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文┃倬琰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積弊而為高,合小而為大,合併而為公之道,是謂“公司”。公司,有的因為背景,得天獨厚;有的因為實力,資源豐富;有的因為機遇,迅速發展;而有的則站在風口,不知怎的就一飛沖天。



┃◆ ◆ ◆荷蘭東印度公司◆ ◆ ◆

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名稱:聯合東印度公司(荷蘭語: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最高估值今7.9萬億美元。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荷蘭東印度公司旗幟】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為向亞洲發展而成立的特許公司,1602年3月20日成立,1799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國公司和上市股份公司

在公司存在的200年間,總共派出超過1700艘商船,最高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全球有近20萬員工。

16世紀末期,西班牙的北方八省反抗西班牙統治的八十年戰爭,其中的七省於1581年獨立成立七省聯合共和國(又稱尼德蘭七省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被迫承認其獨立,這便是現代荷蘭的開端。

取得獨立的荷蘭迅速成為了大航海時代最為強盛的海上貿易國家。1602年,在荷蘭還沒有獨立的時候,14家以東印度貿易為重點的荷蘭公司,為擴大利益及避免過度競爭,合併成立聯合公司,這家公司便是荷蘭東印度公司。

之後,荷蘭國家議會授予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起非洲南端好望角,西至南美南端麥哲倫海峽這一範圍內的貿易壟斷權。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荷蘭東印度公司貿易路線】

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在荷蘭全國一共有阿姆斯特丹、米德爾堡、恩克赫伊森、代爾夫特、荷恩和鹿特丹六處辦公室協同處理公司事務。整個公司有七十多位董事,但主要有十七位來自荷蘭七省的代表掌握實權。這掌權的十七人被稱為十七紳士(Heren XVII),依照各省的大小和實力為標準,阿姆斯特丹8人、澤蘭省4人,其他地區各一人。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一家擁有傭兵權和發幣權的公司,且由於荷蘭國會的授權而有權同其他國家直接簽訂正式條約,而同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一樣,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擁有對殖民地進行統治的權力。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阿姆斯特丹總部大樓】

既然叫東印度公司,主要的業務也是在亞洲,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19年在當時爪哇的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建立了總部,並在中國的臺灣、日本、朝鮮半島、菲律賓等地共建立了35個據點。日本據點以38.8%的獲利排名第一,中國的臺灣也達到了25.6的獲利。

1669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便已經是當時世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和40艘戰艦,由於雄厚的實力,以及高達40%的股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是當時最熱俏的股票。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商船“阿姆斯特丹號”等身模型】

荷蘭東印度公司共釋出650萬荷蘭盾的證券供人認購,當時的10盾約等於1英鎊,但是仍然一搶而空。163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價達到了歷史最高點7800萬荷蘭盾,加上各種通貨膨脹換算到今天高達7.9萬億美元。

這樣一個天文數字,即使是美國,直到1996年GDP總量才達到8.1萬億,剛剛達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水準。中國則是到2012年8.56萬億時的GDP才超過其市值。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荷蘭東印度公司股票】

而誕生了這家公司的荷蘭,從有現代GDP這個概念以來,GDP總量從未超過本國曆史上的這家超級公司,歷史最高GDP也僅是2008年的9362億,僅與當今的蘋果公司相當而已。


┃◆ ◆ ◆法國密西西比公司◆ ◆ ◆

法國密西西比公司(法語:Compagnie du Mississippi),是18世紀法國建立的持有北美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區、非洲和東印度地區貿易特權的公司。最高估值今6.5萬億美元。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密西西比公司曾經造成了一場規模浩大的經濟泡沫,被稱為“密西西比泡沫”,而這家超級公司締造的超級泡沫,卻源於法國的經濟危機。

1715年,在位72年的“偉大”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去世,晚年的路易十四驕奢淫逸幾乎耗盡家底,欠下了超過30億裡弗爾(法國貨幣的計量單位)的債務,但國庫只有300萬的盈餘。

由於新國王年幼,當政的是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公爵迫切希望改革經濟,於是選中了來自蘇格蘭的約翰·羅。約翰·羅是貨幣理論家,堅信紙幣本位制的貨幣政策。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購買股票的人群】

1716年,羅建立了通用銀行,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並在1718年更名皇家銀行,成為了實質上當時法國的央行。通過大量發行貨幣,使得法國的商業流動性得到了大幅刺激,經濟開始回暖。

由於在貨幣改革上的初步成功,羅得到了公爵的信任,並在1717年獲准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這家公司被授予了包括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內的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區的貿易壟斷權,並在1718年、1719年連續兼併了法國的非洲公司和東印度公司,獨霸了法國在非洲和東印度地區的貿易權。

1719年,羅左手手握髮行貨幣的央行,右手的密西西比公司開始發行股票,首次發行羅承諾每500裡弗爾的股票可以獲得價值1000裡弗爾國債的回報,200%的回報率使得股票一經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接著在當年,又增發了5萬股股票,每股股價升至1000裡弗爾,卻依然搶手。1719年10月,公司又接管了法國的直接稅徵稅事務,密西西比公司的公眾信心進一步增強,此時的股價已將漲到了3000裡弗爾。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密西西比公司股價走勢】

羅趁勢在1719年9月到10月的一個月內連續增發了30萬股股票,股價連連高漲,最終在1720年初被炒到了可怕的18000裡弗爾一股。

從1719年五月的500裡弗爾到1720年的18000裡弗爾,短短的半年多暴漲了300倍之多。空前的投機加大了對貨幣的需求,每次密西西比公司發行股票,皇家銀行就加印貨幣,巔峰時超發了多達26億裡弗爾的貨幣,而密西西比公司的估值也在最高時達到了48億裡弗爾,換算到今天竟有6.5萬億之多。

1720年初,法國的孔蒂親王再次求購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不成,憤怒的親王立刻拋售股票,並且用紙幣兌換了鉅額的金銀。而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效仿,金銀越來越難以兌換,同時因為過量超發貨幣導致的嚴重通貨膨脹,密西西比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諷刺漫畫】

股價的大跌一發不可收拾,民眾紛紛拋售股票,密西西比公司股價在1920年9月跌到了2000裡弗爾,雖然約翰·羅做了最後的掙扎,卻最終在1721年,股價跌到了1717年發行時的價格,實質上已經一文不值。

密西西比公司自始至終都沒有什麼真正的經營業績,更多的是羅對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地區前景的虛假宣傳,以及公司股票和貨幣發行、財政的密切關係而得到背書,至此這場“密西西比泡沫”宣告破裂。


┃◆ ◆ ◆英國南海公司◆ ◆ ◆

英國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於1711年歐洲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創立,是一家專營英國在南美洲地區貿易的的特許公司。最高估值今4.3萬億美元。

英國南海公司同法國密西西比公司一樣,是泡沫經濟的產物,而這場經濟泡沫事件被稱為“南海泡沫”,同之前講到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荷蘭的“鬱金香狂熱”並稱歐洲早期“三大經濟泡沫”。而“經濟泡沫”一詞便是在南海泡沫事件中誕生。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南海公司股價】

南海公司的建立也是因為政府的債務危機,因參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國政府欠下了大筆的國債。於是在時任財務大臣、牛津伯爵羅伯特·哈利的倡議下,南海公司於1711年建立,從政府獲得了英國對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島地區的貿易壟斷權,而政府則以期從中獲得利潤償還債務。

南海公司的董事會由牛津伯爵及一些富有的大商人組成,英國政府以購買1000萬鎊國債為條件邀請他們入股,並承諾每年6%利率和8000英鎊現金的回報。甚至在1718年邀請英王喬治一世加入董事局做總裁。

有了政府和大商人的背書,以及對於公司在南美和太平洋諸島貿易的前景,民眾對於南海公司的信心非常的高。從1720年年初原本只值128英鎊的股票,到3月上升至330鎊。4月,又以每股300鎊售出225萬股股票。而到了7月最高上試到每股1,000英鎊的價位。這時公司仍然售出了500萬股股票。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南海公司股價走勢】

雖然是一家公司,但南海公司的貿易業績平平甚至糟糕,而本質上它更是一家融資機構,1711年建立的公司,直到1717年才有商船首航。同時,由於和西班牙的協定,南海公司一年只能派三隻船前往南美貿易,而貿易甚至在1718年英、西交惡而中斷。

但南海公司依然向大眾宣傳公司美好的前景,民眾也對它充滿信心,甚至半數持有英國國債的普通公民都成了南海公司的股東。甚至到了“政治家忘記政治、律師放棄打官司、醫生丟棄病人、店主關閉鋪子、牧師離開聖壇,就連貴婦也放下了高傲和虛榮”的地步。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購買股票破產的民眾】

由於南海公司帶來的投機狂熱,市場上出現了數百家“渾水摸魚”的投機公司,吸納了高達3億英鎊的資金。而直到1720年,英國國會通過法令,取締了大量“泡沫公司”,民眾開始覺醒,大量拋售南海公司股票。7月才衝上高位的股價隨即下跌,9月就跌到了540鎊,而到了12月最終暴跌到了124鎊。大量民眾血本無歸,甚至包括很多上流人士。

富可敵國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輝煌

【牛頓】

在南海事件中,物理學家、時任英國皇家鑄幣廠監管的牛頓也被捲入了“南海泡沫”漩渦。在早期的上漲階段,他及時買掉股票獲利5000英鎊。但後來他又在高點重新買入了大量股票,最終虧損了20000英鎊之巨。連牛頓爵士都感嘆,“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