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種動物誰最“毒”?附“病毒王”分佈圖

文 | Laura

圖 | GH

蝙蝠,諧音“遍福”,在中國傳統畫作和擺件中屢見不鮮,“福祿壽喜”的“化身”就是蝙蝠、梅花鹿、壽桃、喜鵲。但這一“諧音梗”在西方行不通,蝙蝠因其醜陋的長相、晝伏夜出的習性、令人生怖的龐大族群,被普遍認為是“邪惡”的化身,有些地區還視其為“死亡之神”的象徵。

本期我們暫且不談蝙蝠的文化內涵,就以科學的眼光,來看一看“蝙蝠本身究竟有多危險”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同時也是多種人獸共患病毒的宿主,堪稱“移動的病毒庫”。2017年刊登於《自然》(Nature)的一篇論文分析了15目(有甲目、負鼠目、翼手目等)共計753種野生動物和馴養動物的數據,研究結果表明,蝙蝠身上的人畜共患病毒佔其攜帶病毒總數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哺乳動物。

753種動物誰最“毒”?附“病毒王”分佈圖

蝙蝠不但夠“毒”,分佈也非常廣,《參考消息》援引西班牙《先鋒報》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知的蝙蝠達1200多種,數量龐大,地球上除了南極洲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有它們的身影。

753種動物誰最“毒”?附“病毒王”分佈圖

蝙蝠種類多、壽命長、能長距離飛行、活動範圍廣,原本就會接觸很多“閒雜動物/病菌”,關鍵它們還特別喜歡群居(照顧部分讀者的密恐心理,這裡就不放圖了)。“一隻蝙蝠感染,全山洞的蝙蝠都可能感染”。

作為和恐龍同時期的物種,蝙蝠在漫長進化中,擁有了特殊的免疫系統,能與所攜帶的病毒“和諧相處”,自身極少出現病症,但它也成為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如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目前研究表明,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也很可能來自蝙蝠。

這些蝙蝠身上的“毒”是如何感染人類的?雖然蝙蝠“帶毒能力”強,但一般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6年刊登的《蝙蝠對人獸共患病的傳播作用》就曾表示,大多數情況下,蝙蝠攜帶的病毒會先感染另一物種(家畜、野生動物等),由其作為“病毒的中間宿主”,而後再傳染給人類。比如,MERS病毒是由蝙蝠傳染給單峰駱駝,再由駱駝感染給人類。

當然,人類也可能“縮短染病過程”直接從蝙蝠處感染,比如吃蝙蝠。

客觀來說,蝙蝠攜帶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結果,但大自然也給人留了後路,蝙蝠不僅長得完全不像能吃的東西,棲息地也十分隱秘,經常藏身於山洞、樹洞、岩石縫隙、古舊建築物等人煙稀少之處,而且晝伏夜出。但即便如此,還是難逃人類的口腹之慾。

蝙蝠傳播花粉,消滅大量蚊子、夜蛾等害蟲,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大有益處。所以,儘管疫情當前,也請不要怪罪蝙蝠,蝙蝠無罪,食其者有罪

最後,我們再次呼籲:“一碗蝙蝠湯,棺材板反光”,人啊,要對大自然保有敬畏之心!我們欠下的債,大自然終究會討回來。

<strong>

科學審核:中科學生物學在讀博士李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