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点个关注 ,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每次你迷茫的时候我都在

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新型肺炎来势汹汹,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一边刷着信息,一边瑟瑟发抖。

如果发现身边的家人或好友不够重视,便忍不住叮嘱对方,要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餐……面对关乎生命的大事,无数人既是焦虑又是恐慌,争相囤积食物、口罩、板蓝根等等物资。不久前,还因此闹出一场抢购风波。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事情源于网上有新闻表明,有研究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该药在网上顿时被抢购一空。线下的实体药店,有大批人不惜排长队也要扫货,据说连兽用版的都脱销了。不过,很快,反转就来了。有权威媒体澄清:这种药只是“可抑制”,并不是说,一定能起到预防功效,更别说治疗。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这次的争抢风波,才渐渐平息。有人说,这又是一次“无脑跟风”的非理性盲从事件,笑买药的人是被收了“智商税”。

其实,没有人能够完全肯定,自己是否能在某些事情上保持理性。因为在不同的大环境下,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面对新型肺炎,没有人每时每刻都能保持淡定从容。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焦虑、恐慌是很正常的事情。

连夜抢购这样的行为的确显得盲目,但也是普通人对疫情束手无策的无奈。尽管焦虑是自然而然的,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带来糟糕的情绪,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为了帮助大家缓解焦虑和恐慌,我们整理了一些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

作为普通人,如何缓解焦虑恐慌?

面对过度的焦虑,我们该如何缓解?

第一步,请先接纳这份想法和感受。我们要明确一点,焦虑和恐慌就一定是不好的吗?未必。

厄内斯特·贝克尔在《拒斥死亡》一书提到:“动物为了生存,必须通过对恐惧做出回应,以保护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虑、恐慌是求生本能下的一种信号。

比如,我们常常疫情会不会恶化?

疫情会不会影响工作和收入?

自己囤积的物资够不够用,预防措施行不行……

这些焦虑,本质上都是在提高我们对疫情的警惕,这是很自然的。

当然,凡事都要有度,焦虑和恐慌如果过度了,将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所以,第二步,请在已遵守各种基本预防措施的前提下,理性地觉察到,自己是安全的,不必过度紧张。试着给这份焦虑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地方。比如: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等。

第三,还可以给自己列一个清单,写上那些如果做了,就会让你感到开心的事情,然后去实行。比方说,你喜欢玩游戏,就去玩;喜欢看电视剧就去看……尽可能让自己放松。当察觉自己要被负面情绪淹没时,这些都是你应该做的事。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如果现了疑似症状,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得确认自己是“真病”还是“疑病”。在当下,网上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让人不知所措。

我曾看过,有医生新型肺炎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在网上公布,结果,底下的评论几乎全都在说“完了,我好像全都符合”“我这肯定是被感染了”……光看评论区,还以为全世界都沦陷了。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自己吓自己。一方面,人们容易受“可得性偏差”的影响,即会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对整体事件的做出判断,犯下以偏概全的差错。

另一方面,人类本身有着一套对威胁性敏感的认知系统,所以会更容易记住那些极端的、让人恐惧的事例——比如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从而加剧了我们的焦虑。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那么,该如何克服这种“疑病”的焦虑呢?

  • 1、通过可靠的医疗手段证明自己是否健康,不要自己吓自己。

或许你身上有些病症真的很符合网上流传的说法,但或许你只是在吓你自己。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不是自己一个人恐慌,而是坦诚地接受这份感觉,冷静下来寻求正规的医学检测,以确定事实。

  • 2、试着通过冥想放松。

焦虑的情绪,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紧张起来,出现不适。这时候,可以尝试用冥想的方式,放松一下。坐在一个平稳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放空思维,什么都不用想,感受这份宁静,直至感觉你的身体放松了。

3、从过度脑补中抽离,理性思考。

你可以先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然后逐条深入分析为什么自己会这么认为,最后站在一个更高一层的“观众”的角度去判断这些想法是否真正成立。

不抢口罩,不囤双黄连,疫情笼罩下,建议你收好9条心理保护方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十分有限,很容易就会为自身的渺小无助而感到焦虑,只能不断地刷新信息。只是,人们如果没有经过特殊训练,背后没有专业支持,大剂量暴露在过于残酷的信息流之下,很容易就会被一些难辨真假的信息卷入,造成

替代性创伤

特别是天生善良、纯真、同理心强的人,在看到不好的消息时,很容易就会产生内疚、羞愧等“负罪感”。然而,这样只会让你越来越疲惫,不仅无补于事,还会使得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所以,如果察觉自己身体或者心理感到不适,请立刻离开微博等信息来源,去做些放轻松的事情,哪怕只是去看看绿色植物、听听音乐。

疫情之下,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保护好自己。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共勉。

最近爆文

点个关注 ,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学习心理干货。每次你迷茫的时候我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