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在当时还有多大的影响力?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的退位诏书,标志着大清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华民国统一南北,成为国际上正式承认的新的政权,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的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需要注意的是,溥仪虽然宣布退位了,但是他仍然是皇帝,退位只是表示大清朝放弃了对全国的统治权,而并没有放弃皇位,根据《清室优待条件》规定,溥仪仍然享有皇帝尊号,中华民国以外国元首礼仪对待,皇帝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范围仅限于内廷,也就是北到神武门,南到乾清门这个区域内。前廷的三大殿是属于中华民国的。

也就是说,在紫禁城内,还保留着一个小朝廷,还保留着内务府,宗人府等机构,还保留有太监,宫女等服务人员,皇帝(溥仪)仍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可以发号司令,可以赏赐下人,可以封官封爵。和退位前的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统治范围仅限于紫禁城内。

说到溥仪退位后的影响力,其实应该分两个阶段来看,这两个阶段以他被冯玉祥赶出皇宫为分水岭,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被赶出皇宫前,溥仪仍然是过的非常滋润的皇帝

1912年---1924年,这12年是溥仪一生中过的最舒坦的12年。为什么这么说?在这12年里,溥仪深居紫禁城内,享有皇帝的一切权利,有大臣叩拜,有太监宫女伺候,甚至还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了大婚,册封了皇后和皇妃,但是却没有任何皇帝的义务,他不用去管理国家,他没有任何政务可干,也没有任何正事可干,每天就是变着法儿的玩儿。

唯一勉强称得上是正事的就是接受他人的拜见。

经济上,小朝廷内保留有内务府,相当于皇帝的大管家兼CFO,负责皇帝的钱袋子。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没有了对全国的统治权,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民国政府承诺的400万两岁银,但是,实际上民国政府从来没有全额给过。但是小朝廷的开支可是一分都少不了,甚至比慈禧当权的时候开支还要大。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小朝廷每年的开支都在300万两左右,这笔钱怎么来,只有变卖皇宫内的古玩字画。不仅是内务府,上至皇帝本人,下至太监宫女都在想办法把皇宫里的财宝给运出宫去。

军事上,这就别提了,很明显溥仪没有任何军事力量了,八旗军队早已解散,仅有的禁卫军也隶属于民国政府管理。连当年带兵去镇压武昌起义的荫昌也已经当了民国的官了。

宗族上,这是溥仪唯一有话语权的地方,也就是说溥仪可以封王封爵,对皇室子弟来说这个仍然有效。比如加封四位太妃的尊号,比如封婉容为皇后,封文绣为皇妃。婉容其实是在溥仪退位后才嫁给他的,但是我们习惯上称婉容为末代皇后,说明溥仪退位后的各种封赐还是有效的。

被赶出皇宫后的溥仪,只有利用价值,没有丝毫影响力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皇宫,并且溥仪当着鹿钟麟(当时执行驱赶溥仪任务的指挥官)的面承认要当中华民国的普通公民,但实际上溥仪根本不会当普通公民,他从来都没有放下他皇帝的架子。

1924年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阶段,张作霖和吴佩孚打,和冯玉祥打,南方的老蒋领着国民革命军和吴佩孚打,和孙传芳打,最后和张作霖打,似乎全国人民都忘记了溥仪的存在,但是日本人却悄悄的顶上了溥仪。这个落魄的凤凰,还有一丝利用价值。

溥仪在被赶出皇宫后在他老爸的北府住了一段时间,就跑到了日本的使馆区,后来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住到了天津的日本租界,先是在张园,后改住静园。

日本人为什么对溥仪这么好?因为他们看中了溥仪曾经的身份。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后就企图把东三省从中国割裂出去,但是他们需要一个傀儡元首,而溥仪就是他们看中的傀儡人选。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溥仪做了“伪满洲”的皇帝,成为了战犯。

其实,溥仪就是太看中他的身份,放不下皇帝的架子,身边也都是一些守旧的遗老大臣,给他灌输的都是复辟的思想,让她执着于一个名义,一个头衔,而忽略了实质,皇帝,不仅是一个头衔,更需要有领导一个国家的雄才伟略,那才是根本。

关于这一点,张学良曾经给溥仪一个建议,就是彻底放弃现有的一切,出国留学,学到真本领,回来后参与“民国总统”竞选。其实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溥仪作为前朝皇帝,他不缺一呼百应的影响力,缺是真正治国的本领,可惜溥仪一生都没有领悟。


历史百小生


溥仪3岁即位,6岁退位,当了三年的皇帝,但由于他当皇帝的时候年龄小,所以没能好好地享受过皇权。

袁世凯、革命党和清政府三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所以有了所谓的《清室优待条件》,中华民国政府除了每年支付溥仪和皇室400万银元之外,还同意保留溥仪的皇帝尊号。

所以,溥仪虽然退位了,可他仍然还是皇帝。

溥仪作为一个已经退位的皇帝,有没有影响力呢?

虽然退位了,可他绝对是当时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政治明星”,虽然已经没有了说一不二的皇权,可是却仍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影响力。

实际上,当时很多人仍以能够见溥仪一面为荣,尤其是对满清遗老遗少而言,溥仪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见了溥仪,不仅口呼“皇帝万岁”,还会下跪行礼。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皇帝”这两个字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不是说溥仪退位了,中华民国成立了,皇帝便会立即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它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一个代名词早已经深入人心了。

这一点别说是没读过什么书的老百姓了,即便是有学之士也是如此。

溥仪打了个电话给胡适,说想见见他,胡适拿着电话的手都激动得有些颤抖,然后想也没想地便同意了见面。胡适见溥仪虽然只是行了鞠躬礼,可是事后,他也坦然承认:“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胡适用了“召见”二字,可见他打心底仍然将溥仪当成一个皇帝。

溥仪选后的时候,不仅满清遗老们争着抢着想要将自家的女儿嫁给溥仪,即便是袁世凯、张作霖这些民国实力大佬也有此打算。

徐世昌被段祺瑞和冯国璋推出来当总统的时候,还特意跑去见溥仪,向溥仪请示,自己能否当总统。

1917年,张勋玩复辟戏码的时候,手上只有5000辫子军,可是他到了北京之后,一说要复辟,重新拥护溥仪当皇帝,瞬间便有无数人闻风而动,从全国各地奔向北京,去支持张勋,和张勋一起拥戴溥仪。

满清遗老遗少们肯定支持复辟,这且不说。

康有为听闻张勋有意复辟之后,便在上海草拟溥仪的复位诏书,然后一接到张勋的幕僚万绳栻的电话,便立即偷偷北上入京。

奉天第28师师长冯德麟不仅支持复辟,还特意带着人从奉天赶往北京,亲身参与了复辟,只不过后来复辟失败,冯德麟因此被逮捕入狱。

康、冯之流的人物,当时并不在少数,只不过没他们有影响或者有实力罢了,也有的虽不敢明面支持,但却在暗中赞同或默许,张勋所支持召开的徐州会议实际上便是复辟的前奏,可当时却没有几个人表示反对。

可见,此时的溥仪对于不少人来说,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一边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一边又惦记上了皇宫里的宝贝,所以让鹿忠麟去驱逐溥仪。

冯氏嘴上说的好听,说留着溥仪不异于是给中华民国留了一条辫子,所以他不仅驱逐了溥仪,还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的“工资”从每年400万压到了每年50万,然后还规定“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说白了,冯氏是看上溥仪的钱了。

他之所以将400万压到50万,是因为他此时控制了北京政府,这笔钱得由他出,但他舍不得给这么多,所以只好压下去了。

可是,他既然说留着溥仪等于是给中华民国留下条辨子,那他怎么不干脆一枪崩了溥仪?原因便在于他根本不敢这么做,他要真这么做了,别说会引来满清遗老的声讨了,哪怕是别的军阀都能以此为由对他出手。

溥仪出宫后先是在醇亲王府躲了一段时间,后来去了天津,溥仪受张作霖之邀悄悄离开租界去见张作霖。

张作霖一见到溥仪,二话不说便跪在地上给溥仪磕了一个头,然后给溥仪请安:“皇上好!”

溥仪也被张作霖的举动所感染,激动地扶起他说:“上将军好!”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侵占了东三省之后,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东三省局势,日本人想到了一个人——溥仪。

从1912年2月溥仪退位到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了19年之久,即便是从1924年被赶出皇宫开始算起,溥仪也已经被遗忘了7年之久,可是日本人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溥仪。

这是为什么呢?

这时候的满清遗老还没死绝,还有很多人活着,并且想着能够有朝一日回到“朝堂”,说白了就是想要获得权力,所以溥仪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仍然还在,只要溥仪去当伪满的执政或者皇帝,日本人便不用发愁找不到人给他们效力。

此外,满清起于东北,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让溥仪去东北当执政或者皇帝,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溥仪到了东北之后,果然和当年张勋复辟一样,又有一票人闻风而动,迅速奔赴东北,投到溥仪帐下。

1945年溥仪被苏联俘虏之后,对他也是以礼相待。

溥仪后来被特赦了之后,只要一说他是清朝宣统皇帝,没几个人是不正色以待的,甚至他死后,周总理还曾问过溥仪家人是否要给溥仪修一座陵墓,只是当时处于特殊时期,溥仪的家人不敢同意而已。

溥仪自从1959年被特赦,回到北京之后,还活着的遗老或者是曾伺候过溥仪的太监们见了他,不仅仍然叫他皇上,还想着给他下跪磕头。

这就是溥仪的影响力,影响了一代人,即便死后,他生前所写自传——《我的前半生》也风靡不断。


宁糊涂


皇帝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清朝也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皇帝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会一时半会了却,因此溥仪当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从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溥仪当时的影响。

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人给溥仪拜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

1925年2月,张作霖到天津拜见溥仪,当到曹家花园时溥仪正往这边赶,身着便装的张作霖快步迎了上来,正当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位当时最有权的大人物而犯难时张作霖却毫不犹豫地走到溥仪面前,趴在地上磕头毕恭毕敬地问道:“皇上好!”溥仪做梦也不会相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



其他王公贵族或者北洋军阀对溥仪亦是如此!

1949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这里面的很多犯人见到他都还下跪请安。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宣布首批特赦人员,溥仪是天字第一个号,排在杜聿明等人前面。


1960年元旦,刚被特赦的溥仪在宾馆过春节,一些遗老闻讯赶来,身穿长马褂,极为严肃地给溥仪请安,并呈上“请安折”,周总理听说后笑说:“如果不特赦溥仪,谁会相信都解放十年了,居然还有人愿意去向溥仪请安叩头?”

溥仪才出来时,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次他刚从公交车下来,突然有一群人给他下跪,还称“皇上”。


溥仪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死后还被迁入清陵安葬。


司马长史


溥仪退位后的影响力有多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1959年度赦字001号”,特赦的头号战犯就是溥仪,由此可见一斑。



1908年12月2日,年仅不到3岁的溥仪坐在龙椅上,面对着黑压压一群顶戴花翎与长袍马褂放声大哭,急得满头大汗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满头大汗地将他摁住: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溥仪即位不到3年,大清真的完了。

溥仪不仅是清朝的末代皇帝,而且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末代皇帝。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政治命运,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取的对象,利用的傀儡,身不由己是溥仪的政治宿命。



清帝逊位,共和成功,是袁世凯与清朝协商的结果。袁世凯和清室签订《优待清室条件》:

第一、清室退位后允许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   

第二、溥仪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三、民国政府每年提供四百万两费用,并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  

第四、溥仪宫中仍用宣统纪年,并且前清的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衙门保留;   

第五、溥仪的排场不变,紫禁城的城门照旧有护军把守,王公、遗老依旧进出,照样给溥仪下跪。甚至民国的北京政府官员,进宫也称溥仪为皇上。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张勋进京复辟,溥仪又做了十二天的皇帝。

张勋复辟证明了,溥仪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部分军阀,文人士大夫,以及不少民众的精神领袖,虽然皇帝退位了,大众心中的帝制思想还没有完全消失。没有皇帝,他们不知道怎么活。

不要说普通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因为溥仪的一次召见,感动万分。

溥仪看了很多新思想的书,尤其喜欢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于是他想给胡适打一个。于是他就打电话约胡适进宫谈了一次。



事后,胡适给庄士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末一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面前,占一席地位”。

很多人不理解,胡适这样的一个新派人物为什么去拜谒一个旧时代的皇帝?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冯玉祥的这次政变只是减少了溥仪的一部分特权而已。根据《修正清室优待条款》的约定:民国政府每年仍然要补助清室五十万元白银;并另拨两百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清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清室私产仍然归清室享有。

溥仪虽然被赶出紫禁城,自己到天津当寓公,他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见到溥仪,不由自主跪在了地上,嘴里还念叨着,给皇上请安啦,这反而把溥仪吓了一跳。



溥仪的最大错误就是投靠日本人,认贼作父。日本看中他的身份,以证明统治东北的合法性。溥仪也是白日做梦,以为日本能帮他实现复辟梦,跑去做满清龙兴之地的康德皇帝。东陵大盗让溥仪很生气,但是给日本人当走狗,岂不是换了自己的祖宗。

溥仪的最大价值就是他的身份,各方政治势力争取的对象,尽量为我所用。北洋军阀不杀他,日本人不杀她,苏联人也不杀他。



抗战胜利,苏联出兵东北,伪满灭亡,溥仪在内的伪满战犯被苏军抓获。溥仪原来以为他自己像沙皇一样被枪毙,没想到自己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溥仪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 ,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溥仪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恐惧秋后算账,所以想在苏联一辈子。

苏联既不会杀溥仪,也不会留他在苏联,于1950年移交溥仪给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改造。

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中央人民政府特赦,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据他说“这是他一生最自由、最幸福的时光”。

溥仪感叹:“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末代皇帝能善终者能有几人啊?”



毛泽东专门宴请溥仪,介绍说:“你们不认识吧,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

开国领袖毛泽东宴请末代皇帝溥仪,颇有历史意味的会面。

新中国把末代皇帝改造成一个公民,1960年,当周恩来指着溥仪向蒙哥马利介绍说“这位便是中国清朝的宣统皇帝”时,溥仪出人意料地大声回答:“今日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仪!”



溥仪脑子里帝王意识没有了,但是某些人的帝制意识还是存在,一天溥仪刚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一些聚集在站台上的旗人忽然跪倒一片,还口称“皇上”!溥仪当时气得够呛,训斥道:“解放都这么多年了,还来这一套!”说完,冲出人群走了。

在溥仪死后,其影响力还在继续,有人给溥仪打造了一个专属墓地,利用溥仪特殊的皇帝身份给其所谓的皇家陵园带来巨大的知名度。


非常道毕延河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存在了2000多年,清廷《退位诏书》的颁布虽然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灭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封建君主政治已经彻底在中国人民心中抹去了。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在清王朝宣告结束之日,不仅没有离开紫禁城,反而因《优待清室条件》在紫禁城里面享受了12年皇帝生活。

虽说人们都期盼着君主专制和共和制政权能够平稳交接过渡,但是,当溥仪退位之后,仍然居住在皇宫享受荣华富贵这一做法,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宣统皇帝

其实民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出于对于溥仪影响力的妥协,相信也会有不少读者好奇,这位末代皇帝在退位以后究竟还存有多大的影响力呢?

有许多人的做法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了,溥仪的影响力巨大。溥仪退位以后,开始阅读一些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书籍,他非常喜欢胡适用白话文所写的《尝试集》,1922年5月30日,溥仪与胡适在紫禁城会面,二人谈话时间不到半个小时。

胡适回去以后,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然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的面前占一席之地。”简短的一句话,足以看出胡适又到皇帝召见以后的沾沾自喜。

胡适

他作为一个新派人物的代表,竟然将这一位早已经退位10年的封建皇帝当成高高在上的人物。这也从侧面表明,溥仪由于他曾经的皇帝身份,无论是在普通人又或者是大学者心中,仍然带有皇帝光环,这也说明封建君主专制仍然未被消除。除了大学者胡适这样对待他以外,民国政府和各系军阀,仍然对溥仪给予优待,甚至还将溥仪当作没有退位的皇帝。

徐世昌

民国6年,袁世凯去世以后,徐世昌担任民国总统一职。这位总统对于清朝不仅没有怨恨之情,反而无比拥戴。徐世昌既然已经是民国大总统,大小事务应该由他自己拿主意才对,结果无论什么事他都要去请示溥仪,得到“皇帝”的恩准以后他才能签字决断;在徐世昌的日记中,他始终将溥仪称之为“幼主”。好在这位总统只任职了5年,否则,他还真有可能拥戴清室复辟。

黎元洪

溥仪对于这些民国高官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徐世昌一人,当民国总统从徐世昌换成了黎元洪以后,溥仪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中写到,他大婚之时民国财政部经费已经十分困难,就连提前约定好的优待岁费难以发放。可是,为了这位末代皇帝的大婚,民国财政部仍然拨款10万元,其中2万元是民国政府的贺礼。

溥仪

除了这笔高昂的结婚费用以外,为了保证溥仪婚礼的顺利进行,民国政府共派出了2498人,来保证整个婚礼的安全。当时民国各地官员,纷纷派人遣送贺礼,黎元洪更是在他的贺礼大红帖上写着“赠宣统大皇帝”这样的话,甚至前来送贺礼的总统府侍从,竟然在溥仪面前自称奴才,并且行了跪拜礼。2000多年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竟然让溥仪这个退位皇帝,享有如此殊荣,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力,足以让世人感到惊讶。

因此,虽然溥仪早已退位,手中也没有了实际权力,但是,溥仪这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正统皇帝在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心目中,依然拥有莫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虽然不足以实现溥仪复辟的野心,但是,依然拥有不小的作用,日本人最终,将溥仪作为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正式看中了溥仪影响力巨大这一点。

当然,也不必高估溥仪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力。这位末代皇帝的影响力虽然不小,但也仅仅只是影响力而已。他对中国的大局并没有什么决定性作用,也因此,从始至终不一,溥仪从未有过实权,即便成了伪满洲国皇帝,也只是个日本人推出来的幌子和傀儡而已 。


鸢飞九天2018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数千年历史的封建王朝,封建文化可谓是深入人心,而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虽然在辛亥之后,于1912年被退位,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国民政府支付清帝岁用400万两;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旧”等条款。由此可见,虽然革命成功,但是数千年的封建文化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的。在冯玉祥进京将其驱逐出紫禁城后,移居天津的溥仪依然于社会各色人士来往,其中不乏军政要员,但是在此时众人的眼里,他的身份相当于一个吉祥物。

居住在天津的溥仪交往军政交往,如吴佩孚、张学良等人 ,不乏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复辟,但是对于这些军政人员来说,他们于溥仪交往不外乎是个面子而已,对于溥仪本身却没有看法。

但是在基层老百姓的眼里,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不是说消失就消失的,不乏有人依然惦记着,记得在影视作品中,战争结束后,溥仪作为战犯在火车站,碰到了其他人,有人认出了他,急忙过来给他请安。


爱运动的五华


溥仪在退位以后,依然代表着法定国家的最高统帅。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末代皇帝》,溥仪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传奇故事。有些朋友比较好奇,溥仪退位以后,他到底还有没有影响力?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他不仅有影响力,还有很高的影响力。

辛亥革命以后,溥仪被迫退位。在退位以后,溥仪成了日本人的目标,最后,他被日本人抓到东北,成为了傀儡皇帝

说起溥仪,其实他有他的苦衷,日本人抓他,国民党也要抓他。他不得已成为了各方势力寻求合作的对象。

为啥他退位以后,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答案很简单,毕竟,他还是清朝的皇帝,中国合法的统治者。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不输几个师的兵力。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带着行李和仆人仓皇逃跑,在这期间,其实溥仪已经接受了很多西方文化的熏陶,穿西服、留短发,一点都不像大清皇帝。虽然退位了,但是依然过着皇帝一样的生活,费用由国明政府承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国民政府对他还是彬彬有礼。

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溥仪,他有着清朝皇帝的血统。

再后来,为什么日本人要把溥仪培育成傀儡皇帝,还是因为他是清朝的皇帝,最高的国家元首,他的号召力,丝毫不属于当时很多的将帅。

东京审判上,从苏联被压制日本的溥仪,当庭揭穿了日本殖民者的丑恶嘴脸,他义正辞严的指出,正是他们这些日本人,逼迫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成为傀儡皇帝,也是身不由己

你可能以为溥仪是汉奸,但并不是这样的,溥仪没做什么对不起人民大众的事,相反,在东京审判中,他当庭作证有功。

据记载,在国庆节的时候,毛主席把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出来以后,还亲子接见了他。溥仪非常的感动。

后来,溥仪还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苏联的监狱生活中,溥仪也受到了较好的对待,他没有和其他犯人关在一起,还有单独的小灶,有人伺候,不必参加劳动,甚至不用打苍蝇、蚊子。苏联共产党给了这位“皇帝”应有的尊重。

在文化大革命中,溥仪受到了红卫兵的冲击,还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将溥仪列为保护对象,后来,溥仪因为尿毒症,在北京病逝,他的传奇一生就次戛然而止。


小雪历史微鉴


关于溥仪退位后的影响力,这么说吧,溥仪在1967年因肾癌在北京去世后,他的骨灰就迁移了三次,最后一次更是在1995年被商人张世义接到清西陵旁边的华龙国家陵园安葬。虽说是圆了溥仪葬入清西陵的遗愿,但更重要的还是张世义利用溥仪的骨灰为自己的陵园做了广告。

死后近20年尚且有如此影响力,可想而知溥仪生前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皇帝虽然也是一种职业,但相比于其他不想干就撂挑子的工作,皇帝不仅容易让人上瘾,更和人的影子一样,一旦坐上龙座,就再难褪去光环。

因为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皇帝“君权神授”的地位被逐渐确定下来,相比于对“皇帝”的畏惧,作为历史主流群体的士大夫阶层对皇帝头上的“神”更加畏惧,这使他们对“神”或者“道”选择的皇帝深信不疑,誓死追随,特别是蒙受清朝皇恩的遗老们。

而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官方承认),溥仪相比于历朝皇帝,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其他皇帝之后还有新的皇帝,但溥仪之后再无皇权。也就是说,溥仪是绝版皇帝。

就和绝版收藏物一样,溥仪的价值可想而知。

尽管溥仪退位时也不过6岁,正是天真浪漫的年纪,但溥仪却早已被各方“收藏家”紧盯,因为他的价值已经毫无疑问显现了。

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但民主共和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使得溥仪在广大民众心里,依然有强大的号召力,这也是各方势力紧盯溥仪的原因所在。

在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后,北洋政府允许普京在紫禁城内自娱自乐,还每年拨付400万白银作为生活费。

但北洋乱世也给溥仪的人生轨迹带来诸多变数。

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挑起府院之争,6月14日,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以“调停”名义进京,随即扶持溥仪复辟。在这场12天的闹剧中,连跑到海外逍遥十多年的康有为也专程跑来,被张勋封为‘弼德院’副院长,为天下人耻笑。

不过很快段祺瑞就组织讨逆军赶走了张勋,溥仪复辟宣告失败。然而溥仪没有受到牵连,继续在紫禁城内作威作福。

北洋时期的很多军阀,虽然蛮横,但基本识大体,除对外不侮国格,对内也将规矩。比如张作霖拜访溥仪时,仍旧对失去帝位的溥仪行臣子之礼。

不过冯玉祥就不卖溥仪这个面子了,1924年冯玉祥直接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再次扭转了溥仪的人生轨迹。

失去紫禁城及优待条件的溥仪到天津列强租界内的静园居住,溥仪在租界期间受列强尊重,这些国家领事、驻军司令尊称溥仪皇帝,在溥仪生日的会到场祝贺,并在各国国庆等节日的时候邀请溥仪出席。但溥仪不甘心就此度过一生,他的心中依然有君临天下的梦想,于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溥仪在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的哄骗下,离开国民政府眼线前往东北,并于1932年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作为日本的傀儡,溥仪虽然没有更多的人身自由,但日本人前期还是对溥仪给予了相当的礼遇,虽然伪满洲国千夫所指,但仍旧有大量清朝遗老追随而来。

1935年4月,溥仪被安排“访问日本”,受到裕仁天皇和皇太后的热情招待,日本借此向国际社会表达日本和满洲国的友好关系,为殖民伪满洲国造势。

不过溥仪在伪满洲国并不开心,因为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就是个傀儡,所以在1940年,溥仪秘密联系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希望能逃亡萨尔瓦多,摆脱日本人控制,但1941年的逃亡计划泄密,日本与萨尔瓦多反目成仇,溥仪也受到了威胁性交涉和斥责。

而在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横扫东北后,溥仪和众多关东军士兵一样,成为苏军的傀儡。不过还是由于溥仪的身份,溥仪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受到特殊待遇,尽管监狱不断转换,但溥仪仍可单独用餐,不必参加劳动。

1946年8月10日,溥仪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声称受到日本摆布,减少了罪行。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了3年后,溥仪获得特赦,成为一名普通公民。

在改造期间,同为战犯的清朝遗老对溥仪三拜九叩,这些场景被电影《末代皇帝》再现。

溥仪的特赦,考虑到清朝遗老的改造进程,这也是溥仪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溥仪的“罪行”原本是达不到特赦标准的,但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和巨大影响力,溥仪被特殊照顾。

后来,在总理的特殊关照下,溥仪在1962年和李淑贤结婚,一直到1967年因肾癌去世。

而溥仪去世后,随着改造运动的进行,皇权思想逐渐被连根拔起,溥仪逐渐失去了光环。

1995年的迁坟,是溥仪影响力的绝响。

黄土覆棺,世间再无皇帝!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strong>


静夜史


溥仪是第二代醇亲王、清末摄政王载沣的长子,他生于1906年,1908年即皇帝位,为宣统帝,1911年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由此他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

当然,其实这些个事和溥仪都没关系,试想辛亥革命那年,溥仪才多大啊?他老人家是三岁登基,六岁就下岗,啥皇帝不皇帝、退位不退位,他知道什么啊?

按现在的说法,溥仪登基还没上幼儿园,退位了,也顶多就在上大班而已!



溥仪被选中,也是没辙。因为道光以后,清朝几代皇帝的生育能力都成了问题。

您看啊,咸丰皇帝就一个娃,那就是同治皇帝。同治19岁驾崩,还来不及生娃就得天花死了,而光绪皇帝没有生育能力。

从血缘上说,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弟(同父异母),溥仪也就是光绪的亲侄子,在血缘上当然是最近的。

按照中国的传统礼法,除了他,还能谁继承皇位呢?

当然,也算溥仪倒霉,小娃娃幼儿园还没毕业,就从皇帝的位置上下岗了。

那您说,这个小娃往,虽然住在紫禁城里,他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也就是1917年张勋复辟,当时年仅12岁的溥仪被再次推了出来,重新再就业做了半个月不到的皇帝,结果因为张勋的辫子军吃了败仗,结果是第二次下岗。

论起来,这事溥仪能负多大责?12岁的娃娃,未成年人么,你能说复辟的责任在他?

就算他是自愿的,那他也是被张勋的枪杆子逼上去么!

从这个角度上说,清帝退位后,溥仪作为逊帝,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不过因为之前的传统思维,各方势力或想利用他,或敌视他,这个都不是溥仪本人能做主的。

就好比1924年,冯玉祥发动兵变后推翻曹锟大总统,之后又打着革命的旗号将溥仪从紫禁城中赶出,溥仪还不是皮也不敢放一个,就乖乖的滚出来了?

当时,溥仪已经快20岁了,但他有能有什么办法,还谈什么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所谓“皇帝”的崇拜也越来越衰减,换言之,溥仪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越来也被平民化了。

之后,溥仪也有过挣扎,但很可惜也很可耻的,他最终成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工具。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被赶出紫禁城、清东陵陵墓被盗等一系列的事件,溥仪最终在日本人的拉拢下成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实现了自己皇帝事业中的第三次就业。

然而,这位康德皇帝,又能自己做主么?日本人也无非就是利用溥仪昔日的名号来做文章吧!

从这个角度上说,只能说溥仪还有一些残存的利用价值,但要说到影响力,我看是没有。

傀儡皇帝嘛!


坑爹史册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这个身份,注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普通人身份无缘。溥仪退位后,很多人出于猎奇,对于这位末代皇帝非常感兴趣;同时,因为忠君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帝国时代一直延续,不可卒除,所以“末代皇帝”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但依旧有不少人对他心存敬畏,其中不乏一些民国时期思想进步的人士。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历史上著名自由派人物胡适,便是其中之一。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对皇权的敬畏,胡适虽然经过西方民主思想洗礼,已经完全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但当他见到这位已经退位的皇帝时,心中依旧会感到莫名的激动。胡适在受到溥仪的接见之后,在给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的信中如是描写道:

在我拜访皇上的时候,他非常友好和谦逊有礼。我们谈了新诗,写新诗的青年作家们,以及有关文学的其他话题。大门口的耽搁使我浪费了本来可以在宫里多停留一些的时间。因此,我没有待很长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后就告别了陛下,去赶赴另外一个重要约会。……我本打算不让报纸披露这次会见。但不幸的是,一些我不常阅读的报纸报道了这件事,这事对它们来说自然具有头条新闻的价值。……我必须承认,我被这件小事深深地感动了。就在这里,我面对着我国最后一位皇帝,我面对着历史上无数位伟大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

可见,胡适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他作为一个“进步人士”,对于皇帝这样一个专制权力的代表,本应当是充满憎恶的;但当他真正见到这位皇帝,并且与皇帝进行过简短交谈之后,心理依旧为“自己一介平民能见到曾经的九五之尊”而感到无比的激动,尤其是信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单独拿出来,估计不会有人想到这居然出自新文化先锋胡适之手!

在当时的背景下,连胡适这类资产阶级的,系统接受过西方民主理论的知识分子,尚且怀有如此深刻的皇帝情节,自不必说尚未接受平等思想的广大百姓,更不必说清朝的遗老遗少。可想而知,溥仪虽然早已退位,但他的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觑。因此,在所谓伪满洲国建立之时,不少人——满汉蒙皆有,都纷纷去往东北,投奔溥仪——这还是在当时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渐渐得到普及的情况下。而溥仪本身,也享受着“末代皇帝”身份带给他的种种心理上的满足。

直到二战结束后,溥仪被迫接受长时间的劳动改造,他本人也彻底意识到了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此时,中国人民也已经真正觉醒,不再存在所谓的“皇帝情结”,意识到了自己当家做主。因此,溥仪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被新中国所接纳。

说到底,溥仪本人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带给他权威的,是他末代皇帝的身份,或者说是两千年来,封建统治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皇帝情节。随着思想不断解放,这个枷锁已经被打破,自然,溥仪的所谓影响力也就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