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养老方式是什么?

跟着之时


我认为以后的养老方式是敬老院养老的方式,因为随着4,2,1,家庭的增多,子女的压力很大,可以分流养老,国家贴点,子女掏点,保险补点,我想问题是不太大的。


乐吧w


我是一棵银杏树,非常感谢能回答此问题。

对“未来的养老方式是什么?”我的认为未来的养老方式:1、养老院。2、居家养老。3、共租房养老。理由以下三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老年人越越多,特别是60~70之间出生的人群,大多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到现在也是中年人了,逐步步入老年生活,孩子长大将面对只少4个老人,有的更多,老人不愿意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麻烦,再说孩子也有工作和自己的孩子,于是大多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去养老,不给孩子累赘和麻烦。自己也能有自己的平静老年生活。



二、但有些老人,应性格和习惯的原因,喜欢居家养老,就是在家里安度晚年,那样有家的感觉和味道,等老了不能动时,由保姆照顾日常生活起居,这样,孩子有时间,也可回家来看看,毕竟父母在,家就在,有家的温暖。



三、还有一些老人喜欢热闹,找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租个大房子,大家一起生活在一起,彼此分工明确,大家每人拿出同样的钱数用出来,共支配生活费用。互相也有个照应,也能让孩孑安心工作,其乐融融,同时还能让自己的老年生话丰富多彩。

不知您将来老了喜欢那种养老方式,我是喜欢第三种方式,热闹,有趣,还能发挥余热,呵呵,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谢谢!


一棵银杏树


我想要的养老方式是1.把我的房子租出去(学区房,能租2500/月)再加上微薄的退休金,2.请一个有能力的经理人把我的公司全权管理起来;

我自己呢做个候鸟式的人物;

冬季去云南农村,夏季就在家里;把精力用在摄影,绘画上。自己出一本画册。再自己写一本游记。总之,不能总是闲着无所事事。还希望有个线上保健医生:可以远程隨时关注我的健康;再希望有一件智能可充电的厨具,可以自已料理生活;当然,我得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让孙子说我是“老古董”





中意8888177


回答:未来二十年,中国人老龄化更是日趋严重。而这批老龄人们家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一个家庭很可能有爷爷奶奶、父母和姥姥等六位老人需要抚养照顾。作为独生子女的晚辈哪里忙得过来。因此只能依照各个家庭的老人们具体情况和意愿来选择养老方式。

🌼一、家庭式养老方式。老辈们有这样一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很多老人觉得,不管养老院、老年公寓或者渡假村、酒店再温馨舒适,都难以自己耐以生存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家相比似。但是要老人基本生活能够自理才行,年轻人要上班挣钱养家。

🌼二、社区居家养老。就是白天到社区办理的托老机构去生活,聊天、打牌、吃饭。晚上再回家住。经济上也可能不会太高。这是比较贴切的养老方式。既不孤独又方便。相信将来会被较普遍推广。

🌼三:组团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只适合身体比较健康、家庭经济宽松的退休老人。十来个比较熟悉的人,一般情况都选择在环境好、交通相对方便的山区地域。不是租房就是农家乐、度假村。费用相对高一些。

🌼四、养老院。选择敬老院的老人,是身体较差、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不就是独居或家中无人照料的高龄老人。而且每月需要支付不低的费用。

总之无论选择哪种养老方式,都是希望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愿华夏所有的老人们健康、快乐!


华4402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村的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样无疑给子女们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农村老人不像城市老人那样在退休之后还能领取一笔退休金,农村老人们因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所以不得不拖着年迈的身体继续劳动,以减轻子女们的经济负担。

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国家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养老的一些模式。现在农村也已经普遍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们需要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连续缴满15年或者一次性补缴齐之后,到年满60周岁的时候就可以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另外对于没有缴纳任何养老保险的农民在年满60周岁以后也可以每月领取75元的基础养老金,虽然这些养老金相比城市居民的退休金来说少了很多,但好歹也算给农民的一点补贴了。

在农村除了这两项养老金补贴之外,国家也在探索农村养老的新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失地农民养老金;二是以地养老的模式。

失地农民养老金

这类养老方式主要是针对失去土地的农民,一般都是土地被征收的农民,他们除了享受基本的养老保险补贴之外,还能领取失地农民养老补贴。具体的补贴金额和征地的面积有关,被征收的土地面积不同,所拿到的补贴金额也不一样。

以地养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将进一步放开农村的土地。现在国家允许农民们有偿退出农村土地和宅基地,因此有些农民看到了养老的新方式,即退出村里的宅基地和承包地,拿到一笔补偿金,然后住进养老院。这种模式也只是个别农民自主选择,具体还没有相关 政策去推行。不过今后农村的土地实行市场化交易之后,农民们手中的土地将会有更多的用途,可以参与村集体资产折股分红等。这或许也是今后农民们解决养老问题的新途径。

现在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养老院的建设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养老体系,农村的养老难题形势依然严峻,但未来养老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或许将会是“新农保+以地养老+养老院”等多种养老方式的组合。广大农民们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养老选择方式,更舒适的养老环境,这也正是广大农民们所期待的。


富贵桥村老王


未来的养老方式是养老院养老。

我囯己進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摆在了每个家庭面前,过去那种养儿防老的观念和方式已被打破,其原因,一是过去计划生育政策使每个家庭形成了夫妻二人要善养四个老人,而他们还要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不是不孝,而是没有精力善养,怎么办?就需要到养老院养老。

二是,有些家庭虽有儿女,经济情况不错,特别注意子女的培养,子女事业有成,工作后就业在天南地北,就造成儿女善养老人心有余力不足,这种情况太多了,一个厅级干部离休了,两个儿女都就业在囯外;有个家庭两个儿女,一个在囯外,一个在上海;…这种情况要善养老人也做不到守在老人身边,请保姆只是临时措施,自理能力差后也是进养老院最好。

在养老方式上,虽然提倡聚家养老、社区养老、办私利养老院等,这种养老方式在设备、人力、财力、医疗、环境等条件有限,不能达到养老条件,只能靠中央和各级政府投入资金,建起标准养老院,用这种方式让老人欢度晚年。


风云123984661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我国已经迈进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延长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如何让人活得更长、活得更好?“两会”期间,健康哥采访了部分医学专家和代表委员。

医养结合的重点在社区

“未来中国老人90%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中国式养老模式是90+7+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院长刘远立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说,在家庭养老基础上,社区提供互助式的帮扶。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前提是基本社保托底、基本医疗覆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养老形式,应建立一套家庭、社会、机构养老的组合拳。

“养老离不开医疗,‘医’和‘养’的需求巨大。”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国涛介绍,截至2016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总数接近1.5亿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

“居家、社区、机构当中,一个关键点可能是社区。”刘远立说。很多重病在养老院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把病人送到医院。与其到了养老院再转到医院,不如直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完成转诊,医养结合的重点应该在社区。建立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专业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将医护服务辐射到家庭,还可提供转诊服务。

医养结合不是简单加起来

医养结合不是纯的养,也不是纯的医,医养结合处于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的中间地带。这种长期照护的成本,让单个家庭长期来承受是很大的负担。

“医养结合不是简单加起来,养老院办医院或者医院里开办一个养老床位,而是真正从学科专业上、人才上进行融合。”王国涛认为,在机构内应该是医和养之间完全的融合一体化的服务,在机构之间就是养老院和医院之间紧密合作一站式服务。

老年人没发病之前谁负责、发了病谁负责、照料护理谁负责,需要建立起一个全程的管理体系。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彪看来,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要调动医护照料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全程医疗管理体系,一是要解决医生的独立执业分级诊疗问题;二是要解决医护照料的联动问题。

陈彪说,首先是解决医生独立执业分级诊疗,解放医生。其次是解决报销问题。目前,医生到养老院查房,去家庭病床查房,收的钱不是医疗费,费用不能报销。因此,医养结合必须破除“两层皮”。

王国涛认为,提高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应该做好“两个整合”,即整合评估和整合照料;做好“四个统一”,即统一管理部门、统一配套政策、统一服务标准及评估和统一信息化平台。

“保障牢不牢,关键看助老,这是检验社会保障体系的试金石。只有构建养老、敬老、孝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才能加快老年健康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刘远立说。

从发病前到发病全程控制

“老年疾病重在预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副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预防和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孔晴宇认为,如果将钱投在老年人得病之后的治疗上,或者投在手术本身,不如将预防和康复纳入医保。看似是多投钱,却能节省医药费支出,不仅病人受益,对于整个国家也有利。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病之一。短短3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10多倍,发展的趋势还没有看到拐点,仍然存在爆发性增长的趋势。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肖新华说,真正受过很好的糖尿病培训的医生医护人员很少,不到2万人,面对这么大的庞大人群,医生不堪重负。慢病管理尤其是老年性慢病管理重在基层,把慢病“截”下来,规范诊疗流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

减少糖尿病发展态势,预防是根本。肖新华说,糖尿病前期非常庞大,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住,将出现恶性循环。第一级预防是控制糖尿病后备军;第二级预防是尽早发现糖尿病,发现之后及时正确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第三级预防减少并发症发展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致死的风险。

老年人最容易患的疾病是老年痴呆和帕金森。据保守估计,我国老年痴呆患者有800—1000万人,帕金森大概300万人,但帕金森确诊数据不到50万人。

不少人觉得人老了,动作慢、思维慢属于正常,根本想不起来去看神经内科。帕金森没有症状,必须从预防入手,在临床前期找出来,早发现、早预防、早管理。

延缓疾病,减少痛苦,健康老龄化做起来并不容易。病人没有症状不会来医院,而得病后整天痛苦,恨不得天天来看医生。陈彪说,最重要的是全程管理,从发病前到发病全程控制,不让患者进入中后期,核心是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满意度,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把病带到棺材里。

老人心脏骤停从按胸到压腹

在老年人所患的慢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排在第一位。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并发症就是心脏骤停,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表示,心脏呼吸骤停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应推广行之有效的抢救方法。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以往的抢救方法是压胸,也被称为“胸外按压”。但是,由于老年人钙流失严重,骨质疏松,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很容易出现胸肋骨骨折,不但无法保证按压的力度,还会因为骨折刺破临近器官带来负作用,使心肺复苏抢救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王立祥团队发明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台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可以通过仪器改变腹内压力,进而改变胸腔内压力,产生循环和呼吸。目前,全国已建立了近500个腹部心肺复苏基地,一大批老年患者通过使用腹部提压的方法,成功获得救治。


蛮荒食堂


我觉得公寓式集中养老是趋势,理由是:1,可集约利用资源。专业养老机构拥有较好的生活、娱乐、活动、医疗等设施设备,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可全天候服务,这是个体养老无法比拟的;2,老年过群体生活较独自养老有利于身心健康;3,大大减轻子女负担。未来数年,老年人普遍子女少,工作、小家庭加照顾老人同耗肯定吃不消;4,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是社会发展大势,养老会毫不例外的纳入专业化、产业化潮流。做好养老产业的关键点一是服务设施设备团队质量,二是全方位的透明监督。


4587在行动33150807Y


1、国家建立养老福利院,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进入养老。但是资源稀缺

2、社区养老,逐步普及,是最好的惠民工程。但进展缓慢,除非取消养老福利院,所有公民都在社区养老院,不分贵贱。

2、民营投资,国家补贴方式,交钱进入。

3、私营高档养老机构,有钱老人的乐园。

4、没钱的老人,还是老样子。也会有表面工程

5、安乐死可能成为痛苦老人体面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是穷人的最好选择。

安乐死很体面,但国人“面子”会扯后腿,心理认可,也想要,嘴上和语言方面总是口是心非,道貌岸然,部分老人仍然在善言中痛苦挣扎。


钟林毓秀


未来的养老方式很多,从大的方面讲,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和社区相结合养老,聘月保姆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旅居养老,报团养老,与有共同兴趣的老人报团养老_同趣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养老,云游养老,寺庙养老,乡下养老,山村养老,等等。未来还要新的养老方式,但是,每一个人,或者每一对在一起生活的夫妇,同一时间,只能选择一种养老方式。没有一种养老方式能代表未来的养老方式,也没有一种养老方式能安置所有老人的养老。未来的养老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可选择性、适月性、独特性特点,满足老人更多的养老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