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房價漲到這麼高,喊逃離北上廣的聲音卻沒了,原因是什麼,你怎麼看?

尋找戴維斯


這個問題比較有趣,我說說我的觀點。

其一,逃離北上廣的聲音在任何時候都有,目前聲音不大隻是媒體覺得這一論調不再是熱點所以宣傳較少而已。還記得當時熱門的時候都拍了不少逃離北上廣為主題的電影與電視劇呢!

其二,逃離北上廣原因很多,因人而異,房價只是在一個階段上漲過快時大家心理上還沒接受時成為當時的背鍋俠罷了,還有更多背後的原因,比如養老,比如職業,比如家庭等等。俗話說“溫水煮青蛙”,當房價上漲經過這麼些年的上漲,已經成為北上廣抗通脹的手段與方式之一,你再怎麼說改變不如大局,不如默默接受,是大多數人目前的心態,因此對房價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其他方向。人們願意對有可能改變或影響到的方面感興趣,一旦超出控制或夠不著,人是沒有興趣關注太多的,這是人性使然。

其三,逃離北上廣實際上目前有許多實施的個案了,有人到麗江開了店又回到了城市,也有人去武漢生活的悠哉樂哉,身邊這些鮮活的案例讓人們更加理智的看待這一論調,也是目前逃離北上廣不被太多提及的原因。畢竟離不離開是個體的選擇,一旦選擇了A就自動放棄了B,結果沒有可比性也就沒有太多說服力,所以與其聽別人的,不如按自己的做是目前每個身處北上廣個體的共同選擇。

總之,逃離北上廣的論調確實在一個歷史時期被大肆宣傳,目前處於蟄伏期而已,只要地域差距還存在,就會一直有人提,有媒體宣傳吧。


職場諸葛2019


可能是時代不一樣了,現在這個時代是互聯網時代,而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

我本科的一個好基友,畢了業我去讀研,他去了北京的一家互聯網公司(不是碼農)。那會是16年,北京的房價好像不止3萬,至少4萬左右。當時的互聯網公司待遇非常一般,一個月8K,管吃不管住,所以他就跟4個人擠在一個90平的套間裡。儘管平時聯繫的時候,他會抱怨北京很堵、看病很難、消費很高、房子很貴,但是他從來沒有提過想逃離北京。

2017年,國家發展重點向互聯網、人工智能領域轉移,2018年達到高潮。而所有的新政策、新紅利的出現,首都北京永遠是第一個施行並享受的。這兩年北京的互聯網公司紛紛漲薪,尤其是對那些有過幾年工作經驗的員工,待遇都翻倍了。我們學校是一個純理工科院校,計算機專業非常一般。但是來我們學校招聘的企業給我們專業(能源類)開的工資一般都是7-9K,給計算機專業的沒有低於15K的。

2019年,我也要畢業了,前陣子又跟這個老鐵聯繫了一下,他告訴我他又換工作了。我聽到這個的時候還苦口婆心的勸他說:你這樣跳來跳去的對自己不好,平均在一家公司呆不到一年啥也學不到,工資什麼的剛有起色你就離職了,這樣永遠掙不到錢啊。但是他告訴我說:老哥,你就是在學校呆的太久,互聯網行業基本都是一年一跳,而且我在一家公司呆一年能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互聯網行業裡面太大了,要想學不同的技能必須多嘗試不同的部門。

最近他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個他製作的宣傳片,問問我的意見。我點進去看了一下,從背景音樂到配圖、再到整個視頻的剪輯都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最讓人震驚的還不止於此,這個視頻的主題是他們公司邀請了一個牛人來給他們的學員做培訓,我一看,這個人竟然是讓·梯若爾(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陷入震驚的我冷靜後對他一頓狂贊,而他只是淡淡的說了句:常規操作常規操作。

僅僅過了3年,從他的表達、思考上都能看到明顯的進步,而且現在我們兩的格局也已經完全不同了,我還是那個追求穩定的傳統小子,而他早就變成一個有想法、有目標、有規劃的三有青年了。

另外,這幾次聊天再也沒聽到他抱怨北京房價高,也許這小子現在已經發財了吧。而他的變化,可能從側面解釋了為什麼這幾年沒人喊逃離北上廣了。


唐島灣大俠


“逃離北上廣”,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本人一家人在深圳已經居住了15年,在深圳認識自己的老婆,然後組成家庭生孩子,可以說深圳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相比較其他內地城市,有人先天性的優勢。一,深圳有大量的工作機會,只要你不是很懶,無論你處在什麼階層或者文化水平有多高,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二,深圳是一個靠真實水平吃飯的城市,競爭相當激烈。如果你水平不錯,富有挑戰性,那麼深圳是你不二的選擇,而且很快有你的一席之地。三,如果你想做生意的話,小到在馬路邊開個麵館,大到開一個百人的工廠,只要你敢想,而且敢做,年入幾10萬到幾百萬那都不是夢。四,深圳的創業和就業環境比較好,城市管理比較先進,特別是現在深圳的治安相當的好,本人做生意很多年了,除了打架基本上很難看到敲詐勒索和搶劫等惡性案件。

說到逃離北上廣深,我想大概應該說的是北上廣深的快節奏給大家工作和創業的帶來的巨大壓力和緊迫感,以及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斷上升而造成的。就以我來說吧!本人在深圳經營飯店已經7、8年時間了,老婆,在一家知名的經營圖書文化的商場擔任店長,一年下來也有幾十萬的收入,現在養有兩個小孩。現在我們可是一天都不敢停下來,每天的開支巨大,每個月還房貸,交房租,小孩上學,朋友交際應酬,還有我們兩的保險,車險還有養車的費用。算下來一個月固定1萬元的開支,這還不算買菜買奶粉等等,其他的隱形開支。作一個收入不算太差的我們來說,在深圳這個城市,我們也是壓力山大,所以才有了很多人逃離北上廣深的想法,我身邊很多朋友,包括親戚,確實很多人從深圳回到了老家,可能老家工資稍微低一點,但各種開支確實少很多,壓力也少了,上班可能也不用跑步了。但至少對於我來說,至少目前我還沒有離開深圳的打算,因為深圳能給我的,其他城市給不了我,深圳給我們巨大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巨大的機會,只是看我們願不願意去爭取而已?我想說,如果你還年輕,還有奮鬥的資本,深圳一定是你最好的選擇。


深圳80後老王


想說“逃離”不容易——深圳:回頭率為什麼高?


有的人曾經離開深圳,但又再次擁抱深圳。

有的公司曾經告別深圳,但又掉頭反身,再次進駐“二進宮”。

確實,有人說,深圳“看上去很美”,但高成本、高地價、高房價,想說愛你不容易。

但又是什麼原因,讓深圳“回頭率”挺高——想說分手還真不容易!

2018年,在經濟下行的趨勢中,高地價、高房價讓華為難以忍受,將終端總部、工廠“遷徙”到東莞松山湖,搬家陣勢可謂浩浩蕩蕩——這成為“逃離”深圳的一個標誌性的事情。

華為起了一個頭,“逃離”現象開始增多。一些中小企業包括一些高新企業也收拾行囊,忍痛揮別深圳,忍痛揮別一線,轉移前往二三線。

然而僅僅相隔一年,卻又有一些中小企業迴流,陸續返回或準備返回深圳。

毫無疑問,在各大城市“搶人”的背景下,深圳當然是張開雙臂歡迎!

“逃離”一線,說易行難,這當然遠不是感情問題。一線城市高大上,但絕不僅僅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宜業優先——營商環境沒的說。一線城市的營商環境當然是中國最好的,而且還會越來越好。例如,最新出爐的省級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指數廣東名列全國第一,而城市的這一能力指數深圳、廣州等7個城市名列前茅。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在現代觀念、行政成本、服務精神、技術依託、高效便捷等方面,象深圳這樣的一線當然是榜樣,特別是各種營商場景、細節的具體比較,有比較才會有傷害。不比不知道,一比可能會嚇一跳。就是辦一個手續,都能體現出明顯的差距來。諸如此類,更加強化了人們“就高不就低”的切身認識和感受。

第二,乘法效應——各項頂層利好政策落地生根。利好政策不僅是預期,而且正在變為現實;利好政策也不是加法作用,而是乘法效應,起的是化學反應,比如,從全國、到廣東乃至深圳都在加大力度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切切實實地利好企業,整個經濟逐步向回暖方向發展;比如,灣區發展的大好前景開始顯現,硬聯通發展一流,軟聯通開始強化,深圳的科創、金融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掀起了創新創業的新熱潮;又比如,全國戶籍政策放寬,門檻降低,而深圳近些年在住房、教育、稅收、積分入戶等出臺了很多措施,對國內外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大,競爭力逐步加強……

第三,朝陽氣息——創新創業的生態活力煥發。企業創業、科技創新都需要一個優化的大環境和氛圍。就象美國硅谷一樣,企業需要一個科技扎堆的環境,科技人員也需要一個知識和智慧扎堆的氛圍,好的創意,好的點子,好的靈感,好的交流,讓技術得以孵化,讓智能得以升級,讓產品得以落地,讓品牌得以風行……深圳有很多中小科技企業,一些正在起步,從0到1,科技扎堆就是氛圍,科技扎堆就是生產力。深圳還有一流的領軍企業和先進技術,有華為,有騰訊,有大疆,有原創,有5G技術,有人工智能……而且,廣深、香港在科創方面聯手,優質教育科研資源和高新產業聯袂,將進一步催生企業創業,催化技術創新,搶佔科技制高點。

第四,“高低錯落”——城中村將不拆了。深圳城中村由拆變治,雖城中村然有礙市容,但保留一些城中村,保留一些生產、生活成本的窪地,讓初來乍到的中小企業、外來人員、產業工人有一個落地的“基站”,有一個得以起步的生存、生活及發展之所。眼前腳下就是一線,有盼頭,有幹頭,有前景,有未來!在這個一線城市,有高門檻,也有低門檻。有高臺階,也有低臺階。要知道,要邁上高臺階,必須經過低臺階。

潮流為什麼總是返回大海,沒有別的,因為海納百川。

開放、包容,這是文化。深圳就是要成為大海。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生命本悟,快樂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歡迎訂閱——


經行天下光未央


現在北上基本五六萬起步了,廣深三四萬起步,前幾年說逃離的那些大多是月薪一萬以下,然後研究怎麼掙也不可能在這些地方買房了,絕望了就選擇一個二線城市也就是老家省會城市,但是老家省會城市的收入那基本上就是降了一半因為人脈環境技術都要重新瞭解重新適應,然後這幾年眼看著自己選的二線城市升為新一線城市,房價飆升到被一線城市打敗的那個時代,所以就感覺自己在二線城市還沒混得開,房價已經到自己不可能買得起的時代了,於是這三年在新一線留吧很多事情還沒像以前在一線那樣熟悉,回去吧,以前的關係都斷了,很多業務都開展不了了,要基本上重新再來,再逃離回到地級市縣級市或村鎮那又怕以後連村鎮的房子都買不起了,只能和父母擠著住了,但是說到娶媳婦兒或嫁女娶的不在大城市買房人家不嫁,嫁的不說大城市,回到地級市就和一線城市的優質男的數量沒法比,再怎麼降低條件都找不到合適的,完全超出自己的底線最後要麼單著要麼找個農村的,比原來追自己的男生降了幾百個檔次的就這樣嫁了,婚後什麼樣可想而知。後來離婚了各種抱怨社會的又回到了大城市,然後再怎麼找人家也不要二婚女了,還被以前的追求者譏笑諷刺最後也許幸運的找到一個二婚男帶孩子給人家當後媽甚至沒房沒車,收入平常,因為自己不想孤獨終老。所以想到這很多就哭了失眠,然後那些在以前二線城市現在新一線城市的慢慢的灰溜溜的又回來了。


D開到荼蘼J


遠離容易,再回就難了。

選擇了就要堅定,在生活中尋找美好!

見過了大城市的繁華與豐富,回到二三線或者自己的家鄉,會不自覺產生對比。地鐵裡擁擠的人潮依然有人學英語,清晨的奧森公園五點多就有人開始跑步,深夜裡不便不休的寫字樓,在高房租的壓力下奔波辛勞,卻努力向上的人們....有疲憊,也有快樂。



逃離容易,但不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人不可能永遠都躲在舒適區,即便你這輩子安逸自得,你的孩子呢?再打回原形自己奮鬥嗎?北上廣之所以擁擠,一定有大家追逐的理由。逃離了北上廣是否有更好的選擇?落荒而逃再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北上廣給了太多人公平競爭的機會,城市平均工資更高,即便沒有學歷也可以送外賣,開滴滴,做小生意,只要你想。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北上廣不是唯一答案。我們在能選擇奮鬥的年紀一定不要過早的選擇安逸,等到同齡人積攢了財富,拓展了視野,增加了人脈,邁過了一個又一個坎,而你為了給老母親看病拖家帶口在北京的醫院掛罕有的專家號,辛酸一樣不會少。

向上永遠都不能停啊,這就是人生。


抓破美人臉


我來回答一下關於逃離北上廣深這個問題。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生活和工作效率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城市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因為城市提高了人們出行,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和質量。

由於互聯網的發展,產業發展從以前的分城發展,慢慢變成了大城市的優勢。很多的產業,只能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才可以生存和發展,小城市的人口只會進一步減少。

可以預見,未來十年,中國將會由城鎮化向特大城市化發展,人口會集中在一二線的特大城市及大城市圈,而四五線城市的人口會進一步減少。

逃離北上廣深,只能是一個情懷而不是現實,而奔向北上廣深才是現實和規律,是未來十年人口發展不可逆轉的規律。



菜頭演故事


以前想逃離北上廣,是因為壓力太大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是無論工資水平還是生活環境都是一流的,周圍的朋友和同事都是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思想觀念和價值觀也差不多。

但是逃離北上廣以後呢,以前被人裹挾著前進,不知不覺中就會前進一大步。現在突然就會沒了方向,而小地方那種看似寬鬆卻有一張無形的關係網讓你撕不開也扯不斷的感覺,有勁兒也使不上。

所以經歷過的人都懂,只好重新抖擻精神回到北上廣,再一次走上拼搏的道路。


我的房子我做主


去年回內地老家一趟,遇見朋友的小孩大學畢業在找工作,我那個朋友說他這一段為了給小孩安排個好的單位,天天找關係、請客喝酒,身體實在受不了,把他請客的故事講給我聽,我感覺內地關係網太複雜了,反覆問自己如果在內地能找來關係嗎,能給小孩安排好單位嗎?我給他說我小孩在深圳找工作,我沒操一點心,因為沒一點關係,完全幫不上忙,完全靠小孩自己,我也相信找關係沒用,面試公開公平全程錄像,被錄用很順利。像我這樣不會搞關係的人還是留在深圳好,這裡完全憑本事吃飯,沒有能力就被淘汰,沒業績就沒有尊嚴。


大洋藍鯨G


不管你喊還是不喊,每年都會有人離開北上廣,也會有新的人加入。

三年前很多人喊,其實只是一些自媒體在帶節奏罷了。每一波房價的波動,都會引起市民的一陣騷動。而這些騷動恰好被媒體工作者發現了。然後,把那一部分躁動的聲音,傳播給更多的人知道。加上各大V的吹捧,自然會想成一種熱鬧的現象。現在的各大媒體平臺,大家都知道的。大家關注的,都是熱點,流量會吸引流量。然後,只是網上面熱鬧而已。現在生活中,還不是該幹嘛幹嘛。

離開還不容易,還不是買個車票的問題。難的是怎麼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