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伟大医生的翘楚 传纪式医学史的圭臬


西方伟大医生的翘楚 传纪式医学史的圭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年清明小长假。当国人都在祭祖和扫墓之际,我在网上祭拜家父之后,依旧在温暖的阳台上品茗读书。通过阅读亨利·E.西格里斯特著、柏成鹏译的《伟大的医生》一书,来缅怀那些早已仙逝的西方医学巨擘。瑞士人西格里斯特是当代非常重要的医学史专家,1949年以前,他曾是中国医史学会名誉会员,中华医学会就是经他介绍而加入国际医史研究会的。该书是他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部伟大医生的生平传记,也是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医学源流的优秀医学史著作。通过追溯2000多年西方医学发展的历程,采用以人带史的手法,作者介绍了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60位西方医学大师的生平。所选名医均为各个时期医学领域的翘楚,他们的不懈努力和神奇发现为现代医学奠定了宽阔、牢固的基础。书中讲述了他们在各个医学领域的探索及成就,分析了他们所提出的诸多理论和方法。通过这些名医身上饶有趣味的故事,读者不仅能轻松了解西方医学发展的轨迹,而且能从中汲取知识,探寻生命的奥秘。本书荟集了详实的医学史料,并配置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值得每位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倾情诵读,潜心品味。


惠泽千秋的大医


西方伟大医生的翘楚 传纪式医学史的圭臬

历史是一条流淌不绝的长河。回溯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知道:疾病比人类还古老,而且疾病永远不会被消灭。人生不仅短暂,而且是一纸随时可能中断的契约,极为脆弱,非常需要医生的呵护。回眸往昔,西方医学大师群星璀璨,不知凡几,而医学精神的中心是追慕苍生大医的风范,彰显医学人文的本质。他们替行将枯萎的生命注入生机,向正在沼泽中挣扎者伸出援手,重新燃起即将熄灭的生命烛光,为受伤的躯体和痛苦的心灵铺设一条通往希望的小径。作者在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世上舍己为人、履行名医教诲的默默无闻的医生。本书集史料性、纪实性和述评性为一体,作者以哲人的洞察力,直面大师的人生,彰显誉满杏林者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本性。全书以简明流畅的方式描绘了从古希腊的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到心血运动的发现者哈维、牛痘免疫的首创者詹纳、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奥斯勒等60位伟大医生的生平和业绩,并以此为线索,勾勒出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书中记录的大师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体现迥异的文化,奉行各自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提出了不同的医学观点和学说,但他们追求共同的目标,遵循着同样的原则,苦心孤诣、锲而不舍、穷究堂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大才盘盘、超轶绝尘,不愧为医学界的博学鸿儒、巨擘泰斗。作者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借这些曾在医学史上名垂千古的伟人的传记,来叙述医学史上的大事,该书无异于一部西方医学史。此外,作者还希望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理解医生,以积极的态度做好病人,以便充分享受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洞悉世间人生的真谛。


鲜为人知的史料


中国是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西医传入中国不过百年,国人对西方医学的了解甚为肤浅。作者认为,希腊医学的渊源鲜为人知,当时的医学只是一堆凌乱无章的宗教戒律、巫术伎俩以及行医体会,直到公元前460年前后,不世之才希波克拉底的出现。尽管人们对他的生平所知如雪泥鸿爪,但并不妨碍他成为医学鼻祖和济世良医,他对西方医学影响深远,无人能望其项背。从书中可知,阿拉伯医学最早产生于西班牙,因为西班牙曾是阿拉伯世界一个独立自治的地区。散克托留斯医生发明了很多医疗仪器(温度计、脉搏计、湿度计和水床)以及各种外科器械(气管切开器、套管针和膀胱结石摘除器)。物理学及生物学家赫尔姆霍茨发明了检眼镜,使医生可以直接看到人体器官的内部。雷奈克不仅发明了听诊器,而且他用这种设备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哈维既是功名卓著的外科医生,又是解剖学家,他解剖的动物种类不少于80种,他的名作《心血运动论》的问世,不仅推翻了流行1500年之久的盖伦学说,而且使生物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哈勒拥有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是一位卷帙浩繁、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他一生编撰了多本词典,撰写了200部简明的传记,创办并担任《哥廷根学报》主编25年,发表了12 000篇文章和评论。入选本书的化学家巴斯德虽然不是医生,但他在预防疾病方面的杰出贡献空前绝后,无人能出其右。细菌学家贝林,因研究白喉的细菌疗法,1901年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首位得主。


坦承失败的大家


医学是一门包罗万象、浑然一体、崇高至圣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早期的医术与巫术是同源的,实际上,医学本身一直在前人的失败中不断完善。正是由于16世纪法国名医巴累对现代外科学的杰出贡献,使得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法国的外科学独步天下。巴累不仅医术精湛,还极具人文修养,他最具代表性的名言为:“思考在我,治愈在天”。19世纪著名的外科医生毕尔罗斯是一位相信直觉的人,具有艺术家的秉性,他认为忠诚与自觉是优秀外科医生两大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唯有可能获得合理的成功时,外科医生方有资格做手术。他是第一个为胃肠道癌症患者切开幽门的外科医生,他首创的胃肠道手术方法使他的名字永远与胃的外科史不可分割。在苏黎世工作的7年中,他亲手动过手术者超过8万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时的手术干预,失败者远远超过成功者,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败,需要敢做敢当、奋不顾身的勇气。毕尔罗斯坦言:“批评是时代的基本要求。批评自己或别人,需要远见卓识、精明强干、镇静自若、无私无畏。一个不成功的案例,通过明察秋毫、鞭辟入里地分析原因,其启迪意义超过10台成功的手术。”毕尔罗斯年复一年地公开发表自己的手术报告,这些报告表现出无以复加的诚恳和透彻犀利的自我批评,无疑堪称杏林楷模。


勇于献身的斗士


医学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并勇于献身的职业。18世纪的医学家亨特每天都在全家睡觉之后,伴着一盏油灯开展研究工作。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他用淋病脓液给自己接种,用水银治疗3年以观察其临床疗效。亨特在医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包括:发现侧支循环、成功进行了睾丸移植术和创办医学博物馆。他入选大医的主要功绩是开辟了普通医学中外科观察和实验领域,这正是先贤们为追求真理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真实写照 。科赫认为,霍乱弧菌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唯一原因,其通过饮用水传播,但创立了实验卫生学的彼腾科费尔则认为传播霍乱的是表层土中的水,双方各持己见,都缺乏实验证实。为此,彼腾科费尔吞咽了1毫升新鲜牛肉清汤霍乱弧菌培养液,其毒性足以杀死超过1000人。他认为,作为科学家,为科学而献身,就像一位军人光荣地战死沙场。要想活得比走兽更为高尚,就必须准备为了更高尚和理想的目标而牺牲健康和生命。虽然他吞菌后一直安然无恙,但他通过这一舍生取义之举,证明了只吸入霍乱弧菌不足以致病。


美洲医学的新星


从医学发展史可见,西方医学是在16世纪解剖学的基础上,经历了17世纪的生理学、18世纪的病理解剖学、19世纪细胞学和细菌学,以及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临床医学的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医学科学。在西方近代医学史上,美洲一直默默无闻。正是由于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的杰出贡献,使美洲登上了世界医学的舞台。曾几何时,美国几乎每位医生的家中都挂着他的肖像,关于他的逸闻趣事,妇孺皆知。他的名气源于他作为医生的素质、作为教师的水平以及高尚的人品。他并非一位单科独进的科学家,他将精确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理念引入美国临床医学领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他进行了很多独创性的科研工作,他是第一位描述血小板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天生的人文主义者,他认为医术的基础必须是爱,医者应该具有超越世俗的爱人之心。天人合一,即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医学理想的基础,医学应该成为科学技术和人文关怀最好的结合点。尽管医生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琐碎往往会淡化我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信心,但一想到医学先贤的感人事迹,我们就会义无反顾,活力倍增。他在美国供职20载,创造了一个永不消退的科研潮流。奥斯勒对人类的贡献不拘于临床医学,在许多相关领域中他都秀出班行、卓尔不群,无愧于人中骐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