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拖延,是否是万千家长的痛处,家长们怎么看?

智趣微课堂


无论是写作业还是干家务,大部分孩子都会拖延的。究其原因是他对这个事情不是很感兴趣。如果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他会抢着去做的。为什么说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就是这个道理,一件事情反复做的话,形成了一种习惯,沉浸在其中也就慢慢有了兴趣。这就需要家长去慢慢的督促,不能急。有一句话叫欲速则不能达,管理小孩儿也是这样。大家有什么见解可以留言。



朴真粗布坊


只要你不心疼孩子,很好解决。我女儿吃饭要拖拉一个小时,怎么教都无效,后来规定吃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超过收走工具,零食藏起来,直接饿到下一餐。来回几次就改了。虽然有点残忍,但对小孩有时候很多道理用不上,讲多了她也不爱听,简单粗暴其实是最有效的办法。其他事亦可类推。


哲韬梓涵1


第一: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

第二: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另外,当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

第三:让磨蹭付出代价:

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第四:不能责备打骂:

其实,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另外,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叽咕叽咕奈我何


孩子们的拖延,绝对是家长的痛点,也是我们老师的痛点。

做培训这么多年,所遇到的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我发现大多都有“拖延症”,干什么都拖拖拉拉。对待老师安排的任务总是丢三落四,不能保质保量完成。

要想根治这个毛病,我们先诊断一下。

拖延,它到底拖延了什么?

我主要总结了两条,一条是能看到的,一条是看不到。

能看到的是,你作业没完成,但是时间过去了。

看不到的是,你脑子想没想,我真的不知道。

一、什么是表格管理法

通过表格记录,让孩子明白该在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事情。

例如下面这个表格:

二、表格管理法的优点

1.提高孩子效率,改掉孩子拖延的毛病。

2.提高孩子专注度,让他明白,时时刻刻,他应该在做什么。

3.提高孩子条理性,让他自己安排自己一天要做哪些事。

4.给孩子自己能够看到的成绩感,或者说是能够看到的“努力”。每天坚持做,有纸质版的记录。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三、如何让孩子主动接受表格管理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说服教育。可威逼、可利诱。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里,我建议一种方法,爸爸妈妈做好榜样,设计好自己的表格,每天记录。一家人晚饭后,可以拿出来交流交流。身教大于言传。

四、如何监管孩子表格管理法执行情况?

1.多鼓励、多赞美

2.爸爸妈妈中唱黑脸的家长,每周至少抽查一次,孩子记录的是否真实。

五、这种办法有没有效果?

我试过,只要孩子执行下来了,都改好了。

为了孩子,您可先试试,看看是否有效。

请试过来交流。


赛老师初中数学


孩子做事拖拉拖延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痛。

要解决孩子做事拖延这个问题,需要完成下列步骤:

1.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做事拖延。

孩子做事拖延,是因为他不知道及时做好当下的事情或者完成好手头的任务有多么的重要,或者说他不知道做事拖延会造成什么样的结局或者伤害。因此说,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把拖延的严重性给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解析清楚。此外,我们安给孩子设定游戏规则或者约束,然后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严格执行,不允许推诿或违反规则。对于讲到做到不拖延的孩子要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相反,如果孩子做不到或者违反规则了,一定要根据约定或规则予以惩罚。通过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严格训练,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最终养成办事不推诿,不拖延的习惯,以致不影响大家学习的心境和期待效果。

2.家长要率先垂范,做好孩子办事不拖延的榜样和导师。

父母是孩子最可亲近,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启蒙老师。因此 要让孩子做到学习、办事不拖延,作为家长,尤其是妈妈,要首先做好孩子学习的榜样。

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大问题,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无时不存,无处不在。所以当我们家长做事或者给孩子承诺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及时做到。如果自己做不到,千万不要轻易承诺,也不要轻易发出指令。如果自己保证能做到,那么要跟孩子全面、到位地沟通,指导他如何做到及时行动,不拖拉不拖延。当孩子做到不拖拉、不拖延时,要郑重其事的表扬他、奖励他,固化他对办事及时不拖延这种行为的刺激和正面认识,以至最终养成孩子办事及时、果断、讲究效果这样的习惯。

3.要维护好孩子成长的健康环境。常言道环境育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话不假。因此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纯洁的成长环境,随时随地注意不要让孩子跟办事拖拉的同学结交,更不要让他跟办事拖拉的人际环境长久接触,保证孩子健康稳定地成长。


韦企成老师


一、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做事要有计划性,孩子拖拉是不知道时间的价值,磨磨蹭蹭浪费时间也不觉得可惜,做起事来没有计划想起什么做什么,也不规定何时完成。这时候应该给孩子要做的事,列个计划并且要尽量遵守,提高孩子的效率,同时他明白如果能够尽快做好一件事,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今儿懂得时间的可贵之处。

二、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依赖,若是想让孩子飞翔,毕竟要给他自由的翅膀,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拿主意,自己决定自己该做什么,由自己拖延造成的后果也让孩子自行承担,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会知道其中的坏处,也就不敢再拖延了。

三、改变说话方式,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不要总说孩子慢吞吞、拖拉,要对孩子说,比比我们谁更快,今天要比昨天快,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的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孩子,孩子才能够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四、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童年应该是欢乐的,有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待太高,给孩子报兴趣班让孩子学这学那,对孩子要求严格,孩子压力大感到痛苦,会想逃避这一切,用拖拉来获得片刻的欢乐,渐渐的也就养成了拖延的毛病。

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时间,饮食营养充足身体好,每天早睡早起自然精神十足,做什么都充满劲头。





实体店突围落地导师


孩子的拖延,是否是万千家长的痛处,家长们怎么看?我认为孩子的拖延与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良好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坏的习惯也是循序渐进养成的。这说明在孩子的成长成熟的经历过程中,家长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身先表率的作用,家长就是在时间上,纪律观念上,松松垮垮,自由散漫的人,没有起到模范作用,示范作用,楷模作用。才对孩子的成长成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自由散漫,没有纪律性,没有时间性。

其次,就是在孩子的成熟成长的历程中,家长没有给孩子灌输严格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的思想和意识。没有严格的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的执行铁的纪律。才养成了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拖拖拉拉的作风。如果家长能够严厉的要求,从小进行引导教育和严厉惩处相结合并重的手段,孩子绝对不会成为现在的拖拖拉拉的有缺陷人格的表现。

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农村的秋天正在收获,父亲在村中街道的旁边套着驴在磨小米。可是在用碾子碾着那金灿灿的谷子,必须用筛子把碾下来的谷壳筛掉,才能筛出金灿灿的小米。父亲由于匆忙,掮着谷子牵着驴,忘了拿筛子,便让我回家去取筛子。

我一蹦一跳回到家里取了筛子,便在街道里滚了起来。街道两边。堆满了秋天,农民收获回来的玉米杆,那玉米杆斫长而昂扬,还散发着玉米的清香,在金色的阳光里显得格外的芬芳。编滚着色子一边跑一边跳一边唱。从左边滚到右边,从前编滚到后边,玩着玩着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父亲还在等着用我的筛子去筛谷子。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突然记起来爸爸还在等着用筛子,我吓的大惊失色,赶紧用头顶筛子,飞快地跑到爸爸碾谷子的地方。爸爸挥手让我到他跟前来,随即飞起一脚,就把我踢出去好远。然后狠狠把线揍了一顿。尽管我在家里姊妹四个,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我是宝贝蛋蛋,但是父亲的无情的训斥,严厉的训斥,严厉的惩罚,是我至今难忘。

从那以后,我无论干什么事情,再也不敢拖拖拉拉了,也便养成了急性子,时间观念非常强,责任感非常强,在我人生的工作的生涯中,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我的下属,在时间上,在纪律观念上都是铁的要求,都是无条件的。必须的服从和遵守,任何人如果违背或者超越,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此,结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结合孩子成长教育的规律,父母的言行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前进的方向。

所以,我们家长的痛,也是自己造成的。孩子的拖拖拉拉,证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修养和境界的要求还不严格,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能折射出什么样的家长,希望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刻的反思。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我喜欢邀请家长们来参加讲座,有些家长每次都来,有些家长不愿意来。据调查,不愿意来的原因就是讲座的内容是自己知道的。当我们认为知道的东西就不用学习的时候,那我们还没有搞明白智慧究竟是什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知道”阶段,因为知道的东西没有用,只有做到的东西才能带来真正的益处,而做到先要从觉知开始。听讲座、看书等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觉知的过程!

“言传身教”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觉察自己日常的行为,我们真的做到身教了吗?我们经常和孩子们说道理,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按照道理去践行!

当我们告诉孩子学习很重要的时候,孩子却很少看到父母在学习。

当我们告诉孩子要对别人礼貌的时候,孩子去发现父母会在餐厅里因为上菜慢了些对服务员大呼小叫。

当我们告诉孩子要懂得谦让的时候,孩子却发现父母因为一些小事和别人发生争吵。

当我们痛恨于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孩子去发现父母抱着手机不放。

我曾经见到过一件事情,父亲见自己的孩子回来了,和孩子说:“把门关上,快去写作业,学习很重要。”回过头来,父亲搓着麻将和朋友说:“哥几个,咱们继续来一局,今晚输得有些惨。”

我曾强问一些孩子:“你的愿望是什么?”孩子回答:“快点长大!”继续问:“为什么要快点长大?”“因为长大后,想看电视就可以看电视,想玩游戏就可以玩游戏,想不学习就可以不学习!”

父母说得再多,不如做给孩子看,因为孩子对行为的模仿远远超过对道理的理解。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片《洗脚》,片中孩子的妈妈给孩子的奶奶倒水洗脚,孩子看见后也跑去打了一盆水,要给自己的妈妈洗脚,妈妈感动万分!我曾经在敬老院看到一面墙上写着: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教育是一种传承,需要父母用行动来影响孩子的行动!有意思的是,有些父母看了这个公益片,没有反思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而是转过头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别人家小孩子多懂事!”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句一字都是课本,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爸爸妈妈经常夸我孝顺,我觉得我所有的孝顺都来自父母的孝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卓越家风家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这个充满无比激烈竞争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父母对孩子的“慢”焦虑无比。面对孩子的“慢”,家长总是不停地催促,甚至不容许孩子有一丝的拖沓。面对动辄催促的家长,孩子往往会用被动拖沓的方式来表达愤怒。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拖延的症状,父母要反思自己有没有把自己的焦虑带给孩子,如当你喊孩子,孩子没有立即回应你时,你有没有对他有反复的催促;当孩子穿衣服稍微多花了些时间的时候,你有没有总是抱怨孩子连穿衣服都要花这么多时间;当孩子上学晚了一点的时候,你有没有在唠叨孩子这样对自己的学习不上心,以后可咋办……你对孩子的唠叨,其实很容易成为孩子的诅咒,在父母反复地强调下,孩子可能会因麻木而放弃改变。

家长的催促并没有让孩子的行动变快。其实有的时候孩子慢下来是为了歇口气,他需要思考的时间,他需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去明白事情背后的意义。因此,除了必要的督促,家长不必事事干涉,停止不必要的催促,给孩子多些耐心。


才智宝贝学堂


我想这主要还是取决家长怎样教育孩子们。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是长时间惯出来的,需要正确的告诉孩子们时间观念,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孩子们知道拖拉是爸妈不喜欢的坏习惯。时间久了,慢慢就改过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