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一位武汉“潜回者”的六个“没想到”

我叫汪慧君,家住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花山生态新城。原本不准备回信阳新县过春节,但在腊月二十九早上八点得知消息武汉要在当天十点“封城”,届时所有的车辆及个人一律不得离开武汉。匆匆忙忙间什么也不顾,便“潜回”了位于信阳市新县沙窝镇汪冲村的娘家。

我已有几年未回娘家了,本以为,娘家的环境会很槽糕,没想到大出我的意料:沁人心脾的空气扑鼻而来、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道路两侧安装了节能环保的路灯、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干净整治,就连家里也装上了自来水(还是纯天然的山泉水),与喧闹的城市相比,娘家更多了些宁静与安详,来到这里,仿佛来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能与一切病毒隔离开,能等到疫消魔散,再去武汉繁华与共。

新县:一位武汉“潜回者”的六个“没想到”

汪慧君发的朋友圈

来到娘家的夜晚,村支部就已经下发了通知,如果家里有“疫区”来的一定要上报。村支书得知我们是“疫区”来投亲的,反复交代一旦我们有任何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通知他,并且每天要做好居家隔离,村干部随时来检查。事不赶巧,两岁半的女儿菲菲竟高烧至39.4度,父亲第一时间跟村支书做了汇报。没想到,非常时期,小小的发烧竟然成为了一件“大事”,一时间,村支书、村医、村妇女主任、沙窝镇镇长.....打爆了我父亲的电话!每个人都在问,菲菲情况怎么样?体温如何?还发烧吗?体温降下去了没?同时叮嘱一定要按时用药,密切观察……,到了初四,6岁半的儿子轩轩竟然也发烧了,妈呀!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镇长联系的救护车接我们去医院。做了拍片和抽血检查,结果也是还好,是普通感冒,没有特别的异常。没想到,我人生第一次坐救护车竟然是因为孩子发烧。菲菲的体温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轩轩吃了2天的药就完全好转了。

新县:一位武汉“潜回者”的六个“没想到”

镇干部紧急联系来的救护车

初九夜里九点多,菲菲再次烧到39.2度。慌了神的我再次向镇长求助。镇长二话没说,立即联系沙窝医院救护车送我们上县医院。过了3道关卡,救护车一路都畅通无阻,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城,在短短的时间内,组织竟如此严密,执行力竟如此之高,让人不得不佩服。来到县医院发热门诊,建卡,抽血,肺部CT,一系列做下来,结果显示孩子依然没有问题,只是普通的感冒,医生建议回家继续隔离,按时吃药,密切观察。

从医院出来,已是零点,望着空荡荡的大街,不知何去何从,我内心第一次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欲哭无泪,一个人带着还没退烧的孩子在陌生的医院,也无法住酒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此刻我想起了镇长,只有他才能帮助我,此刻他应该睡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还是打给他了,没想到,镇长第一时间接了电话,安慰我别着急,马上帮你想办法。不一会儿,镇长打来电话,说已向书记汇报,联系了救护车,让我找个安全的地方等待一下,救护车接我回去。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关键时刻,人民公仆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到处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像天空中的繁星,守望着足下的土地,用他们小小的身躯,撑起了一方的安宁。

新县:一位武汉“潜回者”的六个“没想到”

新县:一位武汉“潜回者”的六个“没想到”

医生为儿子轩轩量体温

今天,我的菲菲体温正常已经第三天了;还有1天的时间我就可以解除隔离期了;村干部又给我发来消息,隔离期满了我可以申请返程了,好消息接踵而来,没想到,我一个“疫区”来的人,到处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看到的是村支书的及时汇报,及时响应。我看到的是村医每天的准时“问候”和鼓励。我看到的是医院白衣天使们的随叫随到,敬业爱岗。我看到的是第一书记的深入群众,体贴群众。我看到的是镇领导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不逃避,不推诿,亲力亲为。这个冬天不太冷。有这么多可爱的人,新冠肺炎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能赢!


新县地处河南最南端,与湖北多县毗邻,距武汉仅100多公里,两地日常交往和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春节期间更是有大量从湖北特别是武汉的返乡人员。截至2020年2月4日18时,共排查从湖北返乡人员7379人,其中从武汉返乡5693人。面对这么多来自疫源地的返乡人员,防控难度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何既保障好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让这些返乡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感受到温暖?成为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得不答的“考题”。

疫情发生以来,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迅速行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心部署下,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采取了一系列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防控措施,在病毒面前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全县广大医务人员和机关党员干部放弃春节团聚和休假,无惧危险、冲锋在前,哪里需要就挺立在哪里,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广大群众响应党组织号召,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坚持从自己做起,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在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的同时,谱写了一曲曲用温情举措抗争无情病毒的感人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