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近日,內蒙古達拉特旗的新增病例白某某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他既無外出、又無接觸史,感染原因一時間“成迷”。

鄂爾多斯發佈圖解,詳述了7例確診患者的人物關係與活動軌跡,網友稱:簡直就是柯南。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出入最危險的隔離區,面臨著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做到每一名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調查,獲得儘可能詳細的調查資料。

冬呱視頻走進隔離區,實拍這群戰疫路上最低調的“排雷人”。

1,只是穿脫防護服,就要20分鐘


有這樣一群沉默的人,他們的職稱或許無人知曉,卻做了一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工作。


他們是比“白衣天使”更早也更深入接觸病毒的人,是“戰疫”路線上最隱形的“逆行者”,最低調的“排雷人”。


他們的名字叫流行病學調查員,也叫流調員。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陳偉博、李建彬■


全套隔離服、一次性發套、KN95專業口罩、雙層醫用橡膠手套、防護鏡防護衣防護鞋套......


以上這些繁瑣的流程,是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兩名最普通的流調員陳偉博和李建彬進入隔離區前必須要完成的。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互相進行隔離服的認真檢查■


完成後,他們還要互相檢查防護用品佩戴是否合格。


“剛剛開始時,整個防護準備過程大概要20分鐘,比較熟練也得十來分鐘,這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必要措施,不能有一點點馬虎。”李建彬告訴我們。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全副武裝的冬呱工作人員■


雖然是寒冷的冬天,他們還是要脫掉外罩和棉襖,病房裡溫度高,而隔離服又不透氣,進去的時間稍長就會渾身溼透。


穿上防護服後,他們和二七區疾控中心的一名流調員一起,邁著從容的步伐進入隔離區。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進入隔離病房之前又穿一層防護服■


進入隔離區後,醫護人員再一次對外來人員進行消毒。


還要在他們的隔離服外加穿一件防護服,加戴一層一次性圓帽,加戴一層醫用口罩,並由隔離區護士長親自檢查是否穿戴到位。


穿著厚重隔離服的醫護人員告訴我們:“隔離服穿久了只能感覺到悶熱。”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說到此處,醫護人員已微微哽咽■


“有時候看到她們(護士)從病房裡頭 ,一個病房消殺完,出來扶著牆咳嗽、喘,說實話心理很難受。”


離開病房比進入病房更加複雜,按防護程序一件一件去除防護裝備,每脫一件都要進行一次手部消毒,整體程序又是十多分鐘,手部洗消達6次。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陳偉博用酒精為工具箱消毒■


隨後,李建彬又對隨身的流調箱進行酒精消毒,然後更換了醫用口罩離開隔離病區。


不談流調工作,單是進出隔離區前後的穿脫防護服工作,就能讓很多普通人精疲力盡。


2,每一次流調,都是一次“掃雷”


所謂“流調”工作,是一個嚴謹的工作。

陳偉博告訴我們,調查對象所講的內容,每一個時間點都要完整銜接,不能有空檔。每個環節做的事情、接觸的人都要儘可能的詳細,不能漏掉一個。


漏掉一個密切接觸人員就等於留下一個“地雷”,隨時可能造成很多人傳染,都會影響整體的防控結果。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三名流調人員進行調查■


這次的流調是一名1歲多的兒童和他的媽媽。孩子前幾日出現發燒,符合疑似症狀,由媽媽陪伴進入醫院隔離治療。


媽媽沒有出現發燒等症狀,流調人員對其之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移動軌跡、接觸的人員等進行了詳細的問詢。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和孩子招手■


調查報告形成後,各部門會對他們去過的場所、乘坐過的交通工具進行嚴格消毒,對密切接觸人員進行相應的隔離觀察。


由於在調查之前已經進行了溝通了解,並且大人的防控意識比較強,所以這次流調工作比較順利,流調員大概在隔離病房停留了20分鐘。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調查過程不能有一絲疏漏■


但有時候,溝通是十分辛苦的,並不是每一次的調查都能這麼順利。


有的人會考慮隱私問題,對部分內容進行隱瞞;而有的人會忘掉某些細節,這些東西就要靠流調人員慢慢地去解釋、去引導、去幫他們回憶,最長的調查可能會持續兩個小時。

在與隔離對象溝通的時候,流調員們也會有所感觸。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王衡疊個紙飛機逗孩子■


“他們心裡肯定也難受,想早點回家,開心地和家人在一起。”

為緩解孩子的心情,流調員王衡疊了一個紙飛機逗孩子。臨走時對他們說:“祝你們早點飛出去。”


3,夫妻同在“戰疫”一線儘量不說工作事


“我的愛人也在疾控中心工作,我們到現在沒有休息過一天,女兒在姥姥家,過去很少主動打電話的她經常打電話過來說,快回來吧,什麼時間回來呀……”說到這裡,陳偉博有點哽咽了。


夫妻都在“戰疫”的第一線,雖然近在咫尺,他們卻沒有時間見上一面,說句貼心話。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郭東曉18天未回家,淚眼滿含血絲■


“春節回老家的車票都買過了,因為疫情回不去了,雖然我們做到了完善的防護,但是家人仍然很擔心,我們只能少說工作上的事情,這樣會好一些。”陳偉博的樸實語言表達著這些隱形“逆行者”的心聲。


流調結束時已經是中午12點多,陳偉博和李建彬坐在醫院中心花園的長椅上吃起了醫院提供的盒飯,這是他們的午餐。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小花園上空陽光很暖,陽光能曬乾穿防護衣時身上流下的汗水,似乎能治癒一些壓抑的心。


雖然下午暫時沒有外出的流調安排,但疫情防控刻不容緩,他們回到辦公室後要以最快的速度整理詳細的流調報告,並等待下一次的出發。


低調排雷!他們被稱為戰疫路上的柯南,比醫生更早更深入接觸新冠病毒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待春暖花開,我們都可以走上街頭時,不要忘記這些曾在前線與疫魔奔跑的普通人。


文案:馬健 李婧琨

攝影:馬健

攝像:張凌康

剪輯:閆從明

運營 | 李廣博 盧月麗 李婧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