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不是最爱四子拖雷,临终前还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给拖雷,为什么不把汗位传给拖雷呢?

说鉴历史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作为一个王者,他曾经策马征战于中亚,领兵凌略至黑海,开创了大蒙古帝国的伟大基业。作为一个首领,他勤政爱民,深受人民爱戴,是蒙古人民心中坚定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但是他同样是个凡人,要经历生老病死,他也需要继承人来继承他的基业和完成他心中统一中原,称霸世界的理想。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有关于在成吉思汗临终时的继承问题。

据说,成吉思汗是历史上繁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在他临死前,他拥有众多的子嗣。但是那时古蒙古族的传统不同于中原汉人,他们只注重原配妻诞下的子嗣,也就是中原常说的嫡子。

成吉思汗的原配妻子是历史上著名的蒲儿帖皇后,据史书记载,蒲儿帖皇后一共育有四个孩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


根据古蒙古帝国的传统,只有嫡子才有资格继承成吉思汗的财产和领土以及军队,也是就说,能够继承成吉思汗财产、领土、军队以及他的汗位的只有这四个嫡子,通过历史查阅,我们最后都知道,在成吉思汗死后,成吉思汗把大部分的财产、领土和军队都传给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托雷王子。但是蒙古帝国的汗位成吉思汗最终却传给了第三个儿子窝阔台。

这就十分的令人感到疑惑了,深受成吉思汗信任和喜爱的托雷王子,为何得到了巨大的权势与财富,却没有能够继承蒙古大汗的宝座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习俗所虑

古蒙古帝国盛行一种由幼子守灶的“守灶人”传统习俗,就是说在蒙古贵族中,家族嫡子中的幼子必须担任守护家族原有领土的重任。

在成吉思汗死后,也确实实施了这一制度,成吉思汗的大部分私人财富和私人领土以及军队都传给了他最喜爱的托雷王子。

但是可能恰恰也是因为这一古蒙古习俗方面的考虑,所以成吉思汗才并没有把蒙古大汗的宝座传给托雷,因为作为家族的守灶人,身兼守护家族固有领土的重任,而作为蒙古大汗,就必须心系天下,征战四方,这样就不一定能够顾及家族根本。

所以成吉思汗可能是出于对守灶人使命的考虑,这其实也侧面反应了成吉思汗对托雷的喜爱,他也想让托雷一生都平安,不受大汗这一俗称所累。

二、选举推举制度

古蒙古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并不同于其他王朝,蒙古帝国作为一个由游牧部落民族建立而起的王朝,依旧残留着浓厚的部落精神特色。

他们对于大汗继承人的选择也与其他王朝略有不同,其他王朝一般君主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古蒙古却有所不同,身为大汗的成吉思汗或许有建议或者推动心怡继承人的权力,但是却没有最终决定性权力,对于最后的大汗宝座的决定和继承需要通过当时的“库里勒台制”由蒙古各部落首领共同选举确立,就和现代的议会选举有相似之处,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胜出。

当时在成吉思汗四个嫡子中,长子因为一些原因身份一直被怀疑,所以即使是嫡长子也得不到成吉思汗和各部落首领的青睐,次子察合台因为与长兄矛盾颇深,性格暴戾所以也不被看好,而骁勇善战的托雷则因为几票之差才与蒙古大汗宝座失之交臂,所以最后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才顺利继承了蒙古可汗的宝座,成为了第二任蒙古大汗。


夏目历史君


拖雷全名孛儿只斤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成吉思汗这位叱咤草原的雄主,在死后却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即,将大汗之位传给第三子窝阔台,将12.9万军队的大部分留给第四子拖雷,大约占80%。要知道以军事为主的蒙古国,谁手里有军队,谁就是老大。那么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成吉思汗是否爱第四子?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一个父亲,成吉思汗不光爱拖雷,对于其他儿子也是一视同仁。他深知权力内部夺权,兄弟相残的可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成吉思汗做出这个决定,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成吉思汗采取了分权制衡的措施。长子术赤因为母孛儿帖被成吉思汗从脱黑脱阿手里救回来之后就怀有身孕,所以血统问题,从出生就受到部落首领的质疑。二儿子察合台虽为亲生,却显得有勇无谋,即缺乏开拓之君所需的军事指挥能力,也缺乏守业之君团结部落臣民的协调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吉思汗四子中,只有幼子拖雷和三子窝阔台被视为大汗之位的候选人。

最终,成吉思汗决定由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第四子拖雷继承军队的大部分,其中就包括成吉思汗生前发家的斡难区和军队,可以说是嫡系的嫡系。而第三子窝阔台只继承大汗之位,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个原因就是成吉思汗的分权考虑,成吉思汗不仅是一个父亲,更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帝王。在决定后事的时候,他不可能因为个人喜恶做决定。将军队和政权分离,是保证蒙古内部团结的好办法。蒙古的大汗名义上相当于中原的皇帝,实际上有所不同。大汗在蒙古人心中是一种信仰,一种象征,分量十足。在成吉思汗时代,即便拖雷手里有军队,也不敢贸然向大汗之位进攻。

第二点考虑就是人尽其才,量才而用。拖雷无疑是成吉思汗诸子中最具备军事谋略的人,这一点上与成吉思汗很像,但是拖雷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窝阔台的圆滑或者协调能力。而且在西征途中,拖雷还犯过不少错误,因为屠杀臣民一度引起成吉思汗的责骂。这一点不得不使成吉思汗考虑拖雷继承汗位的正确性,以拖雷重兵在握的实力,若他继位会不会残杀兄弟?再反观窝阔台,虽然军事能力不如拖雷,但是窝阔台却很懂得团结人心,在蒙古内部声望还是很高的。这样的人是最适合当君王的,这也是成吉思汗最终决定立窝阔台的原因。


木剑温不胜


尊号为成吉思汗的元太祖铁木真是位奇人,他的“奇”不仅体现在他曾统一蒙古各部,统领欧亚大陆,还体现在他惊人的生育能力上。

成吉思汗的生育能力有多惊人呢?这么说吧,后世史学家在谈到他的子女时,用的不是“生育”二字,而是“繁殖”二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这个小词便足见成吉思汗子女之众。

外国的学者在研究成吉思汗后发现,成吉思汗的后裔将近一千六百多万,遍布在亚欧大陆的各个角落。后世发现:成吉思汗的铁蹄去过的地方,几乎都有成吉思汗的后代。

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曾对成吉思汗征服土地的人群进行过血液样本的收集和研究,结果让人瞠目结舌:他们发现有不少人都拥有着相同的染色体,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祖先是同一个。

最后,经进一步确认后发现:这些染色体都是成吉思汗的!!!

而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成吉思汗和他的父亲一样,喜欢征服女人,他每征服一个地方便会抢夺当地的美女享用,用完之后怀孕生子者自然不在少数。

而在这些之外,成吉思汗的后宫也从来充盈,自然,其子女人数也是惊人的。

但成吉思汗子女虽众,但他的嫡系子女,即他的正妻、皇后孛儿帖所生子女却只9个而已,其中4子5女。

这也就意味着,按照嫡庶有别的传统,真正有资格继承成吉思汗大统的仅有四位而已。

此四子分别是:长子孛儿只斤·术赤、次子孛儿只斤·察合台、三子孛儿只斤·窝阔台、四子孛儿只斤·拖雷。

蒙古族关于继承权的问题虽是“幼子守灶制”,但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毕竟也是涤子,因此,在继承权上他们也是最理所当然的继承者。

但他们却都因同一件事而丧失了继承权,这件事便是昔日他们的母亲孛儿帖被敌人俘虏一事。

成吉思汗与妻子孛儿帖婚后不久,妻子便被曾被曾被他父亲抢过妻子的部落首领蔑儿乞抢去了。也是在这件事器以后,成吉思汗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战争。

最终,成吉思汗成功将妻子孛儿帖抢回了。可此时的妻子,却已被凌辱且身怀六甲,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成吉思汗的嫡长子术赤。

“术赤”在蒙古语里是“客人”的意思,从此看,术赤究竟是谁的孩子确实很难说。但因为深爱妻子孛儿帖,成吉思汗从未追究过孩子的真实身世也一直对长子疼爱有加。

多年后,次子察合台为了夺取汗位,不惜攻击哥哥术赤的身世说他是野种不具备继承权。智商明显不在线的察合台没料到,这么一闹直接让自己也在夺取汗位一事上直接被判出局了。

理由很简单:立长子,因血统问题恐闹分裂,立次子恐长子不服因内部争斗。

于是乎,最终,汗位的继承人落到了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身上。

此处的拖雷,正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角郭靖的结拜兄弟。真实的拖雷,其性格也与电视剧中的拖雷形象无二。

拖雷是最像成吉思汗的人,他也和父亲一样拥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自然,这样的拖雷不出意料地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偏爱。

但封建帝王和普通家庭终归有区别,成吉思汗是拖雷的父亲,却也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因此,作为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他自然知道:宠爱和是否传位于他,是两码事。

成吉思汗识人的本领过人,老三窝阔台和老四拖雷是他看着长大的,自然,两人的秉性他一清二楚。成吉思汗知道,拖雷虽拥有过人的军事天赋,但却并不具备成为帝王的条件。因为:拖雷缺乏谋略,不善于处理复杂的部落关系。

最重要的是,拖雷并不得民心:他曾在西征途中,犯过不少错误,其中一项便是屠杀臣民。

相比之下,老三窝阔台却是天生的统领者,他有勇有谋,且具备超强的政治眼光、政治格局,他处事圆滑能团结一切盟友以打败敌人,可以说,老三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无疑,将汗位交给这样一个人,才是正确的抉择。于是乎,最终疼爱四子拖雷的成吉思汗终将汗位传给了窝阔台。

但传位于窝阔台后,成吉思汗为了保障四子的安全,还特地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将大汗之位传给第三子窝阔台的同时,还将12.9万军队的大部分留给第四子拖雷,约占80%。

在以军事为主的蒙古国,谁掌管了军队,谁便是老大,这样一来,老三窝阔台多少有点“有名无实”。成吉思汗此举,多是为了保护拖雷。毕竟,他深知权力内部夺权,兄弟相残的可怕。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此举恰恰加速了拖雷的死亡。

最终,老三窝阔台只用了一杯毒酒便轻易地要了拖雷的性命。

真真让人唏嘘不已,说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拖雷这没心机、直率的性子还真像极了他在剧中的兄弟郭靖。

可憨厚老实的郭靖有聪明的黄蓉护驾,可拖雷呢?哎,一声长叹!


记者李满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子是原配正妻夫人生育。其余二子是妃子所生。

1、长子术赤

公元1204年,术赤掌右翼军战乃蛮部,配合诸军大败乃蛮于纳忽山(位于鄂尔浑河东土拉河西),擒杀其首领太阳汗。公元1207年,统军征“林木中百姓”,先后招降或征服斡亦剌、不里牙惕、巴儿忽诸部,战后,受命统辖这些地区的百姓。公元1211年,随父南下攻金,与弟察合台、窝阔台统右军,取云内、东胜、武州、朔州等地。公元1224年,蒙古军还师,西征后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术赤得花刺子模海(今咸海)、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以北的钦察故地为封地。后其子拔都在此封地基础上建钦察汗国。

2、次子察合台

公元1211年,随成吉思汗伐金,与孛儿只斤·术赤、孛儿只斤·窝阔台攻掠云内、东胜、武、朔诸州。公元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察合台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他与长兄术赤不和,与弟窝阔台相处较融洽。成吉思汗逝世后,察合台遵照遗命拥戴窝阔台即大汗位。

3、窝阔台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在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在位期间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华北和东欧。

4、托雷

公元1213年,拖雷攻占金国德兴府(今河北省涿鹿县),后来又随父攻克金的雄、霸、莫、河间等河北州郡和山东各州郡。 公元1219年,拖雷参加西征后,按照蒙古习俗,幼子出征前,成吉思汗的忽兰夫人从行。她对成吉思汗说:“诸皇子中,嫡子有4人,主上西归后应由何人承统?”成吉思汗听后认为话中有理,当下召见诸弟和诸子,议定将来由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最能团结兄弟,性格最好的是窝阔台,打仗最厉害的是托雷。成吉思汗把汗位给窝阔台,是希望窝阔台能把四兄弟都团结起来,避免兄弟大打出手,打仗最厉害的是托雷,托雷是战场上的一把好手,但是却不适合继承汗位,托雷是战场上天然的领帅!所以将最精锐的

部队给托雷,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帮助蒙古强大,让窝阔台团结四兄弟,将蒙古发展更好,这是成吉思汗最好的安排了。


丫丫说史


拖雷是成吉思汗最爱的儿子,也是成吉思汗诸子中军事能力最强的,拖雷多年来随父亲东征西伐,南征北战,立下许多汗马功劳,成吉思汗更是经常把拖雷带在身边,很多事情都要和他商议,由此不难看出成吉思汗对拖雷的喜爱。



蒙古有“幼子守灶”的传统,拖雷作为成吉思汗的幼子可以继承父亲全部产业及军队。也就是他将拥有成吉思汗中央兀鲁思的六十多个千户,实力相当雄厚。那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把大汗之位传给手握重兵的拖雷呢?

成吉思汗在选择继承人方面没有遵循蒙古传统,并且在很早之前就对四个有资格继承大汗之位的儿子做过系统的分析:长子术赤敦厚善良,但缺乏雷厉风行刚毅性格,难成大事,而且因为他是在母亲孛儿帖被蔑儿乞掳掠后所生,血统传在很大的疑问,被成吉思汗所怀疑,术赤的名字在蒙古是客人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成吉思汗不可能将大汗之位交给他。

二子察合台性情勇猛,做事有魄力却是有勇无谋,更缺乏军事指挥能力,再加上经常辱骂术赤野种,两人矛盾激化,势同水火,谁也不服谁,无论谁继承大汗之位,两个必定拼个你死我活,这对于家族团结和政权稳定是非常不利的,成吉思汗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继承人就只能在三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中作出选择。



成吉思汗对于这两个儿子谁来继承大汗之位却很是苦恼,对此犹豫不决 。

拖雷军事谋略能力非常强,立下诸多战功,长期和父亲相伴更是深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而且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习俗,在成吉思汗去世以后,他将获得父亲在斡南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以及大部分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约12.9万,可见拖雷的实力是最强大的。但拖雷处事不如窝阔台圆滑,会协调人际关系,并且在西征途中,托雷肆意屠杀被征服之地的军民,让成吉思汗也有所顾忌。



窝阔台政治谋略最高,擅长筹划政务,性格温和,和兄弟几人关系都不错,并且窝阔台的政治才能很有利于巩固政治秩序,强化对征服地区的控制,是最适合的最高领导人选。这样分析下来,最终在成吉思汗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把产业和大部分军队留给了托雷,让拖雷管理和指挥军队,这样的安排适应了两个儿子的优点,有利于诸子间利益的平衡,并且让他们能够各展所长,又能彼此牵制。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确实很有眼光,窝阔台和托雷和衷共济一起消灭了可金国,扩大了功业。


历史小猫咪


成吉思汗是爱四子拖雷,可这跟传不传位是两回事,血缘上面加上君臣关系和国家利益就完全不一样了,然鹅即使成吉思汗把近80%的军队交予拖雷也无济于事。



窝阔台深知拖雷威胁到其汗权的存在,绝不愿看到拖雷就此做大,故在成吉思汗之后随即阴谋除掉拖雷,成吉思汗即使深爱拖雷,也无能在权力斗争中保住拖雷,而将军队交给拖雷更加速了他的死亡。


《史集》里面记载,在忽里台大会选举蒙古大汗之时,窝阔台曾试图推让汗位给拖雷,而拖雷对汗位确实是有所想法,他也因为“幼子守灶”的习俗更具有竞争力,因为此时三位哥哥已经分封到相应的汗国地盘。



然而在当时宰相耶律楚才和多位宗王的压力下,拖雷不得不让出汗位拱手给窝阔台,窝阔台深知此事,其弟弟对汗位多有图谋,将来必定会有一场因权力斗争而起的血雨腥风。


成吉思汗不仅治国有方,看人也很准,他一早看出来三子适合主朝政,四子适合统军队,这也是成吉思汗死前把兵权交给拖雷的原因。


然而成吉思汗因木华黎之死,不顾高龄坚持亲征西夏,不幸倒在发兵的路上,他的三条遗嘱也没有提到钦定汗国一事,而因为蒙古并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有其古老的“幼子守灶”习俗和忽里台大会制度。



在窝阔台的汗位正统得到认可之前,拖雷曾“监国”两年,就是借用忽里台大会制度的规则。


当时成吉思汗去世时,不少宗主多在外征战,甚至远在欧洲,窝阔台短期内召集不齐法定人数出席大会,大会不得不延期两年举行,拖雷借此机会短暂获得大汗的权力。

然而窝阔台除掉拖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拖雷的财产和军队遗留给了他的儿子,拖雷一系借助此机会崛起,最终取代了窝阔台的后代,忽必烈成为了新的蒙古国大汗。


蒙古帝国也因为两系的离心逐渐分崩离析,最终形成四大汗国和徒具宗主名的元朝。

而蒙古草原部落独特的文化也决定了拖雷不可能因为父亲的指定就上台,强如成吉思汗,其大汗的正统地位,也是通过忽里台大会选出来的。


所以理论来讲,成吉思汗确实可以把私人财产,领地和军队留给拖雷,然而汗位,还是要大家选出来才能被公认的。


虎历


首先,成吉思汗对拖雷的偏爱是无疑的。毕竟一个长辈更喜欢幼子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何况拖雷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经常把拖雷安排在身边,事无大小都和他商议,被称为“也可那颜”和“兀鲁黑那颜”(“也可”是蒙古语,“兀鲁黑”是突厥语,两个词都是“大”的意思),足见拖雷在成吉思汗心中的地位。

而且拖雷身为成吉思汗的嫡幼子,根据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拖雷能继承自己父母的产业,就是成吉思汗中央兀鲁思的六十多个千户,可谓是实力雄厚。那成吉思汗为何没有将大汗的位置传给手握重兵的拖雷呢?这件事我从头说起。


有资格继承成吉思汗的汗位是他地位最高的四个儿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他们是“也可·蒙古·兀鲁思”的栋梁,在自己的国家中被称为四“曲律”(蒙古语:骏马、快马;豪杰、勇士)。

在这四个嫡子中本来术赤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只是术赤是母亲孛儿帖被蔑儿乞人掳掠入后所生,血统存在者很大的疑问,被二弟察合台骂为蔑儿乞野种。

太祖将征西域,也遂皇后问:“倘有不讳,诸子中以何人为嗣?”太祖召诸子问之,先及术赤,未对。察合台曰:“术赤为蔑儿乞种,岂可以辱社稷。”




所以丧失了继承汗位的可能性,而察合台由于和术赤的矛盾激化,也等于放弃了汗权(如果察合台继位,以术赤“卞急”的个性肯定是不服就干,不利于黄金家族内部团结,而且察合台性格过于严厉)。

所以,只有在窝阔台和拖雷中选择继承人,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还真对这两个人谁继承汗位🈶过犹豫(注意:“幼子守灶”的习俗并不影响拖雷继承汗位的权力,事实上还增大了继承汗位的可能性)。

他(成吉思汗)时而想到窝阔台合罕,时而又想到幼子拖雷汗,因为在蒙古人中间自古以来就有幼子掌管父亲得根本禹儿惕和家室的这样一种习俗和规矩。


他之所以选择窝阔台是出于他认为理智的判断。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对四个嫡子的优缺点了如指掌,第三个儿子窝阔台最擅长于筹划政务、政治谋略最高,所以适合做最高领导人。而拖雷军事才能较好,负责组织和指挥军队,所以他的安排也算是适应了两人的优点。事实上成吉思汗的判断还是不错的,这两位和衷共济一起消灭可金国,扩大了功业。

注意我上面说是理智的判断,这只是一种可能,我还有一种揣测,成吉思汗可能还真是希望拖雷能够继承汗位。大家想一想,在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位,窝阔台的中央兀鲁思(只有四千户)远远没有拖雷系强大,这本来就是一个隐患,成吉思汗难道真的看不出来?事实上,这个分配方式也在以后直接导致了汗位从窝阔台系划向拖雷系。

这就要说到忽里台大会了,和汉地王朝不一样,蒙古帝国是没有立皇储制度的。关于继承人问题大汗身前指示固然是一个因素,忽里台贵族会议的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

就是在这个会议上,窝阔台出于对拖雷实力强大的顾忌差点将汗位让给了拖雷。而拖雷对汗位也是有所动心的,所以才会导致这场会议“宗亲咸会,议犹未决”,在这个时候耶律楚材挺身而出,说服了拖雷和察合台,才让窝阔台坐上了大汗的位置。这件事也大概成为耶律楚材被窝阔台一生信任的原因。所以,有可能成吉思汗将他的财产绝大部分分配给了拖雷,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忽里台大会上有角逐汗位的资本。



《史集》中还记载了成吉思汗对拖雷说过的话,如果是真的,成吉思汗对拖雷系的私心就比较明显了。摘录原文如下。

由你来担任掌管我的禹儿惕、大帐、军队和帑藏的职务,对你更好一些,你也可以更安心一些,因为你将拥有许多军队,你的儿子们将比其他宗王们更为独立和强大。

大家注意,如果这段话是真的,尤其是后面两句,那可真是赤裸裸的希望拖雷系能够继承汗位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两种判断。


论史


成吉思汗是不是最爱四子拖雷,临终前还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给拖雷,为什么不把汗位传给拖雷呢?

  • 成吉思汗,能够建立史无前例的蒙古帝国,当然不是一路砍杀,“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莽夫。


实际上,在蒙古帝国之前,草原上有很多的强大的游牧民族崛起,并且称霸一时。但是,都没有建立,像成吉思汗这样强大的,史无前例的帝国。

那么,成吉思汗是怎样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的呢?

  • 成吉思汗,除了拥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以外,还有具备了,卓越的长远眼光和超强的政治才能。


蒙古帝国崛起后,为了除掉最大的威胁金国。

胁迫周边的国家,成为了蒙古帝国的盟友,不计损失的进攻金国。蒙古帝国不仅是减少了损失,更是联合了一系列的盟友,成为了真正的草原上的霸主。

甚至于,成吉思汗很早就认识到了蒙古铁骑的局限性,因此,大规模的掳掠工匠。工匠,成为了蒙古帝国,唯一能够享受特殊待遇的人群,就算是在屠城的过程之中,都能够幸免于难。

  • 后来,蒙古帝国西征时,蒙古铁骑能够攻城拔寨,面对高大的城墙如平地,这些工匠发明的回回炮,真的是发挥了极为巨大的作用。

拥有这样长远眼光的成吉思汗,真的会被蒙古族传统的幼子继承制,所束缚吗?

或者说,成吉思汗真的会局限于自己对幼子拖雷的宠爱,就轻易的确定继承人的身份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 成吉思汗为了对自己的创建的蒙古帝国负责,确定了自己的第三子窝阔台的继承人身份。

这是因为,窝阔台具备超强的政治眼光、政治格局,能够团结一切盟友,打败敌人,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更何况,蒙古帝国大部分的蒙古铁骑,成吉思汗都留给了拖雷,史无前例的,任命拖雷为蒙古帝国的监国。正是成吉思汗预料到了拖雷不是窝阔台对手,为了保住拖雷的姓名所做出的努力。

  • 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拖雷被毒杀的命运。

拖雷虽然具备很强的军事才能,但是,真的没有政治属性。窝阔台,只用了区区一杯毒酒,就轻松地解决手握大军的拖雷。这样的拖雷,真的适合做蒙古帝国的大汗吗?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选择窝阔台作为继承人,真的是一个极为正确的选择。

我是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成吉思汗有4个嫡子,从大到小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他们有资格继承蒙古大汗位。但是,拖雷的地位最特殊,其他3个哥哥无法匹敌。

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小儿子要继承父亲的大部分家业,哥哥们要出去自谋生计。当然,小儿子也是有义务的,他必须要担负起守护家庭炉火不息的责任,还要赡养父母。

所以,拖雷一直随侍在成吉思汗左右,时常要跟着父亲出征,深受喜爱。成吉思汗将他视为“那可儿”,也就是“陪伴的人”的意思。旁人还会叫他“大那颜”,用汉语来说就是“大官人”。那么,为什么拖雷没有继承汗位呢?

大蒙古国与中原王朝的“家天下”还是有区别的,大蒙古国的汗王要走民主选举程序,中原王朝是直接由老皇帝指定。所以,拖雷具有无可辩驳的继承家产的权利,但这一份家产不等同于蒙古人打下的疆土。

因此,大汗继承人的确定,成吉思汗还是煞费苦心。1219年春,成吉思汗在西征前,召集他的兄弟和4个儿子,商量确立1个继承人。术赤的血缘存疑自然难以服众,察合台性躁第一个挑出来反对术赤,双方吵作一团……

术赤的继承权本来就是理论上的,察合台的急性子让自己失去机会,2个人转而支持为人宽厚、素有民望的窝阔台。成吉思汗问最后1个儿子的看法,拖雷在大势所趋之下,发誓会效忠窝阔台。于是,窝阔台的继承人地位确立……

大蒙古国的继承人选定窝阔台,可是家业的继承人还是依旧俗,拖雷继承成吉思汗几乎所有的翰儿朵、牧地和军队。这一份巨大的家业,也让他的子嗣们在黄金家族的内斗中脱颖而出,最终拿回大汗之位。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大蒙古国经历长达2年的无大汗时期,只有拖雷在行使“监国”大权。1229年,窝阔台在忽里台大会上,正式被蒙古权贵们推举为新一任大汗。

尽管有成吉思汗的指定,但根据记载这次忽里台大会持续很长时间,支持拖雷的势力、支持窝阔台的势力还是产生一些争执。至于,拖雷对窝阔台继承汗位,态度并不是十分明确。

鉴于拖雷强大的势力,窝阔台的顾忌是显而易见的,他在登上汗位的那一刻,谦让之辞直指拖雷:“尽管成吉思汗的命令,实际上是这个意思,但是有长兄和叔父们,特别是大弟拖雷汗,比我更配被授予大权和担当此事……”(《史集》第二卷)

古今的政治逻辑是很清楚的,1个政权不应该有2个头,这不是要搞内斗的节奏吗?部落习气浓重的蒙古人也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的谚语就有“两个羊头,一口锅里煮不下。”掌握的军权的拖雷是1个羊头,掌握朝政的窝阔台是另一个羊头……

1231年秋天,窝阔台与拖雷分道讨伐金国,第二年胜利大会师。在同返漠北的途中,拖雷突然暴亡,许多记载说是病死,也有说法是窝阔台设计杀害。

拖雷去世之后,窝阔台曾经建议拖雷遗孀唆鲁禾帖尼,下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这是符合蒙古传统的做法。不过,唆鲁禾帖尼拒绝此事,理由是自己的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

这件事,如果你仅仅理解是蒙古婚嫁,就有些浅薄了,其实窝阔台在试图吞并掉拖雷的势力。唆鲁禾帖尼心知肚明,她为保存家族的实力,才会委婉回绝再婚。

总结一下答案,成吉思汗把汗位给窝阔台,是因为这个三子适合当大汗;而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拖雷,是因为这是蒙古人的习俗。


子屠龙


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公元1162年

这一年遥远的漠北草原,一个名为蒙古的小部落,出生了一个男婴,父母为其取名孛儿只斤·铁木真,后世人称其为成吉思汗(见注释1)。在此之前,这片肥沃的草原先后崛起了踏破长征的匈奴,祸乱中原的鲜卑,以及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但这些民族无一例外,辉煌来的快,去得更快,埋葬于历史的尘埃当中,只留给我们一个记忆符号。唯独成吉思汗带领崛起的蒙古,让后世以此将这片草原命名,并成为权利的代表,和荣耀的象征。按照以上内容,主席的“一代天骄”的美誉,也算是名副其实。

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蒙古的崛起,其实是落后的游牧文明,通过暴力手段,打败先进农耕文明的血泪史。它不仅开了历史的倒车,同时也将繁华灿烂的两宋文明毁于一旦。暴力其实没什么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这和近代侵略中国的列强嘴脸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了元朝提起来或多或少都有些敏感。

公元1206年

这一年统一了北方草原的成吉思汗,和这片草原上的先辈领袖们一样,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富饶的中原,但与先辈们不同的是,成吉思汗的野心更加庞大,中原已经无法满足其称霸的欲望。于是已经44岁他,开启了征服世界的战争,中原、中亚、以及东欧的黑海海滨,都留下了蒙古铁蹄的印记和屠刀低落的血迹。

公元1227年

65岁的成吉思汗死在了讨伐西夏的路上,同年,蒙古大军哀兵必胜,一举攻陷兴庆府(注释2),西夏灭亡。但此时中原仍有苟延残喘的金朝,负隅顽抗的宋朝以及诸多小国家,“革命尚未成功,同时仍须努力”,因此成吉思汗将大部分兵权留给了四子拖雷,而将汗位传给了三子窝阔台。在讨论成吉思汗继承人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蒙古的继承习俗:

我们都知道老虎的幼崽长大后,会被母老虎驱逐出自己领地,逼着他们去外面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而母老虎的领地往往会被最年幼的孩子继承。这点和蒙古人普遍奉行幼子继承制很相似。所以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被分封到了最遥远的疆土。幼子拖雷获得了最多了兵权。(下图为元太宗窝阔台)

而成吉思汗之所以选择窝阔台继承汗位,原因比较复杂,在他拥有继承权的四个孩子中,长子术赤与四子托雷较亲近,二子察合台与三子窝阔台较亲近。将汗位和兵权分立,不排除成吉思汗有平衡兄弟间实力的用意在里面。此外,窝阔台在公元1229年的忽里台大会(见注释3),公推为蒙古大汗的,说白了就是通过权力阶层公认的,汗位合法有效!所以即使拖雷有兵权,也只有听命的份儿。

但很可惜的的是窝阔台50多岁就去世了,而此时蒙古已经征战四方,再想开大会不是一两年能聚齐的。所以最后被拖雷的儿子抢走了汗位,但各方势力从此都不再承认这个汗位的有效性了,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来得快,去的也快。


注释1: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可汗的尊称,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成吉思汗的原名是孛儿只斤·铁木真。孛,同“勃”,用于姓氏时读 bó。

注释2:兴庆府,西夏国王城,即今宁夏银川。后周时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所属的怀远县,北宋初年废县为镇。

注释3:忽里台大会,是蒙古帝国建立前及建国初期,推选大汗的大型集会。同时拥有决定或宣布重大军事行动、分派征战任务、宣布新定制度的权力。该制度起始于成吉思汗,大约于忽必烈时被废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