以及生活特征上面都强制对人民进行管控。这一切正是后来白莲教带兵起义,众人揭竿而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因为人们的思想和自由被束缚得太久,所以才要想起来反抗。除此之外他还加强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于外来先进的技术以及商业模式都拒之门外。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大航海时期西洋国家对中国的骚扰,但是也导致了中国从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慢慢落后于西欧各国。

说乾隆带动了整个康乾盛世,当然在历史中肯定也出现过那么一段繁华的时光,不能否定他的功绩。如果从公平的角度来评价来说,他是功过都有,尤其是当年的文字狱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真正等到乾隆退位,嘉庆即位之后。国家已经慢慢的走到了下坡路,而且在嘉庆统治到25年时间,有将近一半时间是用来镇压农民起义,从此也可以看出那个时候国家的政体已经慢慢的走向了下坡路。

慈禧只是因为个人特点喜欢奢侈,在国家的军事和外交方面,没有太大的谋略和远见,所以导致了清朝的加速灭亡。而且慈禧太后也给当时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由于她的个人与懦弱,也是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流失了大量的土地,并且使中国人饱受战乱之苦。


深飘小曾


一个王朝的灭亡让一个人背锅,显然不妥;

清王朝的灭亡让慈禧一个人背显然也不大合适,以慈禧来讲,她也背不起。清王朝从内部来讲,贪腐算是灭亡的一大诱因。贪腐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比如四处不断的农民起义,这是一个国家最不稳定的因素。

当然后期按王朝更替规律,你说气数已尽也可以。一个学者曾总结中国的王朝更替:开国者通过武力得来江山,经过几代努力发展,制度日趋完善、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力提高,人口增长.......随后,因古代生产力问题,增长的人口造成土地不足,政府及官员因国泰民安而逐渐懒政、贪腐......而后政权不稳,农民起义或其他因素促使社会动荡直至灭亡。所谓气数已尽。

清王朝灭亡还一个是外在因素,就是西方工业革命后,中国错过了机会,而没有同时发展起来。当世界初期全球化的时候,国与国往来频繁;这时候,落后就挨打开始提现出来。此时清朝灭亡也就成为了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