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此次武汉疫情爆发后,韩红前期相继募集了善款3000多万。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但从自从红十字会遭到质疑后,韩红基金会收捐的善款突然暴涨,连续两天拿下1.2亿的善款,震惊了所有人!


2月1日,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发布声明称,由于目前捐赠数额过大,执行能力有限,自2020年2月1日17时起暂停接受善款,以保证民众的善意得以善用。


许多人表示,要捐款,只信韩红!韩红是最棒的!


显然这就有些神话韩红的意味了。


而同时,有位医生明确表示:不要神话我!


他就是张文宏。


1月29日晚上,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因在疫情新闻发布会现场的一番“硬核”发言而迅速走红。


网友赞他“务实”、“有担当”、“思路清晰”,甚至有人称他是“第二个钟南山”。


对于一夜成名这件事,张文宏有些摸不着头脑,“我自己觉得是非常平常地履行了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而已,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我觉得非常纳闷。”


与他共事许久的同事也有些想不通,“他平常就是这样的呀!”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这几天,张文宏也体会到了一些当网红的苦恼:太多网友打电话给他了,他怕接了会耽误工作。结果有时候是院长的电话,问他是不是当网红后电话都不接了。而他的家人也跟着被突然关注,睡眠受到了影响。


张文宏总觉得自己被网友“错爱”了,“不要把我看得太了不起。”


从病人的“张爸”到全民的“张爸”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张文宏从30多岁起就有了个外号,“张爸”。据同事说,这是因为他果敢又细心,凡事都要照顾到位,就像爸爸一样。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他如今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在上海,一有空就回华山医院感染病房看看。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在这一国内顶尖科室里,每个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


张文宏频频查房的原因并非出于对同事不信任,而是为了给他的团队提供心理上的支撑。他觉得自己身为主任,不能只在后方指手画脚,而让医生暴露在一线的危险之中。


“第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在对疾病的传播性、疾病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暴露在病毒面前,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医生。”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有人说,张文宏之所以敢说敢做,不是因为“硬核”,而是“硬气”。


他是温州瑞安人,据传在校时就是学霸,高三直接保送。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前身,上海医科大学,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微生物与免疫系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做过博士后和访问学者。


进入华山医院工作后,他一直从事着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他所在的感染科,连续九年位居“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感染病学科榜首。


翻看张文宏的履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上海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药审委员会专家”等充满光环的头衔,还有在中国应对传染病的几场硬仗中,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2003年,张文宏就参与到了非典的救治和防疫工作中,他的老师翁心华时任上海市“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在那场疫情中,上海的表现受到了多方认可,没有医护人员感染,也没有形成社区传播或群体爆发。


非典结束后,张文宏协助翁心华一起主编了国内首部介绍SARS的专业书籍。


2013年,H7N9,他第一时间在国际上客观报道了中国案例;2014年,埃博拉,他参加了援助西非的紧急救援队。


到了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他接替自己的老师,成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他定下了一个目标,“上海的病人不允许出现拥挤、交叉感染,不允许让病人住不上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他受到拥趸和关注后,大家纷纷谈论起张文宏其它的传闻佚事。


根据上观新闻的报道,张文宏曾经有一位病人因治疗费太贵而“挪用”了姐姐上大学的学费,张文宏知情后就为病人的姐姐捐款了5000元;当看到有病人大包小包地在华山医院门口等车,正好开车经过的张文宏二话没说就送他们去火车站。


网友“DoctorCherry”说自己经常听他讲课发言。“风趣幽默,敢说敢做,专业实力也是杠杠的。”


另一位医生在朋友圈提到自己和张爸的交集,“30多年前,我到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问研究生考试成绩,突遇冷空气。我到学生宿舍求助,在楼梯口碰到了一位医学生(也就是张文宏),他毫不犹豫地把他的毛衣借给我穿上。”


曾身患癌症的网友“朱映茵”接受过张文宏的治疗,“七月上旬,我由发烧至高烧不退,张文宏医师分析了病情后给了我详尽的解释与指导。虽然我去找他看病的前一天夜里烧退了,他还是很负责地看我的CT片,病历和治疗过程。”


网友“发刊物”则揭开了张文宏幽默的一面,“我因为长期发烧,去看过他的门诊,他直接给我说,你没病,你就是最近生活有点不顺。”


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公众号“华山感染”也继承了张文宏式的冷幽默。“一旦关注、长期感染,无法治愈”,是关注公众号后第一时间会收到的问候语。

从团队的“定海神针”到大众的“定海神针”


“华山感染”,是很多人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每天必看的公众号。


截至2月1日,“华山感染”已发布12篇与新冠相关的科普推送,许多篇阅读量都超过了10万+,最长的一篇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


推送大多由张文宏参与撰写。既有对新冠肺炎成为PHEIC的解读,也有对“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使疫情难以控制”的答疑。


大家爱读,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这是为数不多考虑到普通人理解程度的专业科普,讨论的也都是大家当下最关心的话题,比如“节后日子怎么过”。


在这些“下里巴人”的科普中,不少网友发现,原来张文宏的文采也不错。


在走红那一晚来临之前,张文宏做了几件重要的事。当天凌晨,他刚从河南参加完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控督导工作飞回上海。天刚亮,他就去发热留观病房查房。上午,他又组织全科党员开了一次党小组会议。之后,他才参加了那场被广为熟知的疫情新闻发布会。


在这紧张的日程安排中,他仍然写完了一篇3000多字的疫情解读推送,“这个时候,谣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他说。


与此同时,张文宏也马不停蹄地在新闻中进行辟谣,用科学事实安抚着大众日益焦虑的情绪。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疫情初期儿童感染人数较少,有专家称儿童不易感染冠肺炎。


张文宏指出了这种说法的漏洞,儿童只是与传染源的接触少,而且获得家长的保护比较多,同时可能儿童自身免疫弱,感染后也不会有明显的反应。所以大家还是要高度重视儿童的感染性问题。


那么,喝酒能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张文宏说,“用酒精消毒液洗手,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病毒感染的是肺,喝酒到胃,58度的酒精,到血液里面可能5度都没有。“


电视主持人直播时咳嗽,引起大众惊恐。许多人也心生疑问:是不是咳嗽就要到医院去看?


他说,“每到冬春季节都有无数人咳嗽,是非常常见的,只不过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所以大家觉得比较可怕。但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在上海的发生率很低,大家不用过于恐慌。”


1月29日曾是单日新增疑似病例最多的一天,共新增疑似病例4148例,张文宏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这个数字,“现在发现的病例越多,将来的风险就越小。”


当武汉2名医生被患者家属打伤,群情激愤时,张文宏也及时表态。他认为医务工作者现在最缺乏的是关心,包括防护、疲劳以及工作环境,“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有把医务工作者当人。”


这句话也再次成为广为流传的金句。


前段时间,“白岩松与钟南山连线”的谣言盛传一时,背后其实折射出一种普遍心态:在难辨真假的新闻洪流中,大家都希望及时获取最真实、最专业的信息。


根据湃客制作的一张新冠疫情下全国人民情绪状态的对照表,“心烦”、“愤怒”、“恐惧”、“难过”、“焦虑”是目前数值比较高的几种主要情绪。


而张文宏成为又一个“钟南山式”的公众人物,某种程度上也是大众在焦虑状态下的需求。

焦虑的逆行者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这几天,张文宏又小小地“红”了一把。


网友挖出他在两年前的一段关于“如何抵抗传染病入侵”的视频。在演讲中,张文宏科普了“鼠疫”、“天花”、“霍乱”等历史长河中的传染病,以及当代人应该如何应对“流感”这一每年都会发生的疾病。


18分钟的视频,网友评价为“一秒钟都无法快进”、“看5秒就一直想看到底”、“简直可以当作公共卫生课的入门”。


大众的焦虑在张文宏的引导下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张文宏自己也有放不下的焦虑。


他在《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中提到,“2003年我也在非典一线,当时的问题在于找不到病原体……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新的病毒,虽然发现得早,但病例传播速度快,应对起来似乎比非典更为困难。”


而在这场疫情中,焦虑的远不止张文宏一个。


他曾在央视的采访中提到了一位在华山医院感染科进修的武汉医生。疫情爆发后,这位医生本可以留在确诊人数相对不那么多的上海,但他却先是尝试偷偷登上上海医疗队的飞机,失败后选择自行去湖南,再从省界进入武汉。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默默奋斗在一线、再普通不过的医生。


上海华山医院“网红”医生张文宏:不要神化我


作家桑格格写道,“看到在一线的女护士医生的微博,点进去,往前拉,越过这次疫情的时间,她们都是小女儿态:晒化妆品的,晒美食的,晒自拍的:都是娇滴滴的姑娘日常。在疫情时间,个个都变了,个个一身防护服,口罩后面一双坚毅的眼神。”


也许直到疫情结束后,我们也不会记住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但大概他们也不在意这些。


视频的最后,张文宏说,“我们在背后默默做着这些事儿,你好像看上去觉得非常伟大,其实没有,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天命而已——我不做这个事晚上就睡不着,不是我的人格高尚,只是我就是一个焦虑的人。”


(本文由榴莲EDU编辑整理自外滩The Bu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