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峨眉市民决不能心存侥幸!街头宣传的警示案例你要听

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大部分人牢记叮嘱,做到了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但是有少数人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仍然心存侥幸、不听劝告,照常走亲访友、聚众聚餐,甚至故意隐瞒自己的病情和接触史!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最近全国各地通报的确诊病例中,有不少聚集性病例和因故意隐瞒而致多人感染的案例,这些消息让人心绪难平,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近日,峨眉山市所有镇乡(街道)专门针对因聚集性活动感染肺炎和故意隐瞒真实行程感染多人被依法查处等两类典型主题,择攀枝花、泸州市、雅安市和山东省、江苏省等省内外7例警示案例,通过“先锋号”村级理论小广播、流动宣传车、流动小喇叭等开展进村入组、进社区入小区滚动宣传,形成警示作用,提醒广大市民少出门、不聚集,外来人员主动报告、居家隔离,共同提高群防群控意识。

疫情防控,峨眉市民决不能心存侥幸!街头宣传的警示案例你要听

严禁聚会聚餐,不要因为一顿饭而“中招”

“山东省发现聚集性疫情达60起,其中49起为家庭聚集性、6起同事间聚集性、5起集体暴露……”“攀枝花市在一天内,新增6例确诊病例,均为亲友、家庭聚餐所致……”在胜利街道万寿宫社区,各大小区、公共汽车站台等地的小喇叭正在滚动播放因聚集性活动感染肺炎的警示案例,一个个关键词、一组组数据震人心弦。喷水池广场上,街道卫生健康宣传员拖着移动小广播,向群众宣传警示案例,发放宣传资料,并文明劝导群众不聚集、不扎堆。

“非常时期,我们更要‘听招呼’,尤其是我们年纪大了的人,特别要注意!”对于聚会聚餐,市民徐大爷坚决反对,表示不仅自己要遵守,还要让家里人不串门、不聚会。

疫情防控,峨眉市民决不能心存侥幸!街头宣传的警示案例你要听

决不隐瞒欺骗,不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帮手”

“故意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多次主动与周边人群接触,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隐瞒行程、到处乱跑,被立案调查。”……在双福镇塘房村,小广播循环播放着宣传录制内容。针对声音覆盖不到的地方,宣传车、移动喇叭继续“上场”,确保防疫宣传不漏一户村民。此外,村干部更是拿着小喇叭到各家各户喊话:“还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赶紧到村里如实报告!”

“对需要如实报告的,我们决不隐瞒!这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更是对亲人、朋友、邻居的负责。”听了广播内容后,村民朱大哥深受警示,对疫情防控工作大力支持。

疫情防控,峨眉市民决不能心存侥幸!街头宣传的警示案例你要听

值得提醒的是,任何妨碍疫情防控工作的行为,不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更触及法律,将视情节以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危害公共卫生类犯罪、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等6类刑事犯罪,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全体市民牢记叮嘱、谨记忠告,不存任何侥幸心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戴口罩、少出门、不聚餐、拒绝扎堆、绝不隐瞒欺骗!在非常时期,认真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对社会负责。

疫情防控,峨眉市民决不能心存侥幸!街头宣传的警示案例你要听

依法严惩疫情防控涉及的6类刑事犯罪

一、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

利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制造、传播谣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触犯“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最高判刑十五年。

二、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

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触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判刑死刑。

三、危害公共卫生类犯罪

作为已经感染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应该无条件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配合隔离治疗,拒绝配合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触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最高判刑七年。

四、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

编造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关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虚假、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判刑十五年。

五、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

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最高判刑死刑。

六、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

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触犯“非法经营罪”,最高判刑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