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为什么能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桃花岛建别墅


魏延死后的后三国时代,姜维就是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

姜维这人比较奇葩,他虽然武艺相当不错,但发挥极端不稳定,属于“人来疯”类型。


如果是正常对战,姜维的表现差人意,但骤遇强敌或身陷险境之际,又突然打鸡血,发魔症,大招制敌。有点像上个世纪的中国男足,遇强不弱,遇弱不强,懵懵懂懂地常被也门、印尼这些弱旅打成漏勺,急了眼却能把阿根廷干掉。

举几个例子。

姜维第一次亮相,对阵的敌人是恐怖的常山赵子龙,三分时代最狠的人,斩杀率超过所有的战将,死在赵云手下有名有姓的战将高达24人,这都不包括长坂坡屠灭的四十多无名将领,张郃和徐晃俩人都不敢惹他一个。


姜维就这样和赵云动了手,书中说,“战不数合,姜维精神倍长”,意思就是打上鸡血了。把赵云都吓了一跳,大惊之下,匆忙撤退,赵云身经百战,知道这种打鸡血的敌人不好惹。

姜维曾经与邓艾的儿子邓忠有过交锋,两人大战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邓忠,一个毛头小伙子而已,但姜维始终拿不下,觉得邓忠枪法“全无破绽”,于是就诈败,放冷箭射之,被邓忠躲过,一枪照后心刺来。

情况危急,姜维突然小宇宙爆发,一侧身闪过枪尖,挟住枪头,然后拔剑砍,邓忠慌忙逃走。

姜维还曾经与杨欣交锋,杨欣比较弱鸡,姜维一个回合就把他击败了,杨欣逃跑,姜维决定展示一下的射艺,连放三箭,没有射中。姜维认为不是自己箭术不精,而是弓不好,一怒之下折断雕弓,策马追赶,却马失前蹄,栽了狗啃泥。当然,也不是姜维骑术不精,而是马不好,所有倒霉事都摊他一个人身上了。

杨欣返回头来,要结果掉姜维,万分危急关头,鸡血涌头,姜维大爆发,嗖一下蹦起来,一枪戳烂了杨欣的马头,杨欣也栽下来了。

这就是鲜明的姜维特色――玩儿的就是心跳。

姜维与徐质交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九回中。

回目: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姜维北伐中原,司马昭率兵迎战,前锋大将就是徐质,使的兵器是一柄开出大斧。

当年赵云特别擅长收拾斧将,如钟绅、刑道荣、韩德、徐晃,赵云对付这些人非常轻松。但姜维明显没有向老前辈好好学习。

徐质出马挑战,蜀军中先是廖化来迎,但“战不数合,化拖刀败走”;张翼挺枪再上,“战不数合,又败下阵”。都不是徐质的对手。

姜维也没有把握取胜,就收兵回营向夏侯霸请教对策。夏侯霸评价徐质“乃司马昭手下一勇夫耳!”

然后定下诱敌之计,以粮草将徐质诱出大营,徐质抢粮,后方火起,慌忙后撤,姜维从烟火中突然冲出来了,他很聪明,不和徐质硬碰硬,而是先用枪刺倒了徐质的马。众兵蜂拥而上,把徐质大卸八块。

姜维与郭淮对战是在本回中。

郭淮收服了羌人首领迷当,带人来诈姜维,到了蜀军中军帐前,突然动手杀来,姜维大惊,匆忙上马逃出,郭淮穷追不舍。

要说郭淮的战斗力并不强,连夏侯霸都能打败他,但这次姜维走得急,没有带兵器,腰间只有一把弓,箭都掉光了。所以郭淮就放心追赶。

姜维绕山路而逃,郭淮挺枪追之。姜维假装射箭,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郭淮连躲数次,看没有箭到,知道姜维没有箭,就也以箭射之。

危急时刻,姜维鸡血翻涌,来了一招空手接箭,然后等郭淮追近,一箭射去,郭淮还以为姜维又是虚张声势,不防被射中面门,应弦落马,死于非命。

要说姜维的武艺,要打败徐质费点劲,要打败郭淮不是什么问题。但干掉徐质和郭淮,都不是正常作战,而玩的都是阴招。


馋嘴肥猫铲史官


姜维杀徐质并非轻易,而且徐质不是死于姜维之手而是死于蜀围攻;至于姜维杀郭淮则充满了凶险,一点也不容易。

姜维北伐时期,蜀汉基本就姜维一个能打了,算上后来归降的夏侯霸,整个蜀汉集团也就这两个武艺还算精湛,当然曹魏集团当时除了邓艾之外也没有武艺特别出众的,徐质和郭淮都算曹魏集团中比较优秀的武将了,都算当时的名将。

徐质其人

徐质,曹魏名将,颇有战功,曾斩蜀将张嶷,徐质多次随魏雍州刺史陈泰出征,力拒蜀大将姜维。

徐质的武艺很不错,姜维北伐时期,司马昭为大都督带兵前去迎敌,辅国将军徐质作为先锋带领五万大军现行,在两军阵前徐质表现优异。

数合败廖化:徐质叫阵,出马挑战,蜀军先锋廖化出战,结果战不数合,廖化就败走了。

数合张翼:蜀汉大将张翼见廖化战败,不服去挑战徐质结果还是只数合就被击败。

连败廖化、张翼德徐质挥军突击,蜀军大败,连退三十里。

廖化、张翼在姜维北伐时代都可以算是蜀汉武将中武艺很不错的了,但是都是只数合便被徐质击败,可见徐质武艺很不错,与王双类似,有准一流武将的水平。

徐质之死

徐质之死和王双类似,姜维和夏侯霸商议,蜀军用了诱敌深入的计谋。

姜维以粮草为诱饵,司马昭令徐质带五千人前去劫粮,结果徐质孤军深入被蜀军引入埋伏圈,魏军大败,徐质突围而出。

突围的徐质没有跑多远,被姜维带大批人马截住,姜维突袭杀到人困马乏的徐质猝不及防战马被姜维刺死,坠下马的徐质被围上来的兵将乱刀砍死。

徐质并不是姜维所杀,而是中伏后落马死于乱军之中。

郭淮其人及之死

郭淮,字伯济。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魏建立后,任雍州刺史、射阳亭侯,镇西将军长期与诸葛亮作战,料敌准确,屡立战功。后姜维北伐时期也屡拒姜维。

姜维北伐杀死曹魏先锋徐质后,再次重创魏军,将司马昭及其所部围困于铁笼山上,姜维联合羌王请其派兵相助。

没有想到羌王被郭淮击败后反水,姜维措手不及受到郭淮、羌兵和铁笼山魏兵的三面夹击,蜀军大败,姜维单人单骑逃命。

郭淮见姜维逃跑觉得这是一个大大的移动军功,于是便追杀姜维,姜维逃跑的时候很狼狈,连武器都丢了,只有一把弓箭却连箭矢都没有,见姜维如此境况郭淮便大胆的追杀姜维。

郭淮之死:

但是郭淮大意了,向姜维射箭结果被姜维接住了一支箭矢,姜维等郭淮追近,一箭射中郭淮面门,被就回去的郭淮当天便死去。

可见徐质、郭淮并不容易对付,徐质是姜维用了谋略让其中伏陷入重围后围杀的;杀郭淮姜维更狼狈,自己都是命悬一线,只是死中求生奋力射杀郭淮,但是形势是万分凶险。


我家的猫叫皮蛋


细论之,也并非轻易取胜!确切地说,应该是攻其不备,险中求胜!!!OO三国后期,姜维文武全才,也属当时名将。姜维斩杀徐质射死郭淮的惊险场面出自演义第109回中。先是有徐质手持开山大斧,连胜蜀将廖化张翼两人大败蜀军。后来姜维以粮车诱敌,设伏兵大败徐质。徐质死战脱身,慌乱中偶遇姜维,坐骑战马被姜维刺倒,为众兵砍杀!此为用计巧杀。00射杀郭淮前险象环生,突遭迷当兵变,慌乱中姜维赤手,所带弓箭,只有空弓在手,壶中之箭全都失落,郭淮追赶甚急,姜维故意虚拽弓弦多次,以麻痹郭淮。郭认准姜维无箭放胆追来,所射之箭被姜维出手接住回手反射,郭淮无备中箭落马而亡!此纯属攻其不备险中取胜!由上可知,杀徐质射郭淮,实属费周折,巧用计,险中胜,决非是轻而一举!


张永科38


一说姜维杀郭淮和徐质,但证明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剧情了。在小说的后半段,剧情进展明显比前期快得多,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武将和战役也很少,但即使是这样,依然出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角色,比如徐质就是这样的人。

蜀国后期人才匮乏严重,也只有姜维能带着一干老将去冲锋陷阵了。在对抗司马昭大军时,姜维派出的是七十多岁的廖化与六十多岁的张翼去打先锋,姜维对徐质并不熟悉,就问新降的夏侯霸此人是什么来历,夏侯霸的回答也很简单,他说徐质是司马昭麾下的一个勇夫罢了。

也就是说在夏侯霸眼中徐质也不是什么值得一吹的地方,但人家徐质可的的确确是老年人“收割者”,在与廖化和张翼的战斗中,徐质先是速败廖化,又速败张翼,不要觉得这两个老东西不能打,人家廖化在这时候还活了七八年呢,并且依然能够阵斩邓艾副将郑伦(郑伦没有乌鸦兵!),可见其恐怖的状态。因此单凭速败两老头的战绩,徐质的实力,就有吹的可能了。

但徐质运气不好,自己的战斗智商也不高,在贪图木牛流马之后不幸中计,慌乱惊恐中被姜维刺中,然后死于乱军之中。这样也可以说明,二人虽然没交过手,但姜维在常态下很难拿下徐质,故只能设计将其杀死。

徐质就这么匆匆的来匆匆的走了,不留下一丝云彩。

历史上的郭淮可是曹魏名将,他可不是小说里的怯阵鬼,也不是与王司徒一起出演鬼畜的“锅将军”,更没有死在姜维手上。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体现姜维的勇武,居然给郭淮设定了一个足以让人笑掉大牙的结局。但是郭淮策马追杀姜维,姜维没有武器,只有一把弓还没带箭,就这样姜维先虚拉弓吓唬了好几次郭淮,郭淮意识到他没有箭就拿箭射姜维反让姜维表演了一出空手接箭的好戏,于是天水麒麟儿反身一箭,射死了郭淮…可见,郭淮的射术是有多差。

不知道郭淮泉下有知,会如何对罗贯中的描写做怎样的评价。

历史上的郭淮是曹魏的四朝元老,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直到曹芳被移之后,郭淮才病逝。此时的郭淮也是古稀之人了,可以说他算得上是正常死亡,没有什么被姜维反杀一说。


郭淮死后,姜维还继续闹腾了近十年…


逻辑文史游


其实姜维在铁龙山击杀徐质和郭淮并不轻松,而是大费一般周折的。

公元251年,姜维领兵三十万出祁山,命廖化,张翼为先锋。夏侯霸为向导,张嶷为合后,胡济为运粮使。魏国知道后,司马师命司马昭为大都督,辅国将军徐质为先锋前去拒敌。这个时候徐质第一次亮相。徐质的官职是辅国将军,看来深的司马氏器重。而这个徐质也是用开山斧的。姓徐又使开山斧,会让人想到徐晃。只不过这个人和徐晃毫无关系。可能单纯是徐晃的崇拜着,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徐质用什么兵器,但是罗贯中给他开山斧这个武器,俨然是想把他当做三国后期“小徐晃”来看待。

不过徐质第一次出战,就让人眼前一亮。几个回合分别速败廖化和张翼。虽然在三国迷眼里,廖化,张翼不算什么猛将,但是也绝非泛泛之辈。能快速击败廖化,打败张翼。徐质还是头一个。这不算什么,最让人觉得徐质武艺不一般是姜维的反应。姜维大家都知道,三国后期武艺绝对的王者,并且一般都是遇到强敌,廖化张翼解决不了的,姜维会亲自上阵迎战对手。但是这一次姜维主动撤军,要用计谋干掉徐质还是头一遭。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姜维是一个练家子。通过徐质和廖化张翼的对决中,已经定位出徐质的武艺,觉得自己亲自上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姜维才智取。可以说徐质让姜维犯怵。徐质确实对姜维造成一定威慑力。


不过姜维也不是一般人,一用计策,使得徐质贪功冒进,孤军深入,被打得焦头烂额,人困马乏的时候撞着姜维,被姜维一枪刺中坐下马,被乱刀砍死。辅国将军徐质就此谢幕。可以说徐质武功高,但是就是一个匹夫之勇,罗贯中想通过这场战役展示姜维的高超智谋。后来果然夏侯霸装扮成徐质,进入司马昭大营,突然发动进攻,把司马昭逼的狼狈而逃躲在铁笼山,姜维围住下山通道,而山上只有一口泉,可供百人使用,而司马昭有三千人,司马昭被困在铁笼山等死,这就是三国后期有名的战役——铁笼山之围。连罗贯中都忍不住写了首事来赞美姜维的这场出色的军事行动“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姜维没有想到郭淮策反羌王迷当。在姜维迎接迷当的时候迷当突然袭击,让姜维措手不及,赶紧骑马撤退,但是因为走得急,长矛,佩剑没拿,箭矢坠地。手上只有一张弓。这个时候郭淮看见姜维没有武器挺着枪就追过来。谁看到这里都会为姜维捏一把汗。万一郭淮要是追上姜维,姜维很有可能性命不保。而姜维虚射数箭,想减缓郭淮的追击速度。一开始郭淮还以为有弓箭射过来,但是最后发现姜维没有箭,来而不往非礼也。郭淮也回敬一箭。然而没想到的是一个大反转出现了。郭淮一箭射过去,竟然被姜维一手抓住,搭在自己的弦上。回头一箭射倒了不再做准备的郭淮。完成了一场漂亮的反杀,使得自己反败为胜。大家都知道弓箭是有加速度的,而且速度极快,而人的反应是没有弓箭快的,躲箭都不是很容易,更不用说接箭。而且姜维是背对着箭,反手接箭,这样的本事就算拿到前三国也会让很多高手自愧不如。也充分印证了姜维后三国武力第一的事实。而且这样接箭的神技,全书仅此一例。罗贯中还是非常欣赏姜维的,赋予姜维如此强大的能力。而射箭的人郭淮,也绝非是一个平庸之辈,虽然打不过姜维,但是实力也不差,后三国第一的姜维能接着一个实力不赖的高手郭淮的箭,不能说郭淮差,而是姜维太强。


此一战也可看出姜维的胆子极大,本事极高。总是能做到将逆境变成顺境,把败局变成胜局。这样的实力实在难得可贵,哪怕是放在前三国也是相当出色的。也难怪裴松之会把姜维列为三国九大天王之一。(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铁笼山一战,姜维砍死徐质,射死郭淮,差点逼死司马昭。虽败犹荣。让大家充分看到姜维的能力。罗贯中用这一场战役的三个主要事件,为我们展示了姜维的智谋,武功,以及反应力等多种技能。让我们的认识了一个全面的姜维。一个三过后期为北伐大计无憾无悔的付出的姜维。只是姜维生不逢时。蜀汉的灭亡不能全怪姜维。只能用姜维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我计不成,乃天意也。”


泠朔


姜维派一对人马押送粮草,故意放消息给徐质,引徐质前来劫粮,趁机把徐质打得大败,杀死了徐质。可以说徐质是死于中计。

置于郭淮的死,则是因郭淮引羌兵来攻姜维,姜维大惊骑马逃走,在逃跑途中射死了郭淮,这里就有特意描写姜维神箭手的嫌疑。

当然这是演义,姜维九伐中原,为了突出姜维的能力,这样安排属合情合理。


企卫文化


轻易是什么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