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蓝斐/樊嘉等人发现2019-nCoV损害肝功能的机制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鉴定出的冠状病毒2019-nCoV已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
ACE2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的宿主细胞受体,最近已在介导2019-nCoV感染中得到证明。除呼吸系统外,大量的SARS和2019-nCoV患者还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肝损害迹象,其机制和意义尚未确定。

2020年2月4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樊嘉等人在bioRxiv 在线发表题为“Specific ACE2 Expression in Cholangiocytes May Cause Liver Damage After 2019-nCoV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两个独立队列的单细胞RNA-seq数据对健康肝脏组织中ACE2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进行了评估,并鉴定了胆管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

结果表明,2019-nCoV可能直接与ACE2阳性胆管细胞结合,但不一定与肝细胞结合。该发现表明SARS和2019-nCoV患者的肝异常可能不是由于肝细胞损伤,而是胆管细胞功能障碍和其他原因,例如药物诱导的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引起的肝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应在住院期间和治愈后不久对2019-nCoV患者进行肝功能异常特别护理。



复旦大学蓝斐/樊嘉等人发现2019-nCoV损害肝功能的机制


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暂时命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是从肺炎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该病毒在流行病学上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有关。 在两个月内,2019-nCoV从武汉迅速传播到中国所有省份以及全球20多个国家。截至2020年2月3日20:00,中国确诊17,335例,疑似21,559例,死亡人数为361。不幸的是,在没有临床上认可的有效药物的情况下,感染患者和死亡人数的数量仍在迅速增长。 2019-nCoV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密切相关,并提出与SARS共享相同的受体,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肝脏是脊椎动物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位于门静脉和体循环之间。它经常暴露于具有发炎潜能的饮食抗原,病毒和细菌中。肝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接触毒素,过量饮酒,胆管阻塞和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中国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原体。


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急性感染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据报道,感染SARS的患者存在肝损害。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韩国发生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引起肝酶升高,这意味着感染MERS-CoV的患者肝功能受损。最近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99名2019-nCoV感染的初始患者中,有43名患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作为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器官损伤,目前尚不清楚2019-nCoV患者的肝损伤是直接由肝细胞的病毒感染还是由药物毒性引起的。


该研究使用两个独立队列的单细胞RNA-seq数据对健康肝脏组织中ACE2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进行了评估,并鉴定了胆管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病毒可能直接与ACE2阳性胆管细胞结合,但不一定与肝细胞结合。该发现表明SARS和2019-nCoV患者的肝异常可能不是由于肝细胞损伤,而是胆管细胞功能障碍和其他原因

,例如药物诱导的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引起的肝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应在住院期间和治愈后不久对2019-nCoV患者进行肝功能异常特别护理。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证明了单细胞分辨率分析的高度敏感性,并促进了对2019-nCoV感染患者肝功能衰竭机制的理解。此类信息要求关注2019-nCoV患者的肝脏反应,尤其是与胆管细胞功能有关的反应。


参考消息: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3.931766v1


分享到:


相關文章: