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火神山交付解放軍,全國人民有了底氣!


|編審:蘇睿


與時間賽跑10天后,武漢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與疫情正式“開戰”。


今日,電、網、醫療設施全部配齊,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入住火神山醫院。


這個建築面積相當於半個水立方、可容納1000餘張床位的“戰地醫院”一經投用,讓身陷疫情“重災區”的武漢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從除夕夜設計方案定稿,到大年初一破土動工,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建設者組成的“基建狂魔 ”隊伍,在8000萬網友的“雲監工”下,日夜不休地趕工。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10天內即建成如此規模的醫院,這樣的“中國速度”可謂刷新了世界的認知!


當“鎮山之王”張思兵大校亮相,擔起火神山醫院院長之職,率領1400名部隊醫護人員進駐醫院時,網友表示:火神山交付解放軍,全國人民有了底氣!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鎮山之王”張思兵


張思兵大校此次到達武漢接管火神山醫院,既是臨危受命,又是蓄勢而發。


資料顯示,52歲的張思兵出身口腔醫學專業,畢業於原第四軍醫大學口腔系,歷任原309醫院口腔科醫師、解放軍總醫院醫療處處長、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醫務部主任、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等職。


選任張思兵的最大優勢,可能在於他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SARS、援建小湯山醫院等重大任務。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不僅實戰經驗充沛,張思兵的理論基礎也足夠紮實。


據媒體報道,2003年9月起,張思兵曾發表過多篇關於SARS防治的論文,包括《醫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SARS診斷、出院標準和醫院收治策略研究》《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的醫學防護》等,其中多次對科學防護以降低SARS對醫務人員的感染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5年,為了將醫務人員的研究成果更好地進行實踐轉化,張思兵主導成立“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並擔任首任主任委員。當時接受採訪時,他表達了“鼓勵醫生申報專利,獲得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和技術”的意願。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養兵千日,張思兵等來用兵一時的機會。


此次,由張思兵帶隊的醫療隊伍由1400名醫護人員組成,來自全軍不同的醫療單位。


其中,聯勤保障部隊所屬醫院抽組950人率先抵達,此後由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借調450人納入統一編組,直奔前線。此外,來自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15名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現場指導醫院疫情防控工作。


據瞭解,醫護人員中有不少人曾參加過小湯山醫院抗擊SARS任務,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等任務,具有豐富的傳染病救治經驗。


堅甲利兵,箭在弦上。


在昨天的《新聞聯播》中,首次亮相的張思兵院長信心十足,立下“軍令狀”:


“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收治確診的患者,全體醫務人員已做好收治病人前所有的準備工作,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防疫的阻擊戰!”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其實,一開始接到建立火神山醫院的任務指令時,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怎麼可能完成?”

當然,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時間太緊了,留給醫院設計者和施工者的時間只有10天。

1月23日,武漢市政府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的模式,在蔡甸知音湖畔建立一座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專門醫院,命名為“火神山醫院”,並且要求在2月3日前建成並投入使用。

從事土木建築行業多年的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經理方翔說:“按照常規流程,3萬多平方米建築量的項目,至少要兩年。緊急狀態搭建臨時性建築都需要1個月,更何況是新建一座傳染病醫院?”

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疫情不等人,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每天都在增加:


20日,新增60例,死亡2例;

21日,新增105例,死亡3例;

22日,新增62例,死亡8例;

23日,新增70例,死亡6例……

截至1月23日24時,全國的確診病例已高達830人。疫情蔓延的速度令人心驚。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此時,火神山醫院成了對抗疫情的一把“利劍”。“第一,可以緩解當前病人多,現有醫院過載,收不進院的問題。第二,可以使這些患者能夠得到規範化的治療。第三,集中收治減少了傳染病、傳染地的擴散。第四,能給老百姓樹立信心。”

這番話是原北京小湯山醫院院長張雁靈說的。2003年,小湯山醫院曾創造過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蹟——兩個月收治了全國七分之一的SARS病人,期間無一名醫護人員被感染。

而同樣是1000張病床,當年建小湯山醫院僅僅用了7天。有人會疑惑,現在的工程能力更強了,10天建一座火神山醫院,很難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儘管數千萬名網友在屏幕前當起了“監工”,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施工場地東西的高度落差達近10米,工人們要想辦法在施工前平整好;

現場不僅有建築物需要拆除,還有大量清淤工作和魚塘回填任務;

整個項目臨水而建,周邊只有一條主幹道路通往工地,物資交通進出壓力巨大,燃氣、高壓遷改協調量較大;

更關鍵的是,武漢抗疫鬥爭高峰是在春節前夕,許多農民工都已返鄉過年,短時間內如何召集這麼多工人?

還有原材料採購、物流運輸、工地上的後勤保障……一系列難題擺在面前,但最終,一群善良勇敢的人再一次創造了奇蹟。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10天鏖戰,與死神競速


過去的10個晝夜,幾千名工人在相當於7個足球場大小的工地上不斷趕工。

他們之中,有開挖掘機的、有打混凝土的、有做機電管線的、也有做集裝箱板房的;而在接到通知當天,有人中午才為妻子戴上婚戒,有人剛開始陪伴許久未見的女兒,也有人剛剛回到幾百公里外的家鄉。

他們義無反顧奔赴工地,只為展開一場與死神競速的戰鬥。

最高峰時,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等設備同時作業。所有人的施工時間精確到以小時計。上一個單位剛完成場地鋪沙,下一個單位馬上進場鋪防滲膜,後面鋪設活動板房基腳的單位還在催促。

於是,我們才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24日,除夕,施工第1天,上百臺挖掘機抵達現場,開始平整土地↓↓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施工第3天,第一間樣板房建成↓↓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施工第4天,場地整平、碎石黃沙回填全部完成,首批箱式集裝箱板房吊裝搭建↓↓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施工第5天,雙層病房區鋼結構初具規模↓↓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施工第6天,300多個箱式板房骨架安裝完成,機電管線作業同步展開↓↓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施工第7天,HDPE膜鋪設全面完成,汙水處理間設備吊裝同步展開↓↓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施工第8天,9成集裝箱的拼裝均已完成,活動板房骨架安裝3000平方米↓↓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施工第9天,全面展開醫療配套設備安裝↓↓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2月2日,施工第10天,交付完工!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短短10天內搶建出來的火神山醫院,內部卻毫不含糊——

每個病房裡有兩張專用病床,空調、通風設施、消毒設備全部安裝到位,還配備了一個獨立衛生間,內置馬桶、洗臉池、熱水器、淋浴等設施。


種種細節能看出來,火神山醫院的設計者們是花了心思的:

為了確保不會汙染周邊環境和周圍的湖泊,5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全部鋪設了高性能防滲膜,讓汙水和廢棄物無法滲透下去。醫院的管網實施全封閉運行,搭設雨水、汙水處理系統,經過兩次氯氣消毒處理,達標後才可排入市政管網。

為了給醫護工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設置了多重保護——

一方面,採用嚴格的“三區兩通道”設計,醫護人員按“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的工作流程佈置工作區域。每進入一級區域,醫護通道與病患通道完全分離。

另一方面,在隔離病區病房內設有一個由兩層玻璃和紫外線系統構成的傳遞艙,病人的餐食和藥品都會從這個傳遞艙傳遞進來,通過傳遞艙內的紫外線系統消毒,避免感染。

率1400名白衣戰士“決戰”火神山,這個院長大有來頭


2月3日下午3時左右,在火神山醫院住院樓旁,多位醫護人員正在與十餘位武漢市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接接收病人的相關流程。

按照初步計劃,首批接收病人的車輛將由10輛救護車組成,每輛救護車運載有病人及兩位醫生:120急救的醫生和隨車醫生。而病人來自三家醫院:漢口醫院、武昌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

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月3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發佈會上說:“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動員。也許你正在關注的是中國將在10天之內建成的一家大醫院,但這不是他們正在採取的措施的唯一目標,我相信這些措施將扭轉(疫情)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