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活化石”上億年都不再進化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因為生物沒學過進化論,它們不知道要按時進化。基因突變就是倒黴的開始,不是死掉就是殘了!


禮貌的心


在生物學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詞叫“活化石”,因為考古學家發現這些生物數億年前的化石看起來與今天的都沒有什麼區別,就好像是活著的遠古動物。

▲闊沙蠶,自5億年前的寒武紀以來就沒什麼變化

活化石的存在讓我們有機會通過研究它們認識生命進化路程中的往事,是穿梭時間的寶物。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這些生物不進化呢?理論上說只要基因還存在突變就應該可以進化,為什麼它們既沒有被淘汰也沒有開枝散葉呢?

進化從未停止

其實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不準確的,我們要知道兩個概念:

  1. 就算是被稱為活化石的生物也一直在進化著,它們與祖先並不是完全相同。
  2. 有一些歷史相當久遠的生物也活得相當滋潤,比如鯊魚、鱷魚和蟑螂。

▲存在3.6億年的原始無頜魚——七鰓鰻

事實上無論活化石物種與它們的祖先看起來有多像,它們都是不同的,如果將它們放在一起很可能存在生殖隔離。幾億年前的環境與現在也不一樣,無論是溫度還是氧含量,活化石物種與祖先在生理指標上一定有區別,否則就不可能在如今的環境中活下來。

▲存在5億年的脊椎動物之祖近親——文昌魚

化石證據顯示最早的鯊魚出現在4.2億年前的志留紀,比恐龍還要早不少,在近1億年的時間裡鯊魚沒有多少變化,鯊魚中最年輕的成員是約300萬年前出現的,體長不到一米的斑竹鯊。

鯊魚屬於軟骨魚類,在進化史上中算是比較原始的,因為鯊魚沒有進化出魚鰾,也沒有可主動開合的鰓,所以需要終生不停地游泳才能保持下潛深度與呼吸。

▲現存最大的魚——鯨鯊

那麼既古老又相對原始物種家族有多麼繁榮呢,現存的鯊魚有超過500個物種,從小到大在海洋中的絕大多數生態位都有分佈,它們的外形差異之大,很多人認不出它們都是鯊魚。最大的鯨鯊常常被誤認為是鯨,扁平的天使鯊則常被誤認為鰩魚之類。

所以歷史久與結構原始並不是成為活化石的原因,如果可以,任何生物都會努力繁榮壯大的。

▲天使鯊

行將就木的“活化石”們

那麼其它同樣古老的“活化石”為什麼既然也在進化,為什麼卻沒有像鯊魚那樣繁榮呢?

其實這裡面隱藏著一個令人有些傷感的事實,

那些沒有繁榮的活化石物種都在緩慢地滅絕中。正是因為它們沒有路可走了,所以才只能守著現在所處的一畝三分地,但是就這樣也很難守得住,來自其它更高級物種的壓力正在不斷擠壓它們的生存環境,就算沒有人類的影響,它們也會逐漸滅絕。

▲美洲鱟與達爾文鱟

我們以鱟家族為例,知名的活化石物種,最早出現於4億年前的泥盆紀,也曾與恐龍們談笑風生,現在僅存4個種。1.4億年前的達爾文鱟與今天的美洲鱟從外形上來看幾乎沒有任何區別,那麼在4億年前到1.4億年前呢?鱟家族還算是比較繁榮的,有很多奇形怪狀的分支,說明這個屬的物種也擁有過一個黃金時代。

▲石炭紀晚期體長1米6的巨型希伯特鱟

但是在中生代結束時其它分支上的物種都滅絕了,只留下了現在這個形態的少數幾個種。這其實就是敗退的標誌,鱟家族在向其它生態位突破的過程中被更優勢的物種給打回來了,無力與新出現的物種競爭,只有在幾個特定的生態位上還因為某些原因依然保持著優勢。

也就是說,不是鱟不進化,而是進化了的鱟也沒有路可走了。

▲能像西瓜蟲一樣摺疊自己的淡水小鱟

同樣的例子還有植物中的活化石銀杏,這種起源於2.45億年前祼子植物在自然界中已經全面敗退,最慘的時候只在浙江天目山處有少數分佈,就要在我們這個時代徹底滅絕。還好因為其挺拔的身姿被人類相中,被作為綠化植物種到了世界各地,才再次繁榮起來。

▲千年銀杏,本是舊時代的殘黨,誰料新世界也有它的船

“大人,時代變了”

這是為什麼呢?在我曾經的文章中提到過,有人說“進化論”不對,應該翻譯成“演化論”,我並不這麼認為,很多更晚出現的性狀在生存競爭上擁有明顯的優勢,恆溫的就是比變溫分佈得更廣,有脊椎的就是比無脊柱的更大更強壯。在石炭紀曾出現過巨大的昆蟲,那是因為那個時代節肢動物就是進化最前沿的物種,在更早的奧陶紀最大的動物屬於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曾經的輝煌——巨型菊石

為什麼現在昆蟲的體型都很小?主要因為有可怕的脊椎動物捕食者(氧含量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在一些與世隔絕的荒島中也存在少數巨型昆蟲,比如巨沙螽)。昆蟲在蛹化的時候體型越大就越危險,肥美的蛹簡直是唾手可得的營養罐頭,只需要老鼠這種體型的脊椎動物就足以給巨型昆蟲帶來滅頂之災。

▲現存最大的昆蟲巨沙螽

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最NB的動物是人類。

很明顯,最後的榮耀屬於哺乳動物!

我是酋知魚,一條溫血的科學作者,歡迎關注!


酋知魚


自然進化過程中,生物會聽過突變,改變形態,從而適應環境。最後完全適應那個環境,即所謂適者生存。

而不同環境會催生出不同的生態位。比如有雜草,吃草的羊,吃羊的狼。各有位置,但各個生態位都存在競爭。比如吃肉,鬣狗和獅子,豹子互相就存在競爭。

而環境在不停變化,所以有些物種不再適應,最後消失。

但有些環境,一直以來都比較穩定,同時競爭的物種不多,最適應這個環境的物種就會一直存在下去。比如你說的活化石,鯊魚,蟑螂。主要是這個位置沒有太多競爭,而環境變化也小。

舉個例子,公司裡,經理位置可能三天換一個人。而門房大爺只要不搬家十幾年都是它。保潔大碼可能一干就是十幾年,熬走十個總經理。

另外,進化是漫長的,物種變化不是一瞬間的。沒學過相關知識的就很難理解。

比如說蟑螂不進化就不對,現在蟑螂和幾億年前蟑螂長得差不多但是區別很大,比人和猴子區別大多了。

另外古代蟑螂也有一部分不安分於吃垃圾,也會改變食性,經過很多年,他們樣貌也變了,吃的也變了,但你就不會叫他們蟑螂了,你會叫他們--白蟻,沒錯,白蟻實際是古代一部分蟑螂不安心於做蟑螂進化來的。

就像劉邦當了皇帝,劉徹,劉啟,劉秀等等一直都是皇帝。獻帝也是皇帝,都是穿龍袍,吃御膳。但是有一部分就是賣草鞋的。皇帝和皇帝就像蟑螂和蟑螂。皇帝和賣草鞋的就像蟑螂和白蟻


東北貓哥會養雞


進化是為了適應自然,並不是為了提高等級。當生物能適應自然環境時就不會再進化。


光明右使8787


因為進化論是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