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喜歡寫詩的你還記的多少小時候的年味呢?你有鄉愁嗎?

依蒙小詩


現在的過年和小時候過年不同了。小時候家裡窮,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回肉,一個水果,一碗白米飯,更別提壓歲錢了。盼望過年,買上一小串鞭炮,一個小紙糊的燈籠,走東家,串西家,在吃的方面,也有一點小小的改善,就別提有多高興了。那時候的年味就顯得特別的留戀。

現在不一樣了,生活好了,平時都比那時候的過年吃的都好,吃喝穿戴,一應用品,什麼都不缺,年味自然平淡了許多。過年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不過,我覺得,年還是要過的。年不僅僅是生活上改善的需要,更主要是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承載華夏基因,龍的子孫認同,民族依附的情結感的一種表達,這才是最重要的。


滕德和616


過年了,喜歡寫詩的自己,寫了好幾首回憶年味的詩。一閉上眼睛都是兒時的畫面,那年味就在眼前,總是那樣清晰。

兒時的年,雖然清貧,可一家人聚在一起,張燈結綵,歡天喜地在一起,那是幸福。貼春聯,刻掛錢,放鞭炮,穿新衣服,有一幫兄弟姐妹,很暖。

常年漂泊在外,年齡越大鄉愁越濃,心裡,詩裡處處是炊煙,句句是鄉愁。





浪子林楊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我出生在一九六五年,小時候特別喜歡過年,因為過年一是熱鬧,二是過年那幾天都會吃一些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

一過臘月二十三小年,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那時家家戶會在這幾天裡蒸一天的饅頭,豆包。饅頭有純白麵的和玉米白麵的兩種,豆包大都是白麵和玉米麵的,豆餡都是自家自留地的種的紅小豆和豌豆,有的還放點大紅棗,從白天到晚上整個村裡到處都飄蕩著饅頭和豆包的清香。

看路遙遙路不遠。觀山不高石層層。那時從早到晚大人孩子就開始推碾推磨,忙個不停。人最多的地方就算是看殺豬的,屠夫嘴裡含著殺豬刀,用腳踩著被捆得四腳朝天放在小木桌的豬的豬頭,然後把刀從豬脖子下邊捅到豬的心尖上,用大瓦盆接住從刀口流出來的豬血,血流盡了豬也斷了氣,屠夫然後在豬蹄子上用刀割一個口子,用細鐵棍竄進去捅到豬皮下的各個地方,接著把嘴對住刀口用力吹氣,把豬吹得鼓起來後抬到放有熱水的大鍋內把豬毛刮掉,然後再開堂破腹。破腹後有的屠夫會用手扣出一塊肥油送入自己的口中,美美的邊吃邊收拾豬的內臟。

臘月29的晚上開始炸丸子,燉豬肉,這些活大都是母親一人去做,我們男孩有時只會燒燒火,一直忙到很晚才會結束。我最難忘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們都入睡了,母親還會不停的再忙,等肉熟好了他會把我們從夢中叫醒,把從骨頭上撕下來的瘦肉送給我們吃,儘管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我想起那一幕的時候一種莫名的痛苦就會湧上我的心頭。

年三十早上的一頓飯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母親會把家裡所有好吃的做出來讓家人吃,三十這一天從早上起來村裡便會有連續不斷的爆竹聲,吃過早飯便開始準備剁餡子包餃子,三十下午的餃子是菜和肉餡,這天還要把大年初一早上的餃子包出來,初一早上的餃子必須是素食的,顯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舒靜無事。再加上貼春聯,掃院子,挑水,所以顯得特別忙。旁晚的時候要疊元寶,到路口,井旁,河邊每個地方燒兩個。還要拿著點著的香到村外自家的林堂前燒紙把烈祖烈宗請回家,供奉數曰。

到了初一這天,父母會囑咐我們一切都要注意,因為這—天的好壞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早上讓我們一大早起來挨家挨戶拜祖宗,到了有掛祖譜的人家必須跪下磕三個頭,磕頭時先用右手手掌託著左手手背抬過頭頂,然後左腿向前,先跪右腿再跪左腿,雙手手掌著地磕三個頭後站立,再用右手手掌託左手手背託過頭頂。到了下午年就走遠了,在以後的幾天裡開始走親戚,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開始看丈母,走完親戚便又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勞動生產生活。這就是我小時候記憶中的年味,至今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不忘濃濃故鄉情


小時候的年味當然記得。

我是五零後,記憶非常深刻的是六十年代中,後期開始。

那個年代,經濟條件都不好,物資匱乏。平常細糧,魚肉蛋幾乎吃不著,到了年節這才能吃著。所以,那時候的年味顯得特別濃厚。

我小時候家在農村住,記得我們家幾乎年年都養肥豬。過年了得殺豬,但豬肉不能都留著,得賣一大部分換錢花。自己家留個三十多斤肉,你別以為三十斤肉很多,那時候家裡人口多,過年了還得招待親戚朋友。老話說:千斤不下刀。

那時候過年,我們這些小孩子不單純是為了吃點好的。其實我們是盼著過年家裡給做件新衣服穿,做雙新棉鞋穿。七十年代以前,我們農村人大多是自己家做鞋穿,很少買鞋。我記得,我念中學了,家裡才給買了一雙白球鞋。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年代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是年味特別濃,一家家殺豬宰雞,忙得不亦樂乎,到處是喜氣洋洋的景象。

我總覺得,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年味卻淡了,人情味也淡了,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傳統美德也漸漸的消失了。

鄉愁是什麼,鄉愁是我們這些離開,曾經養育過我們的那片土地的人,而且世世代代也回不去,魂牽夢繞的那個小村莊。

我的家鄉並不美,

幾間草房苦澀水。

一條小河村前繞,

蝴蝶雙雙花前追。


暢言403


回到了老家,又要過年了。看到自己的村莊發生了反天覆地變化,心裡感慨萬千。不知從何說起,現在的生活已比往昔不知要強上多少倍。平時喜歡寫幾句詩不叫詩,或可叫順口溜的我寫了讚美當今華夏盛世和美好生活詞句外,在想寫寫少年時候年味的句子。閉上眼睛,眼裡寢滿了激動、辛酸的淚水…。

少年時代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兄弟姐妹六個在一起,有說有笑,各人做著各人事(包餃子丶蒸饅頭等丿。然後我一起穿上新衣服,一起貼春聯、放鞭炮…。

那時我們一家其樂融融。我們那一顆顆稚嫩心全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新春氣氛中。所以越是想少年的年姿味越是愁:再也回到從前年味裡面了。


孤獨裘敗


過年了,我姥姥家在北京郊區採育鎮。少時常回姥姥家過年。少時提燈籠放炮仗,串親戚,給大人拜年,領壓歲錢似乎歷歷在目。羊肉白菜餃子。花饅頭,粘豆包,炸咯吱盒,寫春聯,買年貨,熱鬧極了。

一到正月十五,各村的社火爭奇鬥豔。因為是山西移民,傳統的東西多。有高蹺會,少林,吵子,管子——鎖吶,中幡,小車會。一村一會,而跑蹺有兩個村,就是比高蹺短,高蹺是文的,跑蹺是武行。最厲害的當屬北營,韓營的跑蹺在十字街相遇。互相亮把式。你方翻一張八仙桌子,我們就兩張疊加,對方再加一條板橙子。看得好過癮!

過年唱戲。有好幾個村有劇團。主要是平戲和河北梆子。

如今呢,全見不到了。不是距離,而是彷彿隔了一個時空。1976年大地震,採育鎮沒了。新建後,古鎮街道全不是過去的模樣了。那時候的玩意兒也隨之消失了。鄉愁只在夢中,並不是距離的遠近。

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用戶3611115669


小時候的年味特別多,說主要的。一是殺過年雞,二是準備臘月三十團年的燒白,粑粑肉之類的美味,三是臘月三十全家人圍坐一桌吃團年飯。四是正月初一,父母給的孩子們的炒葫豆,紅苕幹之類的零食。五是正月初一開始的拜年活動,其中最盼望的是走親戚時長輩們給的錢,一角一人,多的二角。還有最高興的是小孩子們放鞭炮,是一個一個的放。


軒哥愛攝影


今天是我們本次《過年七天樂》的最後一期,我們來和大家一起來回味以前的“年味”。過年是每個中國人一年中很重要的時候,不管身在哪裡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趕回家裡和家人一起團圓過年,但是大家也都能感受到現在的年味已經遠不如以前了,現在大家過年就是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搶了多少紅包,小孩子一人一個手機玩遊戲,小時候的年味和現在大不一樣,想想也都是回憶。

以前我們過年在各地的親戚都會趕回老家,大人們放鞭炮,放完鞭炮以後肯定會有很多沒有炸了的,我們就在鞭炮堆裡找那些沒炸的,自己點著玩,但是現在因為環境原因,已經有很多城市都不讓放炮了。

過年必不可少的就是貼春聯,大人貼小孩子在旁邊拿東西,幫著大人貼。

再有就是過年給長輩的磕頭,但是我們這的習俗不是給長輩當面磕,而是在寫滿祖宗名字的一張紙前跪下,然後叫每個在世長輩的名字,然後長輩答應,然後就是領錢了。

今天是我們本次《過年七天樂》的最後一期,很開心能夠陪伴大家度過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春節假期,將歡樂傳遞到萬家萬戶。小品《從前的日子》

帶我們回憶了以前的春節,感受以前的年味

鳥籠製作技藝傳承人——劉子元,1954年出生,“北京市豐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鳥籠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他做了許許多多的大鳥籠。之後的生活越來越好,住進了樓房,鳥籠擺放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他就開始研究小鳥籠。也就因此,他的鳥籠越做越小,越做越精細。目前最小的鳥籠可以當耳環使用。

春晚舞蹈演員的伴舞之路——王聰,是一名春晚的舞蹈演員,參加春晚已經有10年之久。曾為劉德華、王力宏、韓紅等眾多明星大咖伴舞。參加春晚有10年的時間了,2016年,王聰找到他人生中的另一半,就是他現在的妻子柴森森,柴森森也是一位舞蹈演員,參加春晚有15年之久。兩個人經常會開玩笑說“我倆之所以能在一起結婚就是因為年年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過春節,這下一結婚全解決了,以後年年春節都可以和家人一起在春晚的舞臺上過了。”

2017年,他們有了自己的寶寶,柴森森因為要照顧寶寶今年沒有參加春晚,但是他老公王聰今年還是要參加春晚,一直在進行緊張的春晚彩排,所以他們一家人還是不能夠一起過年,這是兩個人的遺憾。

鋼琴小王子——杜沛達(仔仔),8歲,是一位音律小王子,痴迷於鋼琴和歷史。小小年紀就得到了世界最高等級的認可。他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現場更有杜沛達對陣喜劇音樂人侯樂天,兩人用鋼琴比拼,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蒲呢阿倫



漁樵之人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